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发布时间:2020-07-03 19:48: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纵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孔孟的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变化的核心内容。所以谈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孔孟的管理思想就是必须要说到的。

孔孟的理想是实现仁政,孔孟所关心的是治国平天下,所以,管理思想当然是孔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孔孟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研究孔孟思想可以发现,孔孟讲管理从不脱离道德建设,而把道德建设作为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修己以安百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两点就说明了这一点。孔孟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就是强调通过道德建设来治理国家,把管理活动纳入道德规范。因为道德建设是孔孟管理思想的着眼点,所以,孔孟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是十分强调道德建设在管理中的作用。可以把孔孟的管理思想称为管理道德思想。孔孟管理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针对管理者提出了从事管理活动的几项重要原则,它们是:一、爱人”;二、富民;三、教民;四、克己复礼”;五、”;六、义利观。

  爱人”,是充满古典人道主义精神的概念,是从事管理活动所应持有的态度。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的内涵就是爱人”,可见爱人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怎样算是爱人?孔子的解释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爱人态度,要求管理者充分尊重和关心人,洋溢着道德的光辉。

  以爱人的态度从事管理,势必致力于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道德文明程度,将之落在实处就是富民和教民。过去,有人读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两句话,便以为孔子是空谈道德而忽视人民物质生活的,这完全是误解。孔子的这种措辞方法只不过是强调缩小贫富差距和保证社会安定的重要性,绝不是主张贫穷。在孔子看来,能让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就是超过尧舜的大圣人,就充分体现他对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深切关心,对富民政策的高度重视富民以外,孔孟又强调教民。卫国人口众多,冉有问:人口多了应该怎么管理,孔子说:“富之”;冉有又问:老百姓富裕之后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孔子所谓”,即提高道德水平。又,孟子在教导梁惠王怎样实行仁政王道时讲:首先要让人民有自己的田产,安心生产,吃得饱,穿得暖,过上富裕的生活;然后要办好教育,“申之以孝悌之义”,搞好道德建设。富民、教民,构成孔孟的基本的管理政策。

  让人民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当然是爱人的表现,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那么,人与动物的界限是什么?不是别的,是道德。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具有道德文明的人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并非人与动物的区别点。由此可见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孟子的道德修养理论包括尽其心求放心正反两方面。尽其心是充分发展、扩张人的善良本心;“求放心是把所丧失的善良本心找回来。孟子讲教民就是要贯彻其修养理论,通过教育的手段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帮助人们健全和完善人格,说到底就是要使生物人成为完善的社会人以区别于动物界。这种教民的政策把对人民物质生活的关切进一步深入到了精神生活领域,更是爱人的深层表现,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它使孔孟管理思想中的道德精神大大升华了。

  主张教民者自古有之,但许多人忽视了教民和富民的关系。在孔孟看来,二者的关系是很显明的:富民乃是教民的物质基础。这从孔孟先讲富民后讲教民的排列次序上已经可以看出。孟子更深刻地阐述了富民和教民的正确关系。孟子虽然特别重视教民在管理中的作用,但是他并没有片面夸张教育的作用,而是十分强调教民的特质基础。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从之也轻。又说:圣人治理天下,使粮食极其充足了,老百姓哪有不仁爱的呢?。显然,孟子认为富民实为教民的必要条件。如果说富民属于物质文明建设,那么,教民就是精神文明建设,对二者之间的正确关系,儒家先哲在两千多年前就讲得比较清楚了。由于孔孟的管理思想着眼于伦理道德,曾经使人感觉迂阔,其实不然。孔孟的富民、教民政策,爱人的道德精神贯彻在具体管理活动之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念和感情上,此其一;其二,孔孟正确阐明了教民和富民的关系,把道德建设建立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使之具备了物质保证。由此可见,孔孟的管理道德思想不仅不是迂阔的,而且是十分重视实践和可行性的。

