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困难不退缩

发布时间:2015-06-05 10:20: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遇到困难不退缩

在观察幼儿区角活动的时候,发现原本在美工区域活动的沈安扬小朋友,不一会儿又跑到了图书区域准备看书了。我随即来到他的面前,问他“你不是本来在做手工的,怎么一会儿又过来看书了呢?”他显得有些闷闷不乐的说:“那个东西太难了。”我追问道“那你那么快就放弃啦?不试着去做一做,上面还有步骤图,可以教你该怎么做,去试一试好吗?老师相信你能成功的。”

  沈安扬小朋友听后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来到了手工区域的地方,一边仔细的观察步骤图,看着其他同伴制作的过程,开始尝试着制作。在活动交流时,我请沈安扬小朋友上来讲一讲他今天的收获,他非常高兴的拿出了他努力后的成果。虽然小人在他制作的过程中都分开了,图案也并不是那么的完整。但是可以看得出他觉得很高兴。于是我问道:“下一次你还要去试一试吗?”他马上答道:“要的。”我又说:“如果你再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还会放弃吗?”他摇了摇头。我说:“是的,遇到困难,我们不能放弃,努力的试一试,相信你们都能成功的!”

思考与分析:

  在区角活动中总有一小部分的幼儿不愿意去尝试更新后的材料,喜欢反复的去玩他们已经熟悉、熟练的本领练习,以此获得满足感。也有的幼儿在初步尝试未果之后,有些失落,觉得自己不能完成,觉得操作的东西太难,就放弃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适时的介入,给予孩子鼓励,引导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遇到困难不放弃。试着观察步骤图或者观察同伴是如何操作的,尝试着自己完成。

爱护好每一个孩子

 我们班刘梓昊的接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比一般的孩子强,所以在班中很受老师和同伴的喜爱。在集体活动中,梓昊总会积极举手发言,因此的发言机会要比别的孩子多得多。以前,我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但是,慢慢地我发现班里出现了两极分化:活跃的孩子更加活跃,尤其是豆豆,而沉默的孩子更加沉默。

  这一现象引起我的反思:教育是要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只关注部分孩子的教育是不公平的。于是,我开始注意在每次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而不是只请积极举手的孩子发言。有好几次,梓昊举起手站起身大声喊:“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在活动评价环节,我否定了梓昊的这种行为,这次之后,梓昊的发言次数减少了,没过多久,我发现梓昊几乎不发言了。这可把我急坏了,我找了个机会问梓昊:“现在,老师怎么看不到你举手呀?”“老师,我不想。”“为什么不想?你以前不是很积极吗?”“现在老师都不请我了,举手也没意思。老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听了这番话,我大吃一惊,没想到梓昊会有这样的想法,我马上告诉,老师不请不是因为老师不喜欢了,老师很喜欢梓昊,但是要给别的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机会。很快,梓昊又恢复了积极的状态,而其他孩子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以后的集体活动中,我尽量设计一些集体参与的环节,每次提问都请多名孩子回答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即使在提问环节,我也会把问题按难易程度进行分类,难的问题让能力强的幼儿回答,简单的问题则让能力较弱的幼儿回答,同时,尽量给予幼儿个别指导。

  从这件事情中,使我感悟到: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被孩子关注,孩子是非常需要老师的肯定和关心的。所以,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

走进内向的幼儿

家欣小朋友是这学期来的新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其表现为从不在老师或同伴面前大声说话。游戏时间也是经常躲在一个地方,静静地观察其他小朋友游戏;或是坐在固定的位置无意识地摆弄玩具,沉浸在自己世界里。

  通过家访,从家欣妈妈口中得知,家欣在家里还是比较活泼的,很乐于开口说话的。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她来到了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遇到了这么多的小朋友,一时没法接受吧。所以虽然几个月过去了,但是她还是没能完全适应集体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是其实现社会化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助人等社会技能。所以作为老师来说,如何帮助性格内向的他早日融入集体是我应尽的责任。于是,我采取了以下几条对策:

  1、给她说话的机会:请她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需求,如小便、喝水等,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适当的奖励;在集体活动和游戏活动时,把她安排在中间位置,多请她参加互动游戏,不强求她开口说话,只是想让他愿意参加活动,愿意和老师同伴一起游戏。

  2、拉近她和同伴的距离:多安排他她参与一些需要双人或多人合作的活动。起初由于她不爱说话,很多幼儿都不是很愿意和他一起玩。在这种情况下,我做了以下的引导:即当其她幼儿围在我身边想和我一起做游戏时,我会走到家欣身边,邀请她参与游戏。这样,既让其他幼儿感受到了你对她的重视,同时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模仿,所以当他们看到你会邀请家欣玩游戏后,其他小朋友也会学你,主动地去邀请她一起参与游戏。

  3、多鼓励多表扬:让她感受到你对他的喜爱和关怀。用爱心、耐心、细心给他妈妈一般的感觉,让他逐渐融入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生活。

  一段时间下来,我很高兴地发现家欣渐渐有了一些改变:集体活动时,她能够与老师做一些简单的互动并能和同伴进行一些交流,但还是不能做到大胆地开口说话。所以作为教师的我,在今后,还要进一步帮助和引导她逐渐敞开心扉,融入集体。

