草船借箭

发布时间:2020-05-08 06:37: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改写的,讲述了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的故事;《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记叙了武松打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节选自《西游记》,主要写了块仙石孕育出的石猴发现了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讲述了宝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本组课文意在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学生理解内容有一定难度,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可以减轻其畏难情绪,让阅读变得顺畅。本单元的课文,从根据名著改写的现代文到原著节选,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编排顺序,并提示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猜測大致的意思,再接着读下去。此外, 《草船借箭》课后的阅读链接提供了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原著片段,《景阳网》课后的资料袋提供了原著的相关介绍,引导学生走近古典名著.感受它们的魅力。交流平台对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作了归纳和小结。词句段运用"方面让学生回忆运用多种方法猜测语句意思的经验,巩固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猜人物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读后感",要求学生把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产生的感想写下来,意在引导学生回顾读过的文章或书籍,关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考与感受并清楚地表达出来。

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整本的中国古典名著,意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延伸阅读,从中认识经典人物,品味精彩故事,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重视兴趣激发。可以适度结合相关的影视资源,也可以创设多种方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如讲故事、演课本剧,让阅读古典名著变得更有趣味。还可以结合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全面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第二,避免拔高要求。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除了《草船借箭》是根据原著相关内容改写的以外,其他三篇均是原著节选,有些语句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允许学生囫囵吞枣地读,能读下去是关键,尽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古典名著中的一些难理解的语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大致读出意思即可,不需要细究,也不要求学生理解所有的语句。对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文学价值等,在这一阶段也不必作深入解读下面就《草船借箭》一课作具体说明。

草船借箭》教材解析

本文是根据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故事讲的是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军南下,在长江北岸集结兵力,准备统一全国。孙权手下大将周瑜驻守在长江南岸,刘备派诸葛亮前去联吴抗曹。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篇,以此陷害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了空,周瑜自叹不如。

全文结构清晰,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先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故意要他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想借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给诸葛亮定罪,但请葛亮立下军令状,承诺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这是草船借箭的起因。接着写诸葛亮请鲁求帮忙准备船只、军士、草把子等,并叮嘱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是草船借箭前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第三天凌晨,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上,在大雾漫天时把二十条布满草把子的船开向曹军水寨,由于天气的原因,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向江中放箭,很快二十条船的草把子上就插满了箭。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十万支箭如期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故事情节紧凑,充满悬念,扣人心弦

课文主要通过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比如,2自然段基本由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构成,从中可以看出周瑜故意试探,一步步设下陷害诸葛亮的圈套;而诸葛亮则胸有感竹,从容应对。又如,从第3自然段周瑜与鲁肃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妒才忌能、用心险恶。再如,4自然段写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并特地叮嘱鲁肃不能让都督知道",可见诸葛亮心明眼亮,早已识破周瑜的险恶用心;而第5自然段写鲁肃见到周瑜时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可见此人忠厚老实、信守承诺。文中着重写了草船借箭的过程,诸葛亮作的各项部署、在船上和鲁肃的对话,都突出地表现了他的神机妙算、胆略过人。课后的阅读链接编排了《三国演义》原著第四十六回中的片段,内容与课文第第89自然段相对应,意在搭建从现代文到原著的桥梁,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并引导学生交流阅读古典名著的初步感受,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图中,江上箭如雨下,船一侧的草把子上已经插满了箭,舱内的诸葛亮却镇定自若,与鲁肃谈笑风生。插图生动地再现了故事的重要情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本课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特性。

3. ,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体会古典文学作品的文化魅力。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底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及经过。

2.学习课文,从文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抓住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草船借箭》的视频。

设计思路:

教学之初,可以通过猜人物吸引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引导学生围绕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可以适当补充资料, 影视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而围绕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特点;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原著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生字。

3.采用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4.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起因部分。

教学准备:

课件,《草船借箭》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老师这有一段话: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这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谁呢?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里足智多谋的谋士,有很多经典的故事章节和他有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草船借箭》,去领略一下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有胆有识。

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学生简介作者,师补充。

4.从《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中,你可以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学生默读课文后,同桌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部分(3~5自然段):周瑜不提供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需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部分(6~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部分(10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2.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其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部分: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部分:写诸葛亮向曹操“借箭”。

第四部分:写诸葛亮如期交箭。

3.学生归纳之后,老师充分肯定,并及时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发展和高潮可以归结为故事的经过,那么谁能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总结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三、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生字、词。

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和词语情况。

:dū,不要错读成dù。    

:chéng,不要错读成chěng

:zhài,不要错读成zài

妒忌 商议 负责 推却 都督 委托 既然 迟延

胶漆 疑惑 调度 水寨 轻易 支援 甘受惩罚

大雾漫天 饮酒取乐 神机妙算

2.指导学生看清易错字的书写。

3.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利用查工具书理解词义,要求学生掌握下列词语。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的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罪。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帷幔:围在四周的帐幕。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部分,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以下问题。

①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要他负责造箭的?他的企图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②诸葛亮知不知道这是周瑜的阴谋?为什么不当面揭穿他,反而主动立下军令状?

