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年散文

发布时间:2019-04-30 16:39: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春节啊春节,是你带来了快乐,是你带来了团圆,你什么时候到来呢?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迎新年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的作文栏目。

  迎新年散文【一】:年节是一种诗意

  年节是味道,是情结,是传统,是文化,它穿越千年,行走于乡村街头巷尾中和都市高楼大厦间。只要滚烫的血脉里氤氲着华夏民族的情感,你就永远也低挡不住那撩人的年味儿。

  童年时节,每至除夕,全家人总爱围桌而坐,边吃边聊边守岁。爆竹声渐渐稀少,我的眼光开始迷离。这时父亲常拿“年”这种怪兽来吓唬我。说“年”其实是面目狰狞、凶恶强悍、生活在荒原中的野兽,专吃各类飞禽走兽,小至瞌睡虫大至活人,如若一眨眼,就可能把你的头咬去。这话奇效无比,我立马警醒起来,睁大了眼睛。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关于“年”的传说,也对它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

  我在乡村度过了二十二个年节,灵魂深处对年的理解全是那时的记忆。买爆竹,送灶神,贴门神,祭祖礼,送火神,赶庙会,听大戏,拜大年,吃五花八门的年夜饭,走亲访友……这些活灵活现的场景就像“年”这棵大树上的枝枝节节,实在让人心驰神往,情醉神迷。总之,乡村的年味儿浓,浓得化不开,让人能赏玩到十足,体悟到深透。

  城里也有年味儿,只不过像天边飘飞的云朵,淡淡地来,又淡淡地去,让人不会产生太多的情趣。不串门,不寒暄,大街小巷空空荡荡,只有寒风夹杂着从乡村飘来的火药香味儿穿巷口而出,清闲得很,缥缈得很。当然,聚餐是有的,公园里也能走出零星的三五个人,但这些与熙熙攘攘赶庙会和浩浩荡荡拜大年,自不可同日而语。

  但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总有贴门神的习俗。这种习俗大约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得了种怪病,梦中常闻鬼哭神嚎,弄得他夜不成寐,焦虑万分。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闻知此事,全身披挂,分站门之两旁为之守护,这种方法果然灵验,李世民不久就大病痊愈。为感激这两位将军,他令人画影图形,张贴宫中大门的两侧。从此,民间“贴门神”开始大行其道。这只不过是种传说,但却能很好地表达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大概起源于桃符,贴春联当然也是表达一种喜庆之意。相传后蜀主孟昶曾写过“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可算作我国最早的春联。每到年节,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这种美好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说到春联,还流传着许多趣闻轶事。当年暂居于浙江绍兴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夫人的劝说下,写了一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的对联张贴于门外,半盏茶工夫不到就被人揭走。他只好再写“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还是不能留住。这下急坏了夫人,王羲之急中生智,又写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样一副不吉利的对联没有人再揭,第二天大年初一他又在上下联各加三字,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真令人拍案叫绝不止。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过年的习俗当然也各不相同。老舍回忆中就说北京那地儿的小孩子喜欢三件事,一是买杂拌儿,二是买爆竹,三是买诸如风筝之类的小玩艺儿。第一种买杂拌儿,其他地方的孩子们恐怕只能望之而兴叹了。到了河南,阎连科曾在文中说,走亲戚的礼肉,一条条挂在半空,这真是一种奇观。浙江要吃酱肉棕子、鱼干,还有喷香的煮芋艿(张抗抗《故乡在远方》),福建则要做白糖年糕、红糖年糕,还有“炸枣”和“五香肠”(斯妤《除夕》)……虽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终究年味儿没有变,这都能让人产生悠长深远的回味之情。

  年节还是一种人生的体悟。异乡游子,每到年节总有忧思忧愁萦绕心头,这种羁旅乡愁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唐代的高适就有一首《除夜作》,他写道:“旅馆寒冷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一个“愁”字把诗人欲归不能、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不是王安石的《元日》诗所能比拟的。苏轼被宋哲宗贬谪到惠州,他在那里度过第一个春节时悲感交集,赋诗一首,记下了他感伤的情怀。他说:“前年侍王辇,端门万枝灯。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今昔对比,一盛一衰,一荣一枯,人生感慨,全寄寓在漂泊江海独处禅房的心境中。

