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发布时间:2011-12-07 00:45: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清朝时期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

word/media/image1.gif0

标签:清朝 银子
回答:2   浏览:1053   提问时间:2006-10-08 10:07

word/media/image2.gif1条评论...

相关资料: word/media/image3.gif学习人民币换算.rar

更多资料>>

word/media/image4.gif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评论 举报

word/media/image5.gif
湛蓝心空
[圣人]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
   白银:2/
   黄铜:0.02/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
   1两白银:约值80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九钱五分?????
   中白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八钱三分?
   ?()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100=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1000文钱=1()
   1文钱=人民币0.2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0.5公斤。
  一升”=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word/media/image1.gif0

标签:
回答:2   浏览:12707   提问时间:2007-06-14 21:01

word/media/image2.gif0条评论...

相关资料: word/media/image7.gif世界的人民币.txt

更多资料>>

word/media/image4.gif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评论 举报

word/media/image8.gif
丁丁
[智者]

20世纪前半期,我国一块银圆(或国币)的实际购买力如何呢?我们可以参考历史上日常生活必需品的物价来计算。但一方面,物价随年月的变迁而变迁,另一方面,物价又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我们只能做一个大概的描述。
以大米、猪肉、白糖、植物油和棉布等衣食用品在上海市场的价格为例:
1872年上白米为每旧石(音担)2.7银圆,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1旧石=10斗=160旧斤=177.7市斤(许多人通常误认为1石=100市斤是搞错了),就是说当时每斤上白米价格为1.5分银圆。这时期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1百多元。
1901年米价为每旧石4银圆,也就是每斤2.2分钱。这时期的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70元左右。
19111919年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2分-1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棉布每市尺1角钱,1银圆可以买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钱,植物油每斤79分钱;食盐每斤12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4050元。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9.5银圆,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4分-1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2分-14分钱,1银圆可以买8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钱,植物油每斤15分钱,食盐每斤23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5—40元左右。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0.2银圆,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钱;或者说,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大约2角-2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5分-18分钱,1银圆可以买6尺棉布;白糖每斤15分钱,植物油每斤2角钱,食盐每斤35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0—35元左右。
当时上海的物价比北京(1928年以后称为北平)高出大约10-20%,一般说来,南方的物价比北方高些,城市的物价更比乡镇要高得多。
30年代在北平,一块银圆(大洋)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洋钿)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银圆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银圆可以买10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圆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由此,我们对于清末民初一块银圆(或国币)的价值可以得到一个具体的概念。

〔附注〕历史上猪肉价格的比较资料
200298日陶世龙先生看到我关于《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的研究文章,以及《鲁迅一生挣了多少钱》以后,在互联网上提供了以下补充资料:
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中,记录1912—1924年北京市的物价。当时北京的猪肉价格,1913年是每百斤117角;1916年有所上升,每百斤133角;
那时的1(老秤)596.82克,现在1(新秤)500克。所以老秤1斤约合新秤12两。
北京1913年猪肉每百斤(老秤)117角,合每斤(新秤)1角银洋;
1916年猪肉每百斤(老秤)133角,合每斤(新秤)11分银洋。
由此可以计算出——
鲁迅19131月薪俸220银圆,可购买猪肉1122千克,即今秤2244斤;
19161月薪俸300银圆,可购买猪肉1346千克,即今秤2692斤。
又,陶先生举出当时李四光为答复鲁迅说他在京师图书馆当副馆长一事所作的说明;这副馆长一职的月薪是500银圆,但他只支取一半,还有一半捐给图书馆了;其实不捐也是可以的。所以当时教授的实际收入要比每月2000多斤猪肉还要多些。难怪鲁迅在北京居住的15年间,能花上相当26000斤猪肉的钱去购买图书资料,另外还买了住宅。
现在(2002)北京的猪肉每斤价格是5元到7元之间。当然,货币购买力不应仅仅以猪肉一项的价格来计算,而应以多项生活用品的综合比价来计算。可见,陈明远估算民国初年(1912—1919)1银圆平均购买力约相当于今人民币50元,还是基本上符合实际情况的,甚至是比较保守的数字;因为当时北京市的物价比上海低廉10—20%左右。


参考文献: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321443.html

回答:2007-06-14 21:39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word/media/image9.gifword/media/image9.gifword/media/image9.gif

word/media/image2.gif0条评论...