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正当我准备上课时,“老师,我没椅子坐”悦悦带着哭腔走过来投诉没有椅子坐,怎么没椅子坐呢?我纳闷了,班上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位置。了解后知道原来有一位幼儿为了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一起而霸占了她的位置……我没有去帮助悦悦,而坐了下来,对她说:你已经长大了,这件事情你自己来解决好。她一听,立刻就哭了……

  中午吃饭时,小朋友都很安静,忽然不知谁大声喊道:“老师,杨鑫彤的汤撒啦!”一双双眼睛都看着我,好像在看我怎么“处理”这件事,还没等我开口,杨鑫彤却哭了起来,任凭那汤流到身上,也没起来,我怕烫着孩子连忙说:“杨鑫彤,快站起来!你哭有什么用?”而她仍然没有反应,于是我赶快将她拉开。

  这时我心中有说不出来的一种感受,孩子们都已经这么大了,应该学会处理生活中的小问题。有的孩子椅子找不到了要哭、有的孩子看着汤被打翻,连最起码的自我保护都不会。同样的情况在家里肯定也会发生,只是这些都被父母“承包”了。

  于是,我特意组织幼儿讨论“椅子找不到了怎么办?菜汤被打翻后,又该怎么办?”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方法,我问他们发生事情后哭有用吗?他们都异口同声的说:“没用。”我说:“那怎么办?”“要自己想办法”、“打翻菜汤时应马上站起来”、“或把两腿分开离开座位,再寻求帮助”、“把桌子擦干净”、“告诉老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很多。

  班孩子已初步具备了自我服务的能力,当孩子发生小事情时,老师和家长不能成为孩子解决问题的“承包者”,要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不能事事都要靠家长或老师,没有人能帮自己一辈子。我们老师和家长不能太娇太惯孩子,要多给孩子一些引导,多给他们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目前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任性、缺乏群体概念,缺乏交往能力及解决能力。作为主要的教育者-教师与家长,当孩子投诉时一般都采取直接的帮助,批评及教育。其实我们应该交给幼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如:协调商量、关心安慰等。让他们学会处理与同伴间的小矛盾,使他们建立社会交往的意识和情感,形成积极的交往关系,从而学习交往的策略和待人处世应有的态度,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老师:第一个的位置是我站的

每个当老师的都知道,班级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是有点调皮捣蛋的,作为老师就特别关注这些孩子,所以不任是在学习活动时,还是在其他的什么时间段里老师总那么关注他们,主要表现在每次排队时老师总要牵着他们的手,这样就引起了其他孩子的争论,所以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分组学习时,有些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有的孩子还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走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一天,我们又要排队去户外活动了,以前总是杨林川排在第一的,今天由于他上厕所慢了点,看到沈安扬排在第一位了,就走上去和沈安扬争起来了。“老师,我是排在第一的。”杨林川说,“老师,他是后来的,我是第一个好,我排在第一。”听了他们的话,我想:杨林川是我们班级中最调皮的孩子,这个孩子我一定要牵在手里的,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但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慢慢地消失了。

  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

下雨天

一天从早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孩子们来园后就纷纷议论开来。“这么黑,都不像早上。”“会不会下雨啊?下雨了就不能出去玩了。”“我一点儿也不喜欢下雨天。”

  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我正准备组织孩子们去操场,孩子们便喊起来:“老师,外面下雨了。”我走到窗边一看,果然,地面都湿了,天空中还飘着绵绵细雨。

  “哎,真没劲,怎么会下雨呢?”“就是啊,下雨就不能去外面了。”“我还想玩皮球呢”,“我想玩滑滑梯,可是为什么会下雨呢?”……孩子们一边议论着,一边有些失望地望着窗外。

  我知道,其实这个时候,孩子们并不是想知道下雨的原因,而是觉得不能到户外去玩,心里不舒服,情绪很低落。一天的活动之中,孩子们在户外运动中是最放得开,最投入,也是他们玩得最尽兴的时候。所以我理解孩子们的想法,也明白他们沮丧的情绪,但重要的是我不能让孩子们一直处在这样不良的情绪之中,我要设法引导孩子们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于是,我附合着他们说道:“就是啊,怎么会下雨呢?”我的话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的目光一起转向了我。就在此刻,我抓住机会,话锋一转:“你们说说,这下雨天有许多事情都不能做。不过,下雨有没有好处呢?”