  年节怎样去过,纯是一种心境,来不得半点强求。钱钟书过年,谢绝来客,潜心读书;冯骥才过年,“闭关”与笔墨独家对话,这不都是一种情致吗?你也可以与家人独处,尽享天伦之乐;也可以云游四海,浪迹天涯;更可以围炉煮茗,捧书夜读……只要你觉得幸福。

  “爆竹声声一岁除”,其实,年节对我们来说,既是浅浅的划痕,又是重重的一笔。过了不惑之年,岁月变得急促而没有节奏,稍不留神,那流水般的日子就会从你的指间溜走。把握当下,惜时如金,多做些有益于他人的事,当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其实,在浓浓的年味中能生出如此的感想,应当说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年节是味道,是乡愁,是温馨,是幸福,是文化,是一首洋溢着浓浓思绪的恋曲。只要你是中华儿女,无论你身处何地,都躲不开那撩人的年味儿。

  迎新年散文【二】:难忘1953春节

  新中国刚成立那几年,大家都学习陕北延安“拥军爱民”好传统,说这是“延安精神”。老百姓过春节首先想到的是组织“拥军”活动。我那个村当年是文成县城拥军模范村,过大年时,村民就自发组织文艺演出队,正月初一给村里的烈军属、驻军拜年。那是1953年,我刚8岁上小学一年级,春节时村农会挑选村里的孩子,请学校老师帮助组织一支“陕北秧歌”拜年队,我也参加了。这支秧歌队活动虽只有几天,可那活动场景深深刻在我的脑际,成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美好记忆。

  那年寒假,我正在盼望“过年”,老师来我家叫我去学校学扭秧歌,说学会了正月初一给烈军属和解放军叔叔拜年,我可高兴了。一起学的有16个小伙伴,老师手把手教我们,我们也学得认真,没几天就学会了,扭得有模有样的。

  几天后,就到了1953年农历正月初一。那天,我一早起来,穿上妈妈缝的对襟新衣服,又蹦又跳到学校。老师给我们男孩子脸上画胡子,头上裹白毛巾,还给一杆旱烟杆,打扮成“陕北大爷”,把女孩子打扮成“陕北大娘”,每人腰上都系大红绸布。我们化妆完后,村里的马灯队、舞狮队、长龙队都集中到学校操场,这是村农会组织的“拥政拥军”春节拜年队伍。

  一阵锣鼓喧天,我们的“陕北秧歌队”在春节拜年大队伍的前头,边歌边舞上街头,全村男女老少都围着我们看,见周围有这么多人,我们扭得特别起劲。

  拜年的第一家是军属陈爷爷,他的儿子是志愿军战士。陈爷爷胸前戴着大红花,端坐在家门前,旁边一张桌子,摆着落花生、炒豌豆、玉米爆花和饼干四盘零食,看来是为我们孩子准备的。带队的村长向陈爷爷致慰问词,拜年队全体成员向他作揖问候“新年好”,我们欢快地给陈爷爷扭了一曲秧歌后,几个调皮小伙伴伸手要去抓饼干,陈爷爷笑说“别忙,爷爷有话给大家讲。”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是他儿子前几天从朝鲜寄来的。他拿着信高声读起来,我至今还记得那信的大致内容:“父亲大人,就要过年了,儿子多么想回家和您一起过年,可美国佬不让我回家,他要侵略我国,不让我们过安宁的幸福日子,我现在正在朝鲜冰天雪地里坚守阵地。我知道人民政府对你很关心,我也放心。希望你听党和政府的话,努力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前线。”陈爷爷读这封信时,喧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信读完了,突然拜年队中一位叔叔振臂高呼“向志愿军学习,向志愿军致敬!”“努力生产,支援前线!”“打倒侵略者,保家卫国!”在场的不管是拜年队队员,还是围观的群众都举手高呼起口号。口号声传四方,这是翻身农民从心底迸发出来的心声啊,我现在想起那场景,还有点激动。不过那时还是孩子,懂不了什么,只是顾不上花生、饼干,傻乎乎地随着大人喊叫。陈爷爷叫家人把盘子端下来,将零食往我们的口袋里塞。

