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发布时间:2020-05-29 13:38: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重大战略思想

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代接代地永续发展。

胡锦涛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意谋发展;必须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大计。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次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摆全党面前的个重要课题。

中央为何提出科学发展观?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深刻地指出: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存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够全面,也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如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从"九五"以来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耗度下降,但近年有的地方却出现了旧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回潮的势头。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中国发展的现阶段难以避免的,有些则是由于发展观的偏差所导致的或者所加剧的。针对发展中实际存的问题,提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难点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城市里也有三千万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怎样才能让城市和农村中生活困难的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光是追求GDP的指标,它应包括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文化生活和精神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需要我们转变过去的发展观念。

再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项重大战略决策。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有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建立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等,然而这些好的做法却体制转轨过程中有所流失。此同时,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些新的体制、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相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水平,社会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更不能适应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的要求。去年非典疫情的突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要求来做。另外,过去由于过多地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造成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进步恶化。制定"九五"计划时,我们提出要实现个战略转变,个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个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九五"到"十五"期间,我们经济增长方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取得显著成就。可是从最近年的发展情况,良好的局面又出现了定的恶化。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定要走降低能源消耗的路子,靠高投资、高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最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表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许多社会发展问题,如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改善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过去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增加供给,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上,其他方面很难顾及到。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小康,国家的财力和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长,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经济发展到目前这种水平,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解决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

能够说,新的发展观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对全球、对人类的负责态度。如果将这发展观付诸实践,将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将对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联系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发展概念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发展问题历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关注和解答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个基本观点,就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大发现之的唯物史观,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哲学说明,是说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对发展强调个方面:是历史决定论,二是历史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揭示了社会结构的内联系、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统、社会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其他领域发展内的、全方位的、协调统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内规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文化学、历史学、军事学等,则分别探究了社会各个具体领域的发展规律,考虑到各个具体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关系和相互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般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系列重要理论观点,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支撑。

科学发展观根据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推进到个新的高度。科学发展观是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刻的战略思维观察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生动运用和体现。党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内涵、发展阶段、发展主体、发展动力、发展规律、发展制度、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机遇、发展目标、发展实质等重大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推进到了个新的高度,确立了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世界贡献了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

赞同

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可实现“双赢”,处理不好则败俱伤。这关系能够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制约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经济增长不足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贫困地区毁林开荒、草原过牧、陡坡种粮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环境成本外部化,不考虑资源更新的速度及生态服务价值。低成本的工业扩张,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短缺的根源所

第三,发展经济要有可持续性。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第四,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缺乏改善环境的条件和资金的支持,保护环境难以奏效。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关联,只有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综上所述,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之,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当前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法律,设置了机构,逐步增加了投入,加大了重点地区的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初步控制,些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可是,当前环境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形势严峻。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废水排放量2003年达到460亿吨,其中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COD)1333.6万吨,超过环境容许量68%。城市垃圾产生量已接近每年1.4亿吨,处理率仅54.2%,无害化处理率更低。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每年约1000万吨,1/3没得到安全处置。

水和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些地区相当严重。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五类,类水最好,源头没有任何污染,三类之上的可作饮用水源,最差的五类能够用于农业灌溉。2003年七大水系407个监测断面中至三类的水仅占38.1%,劣五类的水占29.7%,即近1/3的水用于农业灌溉不合格,可见污染之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三级,级标准空气质量最好,长期生活超过三级标准的大气中,身体会受到伤害。2003年国家掌握监测数据的340个城市中达到空气质量标准二级之上的城市有142个,占41.7%;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91个,占26.8%。

