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的教学后记

发布时间:2015-01-22 09:31: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诗二首》的教学后记

【摘要】小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难度,要想解决我觉得先从阅读理解开始。让学生们进入诗意的情感景界,学习古诗作者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讲出诗意来,老师再给于点拨,这样理解的深记的牢。

【关键词】阅读理解;自主学习

我喜欢课堂,我享受上课时与学生面对面思想的交流。看到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闪烁,我感到很幸福。

今天,我们开始了第六课《古诗二首》的学习。首先我先让学生朗诵这两首古诗,我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和学生逐一解释诗文,而是基于这两首诗的表面意思比较好理解,以及学生对这两首诗的熟悉程度,提出了请大家默读诗文,找出这两首诗的相同点是什么?这一学习任务。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后,他们整理出相同点如下:(1)这两首的作者都是宋代著名诗人;(2)写的都是西湖的美景;(3)都是七言诗文。在学生对这两首诗有个初步比较后,我们开始了对诗文的学习,分别从作者,诗意,情感,及写法上分别赏析了这两首诗。第一首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此诗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第二首《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借景抒友情的一首经典诗。诗意没有什么难度,所以在学生解释的诗意后,我追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的送别诗,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情杨万里却没有引用,来表达他对林子方的友情深厚呢?学生的思考点又一次被点亮,孩子们很是聪明,从不辱没杨万里南宋四大诗人的才气考虑,而且主要是想到了,杨万里借景来抒发送别之情,来告诉林子方这么好的景色,挽留他不要走了,或者是不要忘掉这么美好的景色,不要忘了我们这没有的情谊,那为什么要选择荷叶和荷花来抒发依依惜别之情?我的追问难住了孩子们。我提示他们有关荷花的名句有哪些?有个孩子脱口而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啊,杨万里借西湖景色抒发友情,借荷花抒发对他和林子方的纯洁的友情。学生更深一步了解了杨万里的用心和真情。

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品味。

这两首既然有相同点,那就有不同。我请同学们再次品读这两首诗,找出两首诗的不同点。诗人不同”“哈哈哈……”笑声喷发而出,小小的插曲并没有影响大家的继续思考。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仅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而《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不仅有对西湖的赞美之情还抒发了对友人的眷恋、依依不舍之情多么美好的比较!学生对诗中的情感进行了分析。而另外一个学生的回答却让我佩服不已——“苏轼从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不同来赞美西湖的;而杨万里是通过季节的不同,突出六月夏天的西湖美来表达感情的,此话一出,我感到很是欣慰,孩子的思考有了深度。

学习还在继续,我的心在快乐地飞翔着!学生很早接触古诗,对于学生来说,诵读没有太大的难度,而一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借助参考书来理解词句的含义。动情而学,真正走进作者的境遇去品味才是我们陪伴而学的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是要让学生借助古诗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而让学生喜欢上古诗,让学生有创作的欲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9c10c3f2e3f5727a4e9626f.html

《《古诗二首》的教学后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