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生平及诗歌研究辨正(一)

发布时间:2019-01-24 00:39: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李益生平及诗歌研究辨正()

【内容提要】

本文纠正了前人和今人对李益生平及诗歌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论述,认为:李益非陇西姑臧人,非大历十才子成员。所谓李益征人歌早行篇实乃征人歌且行篇之误,五原饮马泉九原饮马泉。此外,还考辨了《夜上受降城闻笛》等七首误收、重出诗。

【关键词】李益陇西姑臧大历十才子征人歌五原

一关于李益的籍贯问题

李益是中唐著名诗人,尤长绝句。明人胡应麟谓:“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①

这么一个著名诗人,他的籍贯似乎早有定论。最早为唐人柳宗元在《先君石表阴先友记》中所述:“李益,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宋人继之,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李益,君虞也,姑臧人。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二《经籍考》:“唐李益,君虞,姑臧人。此后,从者日众,陈陈相因。如《唐诗纪事》卷三十:“益,姑臧人,字君虞。唐才子传》卷三:“益,字君虞,陇西姑臧人。明高 《唐诗品汇·诗人爵里详节》:“李益,字君虞,陇西姑臧人。始八岁,燕戎乱华,大历四年登第。《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六《李奕小传》:“李奕,陇西姑臧人,姑臧穆侯承十世孙,秘书监益三子。其它如刘一相《诗宿·爵里》卷下、唐汝询《唐诗解·诗人爵里详节》、《全唐诗·李益小传》等皆无异议。

但我们认为他非陇西姑臧人,而应祖居陇西狄道,理由如下:

其一,李益祖上世居狄道(今甘肃临洮),而非姑臧。李益祖上身世显赫者不乏其人,故其家族历史源远流长。据《新唐书》卷七十二上《宰相世系表》,知李益本北魏姑臧侯李承九世孙,而据《北史》卷一百《列传·序传》,知李承先祖本陇西狄道人。其渊源如下:“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当唐尧之时,高阳氏有才子曰庭坚,为尧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历夏、殷之季。其后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得罪于纣。其妻契和氏,携子利贞逃隐伊侯之墟,食木子而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周时,裔孙日干,娶于益寿氏女婴敷。生子耳,字伯阳,为柱下史。”“子孙散居诸国,或在赵,或在秦。”“在秦者名兴族,为将军。生子伯 ,建功北狄,封南郑公。伯 生二子:平燕、内德。(内德)子信为秦将,虏燕太子丹。信孙元旷,仕汉为侍中。元旷弟仲翔,位太尉。仲翔讨叛羌于素昌,一名狄道。仲翔临阵殒命,葬狄道川,因家焉。(着重号引者加,下同)……仲翔曾孙广,仕汉,历文、景、武三帝,位前将军,立功沙漠。广子当户、椒、敢,当户子陵,战殁匈奴。

以上材料,有两点值得注意:1.虽然李氏在先秦由于年代久远,演变过程不可详考,但秦汉以后,其将门世家,名人辈出,行踪历历。秦将李信、汉将李广等,均叱咤风云,战功显赫。2.李仲翔战死狄道之前,世据关内,自其战死狄道川,又葬狄道川,因家焉。此为这一家族由关内迁至狄道之始,也是李益祖先居于陇西并在此繁衍最早、最翔实的记载,又是李益祖上籍贯为陇西狄道的有力证明。

其二,李广之后,这一家族最有名者为李皓。李皓,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人,汉前将军广之后。”“天兴中皓私署大都督、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年号庚子,居敦煌,遣使朝贡。天赐中,改年建初,迁于酒泉,岁修职贡。皓死,子歆统任。”②李皓死后,谥曰武昭王,庙号高祖,唐时又追赠为兴圣皇帝。李皓之孙李宝(李承之父)亦很有才干。李宝为李皓第六子翻之子。字怀素,小字衍孙,陇西狄道人,私署凉王皓之孙也。”③“遇家难,为沮渠蒙逊囚于姑臧。”“岁余,随舅唐契北奔伊吾,臣于蠕蠕。”④后投奔魏太武帝。太武帝别遣使授宝使持节、侍中、都督西垂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戎校尉、沙州牧、敦煌公,仍镇敦煌,四品以下,听承制假授。”⑤而李宝的长子,就是李益的九世祖李承了。李承少有谋略,辅佐其父,多有建树。太武深相器异,礼遇甚优,赐爵姑臧侯。”⑥