  这时,孩子们立马兴奋起来:“有好处,有好处,小树们喜欢下雨,下雨了它们就不会渴了。”

  “小花也喜欢下雨,下雨小花才开得美。”

  “对呀,对呀,小动物也得喝水。雨下在地上,小蚂蚁、小蜗牛就有水喝了。”

  “爸爸说,下雨能让空气变干净!雨停了咱们再去玩,对身体有好处!”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议论起下雨的好处,刚才沮丧的情绪早已烟消云散。

  当孩子们的情绪出现问题时,老师要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弄清问题出在何处,理解孩子们的想法,引导孩子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乐观、开朗的情绪。

走进孩子的心灵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阅读到了这么一段内容:这是一个语言教学活动,故事教学接近了尾声,老师请大家给故事起一个名字。孩子们踊跃发言,有的讲得很多,有的没有讲到要点,显然不能作为故事的题目,老师没有作实质性评价,只是请幼儿再想想。这时又有一位幼儿举手了,老师请他回答,这位幼儿吞吞吐吐说不清楚,老师说:“你举了手怎么又回答不出,没关系,坐下去想好了再举手。”接着老师请另一位手举得高高的幼儿回答,那位幼儿说的简洁明了,符合故事的意思。老师激动地表扬了他,并请全班小朋友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时候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当幼儿的回答不符合教师的预想时,教师的反应一般是毫无表情,要么继续引导,直至得出所要的答案,要么自己说出答案。当幼儿的回答符合教师的预想时,教师往往会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用语言或鼓掌等形式来表扬。孩子学会的是顺着教师的意图回答问题,很多的思维火花就在不知不觉中泯灭了,并逐渐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创新。但是我想如果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幼儿不表示出过于的激动,对那位吞吞吐吐说不出来的孩子,走过去亲切地鼓励他“别着急,慢慢说”,或者帮助他说清楚,这样,孩子以后回答问题肯定会多一份大胆和自信。

  孩子的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孩子的心灵是五彩斑斓的,孩子的答案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我们要放下架子,真正走进孩子心灵,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和创新热情,保护和调动孩子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以上这些细节中我感受到:新的教育理念要转变为自觉的教育行为,必须改变“自以为是”的思维模式,留意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从日常教育教学的点滴做起,我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种神态,都要考虑到对孩子的影响。让所有的孩子在我的鼓励下,获得自信,生活得快乐,让幼儿园生活成为孩子一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给孩子多一点赞美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班中总有几个孩子默默无闻,从不惹事生非。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孩子。我班的颖颖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她自己。

  那是在一次自由活动的时候,教室里有一个椅子摔倒了,班中有许多个孩子从椅子边绕了过去,好像没有看见似的。但许洛娜见了,主动地将椅子扶起来,而且将小椅子靠边放好。她的一个小小的动作感动了我,我立刻在班级表扬了她,让大家向她学习。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许洛娜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在集体面前及时给予表扬。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她开始变得活泼起来,愿意与同伴交往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高了,同伴们也很喜欢她。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我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孩子,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孩子都感到自己一定能行。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活泼可爱的孩子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孩子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孩子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更有兴趣。

  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孩子小小的表现,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孩子一点赞美吧,因为他们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书,孩子的朋友

自由活动时,孩子们都到图书角去拿书看,两个孩子为了一本书发生了冲突。

  我奇怪地问:“今天你们怎么全都上这里来拿书看呢?还有自己带来的别的玩具也可以玩呀?”

  我的问题使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管奕程说:“你不是今天放了新书吗?我想看看新书里有什么?

  天天说:“听说杨瑞带来的书里有战斗机、坦克、大炮等许多的武器,我也想看看,这么多的武器肯定和神奇?”

  雨轩说:“我昨天看的书才看了一半,还没有看完了。”

  的确,为了引起幼儿看书的兴趣,我们每天在图书角里放一本新书,当听了孩子们的话,我感到既惊讶又感动。看来,教师在图书角里投放的书起到了作用,看书现在成为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事,这是多好的事情呀!我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满足他们的需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看书环境。

  于是,我和孩子们制定了看书的常规,给孩子画了一张表格,让幼儿把自己看过的书并且自己认为好看的书进行打钩,推荐给其他幼儿看。还有就是我们根据不同能力孩子之间的差异,给孩子播放一些故事,让一些在表达能力差的幼儿看,这样可以建立语言、画面和文字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幼儿读书的兴趣。同时,为了检验孩子的看书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会请孩子们看完书后,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孩子们在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的情节没记清,引导他继续去看一遍,对于讲得好的孩子,哦么会进行适当地奖励。渐渐地,孩子们看书的目的越来越明确,语言的表的能力也越来越完整。

唱反调的孩子

“今天天气怎么样?”,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用同一个答案回答我。“很好,今天的天气很好。”正当我准备表扬他们时,一个声音却在此时大声地冒出来:“今天天气不好!”回头一看,是最让我头疼的王孟略,不少孩子都开始嘲笑他的回答。

  我望了望窗外的阳光,第一反应就是他又开始调皮捣蛋了,故意和老师唱反调。然而,另一个声音却对我说,先别急着否定,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书,他们会用一百种语言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听一听吧!

  于是,我将责怪的话语暂时压了压,十分不解地问:“为什么今天天气不好?”

  “因为外面天气太冷了,而且空气不好!”

