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教案

发布时间:2019-08-30 16:25: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教案

激趣导入:

在交通与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一离开了家乡,就不知“明月何时照我还”。于是,他们的思乡之情就化为一首首美丽而又忧伤的诗歌。正如杜甫的思乡诗《月夜忆舍弟》,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中国传统文学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一首刘长卿的咏史怀古诗《长沙过贾谊宅》,吟咏出多少惆怅和伤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

教学重难点

1. 反复诵读,理解诗的意思,品味诗的意境。

2. 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月夜忆舍弟》

1. 诵读经典

月夜忆舍弟

杜甫

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 了解背景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诗歌标题点明时间和人物,一个字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3. 鉴赏诗句

首联: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释句: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夜幕降临,戍楼又敲响了宵禁的令鼓,行人绝迹,边城更显得荒寂了。只有孤雁的哀鸣,在瑟瑟秋风中声声摧心。

讲解:

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尤其是一雁声,失群的孤独,鸣音的哀凄,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此时诗人不就是一只孤雁吗?这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释句:

露从今夜白:指在节气白露的一个夜晚。指恰逢白露时节。

霜露在今夜变得更加苍白,让人心生凄寒;月色皎洁,但还是比不上故乡的明亮。

讲解:

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小结】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释句:

兄弟离散,家已残破,彼此生死的消息,又该向何处探问。

讲解:

颈联承上启下,自然过渡。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诸弟分散”是哀,“无家”则是痛,而这深重的哀痛都是战乱引起的,天下像这样家破人离的家庭又有何止诗人一家呢?如此一来,“月夜忆舍弟 ”的“忆”就显得内涵深广了,实际上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释句: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平时寄出的书信都常无下落、不能被收悉,更何况现在战乱还没有停息。

讲解:

这两句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信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寄托着对弟弟的手足之情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主题深化,境界高远。

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4. 体会感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寄书不达,人分散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月夜忆舍弟》中诗人以清新的语言写了诗人处在国破家亡遭遇中的痛苦,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寄托着对弟弟的手足之情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二、《长沙过贾谊宅》

1. 经典诵读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2. 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刘长卿(?— 789),字文房,唐代诗人。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长沙过贾谊宅:过,经过。贾谊(前200—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诗人只身来到贾谊的故居。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3. 鉴赏诗句

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释句:

谪宦:贬官。

栖迟:淹留。像鸟儿那样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讲解:

首联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

“栖迟”,如鸟儿那样敛翅歇息。这里比喻贾谊惊惶不安、潦倒失意的谪宦生涯。“此”字,点出了“贾谊宅”。三年谪宦生涯,换来的只是“万古”留悲,多么凄楚沉重的遭遇!以一“悲”字,定下全篇忧郁凄怆的基调,切合贾谊的一生,更能让人联想到刘长卿自己贬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释句: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讲解:

颔联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秋草”、“寒林”、“人去”、“日斜”,均是令人伤感的意象,渲染了贾谊宅的凄清环境。如此凄清的环境,诗人还要去“独寻”,正是诗人与贾谊有共同悲苦命运而引发的共鸣。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空见”,感慨如贾谊这样治国贤才已再不可见,表达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心情。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释句:

汉文:指汉文帝。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讲解:

颈联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此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这里一语双关,将暗讽的笔触对准当今皇上,巧妙含蓄。

接下来,诗人面对逝者如斯的湘水,想到当年屈原在湘水失意自尽,屈原哪里知道百年后贾谊会到湘水边来凭吊他(贾谊写有《吊屈原赋》);贾谊更想不到千年之后的刘长卿又会在萧瑟的秋风中来凭吊他的旧宅。

后来者的心曲,古人于地下无从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释句: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讲解:

尾联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

读此尾联的出句,好像刘长卿就站在读者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被放逐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啊,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婉的叹喟。

4. 体会感情

《长沙过贾谊宅》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旧宅时的悲凉心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又很讲究含蓄蕴藉,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考点清单

一、文学常识

1.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2. 刘长卿(?789),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代诗人。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二、内容感知

1. 《月夜忆舍弟》中诗人以清新的语言写了诗人处在国破家亡遭遇中的痛苦,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寄托着对弟弟的手足之情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2. 《长沙过贾谊宅》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旧宅时的悲凉心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三、名句品析

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借景抒情。既写景,点明时令;又以移情的修辞手法,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了浓厚的主观感受成分,借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2.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5c07d0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fa.html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