A.这个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谈。当时曹操率军南下,企图攻打东吴,之后再攻打刘备,以便一统天下。孙刘两家看清了曹操的阴谋,因此才会联合起来抗击曹操。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所以诸葛亮才没有揭穿周瑜的阴谋,怕的是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战线破裂,导致被曹军各个击破。

以上只是没有揭穿周瑜阴谋的一个原因,学生要充分体会到诸葛亮不逞一时之能,以大局为重,有着广阔的胸襟。

B.学生自读这段内容,要抓住诸葛亮的言行体会,看出诸葛亮知己知彼,胸有成竹,有把握完成任务,想用实际行动挫败周瑜的阴谋。

C.既然诸葛亮看出了周瑜的阴谋,他为什么还主动立下军令状?(周瑜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如果诸葛亮表现出犹豫的神色,周瑜还会有别的阴谋。诸葛亮主动请命,目的是将计就计,不露声色地麻痹周瑜,使周瑜觉得自己很高明,让诸葛亮上了自己的圈套。这样一来他就会放松警惕,从而使诸葛亮掌握主动权。)

(2)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你对两个人物有什么印象?(周瑜面和心毒,在一句一个“先生”的虚假恭维之中包藏着杀机;事后喜形于色,自以为得计。而诸葛亮则早已对周瑜的祸心了如指掌,显得平静自若,胸有成竹。)

(3)分角色朗读。

五、观看《草船借箭》的视频。

六、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书读课文。

3.写出你认为诸葛亮成功借到箭的原因。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度量、有胆略。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特性。

3. 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体会古典文学作品的文化魅力。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底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

1.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周瑜和诸葛亮在你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十万支箭而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不得不羞愧、叹服。那么,诸葛亮是怎样成功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具体学习。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出示预习单)

①从周瑜对鲁肃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②诸葛亮请鲁肃帮了哪些忙?他还特别要求鲁肃怎样做?联系上文,课文中哪些词语表明诸葛亮对完成造箭的任务,挫败周瑜的阴谋胸有成竹?

③鲁肃是怎样向周瑜报告的?你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2. 小组讨论答案。

3. 小组交流,师将随机补充。

4.深层次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思考:诸葛亮为什么敢向鲁肃借东西?他为什么特别叮嘱鲁肃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因为诸葛亮了解这两个人的性格特点。鲁肃守信用,周瑜奸诈狠毒,所以才会那样做。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善于识人,这也是他后来能成功地“借”到箭的主要原因之一。)

5.分角色读这段话,体会这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它按时间的顺序,有声有色地讲述了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的经过。

1. 诸葛亮成功“借”到箭的原因是什么?画出文中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小组讨论)

2. 小组汇报

3. 教师归纳总结

4. 总结诸葛亮能成功“借”到箭的原因。

诸葛亮成功“借箭”有四个原因:①熟悉气象。能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归来时顺风顺水,曹军来不及追赶。②熟知地理。能在大雾中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③擅长识人。了解鲁肃的忠厚,知道他不会泄露借船的机密;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料定他不敢在没有弄清虚实的情况下轻易出击。④谋划周密。用计巧妙,充分利用了各种有利条件。如安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归来时顺风顺水等。

5.看第7自然段,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在《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看,从“笑”字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在笑谁?

1)从“笑”字体会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沉着冷静。

2)对曹操轻蔑的嘲笑;对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这是对自己的自信、胜利的笑;对鲁肃幽默、宽厚友善的笑。

6.老师小结。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课文叙述了诸葛亮巧妙使用草船向曹军“借箭”的经过,突出反映了诸葛亮足智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

五、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1)诸葛亮按规定期限完成造箭任务以后,本可以讽刺挖苦周瑜一番,但他却装作好像什么也不知道似的,这是为什么?(表现了诸葛亮顾全孙刘联合抗曹的大局,不想使周瑜太难堪,表现出了豁达大度的政治家风范。)

(2)课文最后以周瑜叹服的话作结尾,起到了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以周瑜叹服的话作结尾,既总结了全文,点明了中心,照应了开头,又突出地反衬了诸葛亮的卓越才干。)

3)《草船借箭》一文中对周瑜的神情描写仅有三处,但对周瑜形象的塑造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学们找一找,品读一下。

第一处(2)是周瑜经过步步紧逼,使诸葛亮答应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周瑜“很高兴”。这“高兴”,是周瑜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之态。他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计谋而高兴,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透过这两个字,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假公济私、心胸狭窄、不顾全大局、无容人之量的周瑜。

第二处(5)是当鲁肃向周瑜报告情况时,说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周瑜“疑惑起来”。周瑜对此不明白、不相信,但他并未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说明他太自以为是了,以为自己的计谋万无一失,诸葛亮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的。这也从侧面反衬了他的“才不如人”。

第三处(10)是诸葛亮按时交箭,周瑜“长叹一声”。这一叹既有惋惜,又有佩服。面对事实,周瑜只能无可奈何地说:“我真比不上他!

纵观周瑜三次神态变化,不难看出文中对周瑜的描写正是为了反衬诸葛亮。在这场斗智中,周瑜输给诸葛亮的不仅仅是才智,还有他的胸襟、气度和人品。

六、学了课文,你对他们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总结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七、读读课后“阅读链接”部分,找出课文对应段落,说一说原著与课文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课后第四题)

八、使用“草船”,诸葛亮不怕曹操放火箭吗?想一想:为什么诸葛亮料定曹操不会使用火箭?(火箭极易受潮,不便保管,必须事先准备好,草船借箭是在曹操没有防备时候突发事件,至于船上是真人还是假人,当时不在曹操考虑范围内,所以迅速地以普通弓箭击退敌军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九、总结: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草船借箭不寻常,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通晓地理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世世代代美名扬。

十、作业

1.写出5个《三国演义》中的成语,2遍。

2.读一读《空城计》和《火烧赤壁》两个故事。有余力的同学读一读《三国演义》整本书,将你认为精彩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十一、板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1daa47c65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1.html

《草船借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