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0-03-21 03:12: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铸币: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货币制度:国家在不同程度、从不同的角度对货币所进行控制的制度体系,货币制度的建立意图在于简历能够符合自己政治目标,并可能由自己操纵。其构成要素为: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等。

本位制: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一旦被规定为币材,即称该货币制度为该种或该几种商品的本位制。比如以金为币材的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

本位币和辅币: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称之为本位币或主币。本位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现在流通中完全不兑现的钞票,也成为本位币,其含义也不过是用以表示它是国家承认的、标准的、基本的通货。由于商品价格和服务付费很多是不到一个货币单位活在货币单位之后还有小数,因此还需要小于一个货币单位的流通手段。这就是辅币制度。辅币的面值大多是本位币的1/101/100

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之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军部的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的,其含义是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绝;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信用经济:债权和债务关系无所不在,相互交织,形成网络,覆盖整个经济生活。

商业信用:典型的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多提供的信用。

商业本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

商业汇票: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约定的起先支付一定款想给第三人或持票人。汇票必须经过债务人承认才有效。

银行信用:具备以下两个特点的信用是银行信用,一是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这里所说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指银行,同时也包括经营类似银行业务的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二是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直接融资:指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其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据此来推间接融资的概念)

国家信用:通常是指政府的信用,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库发行的债券。

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金融: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造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利息: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补偿由两部分组成:对机会成本的补偿和对风险的补偿,机会成本是指投资人由于资本让渡而失去其他获利的机会以致损失的最起码的收入;风险则是指在让渡资本使用权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将来收益不能落实的可能性。

利息率:通常简称为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其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相应变动。而基准利率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概括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r=i+p,其中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借贷期内物价水平的变动率,它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但是名义利率适应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在内)的变化而变化并非是同步的。

固定利率:只是在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实行固定利率,对于借贷双方准确计算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是传统采用的方式。

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但是在中国,某些存款实行的“浮动利率”不同于前面所说的浮动利率,而是指商业银行及某些金融机构可在政府统一规定的利率基准上,在一定幅度内有权酌情上浮或下浮的利率。

市场利率:在市场机制下可以自由变动的利率。

官方利率:又称官定利率,也叫法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分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国家手中为了实现政策目标的一种经济手段。

优惠利率:是指低于一般贷款利率的利率,优惠利率一般提供给信誉好,经营状况良好且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借款人。

现值:知道在未来某一时点上有一定金额的货币,按照现行利率计算出的要取得这样金额的本例和在现在所必须具有的本金,这个金额就是现值。

终值:现在所拥有的一笔金额,根据利率计算出未来的某一时点上将会是怎样的一个金额,这个本利和就被统称为终值。

金融市场:进行资金融通,实现借贷资金的集中和分配,完成金融资源的配置过程的市场,金融市场属于要素类市场,专门提供资本。

金融资产:能够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收益的,有别于实物资产的资产。或者说,持有该种资产,意味着拥有对未来收益的要求权利。是实现资本融通的工具。

名义收益率:是指金融资产票面收益与票面额的比率。

现时收益率:是金融资产的年收益额与其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

平均收益率:是将现时收益与资本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

直接融资:资金直接在最终投资人和最终筹资人之间转移的融资活动。

间接融资:资金通过中介机构实现在最终投资人和最终筹资人之间的转移的融资活动。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投资基金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委托职业经理人员管理,专门从事证券投资活动。

契约型基金:是根据一定的信托契约原理组建的代理投资制度。委托者、受托者和受益者三方订立契约,由经理机构(委托者)经营信托资产;银行或信托公司(受托者)保管信托资产;投资人(受益人)享有投资收益。

公司型基金:是按照股份公司方式运营的。投资者购买公司股票成为公司股东。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成员,后者选出公司总经理。公司选择某一投资管理公司,委托管理本公司的资产。公司型基金涉及四个当事人:投资公司,是公司型基金的主体;管理公司,为投资公司经营资产;保管公司,为投资公司保管资产,一般由银行或信托公司担任;成效公司,负责推销和回购公司股票。

