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文化与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17 11:31: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马来西亚文化与艺术》期末论文2016-2017 第二学期

目:浅谈马来西亚的节日庆典与其特色

名:

号:

院:

业:

级:

任课教师:Dr. LIM WOAN YIN 林宛莹博士

2017

浅谈马来西亚的节日庆典与其特色

论文摘要:马来西亚由于地处东南亚腹地,东南半岛的南端,扼守着东西方交通的咽喉——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特殊,她“位于重要的文化中心之间,在其西部是印度教的印度、伊斯兰教的中东和基督教的欧洲,在其东北则是中国和日本。从印度、中东和欧洲去往中国的船只必须经过马来西亚地区,而最直接的海路就是经过马六甲海峡。因此马来西亚自古是各个文化相交的地区”1,其独特的的文化有多个种族共同筑建,同时她的多元文化也让她拥有许多特色的文化节日,散发着独特魅力。

关键词:马来西亚 节日庆典 马来族 印度族 华族 文化传播与交流

1、概述

马来亚文化是一种融合马来族、华族、印度族和其他原住民族文化特色的"多元种族文化"。马来西亚是名副其实的节日与庆典的国家。多元种族庆祝各种主要的节庆,标记着各种族与宗教的重要节期。其中大多数节庆都是多姿多彩的,而其古老的历史传统与习俗仍被保留了下来,形成她的独特之处,散发着她特有的魅力,也深深吸引着我。在马来西亚文化与艺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小组主要对马来西亚的节日庆典与特色进行了研究并在课堂中展示。另外,我们还从中思考分辨了中马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传播影响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不同的民族文化的风格特色和她们的独特魅力。

2、马来族特色节日

马来族是马来西亚本土的民族,现今马来人的形成有着一段很长的历史,过程也较为复杂。‘在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中,除纯马来人外,还包括晚近期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其他讲印尼语族的语言的民族,他们是爪哇人,班查尔人、米南卡保人、布吉人、苏门答腊马来人、亚齐人等,他们与马来人语言相近,信仰相同,生活习俗几无差别,因而一般统称马来人,人数包括在马来人总数之内,马来人的总人数为637.5万人,是马来西亚的第一大民族。据考古学家考证,马来族的发源地为中国的云南地区。大约在“先期南移的马来人”即雅贡人南迁后二千年,又有一批文化较为发达的马来人向南迁移,他们经过马来半岛,一直到苏门答腊,爪哇等地定居。到了7世纪,由于战祸不断,这批马来人又从苏门答腊和爪哇向北迁移到马来半岛,在沿海地区定居下来。11世纪,从苏门答腊和爪哇移居马来马来半岛和马来人逐渐增多。当时,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早已传入马来半岛。这批马来人在中印两种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独立的民族。13世纪,马来族创立了自己的王国——狮城王朝。15世纪,他们又在马六甲建立马来王朝。

马来半岛上的马来人聚居在半岛的东北部,即吉兰丹、丁加奴的平原水稻产区、半岛西北部由太平直至马泰边境的沿海地区,以及马六甲以南至柔佛的沿海地带,在其余的地区,马来人没有大的聚居区。在城市和郊区农村及种植园中的马来人占比例不大。

今天的马来人信奉的是伊斯兰教的逊尼派,纪念所有的伊斯兰教节日,严守割礼,不吃猪肉。但与绝大多数穆斯林不同的是,马来人从不用深闺将户女制约起来,马来人的家庭生活和家庭关系都遵照伊斯兰教规、习惯法和官方法律。’2所以马来民族所过的特色节日多为特色的伊斯兰节日,在中国也有很多伊斯兰教的信徒,也过着很多特色伊斯兰教节日。与马来西亚的相比有相同也有不同。

开斋节

马来人的春节,是全国最重要的节日。每逢伊斯兰教历9月,全国穆斯林(主要是马来人)都要实行长达一个月的白天禁食(即斋戒月),然后恢复正常的生活习惯。斋月过后的第一天即为开斋节。节日前夕,穆斯林都要进行捐赠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刚皈依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为了伊斯兰教而欠债的人等。同时,在外地的人都纷纷赶回家乡和亲人团聚。开斋节的早晨,穆斯林们都前往清真寺,进行隆重的褥告仪式。仪式过后,人们互相热烈祝贺,表示把过去的恩恩怨怨全都忘记,一切从头做起。在亲切和睦的气氛中,人们还要相互登门拜访。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丰富的糕点招待来访的客人。好客的马来人还特别喜欢其他民族人士前来拜访,把他们的来访看作是十分荣幸的事情。