以上所举李广之后的李嵩、李宝、李承行状,均指明他们的籍贯为陇西狄道,其中只是李承被沮渠蒙逊囚于姑臧一年有余。但也不能因此否认李益祖籍陇西狄道的事实。

那么,为什么自柳宗元在《先君石表阴先友记》中称李益为陇西姑臧人后,诸家继之,似成定说呢?究其原因,实未明了唐人称某人籍贯喜标郡望、矜门第之旧习,并非实指其籍贯就在此地。据《新唐书》卷七十上《宗室世系表》:李氏姑臧大房出自兴圣皇帝李皓之曾孙李承,李承曾被赐爵姑臧侯,故承号姑臧房,而并非指他们的籍贯是姑臧。实际上,除了李承之父李宝曾被沮渠蒙逊囚禁于姑臧一年余外,这一房并未在姑臧长期居住过。

据《北史·列传·序传》、《魏书·李皓传》、《魏书·李宝传》、《魏书·李冲传》等,又知陇西李氏诸房基本上是以官爵名房,而非籍贯。除李承受封姑臧侯而号姑臧房外,敦煌房因李茂袭李宝敦煌公而得名,仆射房因李冲曾任尚书仆射而得名。

这种标郡望、矜门第的风气在唐代屡见不鲜。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旧唐书》本传说是渤海蓨人,《新唐书》本传说是沧州渤海人。但从高适诗文或其它材料看,均无记载其出身渤海郡或沧州的证据。特别是《新唐书》所称的沧州渤海人,更令人不知所云,因沧州与渤海是同地异名。汉渤海郡治所在河北沧县,唐沧州治所亦在沧县,故称高适为渤海郡人,显然是指郡望。

通过以上论证,我们可以断定李益的籍贯为陇西狄道。但其先祖中亦有称为陇西成纪人者,如《史记》卷一百零九《李将军列传》云:“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而李益亦以李广后人自居,他在《赴邠宁留别》中说:“身承汉飞将,束发即言兵。即取《史记·李将军列传》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之意。那狄道成纪的矛盾如何解释呢?考《新唐书》卷七十上《宗室世系表》,则知:自李仲翔讨叛羌于素昌,战没,赠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因家焉。生伯考,陇西、河东二郡太守。生尚,成纪令,因居成纪。弟向,范阳房始祖也。尚生广,前将军。二子,长曰当户,生陵,字少卿。

以上材料说明,李仲翔战死后葬狄道川,家人定居此地,后其孙李尚为成纪令,又居成纪。故将李尚之子李广称为成纪人与他祖上的籍贯狄道并不矛盾,因为成纪只是狄道的一个分支。

其三,就行政地理概念看,陇西姑臧亦不相协。陇西即陇西郡,据《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陇西郡,户五万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二十四,县十一:狄道、上邽、安故、氐道、首阳、豲道、大夏、羌道、襄武、临洮、西县。颜师古注:“陇坻即陇坂,即今之陇山也,郡在陇之西,故曰陇西。而姑臧则为武威郡一县,两者显然无法包容或并列。

综上所述,李益的籍贯应为陇西狄道,而非陇西姑臧。

二李益非大历十才子成员

十才子一语,首见唐人姚合《极玄集》:“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其中并无李益。宋人晁公武、陈振孙等亦皆袭姚说,人员没有任何变化。《郡斋读书志》卷四:“卢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与吉中孚、钱起、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有诗名,号大历十才子