  多么简单却又真切反映真实生活的回答。是啊,谁说有太阳的天气就一定是好天气。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不喜欢寒冷的冬天,巴不得整天呆在空调房里,让自己舒舒服服的,我自己也不喜欢手脚冻得冰冷的感觉。

  细想自己的教育过程,虽然嘴巴上常说“给孩子自由的活动时间、空间,让孩子自由的探索”。但是,当问题真正发生时,我给予的应答却往往时“一种声音”。在这种单调的声音中,孩子的个性收敛了,自我张扬的表达方式弃之不用了,瞬间迸发的火花也渐渐泯灭了。听听多数孩子的回答“今天天气很好!”虽然,他们的回答并不错,却少了些真实体验,少了些孩子特有的直言不讳。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略最真实的生活感受。习惯性地用一种答案来回答问题,这只能造成孩子的定向思维,就如同一个模子中印出的玩具娃娃,缺少了活力和个性。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孩子是自我成长中的主角,他有认识、思考、发现、发明、幻想和栩栩如生表达世界的能力。身为教师,除了要承认“一百种”,更要确确实实做到走进他们的心灵,站在孩子立场看待一切,给他们表现自己的。

  舞台,让他们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鼓励他们有不一样的思考方式、说话方式,从而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而我们教师,只需用一种从容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成长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棘手之事。

悄悄地告诉我

早上,贺宸煊的妈妈告诉我,昨天有小朋友欺负他,虽然事不大,但得知孩子吃了亏,做父母的心里当然不好受。贺宸煊是个很内向的小男孩,也不善于向老师告状,妈妈说有时他总是回家告诉妈妈,让妈妈来跟老师反映情况。

  作为孩子的老师,我首先是肯定了家长的做法,请家长不要感到为难,有什么事及时对老师说。家长工作重在精细化,将问题、矛盾和家长的难言之隐解决在萌芽时期,是做好家园工作的基础,也是赢得家长对老师工作支持和信任的前提,对于如何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你,一些处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当着妈妈的面,我问贺宸煊:“是谁欺负你了?能告诉老师吗?”贺宸煊只是看着我,不作声。遇到这种情况,我没有继续追问下去,笑着对贺宸煊说:“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老师看到你被人欺负也会像爸爸妈妈一样感到心疼。如果再有小朋友欺负你,你就来告诉万老师好吗?”看到贺宸煊点点头,妈妈总算是放心地离开了。

  吃完早点,我把贺宸煊叫到身边,摸摸他的头问他:“我很喜欢贺宸煊的,你喜欢我吗?”贺宸煊腼腆地笑了笑,轻轻地说了句喜欢。“那咱俩是不是好朋友?”我又追问道。“恩。”于是我就借机问起来:“妈妈说有小朋友欺负你了,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诉万老师呀?”贺宸煊想了一会,踮起脚尖,把小嘴巴贴在我的耳朵边,用很小的声音神秘的告诉我:“是杨林川。”一听是杨林川,我不禁纳闷:他们俩一个坐在教室的最东面,一个坐在教室的最西面,而且平时也不太在一起玩,怎么会有磕磕碰碰?在我的追问下才得知,原来是在玩玩具时,两人都想玩雪花片,所以起了点小争执。我点了点头,并悄悄地告诉他:“这是贺宸煊和万老师之间的秘密,如果以后贺宸煊被小朋友欺负了,那你就悄悄地告诉我好吗?”贺宸煊快乐的答应了。

  当孩子受到同伴的欺负又不愿意告诉老师时,我们要用敏锐的眼睛观察孩子细腻的心灵,不要逼迫孩子说出或者对他人进行“报复”教育,这样都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遇到不同的问题,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从孩子易于接受的低起点出发,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引导,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把规则融入到游戏中

户外活动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每次他们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可是经常会有小朋友违反游戏规则,于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成了我的一大难题。

  滑滑梯一直都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今天下午吃完点心后,我刚准备带孩子们离开教室,天天就问我:“万老师,今天我们玩什么呀?”我故作神秘的说:“到了你们就知道了。”刚来到滑滑梯边,孩子们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刚刚还整齐的队伍立刻变得歪歪扭扭起来,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去玩了。考虑到好久没有玩了,我想重申一下规则,没想到刚开口,孩子们就接着我的话说:“要排排队,不能推小朋友。”“好的,慢慢地走过去玩吧。”我的口令一发出,孩子们就高兴的去玩了。也许是好久没有玩了,孩子们显得特别的兴奋,刚刚说好的规则已渐渐抛到脑后:秦锦文正在努力的从滑滑梯下面往上爬,已经爬了一大半了。而这时我看到薇薇正准备滑下去,于是我马上叫薇薇停了下来,并把秦锦文从滑滑梯上抱了下来,暂停了他的游戏,顿时不开心写满了他的小脸,泪水已经在眼眶里盘旋。看到他这么委屈,我心里就在想,好不容易玩一次,就这么被剥夺了孩子游戏的快乐,换了谁都会不乐意。可是不遵守游戏规则惩罚还是要有的,该怎么样让他心甘情原的接受惩罚呢?于是我用平淡的口吻对他说:“知道为什么不让你玩了吗?”秦锦文点了点头。“从滑滑梯下面往上爬很危险,小朋友滑下来的时候会和你撞起来要摔跤的,以后可不能这样了。”秦锦文使劲的点了点头。我继续说:“现在我给你一个小任务做保安,去监督其他的小朋友,看看他们有没有从滑滑梯下面爬上去。”听完,秦锦文马上去做“保安”了,小脸也立刻放松了下来。