在孔孟管理道德思想中,除了阐明要以爱人的态度从事管理活动,和切实贯彻体现爱人精神的富民教民政策以外,还特别对管理者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要求,这是孔孟管理道德思想当中颇具特色的一个原则。孔子一方面把解释为爱人”,另一方面又把解释为克己复礼。所谓克己复礼”,就是要抑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乎道德规范。用爱人来解释还不够,再加上克己复礼”,这样做不是没有深意的。克己复礼实乃爱人的道德前提与人格保证。不能克己复礼则不能爱人。所以,“克己复礼也就不仅是道德修养功夫了,它实际上是管理思想的基本要点。克己复礼”,落实在管理实践中即表现为修己以安百姓。具体说,落实在富民政策上,就是不要过分剥削,而要保护人民的物质利益,藏富于民,与民同富;落实在教民政策上,就是要培养管理者的君子之德”,用管理者自身的优良品德去影响、教育普通人。孟子明确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一国定矣。这就充分强调了克己复礼的管理效用。

管理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创造和谐的组织环境或社会环境,在孔孟管理道德思想中,对于这个目标的描述性词语是”,既指人际关系的和谐状态,也有调和的意思。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说明道德建设以达成和谐为尚。孔子又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说明道德建设是实现的途径。所以,他主张对上要忠、孝、恭、敬;平级间要忠(诚心竭力)、恕、信、义;对下要宽、厚、慈、惠。在这里,诸种道德规范都被当做达成和谐的管理方式了。说有调和之意,那么调和的方法就是这些作为管理方式的道德规范。孔子如此强调道德建设在创造和谐状态中的作用,对此不能片面、孤立地理解,而应该与孔孟管理道德思想的其它原则结合起来,因为上中下各个阶层遵循道德规范的前提是克己复礼爱人与在良好物质基础上建立的道德文明,所以,孔子并不是片面讲道德,并没有夸大道德建设在管理中的作用。应该承认,孔子把道德规范作为管理方式正表明了管理道德思想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管理活动当然要涉及利义关系问题。过去很多人认为孔孟重义轻利,并指责重义轻利观对发展生产有害等等。这是片面之说。如前所述,孔孟那么重视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把富民政策作为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这分明是重利,怎么能说是轻利呢?孔子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说,得民心的方法是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都要求给人民以物质利益;孔子甚至说:“义以生利,利以平民,这怎么能说是轻利呢?当着眼于管理的时候,孔孟不仅不轻视利,而且非常重视利,这和爱人的精神相通。孔子讲忧道不忧贫是对个人道德修养而言,要求培养高尚的思想境界,并不是讲管理方式。孟子对梁惠王说:“,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是告诫管理者不可因利害义,见利忘义。管理者见利忘义势必危害前文所述管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可见,孔孟的义利观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对老百姓的利要高度重视,一是对管理者的义特别讲究。这两方面实际上又是统一的,重视老百姓的利,这就是义之所在,贯彻这个大义,利就在其中了,这就是义以生利的真义。义和利由此统一起来了。

  从上述孔孟管理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来看,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关怀,那么,孔孟管理道德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呢?是性善论。孟子认为人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四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所以孟子肯定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命题。性善论完全肯定了人的本质和价值,虽然它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却有着非常重大的实践价值,它从根本上为确立管理道德设置了理论依据:既然人的本性善良,那么人就应该受到尊重与关心,管理者就应当以爱人的态度从事管理,并将之切实落实在管理工作之中。

  综上所述,孔孟管理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概括:基于性善论对人的本质和价值的肯定,以爱人的精神从事管理活动,通过富民、教民的管理措施,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从管理主体方面说,要辨明义利,通过贯彻与民以利的大义,爱人化为实际行动;从管理客体方面说,创造和谐完美的组织环境和社会状况;而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以克己复礼的修养功夫来确保管理措施的贯彻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孔孟的管理道德思想充满着古典人道主义精神,两千多年过去了,它仍然具有实践意义。我们不得不说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真的是让我们后人敬佩,至今还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孔孟的思想真的是博大精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6190c134431b90d6c85c703.html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