将李益厕于大历十才子之列,始于宋人洪迈,此亦十才子成员混乱之始。他在《容斋随笔》中说:“李益、卢纶皆唐大历十才子之杰者。纶于益为内兄,尝秋夜同宿,益赠纶诗曰:‘世故中年别,余生此合同。却将愁与病,独对郎陵翁。纶和诗:‘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可怜风雨夜,相向两衰翁。二诗虽绝句,读之使人凄然,皆奇作也。”⑦洪迈没有详举十才子名录,他所称的大历十才子姓名亦不得而知,但将李益列入,已与《极玄集》不同从计有功的说法中或许能窥见洪迈十才子的基本面目:“‘大历十才子,《唐书》不见人数,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曙、李端、李益、苗发、皇甫曾、耿湋、李嘉佑。又云吉顼、夏侯审亦是,或云钱起、卢纶、司空曙、皇甫曾、李嘉佑、吉中孚、苗发、郎士元、李益、耿湋、李端。”⑧王士祯《分甘余话》卷三亦云:“大历十才子传闻不一,江邻几所志乃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曙、李益、李端、李嘉佑、皇甫曾、耿湋、苗发、吉中孚,共十一人,或又云有夏侯审。此二家所称的大历十才子中,李端、卢纶、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吉中孚等八人,名字与《极玄集》、《郡斋读书志》及《直斋书录解题》相同,但将韩翃、崔峒换成了皇甫曾、李嘉佑、郎士元、李益、吉顼五人中的两人。此五人中,皇甫曾、李嘉佑、郎士元和吉顼,宋代以后,已甚少见于各种版本的大历十才子名录,惟以李益为大历十才子成员的说法绵绵不绝,甚至在现代研究者中亦屡见不鲜。如《唐百家诗选评》第八卷引时天彝评语云:“李益与卢纶中表唱酬交赞,在大历十才子中号为翘楚。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卷十二《札记》亦云:“若论绝句,则李十郎之雄浑高奇,不特冠冕十子,既太白、龙标亦当退让。育人《三唐诗品》又曰:“姑臧李益,字君虞,其源出于丘希范、吴叔庠,参宗于摩诘。长于托咏,朗润丰华,正如落花依草,妍然妩媚。余作少衰,开晚唐之派,大历十人,固其杰也。

但从现存有关大历十才子得名的资料看,李益并非十才子成员,将其列入,显然是错误的。为了澄清事实,避免再滋纷扰,实有辩正之必要。

其一,唐人言十才子或相关事件,未见提李益者。除前述与李益同时的姚合在《极玄集》中言十才子而不提李益外,其它诗文酬唱亦未言及。《郡斋读书志》卷四谓姚合元和十一年逢吉知贡举举进士,《唐才子传》称姚合贾岛同时,号姚贾,自成一家。姚、贾关系非同一般。而贾岛又是李益好友兼崇拜者,有《投李益》、《再投李益常侍》等诗,且与李益、韦执中、诸葛觉在洛阳天津桥南山中联句,可知彼此相熟。因此,李益是否十才子成员,姚合必然详熟,姚合既然在与贾岛的长期交游唱和中未提及李益为十才子中人,则说明他本来就不认为李益在十才子之内。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大历十才子无可争辩的成员卢纶,其《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耿拾遗 李校书端风尘追游向三十载数公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沉下泉畅博士当感怀前踪有五十韵见辄有所训兼寄夏侯侍御审侯仓曹钊》、《得耿湋司法书因叙长安故友零落兵部苗员外发秘书省李校书端相次倾逝潞府崔功曹峒长林司空丞曙俱谪远方余以摇落之时对书增叹因呈河中郑仓曹畅参军昆季》二诗,所忆曾风尘追游长安故友中,除未见韩翃、钱起二人外,皆与《极玄集》同,可见他所谓负当时盛称长安故友大历十才子。至于韩、钱二人的缺位,胡应麟认为,韩翃、钱起不与,恐其间章句脱落”⑨。而《旧唐书·钱徽传》、《旧唐书·李虞仲传》中又皆明言韩、钱二人为大历十才子成员,但俱未提到李益。

