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考申论真题 A 答案

发布时间:2020-04-26 20:54: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7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类)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根据给定资料1~5,概括我国进入汽车社会后面临的主要困扰。(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千,审清题意

通过审题可知,本题为归纳概括题,概括对象为“困扰”,即归纳概括问题。因此考生需要通过阅读给定资料l—5.找到与“困扰”有关的相应关键词。同时,注意答案要点的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字数合理。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本题的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l—5。

给定资料1共两段,主要介绍了当前我国汽车社会发展的概况。

第一段介绍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居民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平均每百户家庭汽车保有量36辆),然而停车位不能够满足需求,停车位缺口问题严重。

第二段介绍了我国制定“史上最严交规”,我国进入更加严厉的交通法规时代。

给定资料2第一段介绍我国进入汽车社会,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第二段介绍我国进入到汽车社会的困扰:汽车文明缺乏和城市缺乏科学规划。具体表现为:驾驶者的不良驾驶习惯引发交通乱象,机动化提前到来而城市缺乏科学规划,道路建设滞后,公交分担率低,道路、停车供需矛盾突出。

第三段讲到中国汽车社会面临的众多困扰,我们应当找寻治本之策,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给定资料3第一段讲到,市民虽有资金买车,但多个城市严格控制汽车数量,牌照成为稀缺资源,买车变得更加困难。第二段讲到,堵车问题严重,困扰群众生活。第三段进一步介绍,不仅堵车是问题,停车位稀缺、停车难问题也给群众带来了不便。第四段则阐述了由于汽车数量增多,道路变宽,人行道变窄,导致行人出行变得危险,引发驾驶者与行人之间的矛盾。

给定资料4共三个自然段,主要介绍在当前汽车社会下,存在驾驶陋习,甚至“路怒症”等问题。

第一、第二段,通过一些案例来介绍当前社会的一些驾驶陋习(如路怒族、抢黄灯、变道不打转向灯、夜间开远光灯等),第三段讲到路怒症的危害以及解决对策即要靠宣传、自律和他律等。

给定资料5主要讲到国人购车不理性,更看重车辆象征的赚钱能力、社会影响力、人脉关系等。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阅读材料后,我们可以将汽车文明的缺乏确定为我国汽车社会面临的主要困扰,将要点内容从车辆驾驶、车辆购买、道路供需矛盾三个方面归纳概括,采用“主要困扰+具体表现”的结构,整理内容,书写答案。

【参考答案】

我国进入汽车社会后面临的主要困扰是汽车文明的缺乏。具体表现为:

第一,进入汽车时代后,驾驶者尚未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不仅驾驶陋习随处可见,而且因愤怒的情绪引发的冲突矛盾也时常发生。

第二,城市采取严格政策控制机动车数量,导致牌照成为稀缺资源,而且消费者购车缺乏理性思考,为象征作用忽视实用价值。

第三,一些城市缺乏科学规划,道路建设滞后,公交分担率低,不仅导致机动车出行道路拥堵,而且行人、非机动车道路存在供需矛盾,同时停车位不足,易引发纠纷。

二、给定资料2在描述汽车社会面临困扰时提到,“汽车成为社会分化的象征,许多汽车问题升级为社会问题”。根据给定资料,应如何理解这句话?(15分)

要求:理解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5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通过审题可知,本题为综合分析题当中的句子理解题。本题语句出自给定资料2,但题目没有明确规定作答范围,我们需要阅读整篇材料,阐明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题干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作答范围,但阅读后我们可以将目光集中在给定资料2—5。

给定资料2是题干中话语的出处。第一段介绍了汽车影响力对整个社会状态的辐射影响,第二段介绍了我国城市化与机动化之间的一系列矛盾、问题。在阅读上述段落后,我们便可以明白第三段中题干话语的后半句的意思,汽车问题是引发社会矛盾问题的导火索。

给定资料3则讲述了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牌照稀缺买车难”“车辆拥堵开车难”“场地不足停车难”三大问题,同时看到这三大问题正印证了资料2中“道路、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观点。