‘按照伊斯兰的教历,每年的9月份就开始斋戒了,在马来西亚,凡事那些信奉伊斯兰教的成年的、健康的伊斯兰信徒都要遵守全月斋戒的规矩。也就是说从九月份的第一天开始到九月份的最后一天,正正一个月,人们每天从太阳刚刚要出来时到日落的这段时间内都不允许进食。人们只能趁着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吃饱喝足,满足自己这一天身体内的消耗。如果有人不小心起床晚了,见到太阳升起来了,那么很遗憾,你就不能吃东西了,只能一直饿到太阳下山以后。这对于所有的伊斯兰教的信徒们来说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谁都不用担心有人会因为饥饿,而坏了规矩。其实广义上的斋戒不仅要求那些伊斯兰教的信徒们不能进食而且还要他们做到清心寡欲,不仅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还要管住自己的耳朵、眼镜和心理。也就是说除了不能往嘴里进食以外,耳朵还不能听邪恶的声音、眼睛还不能看不干净的事物、心里不能想淫秽的东西。对于这些信徒们来说,如果仅仅做到了表面上的功夫,不能表里如一,那是不完美的,在他们看来,他们不仅要表面上规规矩矩,而且心灵还要干干净净。 

在开斋节到来之前人们都会自觉的缴纳一定的钱物,这些东西都是用来帮助那些生活的困难的人们,在这里值得我们称赞的是,这些回族同胞们在进行捐赠的时候不会带有一丝的不情愿,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斋节,这样的开斋节才算完美。 

开斋节一般要过三天,至于开斋饭的时间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时间,只要见到了新的月牙出现就开始准备开斋饭了。那些清真寺的师傅们不仅要忙着准备斋饭,还要不辞劳苦的挨家挨户的敲梆子通知人们开始封斋。听到敲梆子的声音后,无论男女老少,全家都会赶紧起床,不仅要刷牙、洗脸,把自己的头发梳洗整齐,还要换上漂亮的衣服,前往清真寺。到了开斋饭的时间时,所有的回族人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毯子,然后从四面八方向清真寺汇聚。会礼开始之前,人们都会脱掉鞋子,面向圣地虔诚的叩拜。无论刮风下雨,都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3

在中国,从称谓上讲,新疆地区称开斋节为“肉孜节”,“肉孜”是波斯语,意思就是“斋戒”。宁夏部分地区的回族穆斯林称她为“小尔德”,甘肃、青海等地的回族穆斯林称她是“过年”。

从重视程度上,回族将开斋节视为最大的节日,但新疆地区认为古尔邦节(宰牲节)是最大的节日,所以在新疆,政府规定:古尔邦节穆斯林放假三天,非穆斯林放假一天;开斋节穆斯林放假一天,非穆斯林照常上班。

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庆祝形式不尽相同,有的炸油香制美食互赠或款待亲友;有的请阿訇诵经祈祷;有的聚会联欢等。

3、印度族特色节日

‘马来西亚的第三大民族是印度人,有130.5万人,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马来亚,少数人生活在沙捞越和沙巴。印度人在公元初年来马来半岛。公元19世纪来此的印度人多为商人,手工业个人,随着马来亚橡胶种植业的发展,印度籍的工人越来越多,马来亚印度人绝大多数来自南印度。’2

大宝森节

1月下旬到2月初,是印度教的大宝森节,是印度教徒对印度神穆卢干王(Lord Murugan)也称为苏巴马廉王(Subramanian)举行的奉献礼。每个信徒都带着枷锁--一种雕工精细的木框,上面有尖刺与钩子、鲜花及水果--向印度神许愿。印度教信徒带着枷锁,一年一度地踏上272层台阶,登上吉隆坡的黑风洞。信徒背着枷锁,并且将其放在神明脚前忏悔求恕。‘大宝森节是兴都教徒们祈福、还愿与感恩的一次年度盛会,她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一年一度的大型缤纷游行。大宝森节旨在纪念战胜邪恶并赋予了兴都教徒以美德、青春与力量的苏布拉马廉神 (Lord Subramaniam,也称为姆鲁卡神 Lord Murugan)。

