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教案

发布时间:2018-06-24 08:47: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

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翻译《穿井得一人》,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故事情节。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理解寓言的寓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故事中明确,对于生活中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故事《三人成虎》 ,说说这个故事的寓义。

2介绍《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初读课文。

2.重点词语释义

溉汲:浇田、打水。 居:停留。 及:了……的时候

国人道之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向、对。

使使唤。 我家。 回答。

不若不如。 穿井打井。穿,挖掘,开凿。

第一个“闻”是“听到”的意思,第二个“闻”是“使知道”的意思。

常一人居外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3.整体感知

《穿井得一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家人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

二、合作交流重点深研

1.《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分三层。

第一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用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去。

第三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2.根据文意,你觉得宋国国君为何会对一个百姓家挖井的事情感兴趣?

因为从井中挖出人的事情是少有的、新奇的。而且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并议论。

3.从文章出现的人物的角度谈谈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思考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从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从宋君的角度来讲:无论什么事情一定要眼见为实,亲自打听才可以下结论。

三、小结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六、布置作业

完成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误传为“穿井得一人 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更不能以讹传讹

丁氏告诉话的真正意思

【教学反思】

可以先让学生在整体阅读,疏通字词的基础上,勾画出有歧义的的句子,然后谈谈产生歧义的原因,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先明确本文能给人们的启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827b9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d.html

《《穿井得一人》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