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12-05-02 22:13: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民俗文化与阿坝州旅游

近年来,民俗文化旅游成为一种时尚。人们的旅游活动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欣赏自然风光,更多的是想亲身感受一下旅游地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情。民俗文化成为了旅游地吸引游客的新亮点。

一, 民俗文化是现代旅游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其中,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

一般来说,每个地区和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风尚习俗和风土人情,这些都是地区特质的重要表现形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各地区的各个生活层面,最能显示一个民风特点和文化风貌的当属本地区或本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尚习俗。由于民俗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传承行、集体性等特点,所以民俗旅游可以说是探求传统特色审美价值的最佳形式。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如北美的“活人博物馆”,它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再现了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在国内,也有许多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功范例,如1991年,深圳就开发了民俗文化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有我州的桃坪羌寨,依附于古羌寨,很好的向游客展示了羌族民俗的魅力,使当地老百姓在发展旅游业中获得了实惠。

二,阿坝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阿坝州是以藏族、羌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之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而且由于地域不同,同一民族在风俗上也有所区别,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一)民族服饰 传统的藏族服饰从头到脚点缀着金银和珊瑚,每一件饰品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其中,黑水等地的白马藏族服饰又与传统的藏族服饰有很大的差别,嘉绒藏族和安多藏族也有区别。还有羌族的服饰,也凝聚着民族文化几千年传承的精华。服饰在表现民俗文化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游客所感受的风情,受到了文化差异上的震撼,一般都是通过特色民族服饰来直观感受到的。在对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时,绝对不可以忽视特色民族服饰对游客的吸引力。

(二)特色民居 游客进入我州境内,第一感受就是沿途形形色色的民居:羌族的碉堡,藏式小楼,这是民俗文化的标志,很多游客对于民俗展示地印象最直观的就是那一栋栋特色民居。比如,一说到云南的西双版纳,人们往往第一想到的就是吊脚楼。

(三)饮食习惯 食是旅游业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阿坝州的“食”的文化十分丰富,藏餐、羌族传统饮食都成为游客十分热衷的旅游项目。游客在吃的过程中既品尝美食,同时也是在感受一中文化。我州有的地方在突出“吃”的文化上做得很好,比如把藏餐进食程序说明以卡片形式发给游客。既方便了游客,又使他们真真切切的在吃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底蕴。很多游客还很乐于体验特色食物的制作,如酸奶的制作,打酥油茶,烧馍馍。

除以上三种最为直观反映民俗文化的载体外,民族语言、民俗节庆,宗教节日,原生态艺术表演等等都是我州能借以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

三、科学开发阿坝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对策建议

(一)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要遵循的两大原则

1.文化保存原则

  旅游开发一方面本身存在着扭曲地反映文化与真实地反映文化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它必将干扰民俗文化原有秩序和发展过程,使落后地区受到旅游者外来文化的冲击。当地居民思想行为的混乱和盲目仿效追随将淡化原有文化的特征,进而在长远角度上破坏了旅游资源特征。

  这种现象目前比较普遍,一些民俗旅游地除了歌舞表演外,日常生活已面目全非,与外界趋同,旅游者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得旅游点的市场吸引力日趋下降。要避免这种情况的恶化,我们在旅游开发工作中应作到,一方面尽量真实地反映民俗文化,对于不同时期的民俗尽量予以时间说明;另一方面是向当地居民宣传教育,民俗文化没有优劣高下之分,都是世界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同时更应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却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也就基本失去了旅游生命力,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点对于阿坝州尤其重要。我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吸引游客之处就在于不同于内地的民风和民俗,我们在开发中就应该把民俗包装到位,尽量做到文化的原生态展示。只能让我们的文化来感染游客,一定要用有自己文化内涵的项目来吸引游客,才能真正的做到“文化”旅游。

2.经济效益原则

低效益甚至负效益的旅游开发是不可取的投资行为,对于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而言,其经济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饮食、住宿、购物、交通、就业、招商引资等带动地区经济,二是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前者一般只有程度上的差别,后者则是决策关键。比如,深圳民俗文化村和云南民族村投资均在1亿元左右,开业时间相近(均在l991年底),199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6亿元和630万元,199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亿元和691万元,前者很快收回投资,后者则连投资的利息都难以偿还。除了经营管理原因之外,区位是关键,前者处于口岸城市,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众多,且项目内容与现代化城市形成鲜明反差;昆明人口流量小,民族村项目地处少数民族实际分布区,具有原地浓缩式开发模式的弊端,对当地居民吸引力不大,也损失了一部分追求真实感和亲身体会、身临其境的外地游客。因此,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应慎选区位,尽量依托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规模都比较大的城市,且具体位置与依托城市之间不宜超过1小时车程,与主要客源区尽量在一日游可及的范围之内且交通便利。我州旅游资源虽然十分的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很多最有特色的民俗区域都比较偏远,我们要开发它就只能依附主要的旅游集散地比如九寨、黄龙等主要旅游目的地。在对外宣传旅游线路中可以搭配到这些优势景点来个“套餐”游。除此外,在投资规模上还宜尽量予以控制,要考虑成本与效益。