公募基金:是以公开发行证券筹集资金方式设立的基金。

私募基金:是面向特定的投资群体,满足对投资有特殊期望的客户需求。

对冲基金:是私募基金的一种,是专门为追求高投资收益的投资人设计的基金,风险极高。其最大的特点是广泛运用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上进行投机活动。

风险投资基金:是以直接权益投资的方式,对上未上市但又很好成长前景的公司进行投资的基金。由于这类作为投资对象的公司一般还处于创业阶段,通常也译作创业投资基金。

收益基金:追求投资的定期固定收益,主要投资于有固定收益的证券,不刻意追求在证券价格波动中可能形成的价差收益,投资风险较低,投资的收益率也会比较低。

增长基金:追求证券的增值潜力。通过发现价格被低估的证券,低价买入并等待升值后卖出,以获取投资利润的基金。追求投资收益的更高增长,投资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大。

债券基金:专门投资于债券类资产的基金,以取得固定收益,投资收益和风险均较低。

股票基金:专门投资于风险较高的股票资产的基金。

混合型基金:综合债券基金与股票基金的特点,既投资于债券,又投资于股票。

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货币市场金融产品的基金,专门从事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及其他短期类票据的买卖。投资风险低,流动性很好,收益率又比银行存款利率高。

养老基金:一种用于支付退休收入的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的一部分。养老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收益凭证,募集社会上的养老保险资金,委托专业基金管理机构用于产业投资、证券投资或其他项目的投资,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

创业板市场:有别于成熟企业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市场,专门对小型企业以及创业企业的股票进行交易,以保护投资人的利益的市场。是主板市场之外的专业市场,其主要特点是在上市条件方面对企业经营历史和经营规模有较低的要求,但注重企业的经营活跃性和发展潜力。风险投资的成功最终是要在创业板市场上体现出来的。

市场效率:根据市场效率假说,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指市场根据新信息迅速调整证券价格的能力。如果市场是有效的,证券的价格可以对最新出现的信息做出最为快速的反应,表现为价格迅速调整到位。分为弱有效(过去的价格和交易信息)、中度有效(包括历史价格和交易信息在内的所有公开发表的信息)、强有效(所有公开的和不公开的信息)。

市盈率: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与每股盈利的比值。

金融创新:是西方金融业中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向,其内容是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均进行了明显的创新、变革。包括避免风险的创新(创造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避免风险与资产业务的证券化(贷款证券化),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网上银行、ATM),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自动转账制度)。

不良债权:也常称之为不良资产。主要是不良贷款,也就是银行顾客无力按期、按量归还本息的贷款。是不可避免的,取决于市场上的种种不确定因素。

法定准备率:由国家规定,规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对该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率。

派生乘数: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时间t越大,法定准备率越小,该倍数越大。

提现率:现金漏损额与或其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

超额准备金:为安全或应付意外之需,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住被禁常常高于法定准备金。银行超过法定要求保留的准备金就称为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

现金发行:当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中央银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

现金回笼:当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中央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减少。

基础货币: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是准备存款加库存现金;“漏损”的现金,也即不禁离开中央银行并且也离开存款货币银行的吸纳进,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ianjin。对于创造信用货币来说,这两者却以不可,因而统称为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基础货币的构成常用下式表示“B=R+C,其中B为基础货币,R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之为货币乘数。公式为Ms=m*B,其中,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而B中通货C是不可改变的,因而能够引起倍数增加的只是存款准备R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是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宽的限制措施,以抑制房地产的过度投机)、优惠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所采取的鼓励措施)、预缴进口保证金(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的过快增长)。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是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分别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量。)、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是指对流动资产占存款的比重的规定,一般来说,流动性比率与收益率成反比。)、直接干预(是指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贷范围等加以干预)。

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举行面谈,劝告其遵守政府政策并自动采取贯彻政策的相应措施。)、窗口指导(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词。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约束、管制,使它们依法稳健运行的行为总称。广义的金融监管除了主管当局的监管之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督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422c35d964bcf84b9d57bb1.html

《金融学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