  让孩子做“保安”虽然停止了他的游戏,但是没有剥夺孩子游戏的权利,只是变化了一下方式,没有老师的批评,也没有冷冰冰的面孔,而是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不遵守游戏规则带来的“惩罚”。在一日生活中,需要规则的地方太多了,孩子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违反了这些规则。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把规则融入到游戏中去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好办法。

爱告状的孩子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来自各个不同家庭的孩子们渐渐的由陌生开始变得熟悉起来。孩子们之间的接触多了,自然交往中的一些问题便纷纷的产生了,于是在教室里我们便能经常的听到孩子们向教师求助的声音:“老师、老师……”,其实都不是什么大事,有的甚至就只是别人碰了一下他的椅子,像这样因为一些小事而告状的情况每天都会上演。

  中午吃完饭,请孩子看他们喜欢的动画片,陈添陈奕这两个挨着坐的孩子,刚看一会儿只见陈添站起来想搬自己的小椅子放放好,可怎么也不放下去,“你过去呀!”陈添陈奕说到。可陈奕没有反应,“老师,老师,她的脚不过去。”“陈奕你的脚放在这里,她的小椅子放不下,把脚收回来。”陈添的小椅子刚放下,陈奕的手便搭在她的椅背上,怎么也不肯拿开,“老师,老师,她的手放在我的椅子上了。”“她坐在边上看不清楚,要斜着身体看,让她搭一下好吗?”陈添还是坚持不肯,我只好先请陈奕把手收回去。下午我开展了一次“大方”教育,让孩子们能够大方原谅同伴所作的对自己没有影响的事,减少不断因小事而告状的情况。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其实孩子们交往时发生的问题,能够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采用不予理会的方式,让孩子们自己处理。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吵吵闹闹是上帝赐予孩子的礼物,孩子们在吵闹中长身体,长智力冲突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对其融入社会生活有着独特的价值。孩子独立地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是语言教育和行为指导无法取代的,即使孩子没有很好的解决冲突,亲历失败的经验,也是一种积累。同伴冲突有助于幼儿去除自我中心,在解决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只有尊重别人的观点或需要,对人宽容,才能更好的满足自己的需要,学会了谦让、互助等社会交往能力;同伴冲突有助于幼儿交往技巧的获得,社会交往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习得,在每一次的冲突中,孩子们从同伴的反应中获得反馈,与已有经验进行比较,从而逐渐学会用不同的技巧去应对不同的情景。,因此当孩子们碰到问题时我们不应急于干涉,先客观、冷静的观察,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当孩子们实在无法解决时再给予提示、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语言表达能力等与社会性有关因素的发展。

多些赞美和鼓励

在每天的幼儿园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不同表现的孩子,有的孩子十分乖巧,有的孩子很懂事;有的孩子很能干;有的孩子比较胆小……形形色色的孩子在同一个教室里穿梭。在每天的生活中,你最多关注的是哪些孩子呢?能力强的孩子当然会接受到老师最多的表扬和鼓励,那那些能力中等或者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呢?最为老师的我们对他们的鼓励、表扬与赞美会有多少呢?

  在我们班级有这样一个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平时看着胆子比较小,但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其实他也是个顽皮的孩子。由于自理能力比较差,所以经常会小便在身上,小班的时候整个冬天基本都小在身上,有的时候是玩得忘记了,有的时候是动作慢来不及了,有的时候是懒得动……到了班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动手能力的提高,情况有了一些好转,但是小便在身上的次数还是会有。为此我们想了许多的对策,每天都不断提醒,叫小朋友一起来提醒,但是还是会有疏忽的时候。在我们努力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每天放学时发小红花奖励的时候,小家伙的眼睛总是会特别亮,当知道自己再一次因为小便在身上拿不到小红花的时候,明亮的眼睛就暗淡了。于是我对他说:“明天你小便自己去,不弄在身上的话,我就给你小红花。”小家伙点点头。第二天,小家伙一到休息时间就去上厕所,一天都没有小便在身上,放学的时候如愿拿到小红花奖励。于是,我和他约定:每天小便都自己去,每天都干干净净的就每天都有小红花。一个星期过去了,小家伙每天都拿到了小红花。两个星期过去了,小红花天天和他一起回家,小家伙的小便问题也随之解决了。

