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12-23 21:05: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月光曲》教学反思

篇一: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课文资料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鲜明的形象中领略人格美

课文塑造了贝多芬、穷兄妹俩两种人物形象。教学时,抓住人物的外在形象,揭示人物的心灵美,能使学生受到人格力量的熏陶。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钢琴家,理解这一人物形象时,我着重向学生介绍他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从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奏乐曲这一故事中,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不辞劳苦、一心为民作曲弹琴的精神。穷兄妹俩作为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生活很困苦,但十分爱音乐,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的态度。透过指导学生充分朗读兄妹俩的对话,能深切体会到穷兄妹俩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依为命的善良品性。

二、从生动的语句中感受文章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忙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例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透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的变幻。此时,学生虽然没有亲耳聆听《月光曲》,也能透过充溢着优美意境的语言文字,想象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

三、从优美的乐曲中品味艺术美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课文中,美妙的琴声让兄妹俩深深“陶醉”,“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这些都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教学中,在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了课文的意境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配乐诵读,从而切身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

不足之处:

本篇课文景美情深,朗读时就应是徐缓、抒情的基调,只有个别地方,如描述风起浪涌的语句,语调是激昂的。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表现出来。比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急切情绪,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贝多芬说明来意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等,都就应读出其中蕴含的感情。课堂上,由于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个别地方朗读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善提高,以到达理想效果。

篇二:

《月光曲》一课的教学,我就力图打造一节指向写作的阅读课。

一、遵循“一课一得”的原则,确定指向写作的点。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关键是寻找指向写作的训练点。

《月光曲》一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艺术之美。本单元选编了《文言文两则》、《月光曲》、《京剧趣谈》等三篇课文,从绘画、音乐、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艺术的魅力。从单元主题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编者选编本课的一个主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艺术的魅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语文课标明确指出来的: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月光曲》一课的学习目标应该定位在“体会乐曲魅力,培养审美情趣”上。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关于“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小学各个年段,都有所安排。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要求学生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去想象“作者想象出来的神奇画面”;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要求学生能借助语言文字想象出作者所描绘出来的生活画面;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虽然是针对于“写作”,但是,读课文的时候,得能够在“边读边想象中”学习想象;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是“借助语言文字”来体会“自然之美”;五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体会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需要先想想画面,然后再去转换角色,推测人物内心,“ 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阅读的时候得能够想象出“动态变化”的神奇所在;六上第一单元“从所读内容想开去”,其中“想开去的方法之一就是展开想象,想象所写景物、场景的画面”。而本单元侧重的是“通过想象,体会艺术之美”。纵观上述与想象相关的阅读训练要素,我们可以看出,借助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并不是一个新的阅读训练点,而是一直在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的。因此,有了前期训练做基础,达成“借助语言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艺术之美”的训练目标,对于学生而言并不困难。

本单元的写作要素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细细分析本单元的写作要素与阅读要素,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的阅读要素与写作要素并不是统一的,阅读训练目标的设定并不是为写作要素的达成服务的。因此,我们需要自主挖掘《月光曲》一课的写作训练点。

《月光曲》一课的课后有一道选做题: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这道题,为我们指明了本课向写作的点:听音乐,发挥想象,写情景。

再看部编教材关于想象的写作训练,一共安排了三次: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发挥想象写童话;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变形记”。循着这些关于想象的写作训练,联系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以及课后的选做题,我觉得应该把《月光曲》一课的写作训练点定位在:听音乐,发挥想象,写出乐曲的意境。(注:联想是由在眼前的某人或某物想起其他与之相关的人或事。听音乐时,学生们需要凝心静听,很难关注到其他的人或事,因此,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只选择了运用想象写乐曲意境。)

二、探究文本内容,搭建写作支架。

写作训练点确定之后,更重要的就是引领学生从阅读中寻找支撑写作的框架。步骤如下:

1锁定文章描写乐曲意境的段落。

2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明确画面中的事物及其变化。

3依据画面的变化,猜想曲调。同时,运用“修改”的方式进行对比阅读,体会运用想象的方法表现乐曲意境的妙处。

4欣赏乐曲,配乐朗读。

5小结“听音乐,想象画面,写出乐曲意境”的方法。

实际上,引领学生探究文中表现乐曲意境的方法的过程,就是引领学生搭建写作支架的过程。类似于数学中的例题教学,通过讲解、探究、交流,归纳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普遍适用的方法。

三、写作实践,分层评价。

接下来,按照总结出的方法进行写作实践,目的不是音乐鉴赏,而是通过听音乐,发挥想象,写出想象到的画面。因此,无论学生写出来的是不是曲子的真正的意境,都无关紧要,只要学生掌握了运用想象写乐曲的方法即可。习作评价,本着“教什么,写什么,评什么”的原则,对照评价标准进行分层评价。

四、分层作业,拓展延伸。

考虑到课堂上很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写作困难的情况,于是,除了在课上交流、指导外,我还在教学中布置了分层作业:

必做题:课下,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选做题:

1.课下,选取自己最喜爱的乐曲听一听,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2.音乐课上鉴赏乐曲时,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71b8a10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46.html

《《月光曲》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