以下是特别推荐给您的相关问题

word/media/image10.gif

word/media/image11.gif

陈明远的《劫后诗存》哪里能找到?

word/media/image11.gif

陈明远紫砂壶 word/media/image1.gif5

word/media/image11.gif

请问哪里可以购到陈明远的诗集《劫后诗存》?

word/media/image11.gif

陈明远博客无法登录


其它回答 1条回答

评论 举报

word/media/image12.gif

word/media/image13.gif
燎原百击
[新手]

20世纪前半期,我国一块银圆(或国币)的实际购买力如何呢?我们可以参考历史上日常生活必需品的物价来计算。但一方面,物价随年月的变迁而变迁,另一方面,物价又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我们只能做一个大概的描述。
以大米、猪肉、白糖、植物油和棉布等衣食用品在上海市场的价格为例:
1872年上白米为每旧石(音担)2.7银圆,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1旧石=10斗=160旧斤=177.7市斤(许多人通常误认为1石=100市斤是搞错了),就是说当时每斤上白米价格为1.5分银圆。这时期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1百多元。
1901年米价为每旧石4银圆,也就是每斤2.2分钱。这时期的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70元左右。
19111919年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2分-1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棉布每市尺1角钱,1银圆可以买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钱,植物油每斤79分钱;食盐每斤12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4050元。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9.5银圆,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4分-1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2分-14分钱,1银圆可以买8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钱,植物油每斤15分钱,食盐每斤23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5—40元左右。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0.2银圆,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钱;或者说,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大约2角-2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5分-18分钱,1银圆可以买6尺棉布;白糖每斤15分钱,植物油每斤2角钱,食盐每斤35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0—35元左右。
当时上海的物价比北京(1928年以后称为北平)高出大约10-20%,一般说来,南方的物价比北方高些,城市的物价更比乡镇要高得多。
30年代在北平,一块银圆(大洋)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洋钿)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银圆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银圆可以买10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圆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由此,我们对于清末民初一块银圆(或国币)的价值可以得到一个具体的概念。

〔附注〕历史上猪肉价格的比较资料
200298日陶世龙先生看到我关于《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的研究文章,以及《鲁迅一生挣了多少钱》以后,在互联网上提供了以下补充资料:
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中,记录1912—1924年北京市的物价。当时北京的猪肉价格,1913年是每百斤117角;1916年有所上升,每百斤133角;
那时的1(老秤)596.82克,现在1(新秤)500克。所以老秤1斤约合新秤12两。
北京1913年猪肉每百斤(老秤)117角,合每斤(新秤)1角银洋;
1916年猪肉每百斤(老秤)133角,合每斤(新秤)11分银洋。
由此可以计算出——
鲁迅19131月薪俸220银圆,可购买猪肉1122千克,即今秤2244斤;
19161月薪俸300银圆,可购买猪肉1346千克,即今秤2692斤。
又,陶先生举出当时李四光为答复鲁迅说他在京师图书馆当副馆长一事所作的说明;这副馆长一职的月薪是500银圆,但他只支取一半,还有一半捐给图书馆了;其实不捐也是可以的。所以当时教授的实际收入要比每月2000多斤猪肉还要多些。难怪鲁迅在北京居住的15年间,能花上相当26000斤猪肉的钱去购买图书资料,另外还买了住宅。
现在(2002)北京的猪肉每斤价格是5元到7元之间。当然,货币购买力不应仅仅以猪肉一项的价格来计算,而应以多项生活用品的综合比价来计算。可见,陈明远估算民国初年(1912—1919)1银圆平均购买力约相当于今人民币50元,还是基本上符合实际情况的,甚至是比较保守的数字;因为当时北京市的物价比上海低廉10—20%左右。


参考文献: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321443.html

回答:2007-06-24 18:39

word/media/image2.gif0条评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71c84f29e31433239689377.html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