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良师益友

发布时间:2022-12-12 11:05: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们的良师益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上海市徐汇中学读高中。我们学校坐落在繁华的徐家汇中心地区,学校的大门坐西向东,正前方是当时上海唯一的一条美丽的林荫大道――肇嘉浜路。出了大门向右拐,一块巨幅电影广告牌高高地矗立在人行道旁,吸引着无数双行人的眼球。我估摸,这块电影广告牌足足有五六米高,十余米宽。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广告牌的左侧一半是新近摄制好的国产影片的广告,右侧一半是刚译制成的外国电影的广告。高中的那三年里,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这块广告牌。出于好奇,时常会下意识地驻足观望。久而久之,我发现这块广告牌右侧一半的外国电影广告上,除了有出产国摄制职员名单外,下方是参加该片译制工作的翻译、导演和主要配音演员的名单。那时候,在几门学科中,我对外语似乎更喜欢,因此就自然而然地对译制职员中的翻译较为关注。时间长了,我发现在许多译制片的译制职员中经常出现“翻译:肖章”。我心里想,这个人一定很了不起,能把外国电影译成汉语,其外语水平一定非同一般,中文功底也相当了得,一种仰慕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1964年夏,高中毕业后,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今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年之后,我们这批大学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去了地处安徽西北部的南京军区西湖军垦农场接受解放军的“再教育”。两年农场锻炼后,于1970年底,由国
家统一分配,进了上海电影译制厂任翻译。与我一起分配到这个厂的还有其他语种的六名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从此,我们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影视翻译生涯。

说实话,我们七个人,当初谁也没有想到会涉足译制片的工作。面对这份既陌生又神秘的工作,全然是一无所知。1971初,记得是上海市电影局一位管人事组织工作的同志把我们带到了电影译制厂(当时在曹家渡万航渡路上)。他向我们逐个介绍了厂领导,所谓的厂领导都是工宣队和军宣队。他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记得那天是1971114日,一位姓郭的工宣队头头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你们别看电影译制厂厂不大,但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可谓‘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你们七位年轻人是国家派来的,是我们的新鲜血液。”接着他又慷慨激昂地说:“像电影译制厂这样的单位,长期来,深受资产阶级文艺黑线的影响,必须彻底砸烂重建!今天,我们就需要像你们这样的有知识、有朝气的年轻人来掺沙子,来改造!”随后,这位工宣队头头又把我们领到了翻译室,向我们逐个介绍了翻译室的几位老翻译:肖章、陈叙一(文革后任厂长)、陈涓、叶琼、易豫等人。那位工宣队头头拉过他们中的一位的手,说:“这是肖章同志,你们翻译室的组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肖先生:中等身材,五十岁左右,看上去很和蔼可亲。此刻的我,脑海里即刻联想起徐汇中学大门口旁的那块巨幅广告牌。肖先生谦和地朝我们笑了笑,并同我们几个一一握手,说:“欢迎,欢迎!这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2bfb17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07.html

《我们的良师益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