给定资料4继续讲述了汽车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的表现,违规停车导致邻里纠纷,驾驶陋习引发路怒冲突。这些内容正是汽车问题升级为社会问题的原因,我们需要概括提炼。

给定资料5中“车的价值的高低对应着一个人财富的多寡,折射出他的赚钱能力、社会影响力、人脉关系等。很多时候,一辆好车的确能给车主带来更高的社会认同和便利,不仅汽车,甚至车牌照都是身份的象征”向我们阐明了题干话语中前半句的意思,当下人们通过购买汽车来彰显自身成就和品位。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在提取上述要点后,我们可以明确题干话语的意思,即:国人希望购买汽车彰显成就、品位,但汽车文明建设滞后,汽车问题引发社会问题。我们在作答本题时,首先需要点明话语本质含义,继而结合资料中的汽车问题、上升原因,深入阐述进行分析,之后结合给定资料2中的最后一段,对解决汽车问题的措施适当引申。最后,按照“直接点明本质含义一回到资料深入阐述一结合实际适当引申”的结构形成最终答案。

【参考答案】

这句话告诉我们,当下国人希望通过买车彰显自己的成就和品住,但我国汽车文明尚未建立,导致汽车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

在大多数国人心中,车辆的价值对应个人财富的多寡,可以给车主带来更高的社会认同和便利,汽车与车牌都是身份的象征。因此,我国消费者不仅注重所购车辆与个人形象的相关性,而且外显型消费倾向越来越突出。然而,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不但车辆牌照成为稀缺资源,使得购车不易,而且城市化的进程尚未完成,汽车数量的增加更加剧道路、停车的供需矛盾,由此产生了汽车文明方面的社会问题。

因此,要正确面对汽车问题,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建立各个群体共同参与和监督的城市交通决策及管理机制。

三、根据给定资料6,总结H市推行“礼让斑马线”的主要经验。(15分)

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楚,不超过25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通过审题可知,本题作答任务为总结H市推行“礼让斑马线”的主要经验。作答要求“全面“‘准确”,即考生的答案必须要点全面且与题目紧密相关,表述正确无误。“条理清楚”,即作答时应注意结构。同时字数不超过250字。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6”,可确定本题的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6。

第一段介绍了汽车文明的重要性,引出“斑马线惨案”这一话题,主要凸显“礼让斑马线”远未形成大众化的自觉自律。

第二段介绍了H市“礼让斑马线”成果显着,成为常态。

在结合第一、第二段内容后,我们可以提炼H市推行“礼让斑马线”的核心经验:培养社会大众自觉自律。

第三段介绍了H市公交集团完善制度,明确要求司机遵守规定,将司机斑马线礼让情况纳入考核标准,物质奖励、精神激励双管齐下。

第四段介绍了H市出租车集团完善考核机制,违者扣分处罚,通过评优等正面激励和负面惩罚措施,使“礼让斑马线”成为常态化。

第五段介绍了交警部门推出交通整治行动和宣传活动,积极规范“车让人”行为,并引导市民养成过马路走斑马线的习惯。

第六段介绍了交警部门绘制多张“斑马线前礼让图”,规范礼让标准,供市民和司机参考;同时清理不合理的斑马线,完善交通标示提示语;在法律执行层面,设置电子警察或交警现场拍摄,为处罚提供依据。

第七段介绍了H市将斑马线“礼让行人”首次写入地方法规,将文明倡导升格为地方法规条款。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提炼要点后我们可以发现,第三、第四、第七段都讲述了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第五、第六段既有涉及宣传方面的经验,也有提到执法方面的举措。我们可以将其具体做法归纳为制度建设、宣传引导、交通整治三大做法。采用“核心经验+具体做法”结构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H市推行“礼让斑马线”的核心经验在于:培养社会大众自觉自律。具体做法有:一是将斑马线“礼让行人”写入地方法规,将文明倡导升格为地方法规条款。同时,将司机礼让情况纳入考核标准,通过物质、精神双重激励与负面惩罚措施,让“礼让斑马线”常态化。二是通过绘制“斑马线前礼让图”,清理不合理的斑马线,完善交通标示提示语以及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引导司机和市民养成良好的习惯。三是推出多项交通整治行动,积极规