  事情虽小,小红花虽小,但是却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作为和孩子天天生活在一起的人,我们老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能否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热情的鼓励,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在幼儿园里并不是要学会多少本领,而是要学会一些生活的基本经验,一些对他们成长有帮助的一些良好的习惯和个性品质,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强调批评、教育,我们要正真做到尊重每个孩子,接受并正确面对孩子们的不足,通过我们的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来帮助孩子弥补不足,帮助孩子成长。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陈古胜是班上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每次画画总是久久不敢入手,需要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才能完成,记得陈古胜刚升入班时,每天早上来到幼儿园看到我就问道:“老师,今天画画吗?”当听到今天没有画画时,他似乎感到如释重负。看到这情景,我觉得陈古胜主要对自己画画没有自信心,为了帮助幼儿建立对画画的自信心,当陈古胜再次问起:老师,今天有画画吗时,老师就非常轻松地说道:“其实,画画是件很简单的事情,陈古胜你每次画的都很好啊。”“是吗” 陈古胜轻轻地问道。鼓励道:“对,假如再画的大一些会更漂亮。”为了帮助幼儿真正提高画画的能力,在画画时,老师引导幼儿把画面画大,鼓励幼儿作画的勇气,并在同伴面前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及被同伴欣赏的喜悦。同时利用区域活动让幼儿多去尝试用画画的形式来表现与表达,渐渐地,孩子的作品越来越大气美观,孩子画画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由于幼儿的能力所限,在做一些事上往往是“力不从心”,常常是把事情做坏,因而受到成人的责备、禁止,以至于他们不敢做、不想做、更不会做,产生畏缩、逃避的行为反应。 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注意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乐观向上、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尊重、信任幼儿,教师应采取多鼓励的方法,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多给他们想象的空间。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其次,培养幼儿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对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教师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为其创造条件获得成功,逐渐形成较强的自信心。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任正宇是个天真、特别顽皮、爱动的小男孩,是我班出了名的“捣蛋鬼”。你看,大家都在专心上课,他在教室里东看看、西瞧瞧、还不时地给人家身上拉拉扯扯,注意力很不集中,老师教的他内容一问三不知;喝水、洗手如厕时、时常有孩子会告他的状,不是把谁弄到人家身上,就是推人、挤人;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兴趣盎然地做着游戏,任正宇却一个人在操场上乱跑,有时还影响班里其他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争相模仿。说实话,他的表现既令人头疼又让人着急!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总得想个办法。在一日活动中,跟踪观察任正宇的一举一动,和他交流沟通,我发现,他在乎老师的表扬、喜欢看动画片和玩玩具,每当看动画片和玩玩具时,他都不说也不动,神情很专注。并且在与他奶奶交谈时,也进一步了解到,原来这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只顾自己工作,孩子一直跟奶奶、老太太生活在一起,奶奶上班回到家里还要去地里干活,让他和老太太在一起,老太太的思想观念就是一味的迁就、溺爱孩子,孩子想做什么都由着他。这样的教育方法,难怪吉俊毅会出现随心所欲的状况。

  有了!我找到了他的闪光点,在活动中我多关注他,每当他有好的表现时,及时表扬他。或者是在活动前先给他打气,说他活动时会如何如何去做。这样他就会很高兴,有时就会自觉遵守秩序。虽然多数时候还是管不住自己,但总算有了进步。同时,我与任正宇父母进行沟通,把孩子的在园表现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教育,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错过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将来是无法弥补的。让他们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时间和孩子聊聊天,陪孩子玩一玩,及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更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只要我们以爱心和耐心来关注调皮幼儿,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每个孩子都会快乐的成长!

对于折纸的思考

行为表现:

  在美工区,我们投放了折纸——啄木鸟,在墙上贴了一些步骤图,担心孩子对有些难点步骤会不理解,特地将难点的部分再分解成几个小步骤,依次用图片展示。我发现有两个孩子去玩折纸游戏,一开始折得还算顺利,但是在难点的地方,孩子稍稍试了试,依然是回头求助老师:这里怎么翻?你帮帮我。结果在几次鼓励未果的情况下,老师个别示范了一遍,两名孩子这才勉强完成了啄木鸟的制作。

思考与分析:

  1、一般在投放材料时,我们会把材料的玩法通过演示法让幼儿看懂和理解,尤其碰到设计折纸的方法,老师会把折纸的步骤一一展示出来,给孩子提供一个能够自主解读理解的“拐杖”。尤其是考虑到孩子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把最难的部分通过老师的示范,把示范的步骤拍成照片,展示给孩子看。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孩子会看不懂,不理解呢?是材料本身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我仔细分析:首先孩子看到步骤图,一开始能够积极主动地尝试,但是折到后面几步,有的折纸需要将纸翻转过来,孩子不太容易理解。其实在材料呈现的方式上是有一些问题的。 2、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之间的差异以及中班孩子的学习特点,教师还应该更多考虑让孩子学什么?怎么学的过程?关注孩子获得经验的过程。

对策与措施:

  重新调整材料,增加一些新的内容。细细想来,要完成一个折纸作品其实需要看懂理解折纸的方法,如:往中间折,对角折等,都有箭头符号的提示。但一般我们在投放材料时往往会忽视对这些箭头符号的认识和理解。那么,是否在投放折皮球的材料时,一开始能够有意识地增加一些箭头符号,先玩看看,学学的游戏,有助于孩子对折纸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折小方凳,为不同水平的孩子搭建一个学习的阶梯。应该关注孩子学习探索的过程,在逐步积累折纸的方法和经验,不急于求成,那才是关键。

爱驻童心世界

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充满了太多的感情,有伟大而无私的母爱,父爱;也有朋友真诚的友爱。但是当你面对那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时,当你看到那一双双清透的眼睛时,你又怎能不把这份对他们的关爱注入他们心间呢?