目前新的环境问题已经凸现,环境污染呈现复合型、压缩型,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我国江河湖海有机污染依然严重,同时湖泊和海域又出现以氮、磷为主要污染物的富营养化问题。不少城市饮用水源地已监测到许多微量的有毒有害化合物,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大气中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污染尚未解决,大城市由于机动车的快速发展,氮氧化物及其带来的光化学烟雾污染呈明显加重趋势。除了大气和水污染之外,土地污染也日益突出,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废旧汽车、家电造成的污染也成为新的环境问题。放射性污染威胁也增加,国内已有6万多枚各类放射源,每年以15%的速度增加,尚有上万枚废弃源未得到合理收贮,几乎每月发生放射源被盗事件上,威胁公众安全。

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土地资源破坏主要表当下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特别是后者,目前面积仍扩大。森林生态系统呈现数量增长质量下降的局面,草原退化面积大、程度重。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调,北方更为突出,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下降、湿地干涸,旱灾、水灾不断,损失越来越大。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但目前破坏很严重,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有些已经绝迹,品种资源锐减,野生种源大量流失,外来物种危害加剧。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首先是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专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和2001年的研究表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当年GDP的3~4%。世界银行1997年发表的方案测算,中国仅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就约540亿美元(以1995年计),占同期GDP的8%。据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调查,西部9省区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494亿元,占9省区GDP的13%。如果从微观上分析,水质污染导致饮用水和企业生产用水处理成本增高;超标的污水用于农灌,既减少农作物的产量,又降低其品质。今年3月份由于四川化工股份有限XX公司第二化肥厂违法排污造成沱江严重污染,仅初步调查,损失就达二亿多元。

其次,环境污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成为群众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局部地区土法冶炼金属已造成周围人群患病。中国美国的项联合研究证明,我国些城市的大气污染已影响到儿童的肺功能。世界银行上个世纪末项研究表明,我国主要城市中,每年约有17.8万人由于大气污染的危害过早死亡,每年由于大气污染致病而造成的工作日损失达740万人年。

第三,环境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众来信来访呈显著上升趋势,经常发生因污染问题企业周边群众矛盾尖锐。上下游水污染和跨界污染纠纷近年来日益增多,甚至造成不同地区之间的冲突。法院审理涉及环境保护的各类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呈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已签署和批准了30多项国际环境公约,履约任务繁重。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我国际形象,同周边国家存的环境问题处理不好会成为外交摩擦的隐患。我国工农业生产过程和产品环境标准低,有些没有环境标准,直接影响这些产品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不断受到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

许多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国际社会为解决这些全球环境问题制定了几十个环境公约和议定书。我们应该积极参加这些公约和议定书的谈判和关联项目的合作。方面维护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合法的环境权益,方面对外介绍我国的环保工作,消除中国环境威胁论的影响,努力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国际交往中需要处理好环境贸易的关系。我国不少产品特别是农牧产品,由于环境污染或产品不符合对方的环境标准而被发达国家限制进口。这方面需要提高我国产品的环境质量要求,另方面也要通过外交手段,消除发达国家有意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质上是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利益、局部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我国党和政府已经做出了正确选择,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通过各项具体工作认真加以落实。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吗?!

改革开放了,承包和分田到户极大的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生产力的到了空前的大发展。由于物资充裕,改变了凭票供应的政策取消了粮票油票以及各种号票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吃饭的问题是解决了,再也没有饿死人的恶性事件发生了,这就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胜利,这就是邓小平比任何人伟大的根本原因。

享受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左左们个个吃的肥头大耳,也需要要开始减肥了。有人说,人吃了点饱饭就要想折腾了,左左也就是是这样的。吃了饱饭长了点肥膘就开始怀念那个瘦得皮包骨头的年代了,把自己长肥了也成是改革开放的罪恶了。于是左左们边做着减肥运动边恶毒的咒骂改革开放,好像改革开放使自己长了身肥膘是万恶不赦的,只有以前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社会才是至高无上的好年代。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虽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待改进,但中国大多数人吃上了饱饭,不再挨饿受冻。近三十年来也没听说那个地方由于自然灾害而饿死人。大多数人生活水平比过去大幅度提高这是不用争辩的事实。社会稳定国力强大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2948fa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e1.html

《2020年(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