范“车让人”行为,在斑马线前设置电子警察或现场录像,提供依据,严格处罚。

四、给定资料7中,“空白罚单”等人性化执法行为引起了社会的讨论,请分析指出讨论的焦点及正反方主要观点。(15分)

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明确,不超过35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千,审清题意

通过审题可知,本题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分析指出讨论的焦点,一个是指出正反方主要观点。本题要求答案“分析透彻”,即考生的答案必须点明核心本质,分析全面深刻。“观点明确”,即要直接指出正方、反方的观点是什么。另外注意字数要求,不超过350字。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本题提到“给定资料7中,‘空白罚单’等人性化执法行为引起了社会的讨论”,结合全篇来看,确定本题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7。

第一段介绍了S市的“空白罚单”事件,介绍了执法方式人性化的举措。

第二、第三段介绍了针对“空白罚单”,有人赞许交警的暖心行为,有人质疑处罚方式不当。

第四段网友A认为“空白罚单”给人温暖的感觉。

第五段网友B认为“空白罚单”具有人情味,体现了执法不是仅以处罚为目的,是工作方式上的创新。

第六段网友C认为应该处罚,不罚款的行为涉嫌违反国家相关规定。

第七段网友D认为轻微违法的界定不清、处罚标准不一,仅凭个人认定,受个人因素影响太大。

第八段网友E认为“空白罚单”缺少执法内容与执法信息,随意性大,过于任性,破坏法律的尊严。

第九段网友F认为“空白罚单”应该一视同仁,统一标准,不应该分外地与本地,要提前做好线路指示和提醒。

第十段T市交警认为将法律的教育功能与惩罚功能结合起来,追求执法公正与执法效果的统一,能够体现执法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有利于调节人们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提炼要点后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第二、第三段是背景介绍,引出话题;第四、第五、第十段阐述“空白罚单”的好处,是正方观点;第六、七、八、九段讲解“空白罚单”的坏处,是反方观点。因此,结合题干的问题,可以按照“焦点一正方一反方”结构组织答案,注意控制作答字数。

【参考答案】

讨论的焦点在于应否支持“空白罚单”这一执法行为。

正方对这一执法行为持赞许态度,其认为要将法律的教育功能与惩罚功能结合起来,追求执法公正与执法效果的统一。理由如下:一是“空白罚单”体现了执法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能够给人温暖,具有一定的人情味,有利于调节人们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二是“空白罚单”体现了工作方式上的创新,体现出执法过程并非仅以处罚为目的。

反方对这一执法行为持质疑态度,其认为在执法过程中应该一视同仁,统一标准,不应该有区别。理由如下:一是对违法行为不处罚可能涉嫌违反国家相关规定;二是轻微违法的界定不清、处罚标准不一.仅凭交警个人认定,易受个人因素影响;三是“空白罚单”缺少执法内容、执法信息,随意任性,破坏法律的尊严。

五、资料8中提到:“汽车文明是否‘一路绿灯’,关系到社会文明的进程。”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总字数1000—1200字。

【写作思路】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对“汽车文明是否‘一路绿灯’,关系到社会文明的进程”的理解写一篇文章。由此得出,本文的主题是“汽车文明”,且“一路绿灯”“社会文明”表明要重点分析如何提升汽车文明,进而推进社会文明。考生需认真分析给定资料,提炼总分论点,做出观点鲜明、分析具体、条理清楚的论证。