  每天人们似乎都再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是,对于一名幼教而言,则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工作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充分的体会到幼儿教师的艰辛,但是当她们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而露出欣慰的笑容时,我看了幼儿教师拥有的那颗宽容仁爱之心。

  我所在的班有一个叫唐子由的小男孩。平时他的话不多,只有在跟小朋友们玩的时候,他才会非常开心的笑,而且跟小朋友们还有说有笑的。平日上课的时候,他总是乖乖的听老师讲课,从不打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我觉得他是这个班中最听话的小男孩。有一天早上,我刚到教室,看到他跟另一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儿,当时时间还早,班里就他们两个,看到他们在一起玩儿玩具有说有笑的样子,我笑着想:“孩子永远都是那么天真。”猛的一回头,我发现唐子由正冲着我笑,那笑容是那么的阳光,可爱。这时,我想起唐子由刚到这个班的时候,一句话都不说,老师问他什么他就说什么,不问就不说,有时候一天都不说话,就自己一个人坐在一边玩儿玩具。不过现在好多了,终于融入到这个集体中了。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中会出现像锦柯这样性格内向的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他们一定的知识,还要帮他们树立良好的性格,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健康发展。相反,在面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时,如果我们不管不问,那么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孩子们心里在想些什么,也不会知道他们想做什么。长此以往下去,孩子过于内向的性格在幼儿时期没有得到改正,那么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就会多一个障碍,也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当然也就不会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有人说:“作为一名幼教,孩子快乐成长的过程就是教师生命增值的过程。”仔细想想,其实是这样的。当你看到孩子的进步时,你会发现让孩子进步的过程中有乐也有苦,但却其乐融融。爱的方式有多种,在童心世界里,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方式将爱注入,让爱永驻童心世界,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仕军进步了

秦仕军是班中新转来的孩子,由于孩子的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在一日活动中总显得和班级里的其他孩子格格不入,连与以前同班的小朋友也不愿意和她一起玩。为了这个问题,家长也向我们抱怨过,我们也总是教育孩子们要多找仕军玩,但是班的孩子自主意识很强,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小团体,所以总是事倍功半。于是我开始仔细的观察仕军的一日生活,想从中找一些有效地方法。

  吃点心的时候,大家都吃完了,只有仕军还在慢悠悠的啃着饼干,马欣怡就冲着仕军说:“你快点呀!阿姨要去洗了。”吃午饭了,仕军把米粒都洒在了桌子上,洒在了地上,坐在她边上的蒋丹妮又教育起了仕军:“你怎么把饭都吃在外面啦?多浪费啊!快捡掉!”午睡起来,其他小朋友都自己穿衣服,仕军却一把将被子扔在地上,敏敏教育起了仕军:“被子放地上脏的!”仕军说:“不关你事!”学本领了,老师教了儿歌,几天下来所有人都会了,只有仕军不会。我们请小朋友教她,教了两次教不会,孩子们就不愿意了“老师,她很笨的,学不会的!”

  原来,孩子们不愿意与仕军交朋友一起玩,是因为他们都觉得仕军“什么都不行!”因此,即使老师一再安排,孩子们还是会自然而然的疏远她。我想,只有先让仕军自己“变聪明”了,才能让孩子们自愿的接受这个朋友。

  于是吃点心时,我会请仕军和同桌的陈古胜比比谁可以吃的快一些,赢得人可以得一颗五角星。这一次仕军赢得了五角星,很开心,也在全班的面前表扬仕军进步了,并请以后和组里的其他小朋友比比,能不能的第一名。几次下来,仕军居然有一次真的变成吃的最快的孩子,引得其他的孩子一片掌声。接着是比比谁吃的最干净,一开始仕军总是边吃边捡,慢慢的,在老师阿姨的督促下,在同伴蒋丹妮的提醒下,仕军的饭桌干净了。发现了仕军的变化后,孩子们渐渐认可了,有的小朋友说:“仕军变聪明了。”有的小朋友开始请仕军一起玩游戏了。虽然仕军有时候还是会“慢半拍”或闹个小笑话,但是孩子们都会宽容的接受,并且努力的去帮助她。

其实在孩子们的教育中,我们不能理想化。特别是对待班的幼儿,他们会思考、会分析,他们需要公平的对待,这样的公平不单单是老师处理问题时的公平,还有对待弱势群体时的公平。

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好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对周围事物产生好奇心时,他们就会有问不完的问题。那我们教师该如何对待孩子们的问题呢?是一五一十的耐心告知答案?是避而不答?还是从创新教育理念出发,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世界,去寻求自己所需的答案呢?

  《动物世界》的主题开展了,我们就在区域环境、材料上进行了创设和投放。一天,阳阳皱着眉头突然问我:“老师,这个——蚂蚁造家的材料,我看了几天也没有发现里面有蚂蚁,到底有没有蚂蚁呀?”还有这个黑色的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呀!这份材料我已经放了一个星期了,关注的孩子倒是不少,就是没人来问。于是我装出很惊讶的样子说:“你们来猜猜里面有没有蚂蚁?” 阳阳肯定的说:“应该没有,因为我没有看到过蚂蚁爬出来过。”“那现在蚂蚁都在哪儿呢?我们怎么可以找到它们,让它们住到我们造的新家来呢?”第二天早上,馨怡带来了信息:小蚂蚁在冬天时住在洞里,到春天天气暖和的时候就会出来了,不过现在天气还比较寒冷,所以要等段时间我们才能找到它们。小朋友们期待着大家一起寻找发现蚂蚁出现的时刻,探寻着蚂蚁住在明亮的家和黑暗的家的不同生活轨迹现象。

