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试题

发布时间:2020-08-24 20:17: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竞赛风险题

一、什么是密切接触者?(20分)

与病例(疑似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二、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如何防护?(20分)

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发生。

坚持防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把握防治关键: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建立防控信心:新型冠状肺炎可防、可控、可治。

三、新型冠状病例如何报告(20分)。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进行单人间隔离治疗,院内专家会诊或主诊医师会诊,仍考虑疑似病例,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采集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在确保转运安全前提下立即将疑似病例转运至定点医院。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患者,即便常见呼吸道病原检测阳性,也建议及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

四、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20分)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 SARS-COV和MERS-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 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体外分离培养时,新型冠状病毒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 Vero E6和H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天。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 SARS-COV和 MERS 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五、简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临床预警指标。

(一)成人。1.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下降;2.外周血炎症因子如IL一6、C反应蛋白进行性上升;3.乳酸进行性升高;4.肺内病变在短期内迅速进展。

(ニ)儿童。1.呼吸频率增快;2.精神反应差、嗜睡;3.乳酸进行性升高;4.影像学显示双侧或多肺叶浸润、胸腔积液或短期内病变快速进展;5.3月龄以下的婴儿或有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道畸形、异常血红蛋白、重度营养不良等),有免疫缺陷或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表现(20分)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一14天,多为3一7天。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诊断标准。(20分)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4) 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2)具有上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

(3)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八、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诊断标准:(20分)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出现气促,RR≥30次/分;

2.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02) /吸氧浓度(Fi02) ≤300mmHg( 1mmHg=0.133kPa)。

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02/Fi02进行校正:Pa02/FiO2 x 【大气压(mmHg) /760】。

肺部影像学显示24一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

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鉴别诊断(10分)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表现需与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尤其是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三)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排除标准是(10分)

  疑似病例排除需满足: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且发病7天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仍为阴性。

十一、18核心制度包括(10分)

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十二、首诊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具体应作哪些工作?(10分)

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十三、何谓多发伤?(10分)

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以上解剖部位及脏器的损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复合伤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致伤因素引起的创伤;多处伤是指同一解剖部位及脏器的两处以上的创伤。

十四、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10分)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十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诊断标准:(10分)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1.实时荧光RT一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3.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 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十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出院标准。(10分)

1.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

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3.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滲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4.连续两次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满足以上条件者可出院。

十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源。(10分)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4baf8f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b3.html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