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41068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材分析】
这是第七册的第十七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通过记事来写人的记叙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课文共13个自然段,以时间为序展开故事情节。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李时珍领着弟子在各地察访药材。第213自然段写了一天李时珍和弟子因一心赶路,错过客店便夜宿古寺,并借着月光记载寻访收获.而第213自然段又可以分为三层。(2——4)欲宿古寺;(5——7)寺中谈苦;(8-13)夜记药材。 【学情分析】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这不仅仅是时间和年代上的距离,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设计本教学环节时,就紧扣“艰苦”两字,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紧紧围绕“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句话,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并感悟。通过李时珍所说的“吃点苦”与实际吃的苦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从而突显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这样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价值的归纳出来进行品读感
悟,从而节省了时间,实现了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纲目》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李时珍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句,感悟李时珍的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深入体验李时珍一心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李时珍的相关资料;课前预习生字生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准备李时珍画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揭题导入,引出主人公;检查生字、词语预习情况;再读课文,看看李时珍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动;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激情导入,初识人物;自主课文,感受一夜;在“吃点苦"中,感受艰苦历程;在“吃点苦”中,树立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
(课件展示:李时珍画像、郭沫若题词)
1956 年,我国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曾经为李时珍的墓题词,开头的四个字就是“医中之圣”,医生中圣人级的人物。题词的最后一句是:“伟一、激情导入,初识人物。
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郭沫若给予李时珍极高的评价。
李时珍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他是通过怎样的努力一步一步地攀登到祖国医学界的最高峰的呢?天,我们随着课文,起走进他寻访药材途中的一个小故事,一起走进李时珍夜宿古寺的那一夜.
1。看课件. 2。带着问题阅读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
设计意图:引用-树立人物的高大形象。选用郭沫若为李时珍的墓题词的开头和结尾两话,让李时珍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高大起来,深深地根植在学生的内心深处。


1.那一夜是怎样的一夜?请你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用心二、自主读文,感受一夜.
感受。读完后,再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想用什么词语?
2。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艰苦 认真
轻声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在文学创作中,识、情感、思维以及想象是合一的,阅读者应从整体上把握作.因此,这一环节把长文读短,旨在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另一方面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
1.点名回答李时珍对于这一夜的独特感受.
2.自由品读课文,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三、在“吃点苦”中,感受艰苦历程。
同学们,李时珍为
修订《本草纲目》,吃的只是一点苦吗?他所说的“吃点苦”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苦呢?请你自由品读课,画出能让你感受到艰苦的词句,谈谈你的体会。
6。画出住宿艰苦的语段.

4.指名回答体会。
5。做这一填空题并想象李时珍一路的艰辛.
是值得的."
3.学生想象“餐”“饮"什么。 画出能让你感受到艰苦的词句,谈谈体会.
激活文字—在想象中获得情感体验。叶澜教授曾这样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那么,想象便是这“生命的涌动”过程中最强大的推动力.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体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去延伸,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内涵。
对于这一夜,我们都感受到了艰苦,而李时珍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生品读课文后交流学习感悟.
1. 路途艰苦 出示语段:“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安徽、河南、湖北等地,10。画出李时珍对苦日子的看法。









9。小组讨论找出吃喝艰辛的语句。
7.画出体现住宿的艰辛的关键词.
8。指名说说推门看见的是破烂的场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咬文嚼字—在对比中体悟语言色彩,一环节以读为主,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露天的屋顶”“几块砖垒成桌"“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等词句来体会这是一座荒凉、阴暗潮湿、破败的古,感受条件的艰苦。然后把住古寺与住家里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到察访药材的艰.抓住关键词,就是抓住了细节,在让词语的内涵丰富起来的同时,文本的内涵也就立体、丰润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好几个月”进行理解,引导学生想象:“餐"“饮”什么?体会李时珍所到的地方之多,所走的时间之.


补充材料:李时珍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他到过江苏的茅山、湖北的武当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河南的云台山。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行程一万多里。
读了这段材料,你除了感受到一路奔波之苦之外,还有什么更深的体会?
(荒山野岭、路途艰险、采药时会有生命危险)



创设情境,引导想象—烈日当空,骄阳似火,他—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他-- );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他依然是——( )。
崎岖不平的山路上留下了他的脚印,荒山野岭中留下了他的身影.李时珍跋山涉水,身临峰谷,明明吃尽了千辛万苦,他却说--
出示:“我们修
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 住宿艰苦 出示语段:“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


‘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读着上面的几段文字,你从哪些字词感受到住宿的艰苦?



引导学生抓住“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厚厚的、露天的屋顶、几块砖垒成桌子”等重点词语,体会古寺的摇摇欲坠、破败不堪,住宿环境的恶劣和工作条件的艰苦。
一心察访药材,路奔波,一路疲惫,推门看见的却是满眼的破破烂烂,如果是你,你的心情如何?



再想想家里有 ),有( ,有 )。
出示:“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李时珍说:“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 吃喝艰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40d3ff3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6.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