(二)利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现有模式进行项目策划

就国内外民俗旅游开发的经验来看,我们姑且把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归纳为六种,即:集锦荟萃式、复古再现式、原地浓缩式、原生自然式、主题附会式和短期表现式。这六种模式各有优点,但也都存在着自身发展的“死穴”,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阿坝州而言,可以充分利用适合我州自身特点的模式来发展民俗旅游,并总结其他地区发展经验来扬长避短。比如,近几年我州兴起的草原“牧家乐”,即是一种典型的民俗文化旅游形式,吸引游客之处就在于它能带给旅客一种文化的冲击,通过体验式的旅游项目让人领略安多藏族的民俗魅力。从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的角度来讲,它属于“原生自然”模式。其优点是投资很少,让游客有真实感,能自然地与当地居民交流,甚至亲身参与劳作,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度,缺点是在旅游开发中会逐渐减弱原生态的味道,随着其商业化程度加大,游客也最终会丧失对它的旅游兴趣。另外,民俗文化旅游的“短期表现模式”也比较适合阿坝州。这种模式的出现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出于民族民俗传统的节庆活动,如嘉绒“看花节”,在节庆期间会吸引大量的旅游者;二是流动性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如去年影响比较大的“藏迷”,展现了藏族民间原生态艺术的风采,每到一处也吸引了不少民众远途而来欣赏,进而吸引游客来我们藏区旅游。除上述两种模式外,其他几种旅游模式也正在积极探索中。

(三)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内容选择

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岁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其内容相当庞杂丰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内容进行精选。精选的原则就是旅游吸引力。吸引力又主要决定于当地与游客产生地之间的文化差异,当地民俗文化越有特色,差异越大,越有吸引力。所以,在内容精选时应精选其具有“特色”的部分。民俗文化因地而异,因人而异,正因如此民俗旅游才显得丰富多彩。民俗旅游的开发虽然有一定的模式,但因其自身的特征,它的内容选择和开发都应讲究一定的原则,那就是坚持民俗的独特性,只有保持各民俗旅游的独特性,所开发的民俗资源才是可游的,其旅游发展才是可持续的。我州文化旅游开发起步比较晚,在项目开发内容选择方面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特点打造适合我州的文化旅游品牌,切不可以盲目照搬,更不可以将民俗文化旅游内容庸俗化。

(四)实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化组合

  首先,要处理好单一景点与成片的旅游区之间的关系。一个孤立景点的市场吸引力不大,可进入性也不强,应尽量组合成旅游线路进行开发。其次,要开发一个理想的民俗文化旅游胜地,应做到文化、乡情、景观三者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使游客从景和物中真正了解文化和乡情,使旅游活动更丰富、更真实、更有意义。

最后,旅游购物也是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部分。旅游购物是旅游消费中最有弹性的因素,尤其在民俗旅游中,由于民俗旅游商品能够较好的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又能很好的展现当地的民俗文化,因而其开发是大有可为的。大力发展具有纪念性、工艺性和实用性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浓厚的旅游商品、食品、服饰和工艺品应当是民俗旅游开发的一个重点项目。传统产品要巩固,新产品要大胆开发,这些必将为民俗旅游开发的成功提供强大的支持。

按:20085121428分,一个全中国人民都不可能忘却的日子,在那一刻,无数的钟表永远的定格在了世人面前;在那一刻,无数的生命永远的与我们诀别;在那一刻,我们顷刻间知道谁是我们的至爱谁是我们的牵挂;在那一刻我们再一次清晰地见证了共和国的力量……汶川、茂县、理县是著名的羌乡,当地传说大禹曾从此顺岷江而下,完成了千秋治水伟业;这里有迷人的民族风情和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在离云朵最近的地方,萝卜寨让世人向往,她叫汶川,“5.12”大地震,将这个美丽的地方摔成了重伤。一年过去了,当灾难逐渐远去时,关于汶川、关于阿坝这块热土未来的发展,思考没有停止过。

罗忠一 阿坝州委党校高级讲师

任海韬 阿坝州委党校讲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2a88418650e52ea551898eb.html

《民俗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