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思想政治教育: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
2灌输教育法:是指教育者利用各种恰当的手段和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播和输送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也包括引导受教育者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学习和接受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
3人的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阶级或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被诱导着按这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去生活和行为的过程。
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充分调动各个要素协调运动,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阶级或社会集团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过程。
5要素协同规律:是指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诸要素,在空间上保持一致性,在时间上保持连续性。
6社会风气:它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是广大社会成员精神风貌的总体表现。
7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息维系,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里意识,行为活动总和。
8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基本矛盾转化的第一次飞跃,即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认识,是一个由外向内的发展过程。9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工作手段。
10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环绕在教育对象周围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客观现实。
简答
1、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1)对个人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完善人格塑造服务;培养人的精神的能力。
2)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维系政治统治的精神支柱;推动社会改造的舆论力量;增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多端性、同时性、广泛社会性、反复性、实践性、塑造与改造一致的统一性。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广泛性、直观性、动态性、渗透性、特定性、部分可创性。4、如何理解系统研究法:首先,要科学区分系统的层次和结构。其次,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再次,实行综合研究。
5、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三体一素)三体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活动。一素:媒介(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
6、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可塑性:人格的可染性、人格的可感性、人格的可知性、人格的可习性、人格的可诫性。
7、思想政治教育学具体研究方法:调查法、经验法、实验法、文献法、个案法、系统法。8、大众传播具体有哪些特点:它需要借助特点的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公开、面向社会的,不具有保密的性质;由于现代科技发达,大众传播越益广泛和迅速;传播的内容基本是由组织和专业者所发布的,也有由个人发布的;大众传播信息多数是单项流动的,即由组织和专业者所发布的,也有双向互动的。
9、同辈群体环境对思想品德形成影响(社交圈群体特点自发性、自由性、内聚性、从众

性。
论述
1试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性: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教育行为者,因而都是教育主体的属性。可以具体表述为: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是教育客体,教育者本人也是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是教育主体,教育环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是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本人也是教育客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性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殊复杂性决定的。思想政治过程是教育过程、受教育过程与受教育者修身过程的统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均是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其主体地位地位和作用都是极其重要的。只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时成为积极的教育主体,使教育过程成为双主体互动的过程,教育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
2为什么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造的主导力量:(一)、从内因和外因关系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格的必须条件。从个人成长和发展看,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其一生;从社会整体看,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每一个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格塑造这个主体工程建设的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必要条件。(二)从自觉教育和自发影响的关系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格的决定力量。从思想教育效率看,社会和家庭自发影响尽管广泛,具体,几乎无所不包,但也是零碎的,盲目的,缺乏深刻目的性和统一性。第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看,它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教育,有强大的逻辑性,加上大量的有准备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有利于反驳和抵消社会上各种错误影响、第三,从思想政治先入为主的特征看,没有原有东西的阻力,容易接受和巩固,后入的东西受原有东西抵触,容易被拒绝。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教育关系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格的主导力量。3简述人格行为产生的机制:
人格动力结构是人的一切活动和变化的内在根据和机制。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格动力结构是人格动机和行为的内在根据和机制;人格动力结构是人格自身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据和机制;人格动力结构是人格遭受挫折产生疾病的内在原因和机制。
人格动力结构及运行机制可概况为:环境刺激—人格—人格动机与行为。
人格动机与行为的三要素:环境刺激: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格:包括人格需要力量和人格判断力量相互联结、相互作用。
人格动机与行为:人格需要力量和人格判断力量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人格动机与行为,是人格有意识的行为选择的结果。
人格动机与行为的类型分为:应对性行为。表现性行为。真理性行为。不行为。4简述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知、情、信、意、行”
是指思想道德认识,是指受教育者对客观存在的思想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识。
是指思想道德情感,是在现实思想道德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爱憎、好恶的情感。是指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认识与相应的情感体验发生共鸣时,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坚定不移的信仰和信念。
是思想道德意志,是在实现理想信念和道德义务时,面对困难和障碍,所表现出来的坚持精神和性格力量。

就是思想道德行为,是在知、情、意的指导、影响和支配下,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道德义务的实际行动。
5、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环绕力的表现形式:
第一,推动力。人的思想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和影响的结果。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干劲激发中,环境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好的环境能激励人向上,引人走向真善勇美。坏的环境,也能驱使人向下,引人走向假恶怯丑。
第二,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感染力量。他能影响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约束力。环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于控制人们行为具有巨大约束力。良好的环境能控制和限制不良风气和行为滋长,不良的环境则只能助长歪风邪气的蔓延和滋长。6、简述人格动机与行为的分类:
1)应对性行为。它的机制是,在外界环境刺激下,由人格需要力发动,经人格判断力判断而产生的动机和行为。
2)表现性行为。他的机制是,在外界环境刺激下,人格需要力发动,而无人格判断力参与。
3)真理性行为。它的机制是,在外界环境刺激下,人格需要力并没有发动,仅由人格判断力判断而产生的动机和行为。
4)不行为。它的机制是,在外界环境刺激下,人格需要力产生了倾向性要求,但是,被人格判断力否决的动机与行为。
7、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三次转化和二次飞跃:
第一次转化——解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教育者的教育观念的矛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转化为教育者的教育观念。
第二次转化——解决教育者所进行的教育与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的矛盾,推动受教育者本身自我意识的分化统一,将社会的需要,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认识、情感和信念。第三次转化——解决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的矛盾,将思想道德认识、情感、念转化为行为实践,并形成习惯,变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
第一次飞跃——引导受教育者将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认识。
第二次飞跃——引导受教育者将思想道德认识、情感和信念“外化”为行为实践,并形成行为习惯。
8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原则: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原则、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则、静态与动态相统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272d8054a7302768e993988.html

《思想政治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