大宝森通常历时两天。大宝森节前夕,(载有苏布拉马廉神像的)马车从位于实龙岗路 (Serangoon Road) 的斯里尼瓦沙柏鲁马兴都庙 (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 出发,最终到达位于恭锡路 (Keong Siak Road) 的拉延西迪维那雅加兴都庙 (Layan Sithi Vinayagar Temple)

大宝森节的仪式从清晨开始。走在前面的信徒会携带一壶壶牛奶及木制的卡瓦第 (Kavadi)。有些信徒会用扦子刺穿舌头,扛抬着装饰有鲜花和孔雀羽毛并可平衡架在双肩上的木制卡瓦第。其他信徒则背着需要精心准备的带铁刺的卡瓦第。’4要参与这样一个庄严的庆典,忏悔者必须在1个月前开始准备,严守戒律、禁欲并吃素。在进行背负卡瓦第仪式前,所有忏悔者必须接受寺庙祭司的训诫,并进行24小时的斋戒以便为这崇高的节日净化肉体与灵魂,而他们相信在仪式进行时姆鲁卡神会与他们同在,使他们完全毫无疼痛的感受。印度教徒近乎自残的行为,却丝毫不觉痛苦的神奇现象令人匪夷所思,他们身上非但不会流血,事后也不会留下任何疤痕,印度教徒将此视为神绩的表现。特色活动:‘在淡米尔语中,“卡瓦第” (Kavadi) 的字面意思是“每一步都要舍弃”,确实,深入了解后您就会发现所言非虚。半圆形钢制或木制卡瓦第需要信徒在整个游行途中一直抬举着。卡瓦第带有可让信徒平衡架在双肩上的横木,其上装饰有鲜花和孔雀羽毛,有些卡瓦第上还带有铁刺刺进信徒的肉体。卡瓦第最重可达 40 公斤,高度可达 4 米。’4

屠妖节

印度人的新年,在印度历的第7个月,即公历的10月或11月。这一天,印度教徒们起得特别早,洗浴之后,全家老少拜着鲜花祭神。印度教庙里挤满了善男信女,妇女们供上槟榔叶、槟榔、香蕉和鲜花,向神明顶礼膜拜、祈求幸福。节日里,人们纷纷点上灯火以庆祝当年降魔伏妖的胜利,屋子里用各种灯光装饰,因此又叫"光明节",象征着光明战胜黑暗、邪不胜正。屠妖节是一个绚丽多彩的节日,藏红花和姜黄美食在上千盏油灯照映下,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屠妖节是世界各地的兴都教徒庆祝正义击败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日子,人们纷纷点亮油灯,以这种简单的方式来表达屠妖节象征追求光明美好生活的意义。此时,新加坡成千上万信奉兴都教的家庭都会在家里点起温暖的黄色油灯,并进行祷告、相互赠送礼物、一起分享糖果和点心。特色活动:屠妖节期间,大家很容易注意到兴都教家庭。每扇门上都装饰着用面粉、大米或花瓣制成的图案,色彩艳丽、生动有致。这些美丽的图案可能是几何图案、花朵图案,或更精细的动物或大自然图案。这些艺术作品被称为蓝果丽 (rangoli),期望能够引领神灵来到家中,以便神灵在未来一年庇佑全家。’4