  下一站是给村头的县中队拜年。几十名战士早已列队站在县中队门前迎接我们了。我们给解放军叔叔扭秧歌,叔叔给我们表演擒敌武功。表演一结束,拜年队里舞狮的几位体壮小伙子,向县中队战士挑战要比试比试。战士们笑着应战,不知怎么的,交手几回合,小伙子就趴倒在战士们的脚下,乐得我们扭秧歌孩子拍手笑,小伙子不服气,站起来还要干。村长过来拦住他们,说“怎么和子弟兵滚打起来,别逞能了,你们是比不过的。他们有厉害的武功,我们的日子就太平了,还不高兴吗?”全场一片欢笑。

  秧歌队扭遍全村每户烈军属,然后去县府拜年。路上遇见一群不知哪个村来的村民。抬着一个扎着大红绸布大箩筐,敲锣打鼓也要去县府,原来是一位老农民去向县长报喜。他说,自己翻身了,托毛主席、共产党的福,种了一株番薯,竟长了42斤红薯,红绸子箩筐里装的就是这株大红薯。你们看多么纯朴的翻身农民,他用劳动成果向自己的父母官报喜拜年!一株红薯42斤,一时传为佳话,后来县里举办农业展览会,这“番薯王”在展览会上展出供人参观。

  晚上,“拥军”活动进入高潮。县府操场举行军民大联欢。舞台是临时搭建的,天蓝布幕背景正中悬挂着毛主席、朱总司令画像,下面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驻军官兵和各村民兵群众,按划定的位置排列。联欢未正式开始,会场已一片欢腾,各单位都有拉拉队,竞相拉引唱歌。这边“人武部了不起,唱支歌来听一听!”那边“民兵同志唱得好,再来一支好不好!”前面“县中队顶呱呱,你的歌声我爱听!”后面“机关同志是领导,歌声不起羞不羞!”……歌声此起彼落,四处飘扬,这不正是当年延河边宝塔山下军民同乐的场景吗!

  舞台帷幕拉开了,第一个节目就是我们孩子的“陕北秧歌队”扭秧歌,白天拜年不知扭了多少遍,晚上又上台表演,我们的兴致更高,我不时拿旱烟杆鼓打脚底,这惟妙惟肖的陕北大爷抽烟动作逗得全场哄堂大笑。邻村8位大姐姐,手提花篮,表演小组唱《南泥湾》,赢得大家拍手喝彩。军民节目一个又一个,压轴戏是歌剧《白毛女》,这是县城学校、机关抽调人员专为联欢会排练的。演员虽都是业余的,可演得逼真,催人泪下。演到黄世仁逼死杨白劳抡走喜儿时,一位县中队战士竟跳上舞台要抓黄世仁,弄得演员哭笑不得。联欢会在军民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中结束。已是夜10点钟了,大家还余兴未尽,沉醉在欢乐中……那一夜,我兴奋得睡不着觉。

  1953年春节过去已整整六十年了,我也从孩子变成古稀老人。可那天拥军活动的幕幕场景时时还浮现在脑海,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遗憾的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那样的场景了。此后几年,狠抓“阶级斗争”,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拥军”被淡化了;再后来,三年困难时期,乡村普遍缺粮,人们只求不饿死,怎能顾得上开展“拥军”活动,随后十年“文革”浩劫,“四人帮”乱党乱军,分裂群众,社会动乱,有的军队被派到地方去“支左”,支一派压一派,有谁想到去“拥军”呢。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人民富裕奔小康,饮水思源,大家又开始讲“延安精神”,“拥军”活动才得以恢复而日趋活跃。

