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薛宝钗

发布时间:2012-03-22 09:36: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 高二(6)班 林怡昕 辅导教师:石金玲

浅析薛宝钗

——读《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从中涌现出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而那为人所熟知的中国四大名著,更是以众星捧月的姿态呈现在浩渺的中国文学史里。提起中国的四大名著,很多人又会自然而然的想起清代满族文学的典范之作——《红楼梦》。曹先生的《红楼梦》虽然继承了《金瓶梅》的网状结构特点,但他却将众多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赞叹曹先生的神来之笔的同时,《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深深地吸引了我。

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她,“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就是薛宝钗。曹先生对于人性特别是女性的迷恋一直贯穿全书,而他所强烈表达的对于女性的崇拜,似乎又着重加诸宝钗黛玉二人的身上。这是曹先生笔下人格特征相对立的两个人物,抛开共有的知性、高贵、美丽,与“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不同,宝钗似乎少了许多清高,多了些许理性与沉稳。她的“随分从时”和“罕言寡语”使得她在贾府中俨然树立了一个封建淑女的形象。纵观全书,作者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可谓是将金陵十二钗性格特点以极其隐晦的语言描绘得形象生动。该章回讲到祝寿席上行酒令时,宝钗先抓了牡丹花签,上面写的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曾被李白拿来比喻杨贵妃,宝玉又曾不止一次拿杨贵妃比宝钗,在这里作者运用比喻,暗喻了宝钗的性格特点——端庄沉稳又惹人喜爱,即使她的灵魂深处是冷漠无情的。如今,后人对于薛宝钗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以我之见,宝钗这一人物有两个特征值得我们深思:

一、 人际关系的调节剂

说薛宝钗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剂,这一点也不为过。与泼辣干练的王熙凤不同,薛宝钗没有凤姐的三寸不烂之舌,在贾府这个人心复杂的“大观园”里,不管是在处理长辈关系上还是在解决平辈矛盾纠纷上,她始终充当的是老好人的角色。宝钗对贾府的宁静祥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她的宽厚隐忍,她的豁达大度无人能及。如果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不难发现她所具备的这些人格特点似乎又合乎那个封建时代所大为倡导的“三纲五常”的教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试想,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像宝钗这样的理性冷静与自制,那么这个社会就很难有片刻的和谐。《三联生活周刊》对宝钗的价值观曾这样评价:“这种城府与精明使她脱离了时代,这甚至是一种政治家的素质,在每一个时代,这种理性与克制的价值观,不一定是最美好的,但一定是社会存在的基石。”

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早在曹先生著作的前半部分,就已清晰的道明了宝钗来贾府的目的——光宗耀祖、金玉良缘。宝钗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曾多次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以便“立身扬名”,以致被不羁的宝玉批评为“混账话”,沽名钓誉的她也曾向黛玉、湘云传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义。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来说,宝钗这一人物形象,是中国古代女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代表。从宝钗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认同”——向封建礼教的认同,向世态炎凉、人心险恶的认同,向当下价值观的认同。作家王蒙在他的著作《王蒙话说红楼梦》里曾提到“薛宝钗精神”——“薛宝钗体现的是一种理性的、冷静到近于冷峻的自我控制即‘克己复礼’的精神。”禁欲者般的压抑与牺牲,一世的精明与理性也无法摆脱那悲剧的结局。宝钗,便成了又一个封建礼教下扑火的飞蛾,谱写了一曲旧时代的葬歌。

一百二十万言的《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一幅长长的画卷。曹先生的惊世之处,不在于他对封建时代的腐朽黑暗和对人性禁锢的批判,而在于对人性美好之处的赞美,对反封建的爱情的歌颂。如曹先生自己所言,真道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教师点评:该论文通过《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对薛宝钗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这本属于大师、学者研究的范畴,对于高中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

论文观点明确,层次清晰,扎扎实实,深入浅出,使用了大量的资料,并且进行了梳理与编织。该生对薛宝钗值得人深思的两个特征的分析,也颇有见识,令人信服。看得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写作态度端正,论文成果显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7788ad1b14e852458fb57b5.html

《浅析薛宝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