  教师用一份平常不过的材料,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自由,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中,有的孩子表现出细致耐心的观察力,有的表现出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有的甚至连成人都想象不到,这些问不完的“为什么”,代表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对于幼儿的好奇好问,我们首先要关心他们提问所涉及的内容,不能盲目的否认,也不能全盘托出;其次运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共同讨论,或者提出反问引导他们继续探索;再者认真做好引路人,提供材料,创造环境机会,激发创新意识,保证自由探索的空间,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事实的真相。

  实践中得知:直接获得答案的孩子,看事物会理所当然,易养成对事物不闻不问的习惯;提出问题而得不到响应的孩子,会觉得孤立无援,长久也会养成不敢提问和没有疑问的不良习惯。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真爱孩子们的问题,善于在教学工作中与日常生活中培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也有责任去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每天的心情从问候开始

洛阳中心幼儿园 万小蓉

片段一:

  早晨来园做好准备工作后,等待孩子们的到来,听到一个弱弱的声音:老师好!打破了清晨的寂静。我一看是阳阳,阳阳是个不太爱讲话,而且总是心事重重的孩子,他每天都是第一个来的。我迎上去热情地说:“阳阳早上好,老师正在等你呢,你是第一名哦。”听到我的表扬,阳阳舒展了原本紧皱的眉头,微笑地告诉我:“我今天是爸爸送的,爸爸开车很快的……”

片段二:

  三位幼儿:老师早上好,阿姨早上!

  师:三位快乐的小天使,欢迎你们,赶快来加入我们的游戏吧!

  幼儿:好啊,好啊!

  一位幼儿:老师早上好!

  师:言言早上好,你今天真漂亮!

  ……

片段三:

  随着孩子们陆续来园,我也在跟孩子们玩起了搭积木的游戏,这时候只听得有人在说:“老师早上好。”我探出身子看到尧尧站在门口,神情尴尬地望着里面。我立刻笑容满面地呼应尧尧道:“尧尧早上好,我们在这里哦,快点来吧。”身边的其他几位幼儿也学着我说道:“尧尧,我们在这里,快来吧!”尧尧感受到了我们热情的呼应立刻放松了下来,满脸笑容地边跳边跑进了教室。很快,尧尧便成了娃娃家的宝宝,和同伴们快乐地游戏着。

情况分析:

  1、一天好心情从清晨开始:

  来园的互相问候在幼儿园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却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事情。但是就是这么一句简短的问候,却有着意想不到的神奇力量。每天晨间的第一声问候,虽然只是一句最平常不过的一句话,但折射出了我和孩子之间互相尊重的情感。想想我自己每天能听到几十个孩子亲切的问候:“老师好,老师早!”即使心情再差,听到孩子稚嫩的语言,也会因此有所改变。孩子和我是平等的个体,他们虽小,但也有尊重的需要,况且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话“分量”很重,所以,我很重视孩子的这份需要,再忙再急,也不忘了每天早晨问候他们一声,也许不经意的一句问候,就会给孩子一天的好心情。

  2、多样的问候语打造好心情

  问候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局限于“你好”“你早”等语言问候,因为,每天重复同样的话,时间一长,孩子也会感觉索然无趣,有所倦怠的,例行公事式的问候并不能真正沟通师幼感情,所以,现在晨间接待孩子时,我会加上一些肢体语言,例如:用手摸摸孩子的头,或是来一个拥抱,亲亲孩子,迎接每一个来园的孩子。语言的问候,我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你真漂亮、快乐的天使、见到你老师真高兴、我们都在等你来游戏……。对于每个孩子,我都会细心观察他的特别之处,再特制一句问候语,以此来使孩子们的一天有个好心情。

  3、特别的问候给特别的你:

  活泼,聪明,大方的孩子似乎总是先映入我们的眼帘,那么,那些胆怯,内向,文静的孩子呢?我想,他们肯定也想甚至更需要得到老师关注的问候、看到老师亲切的笑脸。所以,每天迎接孩子时,我会关注每一个孩子,把我的亲切问候和灿烂笑脸送予每一个孩子,对那些少言寡欲的孩子还会给予更多的关切,我的眼里装满了每一个孩子!

心得感悟:

每个人都需要一份好心情,好心情是生活中的甜味剂,可以让我们每天生活在快乐中。让每个幼儿每天拥有一份好心情,快乐的健康成长,是作为老师的我应该做的事情。俗话说:可以带给别人快乐的人是最快乐的,因此,我很快乐,因为我每天都可以带给我的孩子们好心情,让她们每天都快乐!

洛阳中心幼儿园 万小蓉

1.遇到困难不退缩

2.唱反调的孩子

3.走进孩子的心灵

4.爱驻童心世界

5.爱告状的孩子们

6.给孩子多一点赞美

7.书,孩子的朋友

8.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9.下雨天

10.悄悄地告诉我

11.老师:第一个位置是我站的

12.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13.走进内向的孩子

14.把规则融入到游戏中

15.多些赞美和鼓励

16.仕军进步了

17.爱护好每一个孩子

18.对于折纸的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64f87739e314332396893c1.html

《遇到困难不退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