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的情诗《八至》阅读

发布时间:2019-10-25 06:49: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李治的情诗《八至》阅读

  《八至》

  唐·李治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赏析】

  李治即后来的李季兰。她六岁时便作《蔷薇》诗曰:“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她父亲认为此诗不祥——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于是将她送入玉真观出家,改名李季兰。转眼间她已经十六岁,不甘于观中清净的生活,便与观中游览的文人雅士眉来眼去,故人称“风情女子”。李季兰与当时的名士经常谈诗论词,互为知己。唐玄宗闻知她的诗才,特地召见她赴京入宫,从此定居长安,晚年李季兰因与叛臣朱泚交往甚密,所以朱泚被平定后,李季兰被捕,最后被杀。

  这首诗写世间寻常之物,说的都是浅显而至真的道理,富含哲理意味,应该是李季兰有过感情经历后的作品。远近东西、深浅清溪、高超日月、亲疏夫妻,短短几句道出人生真相,充满无奈。东西是两个相反的方向,说近就近,可以间隔为零;说远也远,可以远到天涯。“清溪”,浅到一眼见底;深到千尺万尺。“至高至明日月”,语义平平,使人心力松弛,诗人作此句,应当是意在引出下句。

  “至亲至疏夫妻”,夫妻是没有血缘的亲人,亲疏关系全靠情感维系,感情亲切时,你侬我侬,恨不得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感情疏远时,形同陌路,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在封建社会中因为不平等的男女地位,造成了不和谐的夫妻关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成了没有爱情的婚姻,这些都是所谓“至疏”的社会根源。假如说诗的前两句妙在饶有哲理,末句之妙,则在针砭世情。

  扩展阅读:历史评价

  《旧唐书》:“大帝往在籓储,见称长者;暨升旒扆,顿异明哉。虚襟似纳于触鳞,下诏无殊于扇暍。既荡情于帷薄,遂忽怠于基扃。惑麦斛之佞言,中宫被毒;听赵师之诬说,元舅衔冤。忠良自是胁肩,奸佞于焉得志。卒致盘维尽戮,宗社为墟。古所谓一国为一人兴,前贤为后愚废,信矣哉!”赞曰:“藉文鸿业,仅保余位。封岱礼天,其德不类。伏戎于寝,构堂终坠。自蕴祸胎,邦家殄瘁。”《新唐书》:“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遗德余烈在人者未远,而几于遂绝,其为恶岂一褒姒之比邪?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废立之际,不能自决,卒用昏童。高宗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呜呼,父子夫妇之间,可谓难哉!可不慎哉?”

  唐太宗:①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②汝能孝爱如此,吾死何恨!

  《剑桥中国隋唐史》:①可是太宗仍然认为,他是被迫作了错误的选择,而且怀疑意志软弱的李治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②高宗统治时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变统治阶级内部社会力量的对比这一难以作为定论的企图,而是对科举制本身进行一系列大改变。

  蔡东藩:高宗为色所迷,昏庸已甚,贬勋旧,斥忠良。

  吕思勉:只有高句丽……高宗乘其内乱,把百济和高句丽先后灭掉。突厥西方的疆域,本来是很广的。其最西的可萨部,已和东罗马相接了。高宗亦因其内乱,把他戡定。分置两个都督府。其所辖的羁縻府、州,西至波斯。唐朝对外的声威,至此可谓达于峰了。

  《剑桥中国隋唐史》:①可是太宗仍然认为,他是被迫作了错误的选择,而且怀疑意志软弱的李治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②高宗统治时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变统治阶级内部社会力量的对比这一难以作为定论的企图,而是对科举制本身进行一系列大改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2fcc6e9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f3.html

《李治的情诗《八至》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