  近年来,我高兴地参观了一些拥军活动,去年“八一”建国节前,我应学校邀请,观看了一场有我宝贝孙子参加演出的拥军联欢晚会。这场晚会确实经过精心准备,看来是花了大本钱的。舞台布置十分豪华而壮观,灯光配备应有尽有,舞台前摆着多家媒休摄影设施,进行现场直播。舞台帷幕一拉开,彩光摇曳,五彩缤纷,每个演出节目都十分精彩,宝贝孙子那班孩子演出的是舞蹈《鲜花献给子弟兵》,舞蹈动作十分优美,当二十个小演员摇动着绸缎鲜花献给解放军时,全场一片掌声。精彩的演出给我美的艺术享受,令我愉悦,可观看以后,总觉得缺少什么,激动不起来,军民情感的流露远不如1953年春节那样真诚、朴实、亲如一家。

  我思索这其中的缘由,想来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土地改革后,那时劳动人民分得土地,翻身作主人,开始过上甜美的日子,几代人的梦想实现了,他们从心底感谢毛主席、共产党,感谢人民军队,而那时的干部,刚经历过艰苦的斗争岁月,当了官心仍系群众,真正做到廉洁为公,出差在农民家中吃个鸡蛋也付钱。部队官兵时会到附近百姓家中聊家常,为地方做好事,因而人民群众夸领导、赞军队都发自内心的,情感是真真切切的。现今呢,人民生活富裕了,也感到这全靠改革开放政策好。大家都说“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让我们富起来”。可是当前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在伤害党群关系、军民感情,令人痛心。我天天期盼,人民群众能像解放初那样真心实意爱自己的党,爱自己的子弟兵,军民真正结成血肉情,鱼水情!

  难忘1953春节,何时再现那感人而美好的情景?我坚信是能再现的!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不是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在狠抓作风建设吗?“延安精神”永存!

  迎新年散文【三】:红灯笼,祝福春节

  农历年末,路过热闹闹的广场,满眼都是红色的灯笼。传统的春节就在眼前,街上的店铺外面挂出了红灯笼,街道上点亮了红灯笼,孩子的手中提着红灯笼。要过年了,喜悦笼罩着城市的每个角落。

  微笑凝视着这满大地的红色,在心底默默的祝福,走进我们生命的人啊,祝您们幸福快乐。节日里,是最深的亲情流露。节日里,是归来,是寄语。

  喜气洋洋的传统的春节里,红灯笼从古老走到如今。红彤彤的对联里写满了对生活美好的希望。那亮眼的艳丽,脱了俗的明显。这一刻,再盛大的晚宴,也抵不过那一抹红色的暖。

  也许你想为自己许下新年的愿望,也许你想给远方的亲人好友寄语新年,也许,你想让这个世界上的某一些人看到,也许,一切只是一种心语心愿。

  然而,在这漫天的红灯笼里,我却看见了大家美好的祝愿,真心对待过的,就让爱意永驻心间。爱自己,爱家人,爱所有路过我们生命的人。

  唯有在这一刻,祝福是高贵的。

  那些爱过你的人,请好好珍惜。世界太大,能有人真心爱你,请真心对待。那些伤害过你的人,请默默的感激,是那一刻的伤害成就了今天的你。让你学会了坚强,让你懂得了生活。

  翻过一页的年历,就到了下一年头的开始。我们用红灯笼留住曾经来过的人和事,我们用红灯笼期盼未来的美满。一盏盏灯笼,一串串希望。串起过去现在未来,耀眼过,辉煌过,到后来都平实而实在在的用自己的光亮和温度,为这个世界,增加色彩。

  冬去春来,在还是冬意的春节里,我们播种下自己的心语心愿,愿来年的春天,百花繁盛。来年的生活里,顺心顺意。红灯笼里,点亮的是内心的美好。红灯笼里,挂出了有态度的人生。

  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

  这漫天的红灯笼啊,你尽情的把祝福放飞吧。

  带上尘世里的所有真心真意,把满心的祝福,用这传统的红色,在春节里放飞到每个地方。

  放飞的祝愿,飞到天空,飞过海洋,飞过原野,飞到山庄,飞到草原,飞到雪山,飞到沙漠,沉甸甸的红,装满了沉甸甸的祝福。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飞过心海,把爱留下来。

  迎新年散文【四】:过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57e646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06.html

《迎新年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