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苏洵

发布时间:2019-04-07 16:19: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苏洵(1009—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县(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因欧阳修引荐而当上霸州文安县(今河北省文安县)主簿的小官。苏洵立足于现实,著书撰文,都是谈论“当世之要”,目的是为了经世致用。他擅长论说文与书信,文章风格方面深受《战国策》和贾谊的影响,具有战国纵横家的风采。具体来说,他的文章有三个特点:

纵谈古今 议论风发

如《衡论》、《上皇帝书》等文,针对北宋朝政的弊病,提出一整套政治改革主张;《权书》则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为抗击辽国与西夏的侵扰提供谋略。这些作品都写得笔力雄健,议论纵横,说理透辟。所以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苏君墓志铭》)。

不拘成说 独出新意

如《管仲论》责备管仲晚年不能举贤自代,以致身死之后,齐国大乱。见识高明,发人所未发;析理精微,富于雄辩,说服力很强。

语言质朴 老辣犀利

苏洵的古文善于铺陈排比,气势雄壮,“若决江河而下也”(曾巩《苏明允哀辞》)。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都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世称“苏门三杰”。苏洵年轻时,学无所成,直到27岁才发奋读书。经过3次科场挫折后,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亲自教他们识字读书,逐字逐句地给他们讲解历代的名篇佳作,并让他们以韩愈、欧阳修的散文为楷模,学习作文。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进京拜见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看到他们的文章,大加赞赏,并将苏洵的一些议论时政的文章进献朝廷,士大夫争相传诵。第二年,苏轼、苏辙同时考中进士,苏门三士,名动京师。后来苏轼的成就大大超过父亲,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泰斗。后人为了纪念苏门三杰,便在他们的家乡四川眉山县建了一座“三苏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70d25e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e.html

《大器晚成的苏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