4、华族特色节日

在马来西亚,“华人有489万,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民族,其人数在马来亚、沙捞越、沙巴都占第二位。马来西亚的华人均来自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据中国史籍记载,早在公元1世纪就有中国商人来到马来亚,但较多的商人来马来半岛约始自14世纪。15世纪初,马来半岛已有中国商人的基地。但大批中国人来到马来亚是19世纪下半叶,这时,英国殖民主义者同当地土王联合开采锡矿和发展种植业,需要劳动力,另外,其时中国遭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有大批破了产的农民急需寻找新的生活来源,因此,英国殖民者及其帮凶在中国东南沿海各省拐骗了大批农民出洋,成为今天马来西亚华人的先民。1911年,马来西亚的华人有90万(马来人为150万),后来发生世界性危机,英国殖民者政权不再允许华人移入,因而以后华人人数的增长,主要靠自然增长,1922年只有22%的土生华人,1957年已达70%。今天华人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西海岸。华人从事的职业遍及马来西亚的所有行业。马来西亚华人多数是道教、佛教的信徒,尤其崇奉儒家思想,城市居民也有少数人是基督教徒,住在以前苏丹国的华人与马来人的关系密切,信仰伊斯兰教。”2因为与中国千丝万缕的关系,马来西亚的华人一直保持着传统的中华文化习俗,可以说在有些方面他们做的比我们中国人做的还多,习俗保留得比我们还完整。

农历新年

“华人的春节,是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节日的风谷和中国的的春节大致相同,到处张灯结彩、敲锣打鼓。人们玩龙舞狮以驱邪逐妖,在除夕的夜晚燃响爆竹烟花,揭开农历新年的序幕。亲朋好友互相登门拜年、茶话叙旧,共享美食佳肴,派发"利是"(红包),祝贺财运亨通。这一天是全国公共假日,华人会举行团拜,国家总理及其夫人以及政府官司员还将亲自前来祝贺,并给舞狮者和儿童发放利是。”1“一直到21世纪,在马来西亚许多华人家庭的共同印象之中,农历新年的氛围,是开始于年初一到来之前的两三个星期。过年的感觉与体验,是年年周而复始,随着每个家庭迎接为了明年新年,张罗准备,在每一年的年尾,一天比一天热烈起来。对每个人来说,过年首先是全家人的生命经历,过年的记忆往往也就是全家具体的生活记忆,然后才是他们对整个社会如何过节的记忆。过去以来,在马来西亚华人过年使用的所有糕点之中,年糕是新年祭神到祭祖的必备,几乎等同新年象征符号。但是进入21世纪,人们生活繁忙,已经越来越不可能像上个世纪那样,家家户户遵守新年蒸糕饼的诸多制作禁忌,而是大多在外购买。但严谨的蒸制年糕制作者,必须尊重大众购买年糕的心灵祝愿,蒸第一锅年糕之前,还得例行某些祝福仪式,比如先在周围撒盐和米,也要在那个高高的锅盖上面,系上红纸与茉草,说是可以避邪气。而且大家流传一个说法,认为不论孕妇或者任何人家处在三年丧孝期间,都不应出现在蒸年糕或烘培其他新年糕饼现场。人们又相信,如果有人在一边乱说话,年糕不管蒸多久就是不熟,糕饼也不会做得好。除夕到初一之间守岁相比起其他区域,马来西亚华人还有人保留着除夕夜 到初一大清早必须一口气遵守的某些传统**,所谓“巡回到邻近各庙香”、“除夕夜不能睡”、“沐浴时间必须入夜前”与“团圆饭必须吃得越迟越好”、“初一不能催人起床”等等说法,都是先民为了庆祝新春佳节,流传下一些打破传统生活模式的规矩。多年后,现代一些人有可能把上述每项目都解读成“迷信”,但民间大部分人还是年年努力跟随先人习俗。 

