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常识及对联的制作

发布时间:2019-02-01 11:54: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对联常识及对联的制作

  对联常识及对联的制作——兼评述高考对联题2004年高考语文新出现了一种题型,这就是对联题。
  包括全国卷和自主命题卷,有8份高考语文试卷考查了对联。
  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它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
  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正二十七年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
  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
  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
  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叫对子。
  对联的单位叫副,因它分上下联互相对称,像人的肾脏那样叫一副、两副等,以区别于文章叫篇、诗词叫首、日记或新闻叫则。
  上联叫出句,下联叫对句。
  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婚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歇后联、药联等等。
  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春满长征路;花繁民主枝。
  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称春联。
  如并蒂新开幸福花;同心永结富裕果。
  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谓之挽联。
  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寿联,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一九四一年时马老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周恩来、懂必武和邓颖超联名赠送了一幅寿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昆明大观园大观楼的长联达到180字,被称誉为古今第一长联;而武昌黄鹤楼的一副长联更达到了350字。
  对联知识虽然在中学阶段没有系统讲解,但在古典诗歌的教学时会有所涉及,再加上对联是日常中经常看到的,在某种程度上说,考生答题时应该不会太困难。
  今年大多数对联试题考查的形式都比较简单,但要对出符合要求的下联来却是需要一定的语法知识、文化知识和思想积淀,可以说是一道纯语文的试题,语文味较浓。
  对联题直接指向的是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考查,从对联中可以见出考生语文素养的高下。
  用国学大师陈寅恪的话就是,对联不仅能体现汉语文的特性,而且具有四条检测功能可检测应试者能否知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能否分别平仄声,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以及思想条理《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
  当然,从联句的设置来看,今年高考的对联题都能照顾到考生的实际,题目所给的出句大都比较陈旧,如全国卷山东、河南等地用的扫千年旧习、祖国江山好、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全国卷吉林、四川等地用的春晖盈大地、科学能致富、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全国卷甘肃等地用的处处春光好、一代园丁乐、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全国卷广西、海南等地用的爆竹声声脆、满园春色好、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福建卷的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等。
  这些联句大多是直接从旧春联中直接拿来的,读起来味同嚼蜡,考查未免有些形式化了,因此虽然是首次在高考中出现,给人的感觉却是缺乏新意。
  相比较而言,浙江卷的对联题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还暗含了语言得体的考查,上海卷结合古诗鉴赏考查对联,对联内容与诗歌内容密切相关,这两道对联题显得比较特别。
  而出得最别致的对联题要数广东卷了,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以岭南水果入联富有地方气息,体现出自主命题的地方特色。
  那么,如何制作对联呢?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上下联字数要完全相等,不多不少;而且上下联的结构要相同,即断句一致。
  如毛泽东曾引用过的一幅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上下联字数相等;上下联按词组分,都是四字——二字——二字——三字的格式,断句也一致。
  当然,也有为造成特殊的效果,上下联字数不等。
  袁世凯称帝没多久,就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可耻地死去了。
  四川有人给他写了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这是在讥讽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像这种上下联字数不等的现象是极个别的。
  二、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这副联表达出了东林党人读书不忘国事的精神。
  三、要平仄相对,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地三、四声起平第一、二声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朴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上联末句尾字用的是仄声字志,下联末句尾字用的是平声字车。
  整联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不仅是尾字讲究平仄相对,整个上下句都应该讲究。
  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声调极其对仗,音调和谐,读起来上口。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联系。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联系,不能是毫不相关的两码事,但又不能重复。
  从这角度说,有三种类型。
  一是串对,就是上下联所说明的问题,意思是顺承的;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
  例如章太炎讽慈喜太后七十岁生日今日到北海,明日到南苑,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二是正对,就是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
  例如邓石如碧山书屋的一幅对联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三是反对,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相互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
  例如,某樵夫为其岳父祝寿,请一学究代做的一副旨在把岳父称得高高、把自己说得低低的对联太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楼,您在楼头做寿;愚晚生,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淘井,我在井底挖泥。
  我们不妨回头看广东卷对联题。
  据62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对联题全省没有出现一个绝佳的对子,一些得5分满分6分或者6分的都只是不太严谨或不够精彩的宽对。
  专家说,由于对联题首次在高考试卷中出现,一些考生基本不懂对联知识,很多人放弃了答题,得0分的比比皆是。
  而答了题的考生又对平仄关系普遍处理不好,一些对子只要将个别词语调换位置就会出彩得多,考生却因为对平仄无知而束手无策。
  我们认为,考题中的皆是一词最好用莫非来对,但是未发现有考生用上这个词,一些考生甚至又照抄了一遍皆是,其他有用皆为都是等词的,都不理想。
  岭南一词很多考生对广东山东中国中华等,也都不太好,而江北川北塞北等则比较好。
  看来,只有了解一些对联的常识,才有可能学会对联的制作对联常识及对联的制作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899e2b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6.html

《对联常识及对联的制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