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过秦论》教案

发布时间:2017-12-25 10:10: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贾谊《过秦论》教案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过秦论》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自读篇目,该文论述了贾谊关于秦朝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分析,指出其关键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该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古代的议论性散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于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础的文言语法知识,学习如何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教学目的:

  1,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脉络。

  2,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排偶句的运用。

  3,认识贾谊对秦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仁义不施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诵读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现在的电视连续剧中古装剧占了很大的成分。其中有不少是以秦汉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如香港拍摄的《寻秦记》、以及内地的电视剧《秦始皇》和电影《秦颂》、《英雄》。这些影视作品在塑造历史真实的同时也加入了导演和编剧们的艺术创造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今天我们要读的这篇《过秦论》却是离秦代最近的朝代汉朝的文人的作品,那么让我们穿越历史,在文字中了解秦亡的真实原因。

  请同学介绍作者。(李商隐诗《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18岁时以能读诗书、善属文,为郡人所称誉,廷尉吴公荐于汉文帝,被任为博士。不久,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32岁时郁郁而死。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500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品。

  二,诵读预

  这篇文章比较长,相信在课前认真预习过的同学并不多,那么老师在这里带着大家一起来完成这个预习的工作。老师范读一遍,在老师读的时候,同学们做两件事。一是注意课文的断句,把难字的字音注在字的旁边;二是运用学习过的文言知识找出本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文言知识点。

  (教师范读)让学生自由诵读。

  三,梳理词句,明确中心

  (1)梳理词句。请同学分类指出本科中的文言知识点并对教师提出的课文句子进行翻译。

  1,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动词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使动用法: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吞二周而亡诸侯;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序八州而朝同列

  2,特殊句式 :

  (1)判断句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被动句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3)省略句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3,一词多义 : 、亡 、利 、固 、度

  4,古今:橹、河、山东、于是、以为

  5,通假:从、衡、景

  6,译句 :

  1、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3、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明确中心:

  [提问]通过对字句的梳理,我们能更好地读懂课文,那么在贾谊眼中,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前三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分析讨论。

  过秦”,即言秦之过。作者以秦的兴亡史实为基本依据,采用对比方法,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指出秦亡的过失, 这充分体现在第5 段议论中。朗读第5 段。

  [提问] 将段中涉及到的秦国、秦朝、九国(山东之国) 、陈涉四种力量用符号连结排列起来。

  明确:陈涉〈九国〈秦国〈秦朝。

  [提问] 按例句“‘秦人开关延敌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这是秦国的实力与九国之师相比”,从本段中找出包含其余三项对比的句子。

  明确:“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不可同年而语矣。这是山东九国之师与陈涉相比; “秦以区区之地而朝同列。这是秦国与统一天下的秦朝相比; “然后以六合为家何也?”这是最强大的秦与最弱小的陈涉相比。

  作者议论秦的过失, 首先肯定地理条件没有变, 接着采用多项对比的论证方法, 层层推进。最详细的是陈涉与九国的对比, 从各个角度对比, 极言陈涉弱小; 其次是秦国与统一天下的秦朝相比,强调秦朝的强大。九国与秦的对比包含在上面第二个对比中, 不够明显, 但例句从课文第2 段找来明显的句子, 已经明确。不能忘记陈涉与秦朝的对比。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自然而然的, 既告诉我们秦亡的原因,也点明了课题秦之过

 

  [提问]“攻守之势异也”,是对文章1~4 段秦兴亡史实的概括议论, 先从第5 段中分别找出一句话概括的史实;然后自读1~4 , 说说哪些段写攻势”,哪些段写守势”,并从各段中找一句原句表明的史实。

  明确(1) “秦以区区之地而朝同列议论的是攻势”;“以六合为家, 肴殳函为宫议论的是守势(2) 1~2 段及第3 段第一层及至始皇威振四海攻势,第3 段第二层写守势(3)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强国请服, 弱国入朝; 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是以雍州之地为本, 采取一系列措施;“是以整个天下为本, 采取了更为严密的措施: 秦从诸侯变成了天子, 守的力量比攻的力量更强大, 结果却走向反面, 更令人深思。

  [提问] 秦的过失主要是仁义不施”, 请从课文中挑出秦仁义不施的语句并加以解释, 说说秦的过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1)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追亡逐北,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2)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3)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4)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5) 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隳名城,杀豪杰。(6)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秦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依靠武力,致使六国惨败,“伏尸百万, 流血漂橹”, 已经蕴藏着导致失败的尖锐矛盾。秦统一天下,攻守之势转化以后,不但不施仁义, 反而变本加厉, 用严酷的刑罚奴役百姓, 迅速导致大规模起义,致使帝王之业土崩瓦解。这一史实充分显示出民心向背对治国的重要性。贾谊采用铺张渲染的手法言秦之过, 是借秦作鉴, 猛敲警钟,劝谏西汉统治者施仁政。

  五,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这篇文章除了要掌握基础的文言知识,我们更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灭亡的原因。我们经常说一个成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什么我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上坚持以和为贵为什么党中央总是强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实行仁义。今天在座的各位就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们。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也要这样去做。记住: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六,布置作业 背诵最后一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50f6a4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d.html

《贾谊《过秦论》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