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资料大全

发布时间:2018-10-09 10:28: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资料大全

  本文为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资料,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范文一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19808月,在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时,邓小平说:“在1935年,我们历史上著名的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成形的领导,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的,而且也很不成熟。 ”而当邓小平之女毛毛问他长征是怎么过来的,他的回答是“跟着走”!
  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将长征精神概括为五种精神: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官方评价: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
  范文二
  贾德福是高四方面军妇女工兵营里年龄最大的一位。说是最大,其实当时也不过二十七八岁,她是妇女工兵营炊事班班长。由于她对年纪小的战士们特别爱护,日子久了,大家不知不觉中就把她的辈分抬上去了,都喊她“贾老婆”。
  做长征前的准备时,“贾老婆”简直想把伙房都搬走。粮食、菜、油、盐统统装满后,还在自己的干粮袋子上缝了许多小口袋,里面装着姜、蒜、辣椒、胡椒等调味品。她一边使劲往里填一边还惋惜地唠叨说:“装不完,咋个办哟。”
  有人取笑她,这是行军打仗,不是搬伙房。她说:“妹子们哟,行军打仗也要吃饭嘛。”
  “贾老婆”是背上几十斤的食物和一口大铁锅,踏上漫漫长征路的。
  渡过嘉陵江,走在剑阁古道,从石崖上凿出来的小路,上是望不到顶的峭壁,下是深不见底的山谷,又逢阴雨连绵,脚下路滑,稍不小心掉下去就会摔得粉身碎骨,加之头顶上敌机不断地轰炸、扫射,这时贾德福背着大锅真有点不堪重负了,一路上她总掉在队伍的最后。
  为此,大家要抢她的锅背,她却打趣地说:“背这个锅好处可多着咧!背了乌龟壳,又落不到雨,又落不到鸡(飞机)!
  大家都忍不住笑起来,这一笑将紧张的气氛驱走了不少。
  就这样,“贾老婆”的锅成了长征途中妇女工兵营的一面旗帜。大家看到她的锅时,感到的是安全和希望。
  过草地时一些战友因饥饿病倒了,贾德福暗下决心,一定尽最大的努力让每个病号吃上一碗“病号饭”。可当营长林月琴病倒时,她捧上一碗放了一点盐的“病号饭”,林月琴却说什么也不吃。贾德福哀求着,她的泪流出时,顺着因操劳过度而刻下的深深的鱼尾纹滑下,林月琴再也不忍心推让了。
  春天的党岭山,时而大雪纷纷,时而飞沙走石。爬山前,贾德福把火烧得旺旺的,在沸腾的锅里将珍藏的辣椒和生姜倒进去。她搅着锅里辣辣的汤,边盛边吆喝:“快爬雪山啦!大家多喝一点,驱赶驱赶风寒。”大家喝过辣椒汤,身上添了热量和信心。
  两翻雪山,三过草地,走在最后的永远是贾德福。可是,一次惨烈的战斗过后,贾德福的那口大锅下,血殷殷地流着,她的生命悲壮地定格在这口铁锅下。
  范文三
  一位名叫勃沙特的瑞士人在他的《神灵之手》中写道:“他们穿着随手弄来、而又根本不注意颜色和布料做成的军服,有蓝、灰、紫、绿、黄、黑等,一些人戴着毛线织的女式帽子,一个战士甚至将教堂的祭袍像披风一样披在身上。新衣服、旧衣服、杂色衣服和床单什么的,形成了一幅装束混乱而又奇特的行军场面。”
  在看到民众的衷心欢迎和踊跃参军的场面后,他又写道:“我就是这样在被迫中一点点认识了共产主义,并随着时间而逐步加深……看到那些人顽强的斗志和毅力……不能不使人为之感慨万千。”
  193410月,红六军团在贵州作战时,碰上了几名外国传教士,其中就有瑞士人勃沙特。红军战士们误以为勃沙特是特务,遂将他们逮捕后,押着一起行军。正是这一小小的误会开始了勃沙特的传奇经历。
  当时,地图对于红军来说极为缺乏,用的通常是旧中国中学生课本上的地图,20多平方厘米大的图上只有省会、县城、大市镇和大河流、大山脉,无法准确地标定行军打仗的路线。在攻克贵州后,红军从一所教堂中找到了一张近一平方米大的贵州地图,但上面所标的地名不是中文,没有人能看得懂。
  听说勃沙特能讲汉语,红六军团军团长就派人把他请了来。勃沙特一看地图就认出了这是一张法文地图。于是,在微弱的烛光下,勃沙特开始为团长讲解地图,先把地图上重要的山脉、村镇、河流等中文名称译出来,然后一一将其标记在地图上。两人边讲边比划,当他们把地图上许多重要地名而且是红六军团预定行动地区的详细地名全部译完时,已经是三更天了。后来,红六军团在转战贵州东部和进军湘西时,正是勃沙特翻译的这张法文地图帮了红军一个大忙。这张地图成了红军在贵州作战的向导,团长对于勃沙特的帮助非常感谢,从此在行军中也不把他当俘虏看待。
  战士们对勃沙特的态度也越来越好,红军严格禁止以“洋鬼子”、“大鼻子”这样含贬义的词称呼他,而称他为“外国人”或“老勃”。在行军中,红军尽一切可能照顾他,因为潮湿多雨,勃沙特提出要块油布,结果红军给了他一条床单,他后来才知道,“这已是红军中非常奢侈的供给了”。他在生病的时候,红军还派人为他打针、熬药、治病。勃沙特的鞋坏了,红军给他找了一双非常合脚的橡胶雨鞋,而这鞋却是从一位正嘟哝着的同志脚上“没收”来的。勃沙特为了回报红军的善意,每天不停地为缺衣少穿的红军编织毛衣、毛袜、手套。贺龙新生的女儿就有一件勃沙特织的毛衣。
  在与红军的朝夕相处中,勃沙特逐渐地被红军战士勇敢坚强的精神所感动,逐渐理解了共产党和共产主义。
  19364月,红二方面军考虑到勃沙特对红军的帮助,以及国际统一战线政策的需要,无条件释放了勃沙特。临别,红军还送给他一笔丰厚的路费。
  1936年底,勃沙特撰写的回忆录《神灵之手》在伦敦出版发行,成了西方最早介绍红军长征的专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66813d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7.html

《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资料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