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理诗

发布时间:2020-02-07 16:21: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哲理诗

走出了盛世繁华的唐朝,褪去了春江花月夜的理想主义光环,历史把宋代文人推向了一个理性主义的王国。而苏轼便是这当中的一个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也许是如水般难受拘泥的性情,也许是如风般无所不至的才识,诗到了这一时代,呈现出的是一个逐渐拉开帷幕的深邃的理性精神空间。

1. 苏轼的理趣诗情。苏轼喻理诗的名篇是脍炙人口的《题西林壁》。同样是写俊秀空灵的庐山,李白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气势磅礴,的确不凡,然而在他眼中,庐山还只是一座普通的山,但到了苏轼那里却摇身一变,隐去了自己的真实面目,原来诗人描绘庐山山岭连绵,峰峦起伏的形态,随着横侧、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的观察,庐山呈现出不同的状貌。而在对山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描写中寄寓了引人深省的哲理,告诉我们:只有跳出来,客观地看问题,才能有正确、明朗的判断,否则就永远挣扎在云里雾里。这是一首由景生意,意展理生的以景寓理诗。

较经典的还有《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明白如话,道理颇深——事物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这是一首以物喻理的哲理诗。

此外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台票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后以“千里共婵娟”的乐观旷达的祝愿结束。情景交融,说理通达,情意深厚。

2. 王安石的哲理诗。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作不多,但风格雄健,造意新

颖。比如他诗作《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虽然是一首写景诗,但触景生情,借景发端,由登高远眺的奇观,写自己的顿悟。第一二句,写飞来峰塔的高峻,第三四句,阐明登高远望的理趣,抒发了自己的高瞻远瞩的豪情壮志。

3. 叶绍翁的哲理诗。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是南宋中后期兴起的江湖派诗人之一,擅长七言绝句。

游小园不值(逢,遇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信,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在春花烂漫的季节,作者兴冲冲地来到友人的注园赏花。会友不着,赏花不成,这本是一件败兴的事。然而,伸出墙来的一枝娇艳的杏花,却触动了诗人的灵感,诗兴勃发。前两句说,久扣园门不开,可能是园主人爱惜园里满地苍翠的苔藓,怕被人踩坏了吧。把友人不在,说成是有意拒绝入园,这推测不合情理。但惟其如此,方显得诙谐有情味,将遗憾的心情,表现为对友人的嗔怪。后二句顺此思路写去大意是说春色满园,你不让观赏。但春色是关不住的,那一枝红艳艳的杏花,不是已探出头来,向人透露了园内的消息么?这首诗以构思的巧妙、新颖取胜,寥寥数语,却有层次,有曲折,引起人对园中春色的悬想,含蓄有味。而结尾两句还给人一种富有哲理意味的暗示:美好的有生命力的事物,是任何力量也禁锢不住的。

4.陆游的诗《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中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这首诗描写山西村的景物和风俗人情,生动而真切,具有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热爱。第二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不仅写出了山阴一带山水的特点,也把“游”的行动表现得深入。全诗在写景和叙事中时时杂以议论,例如首联的“莫笑”是议论;二联虽写景,也含有哲理的议论意味;三联的“衣冠”句,叙事中兼有评论;尾联以议论带抒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8c5737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2.html

《关于哲理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