给定资料1介绍城市汽车发展的现状及我国出台“史上最严交规”,此段介绍背景。给定资料2将国外与国内进行对比,引出“汽车文明”主题,尤其强调我国缺乏汽车文明,并明确指出汽车文明与道路设施完善、民众安全意识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水平提高密切相关。给定资料3介绍摇号政策,同时表明民众还要面临停车难题。通过停车反映出设施不完善带来停车不文明的问题,进而影响社会文明。给定资料4介绍了开车不文明的表现,

强调建立有序的汽车文明,靠自律,更要靠他律。给定资料5介绍中国人买车心态不成熟,将汽车与面子等挂钩。给定资料6介绍H市经验,表明汽车文明需要通过宣传提高自律,通过法治提高他律。给定资料7介绍S、T市创新执法案例,强调人性化执法方式的重要性。给定资料8重在总结,强调“重视哪些汽车文明…‘如何提升汽车文明”等,最后升华到“汽车文明是否‘一路绿灯’,关系到社会文明的进程”。

结合题干与给定资料,参考例文以“汽车文明”为主题,从“道路设施完善、政府治理水平提高、民众安全意识提升”三个层面人手,结合现实思考,采用分析问题型结构,提出“提升民众素养、提高治理水平、完善基础建设”三个分论点,论证培养汽车文明的要素,进而建成文明社会的观点。

【参考例文】

培养汽车文明建成文明社会

城市化进程尚未完成,机动化时代便已来临。近年来,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进入汽车社会,但各种驾驶陋习,缺乏理性的汽车消费,却反映出我国汽车文明的欠缺。有人说:“汽车文明是否‘一路绿灯’,关系到社会文明的进程。”这正提醒我们:汽车文明关系到文明社会建设。为此,我们要补齐短板,助力建成文明社会。

培养汽车文明,建成文明社会,需要提升民众素养。俗话说,文明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文明土壤的培育。那么我们无论是要培养汽车文明,还是建成文明社会,都要提升社会大众文明素养。当下我国部分群众存在规则意识、系统观念与公共素养不足的问题。为追求个人利益,侵犯公共权益,突破规则底线。这一问题若不能及时有效的遏制,将会引发破窗效应,破坏清朗文明的社会风气。其实,民众素养的提升,不能完全依赖民众自觉,完善的制度规范、严格的惩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昔日我国酒驾问题突出,政府多次宣传、倡导,都无济于事,直到立法机关将其列入刑法,严格处罚,才大幅降低酒驾比例。这一成功经验为我国提升社会大众文明素养提供了启示,只有加强惩戒,将文明倡导升格到法律规范,方能营造文明氛围。

培养汽车文明,建成文明社会,依赖提高治理水平。加强法律惩戒,可以用法律规范文明行为,可若要真正建成文明社会,还需注重提高治理水平。当下,“空白罚单”的出现引发社会争议,虽然其中对该行为存在不乏标准不一、稍显随意隐患的质疑,但我们更要看到,我国政府社会治理思想正从昔日“以罚代管”向今天“惩教合一”转变。当然,思想的转变需要配套制度的建设,社会群众对汽车文明管理的质疑,正敲响了社会文明治理水平提升的警钟。因此,政府在思想转变的同时,还须做好配套制度建设,真正落实人性化治理的目标,确保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培养汽车文明,建成文明社会,仰仗完善的基础建设。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提升,但“有车一族”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开车出行堵车堵心,车辆停放闹心不安,由此引发的道路争夺、停车矛盾数不胜数。而这些问题的产生正是我国部分地区城市道路建设滞后、停车区域缺乏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等造成的。诚然,公众文明素养不足是导致不文明行为出现的主要因素,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更是对不文明行为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政府要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公共文明蔚然成风。

须臾懈怠,可能错失良机;半点停顿,或将前功尽弃。在汽车产业不断发展,有车一族数量日渐增多的今天,我们若是未能及时培养汽车文明,那么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冲突将愈演愈烈,建成文明社会的梦想也将成为泡影。鉴于此,政府要提升民众素养,提高治理水平,完善基础建设,让汽车文明走进千家万户,助力文明社会早日建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71c6df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17.html

《山东省考申论真题 A 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