回归到马来西亚先民的农村生活,他们大清早务农、割胶取汁,大多延续中国祖籍的农村传统,正常睡眠时间是在晚上9时以前,在凌晨34时鸡鸣时起床;可是到了除夕夜,难得全家人从各处回到父母家里团聚吃团圆饭,当然要尽兴,有商有量、有情有意,吃得时间越长越好,再到邻的好几间庙去拜神,回到家晚上沐浴净身,到了晚上11时就是初一的子时,也就是新一天的开始,因此除夕夜比平常晚睡,就可以直接迎来年初一,拜神祭祖迎年,同时按照《通胜》上边教导的天边财神出现方向,接引财神。11时以后已踏入年初一,当大家开始忙碌在家中拜完神和祭祀祖先,那些还有精力的,还会准备到乡镇信仰中心的公众老庙去抢烧头香。自195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的华文广播电台会在每年除夕夜播放贺岁节目,深受欢迎,人们就在一边播放着贺岁赞词和贺岁歌曲的欢乐气氛中,阖家拜祭神明。而1990年代以后,那些百年老庙除了从除夕一直开门让大众入庙烧香,现在也会在张灯结彩以外,播放各种贺岁音乐。虽然大家都在过年,可是马来西亚的闽南人却还有个“天公诞大过年”的说法。这个说法,解说起来也有她的道理,正月初九本是民间所谓的“玉诞”。天上玉帝诞当然比人间过年重大。华人传统相信,一切有名字有形象的存在,有始有终,宇宙会生灭,主宰宇宙的玉皇大帝也不例外,于是就一个《易》数的提醒说法:是以一九为实数;以一为阳数之始,以九为原始之终,“一”在卦象代表水,“九”代表火,两者交济,即是宇宙生成,万物形成的需要,本神道信仰形成民间节日**,传播宇宙终始的观念。可是,南洋民间也另外流传祖辈传说,以初八晚门前准备拜天公是在庭院或路旁把桌子架在两张重叠长凳子上,桌前两旁系绑两株有叶有根甘蔗,传说其起因,说是宋朝期间,闽省人民,曾受杨六郎杀戮,许多人避难于蔗园内,到了初九天公诞方才从蔗园逃出,所以当天既要过天公诞,又要补过新年。”4我们中国的新年在不同的地区人们也或多或少保留着自己的风俗,如发压岁红包、有些地方杀过年猪、有些地方年初一要吃素、有的地方做自己特有的过年食物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除夕夜全家人团聚一桌高高兴兴的庆祝新年的那种大团圆和喜庆的气氛啦!

除新年外马来华人还过中秋节等节日,有着他们自己的庆祝方式。这里就不详细讨论啦!

5、其他节日

除了以上说的马来西亚三大民族的有代表性的特色节日之外,马来西亚还有这其他的一些特色庆典

一个马来西亚两个国庆

831日的马来西亚独立日(顾名思义,马来西亚独立的日子)和916日的马来西亚日(象征完整大马的形成)

元旦新年

马来西亚同世界其她国家和地区一样,每年公历11日,在公共广场、酒店、餐厅皆有欢乐的庆祝活动。尤其是在吉隆坡的独立广场,所有的狂欢者都聚集在此,参与庆祝新年的活动。

马来西亚节

“每年的9月,会有为期2周的盛大庆祝活动。第一届马来西亚节是在1987年举行的,目的是对马来西亚手工艺品和美食的欣赏及文化意识的复兴。来宾可参加各种活动,如文化表演、手工艺品制作、品尝13个州的风味美食以及参观拍卖场等。大街上,旅店和商场用华丽的彩灯装点,宛如一个装饰大赛。”1

类似的节日还有很多如圣诞节,花卉节,卫塞节等等。

6、总结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受到印度、中国、阿拉伯、欧美等国家的影响,东方和西方的观念俱存,其文化一直呈现着多元并存的特征。近千百年来,这些文化相互产生冲突交流与融合,马来西亚就是一个多元文化齐聚的大家庭,她接受了不同文化在这里的传播与传承。同时,多元文化的影响让她有了绚丽多姿的节日庆典,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人到这个热情的国度去感受她的文化魅力,揭开她那五彩斑斓的节日面纱,尽览她的妖娆与妩媚!有机会我一定会到马来西亚去感受她的节日气氛,徜徉于每一个节日,感受其独特魅力,接受不同文化的洗礼!反观中国,我们也是一个集各组文化之大成者,中国有56个民族,各有各的特色,但是这些绚丽多姿的文化共同构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给中华文化打上她自己的烙印。我相信马来多元文化的结晶便是她一个又一个各具特色的节日庆典,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中人们回顾与传承的同时也带领其他民族去感受他们独特民族文化,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相信以后的马来西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360百科马来西亚民族文化,网址http://baike.so.com/doc/7854875-8128970.html

2.郑元翔的博客,马来西亚民族概况,http://blog.sina.com.cn/yinglunjituan

3.马来西亚的开斋节,发表于2017711http://www.5fen.com/malaixiya/gonglue/57031.html

4.马来西亚特色节日,https://sanwen8.cn/p/4651Nbu.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9a1a5e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4.html

《马来西亚文化与艺术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