其二,十才子本依附豪门,得名于权贵名流社交场合的文咏唱和。如《旧唐书·钱徽传》云:“父起,天宝十年登进士第……大历中,与韩翃、李端辈十人,俱以能诗,出入贵游之门,时号十才子,行于图画。《唐才子传》亦云:“时令公子郭暧尚升平公主,贤明有才,延纳俊士,端等皆在馆中。《旧唐书·李虞仲传》:“父端,登进士第,工诗。大历中,与韩翃、钱起、卢纶等文咏唱和,驰名都下,号大历十才子。时郭尚父少子暧尚代宗升平公主,贤名有才思,尤喜诗人,而端等十人多在暧之门下。每宴集赋诗,公主坐视帘中,诗之美者赏百缣。暧因拜官,会十才子,曰:‘诗先成者赏……’”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李端擅场》等亦有类似记载,只是未提十才子一语。

李端等号称十才子,最初是在强调这一团体的交游唱和性质,并未在意个体名声或整体诗歌创作水平。如《极玄集》称李端与卢纶诸人因唱和而号十才子(尚未称大历十才子),卢纶在其诗中也强调与李端等人风尘追游,而负当时盛称的基本事实。大历十才子之称乃后人所加,最早出现于《旧唐书·李虞仲传》,说李虞仲之父李端等因文咏唱和驰名都下,才得大历十才子称号。但十才子的创作水平参差不一,后人对此甚有看法。《分甘余话》卷三:“发、审诗名不甚着,未可与诸子颉颃。《诗薮》卷三《外编·唐上》:“中孚、审制作无闻,可疑。《诗源辩体》卷二十一:“愚按夏侯审制作无闻,吉中孚、苗发所传甚少,故未可概述。故胡应麟说:“余尝历考古今,一时并称者,多以游从习熟,唱和频仍,好事者因之以成标目。中间或品格差肩,以踪迹离而不能合;或才情迥绝,以声气合而不得离,难概论也。”⑩

将李益厕列大历十才子,本质上已在以才论人,是对十才子的有意误读。与姚合等强调十才子在大型社交场合的唱和关系不同,洪迈等着眼的是才情,即使偶论唱和,也多以一二人之间私下的诗歌来往为主。其实,这种刻意张扬十才子才情的倾向在《郡斋读书志》及《直斋书录解题》中已经出现,如晁公武谓卢纶、李端等皆能诗齐名,陈振孙说十才子”“皆有诗名,已去姚合本意甚远。这种误读不仅有违历史真相,更会使李益研究误入歧途。

其三,十才子得名的具体时间,在客观上排除了李益作为十才子成员的可能性。前述十才子成名于郭暧尚升平公主时,据《旧唐书》卷十一《代宗纪》:“永泰元年,七月,甲午,升平公主出降驸马都尉郭暧。可知,永泰至大历初应是李端等十才子最为活跃的时期。此时,李益显然不具备成为十才子的条件。首先,尽管李益大历四年在东都第进士,较李端早一年。但其《送同落第者东游》诗却云:“东门有行客,落日满前山。圣代谁知者,沧州今独还。片云归海暮,流水背城闲。余亦依嵩颍,松花深闭关。说明当时他不过是一位尚在洛阳家中闭关读书、圣代谁知落第者,除了失意,没什么名气,不可能像十才子那样出入权门,风尘追游。其次,大历十才子的活动中心在上都长安,而李益第进士前的活动范围以东都为主,这不仅能从其《送同落第者东游》等诗中看出,也能在其它作品中得以印证,如《上洛桥》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等等。以上材料充分说明,唐人最早言十才子,并无李益,应予肯定。后人以才情将李益列入,与当时李端等因交游唱和而称十才子的事实不符,应予否定。况且,大历十才子得名之时,李益主要活动在洛阳一带,空间上亦无缘厕入以长安为中心的十才子之列。故将李益归入十才子之中是错误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4ca705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3.html

《李益生平及诗歌研究辨正(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