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宿旦子冈译文

发布时间:2021-08-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明日,宿旦子冈译文
篇一:课外翻译
【原文】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译文】赵国君主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能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说:“先生您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我问你,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译文】廉范是赵将廉颇的后代,担任云中郡太守.一天,正遇到匈奴大举入侵边塞,按照以往方式,胡虏人马只要超过五千人,就要向旁边的郡传送书信.吏想传檄文求救,廉范不同意,亲自率兵抵抗敌兵.但敌兵人数众多而廉范兵力太.刚好太阳下山,廉范命令军士将两个火炬缚成十字,手持一端,点燃三端,在营中分开排列.敌兵远远望见火炬众多,认为汉军救兵到来,十分惊恐.快到天亮想1


要撤退时,廉范边命令士兵在睡觉的草垫子上吃饭,清晨前往阵前杀敌,斩敌首级数百人,死者上千人,由此匈奴不敢再侵入云中了 原文: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只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阖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不异世间. 译文:
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忘了出来。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砍柴人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罢
了)。有的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不再能知道它在哪里。长沙的醴陵县有一条小河,有两个人乘船去砍柴,看到河岸下面的一个土洞当中有水顺着河流的方向流出,其中有新砍的木片随着水漂出来。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这两人感到很奇怪,互相商量道:“可以试着到水里,看看是什么原因有这木片漂出来的”。(说完),其中一个砍柴人就用斗笠护着自己进入了河岸边的洞穴,(一开始)洞穴仅能容一人通过,走了几十步路,眼前就明亮起来,里面的景象不同于人世间(的景象)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2使子路问之曰(3“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4。”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5,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6。”夫子曰:“小子识之焉(7,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本节选自《植弓》下。②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4壹:的确,确实。(5舅:
2


丈夫的父亲。(6苛:苛刻,暴虐。(7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识(zhi:同“志”,记住。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原文: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译文:
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奖杯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大粪,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数目,孩子嬉戏欢笑,鸡狗相闻。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译文:
我的屋室之内(的书),有的藏在木箱里,有的堆在木箱上,有的陈列在眼前,有的一本本排列在床头,俯仰观看,环顾四周,无非都是书。我的饮食起居,因疾病而呻吟,或者悲伤忧虑,愤激感叹,从来没有不和书在一起的。宾客没有到来,妻子没有相见,或者风雨雷电冰雹的变化,都有不知道的时候。偶或有意想起身,可乱书围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甚至不能走路,于是就自己笑着说:?
不就是我所说的巢吗??”于是带领客人走近观看。客人开始不能进来,已
3


经进来又不能出去,于是也大笑说:“确实是像巢一样啊。”客人离去之后,我叹息说:“天下的事,听说的不如看到的了解得详细,见到的不如身居其中的了解得更详尽。我们这些人如果没有到道的精微之处去考察、研究,却在藩篱之外而胡乱议论,那可以吗?”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自警 原文: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译文:
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挺直,凭着挺直的本性可立身;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挺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 原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1],谒妙用真人祠[2]。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3]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4]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5]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6],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7]宜为仙真所托[8]。祝史云[9]:“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10],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11]。”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12],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13]四顾无纤翳[14],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15],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 译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
4


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原文:《游白水书付过》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
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题目,仅供参考。1.殆:大概 循:顺,沿 度:越过 顾:回头看2.翻译: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3.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好在哪里? 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 翻译: 但杭州人游湖,仅仅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绿、暮烟凝聚在山间的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才把西湖
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

5


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原文: 江水又东,经西陵峡。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①言:“常闻峡口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②,曾无称有山水之类也。及余来践跻③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④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⑤。林中萧森⑥,离离蔚蔚⑦,乃在霞气云表⑧。仰瞻俯映⑨,弥习⑩弥佳,流连信宿(11,不觉忘返。目所履历
(12,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13”(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峡》 译文:
长江水又流向东,流过西陵峡。(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听到不如亲自见到。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留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 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全文如下:
翱為兒童時,聞山游者說峽山寺,難為儔遠 地,嘗以為無因能來。及茲獲游,周歷五峰,然後知峽山之名有以然也。於靈鷲寺時,述諸山居之所長,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劍池不流,天竺之石橋下無泉,麓山之力不副天 ,靈鷲擁前山,不可視遠 ,峽山亦少平地,泉出山無所潭。乃知物之全能,難也。況求友擇人而欲責全耶?去其所闕,用其所長,則大小之材無遺,致天下於治平也,弗難矣。 翻译:
我童年时,听游山的人谈论峡山寺没有别处能和它相比。由于地处遥远曾经以为没有机会来的了。等到这次南游,走遍了五座有名的山蜂,这才知道峡山寺所以声名远扬,是有它的道理的。

6


在灵鸳寺的时候,记叙了各座名山的优点,没有谈到它们的不足之处。如虎丘山的剑池水不流动,天望山的石桥下没有泉水;天台山的难以攀登和天然奇观不相对应;灵鸳山前面遮有高山,视野不开阔;峡山也缺少平坦的土地,泉水出山后不能形成深渊。这才领悟到要求事物完美无缺,难啊2何况交朋友选择人才,却要求·人家尽善尽美呢?避开他的缺点,发挥他的长处,那么、不论才干大小的人材都不会遗漏,达到天下长治久安的理想,就不难了。 原文: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浦阳县有位青年名郑仲辨,他的身体强壮,面色红润,精神充沛,从来没有生过病!有一天,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个疹斑,肿起来像米粒一般大,郑君疑惧给别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过了三天,疹粒肿得像铜钱那般大,他更为担忧,又拿给人看,看得人像以前一样笑他。又过了三天,拇指肿得像拳头那般大,靠近拇指的指头,都被它牵引得疼痛起来,好象割刺一般,四肢心脏及背脊骨没有不受痛的。郑君心中害怕,就去请教医生,医生看了,吃惊地说:「这是奇特难治的病,虽然病在指头上,其实成了影响全身的病了,不赶快治疗,将会丧失生命。可是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天就可治好,发病三天以后,要超过十天才能治好;现在病已经形成了,不到三个月不能治瘾。一天治得好,用药草才可。用艾草就可以了!过十天要治得好,用药草才可。到成了重病时,甚至会蔓延到肝脏、横隔膜,不然也可能有一只手臂残废。除非能从内部治它,

7


篇二:课外文言文
一、09安徽省芜湖市)文言文阅读(15
【甲】林尽水源?? “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②今吾子又死焉。译文: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4分)
【甲】林尽水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8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黄发垂髫 ②甫行数里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①阡陌交通 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 属。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三、【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耽:极爱好。 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讥笑。 1.解词 1 2
3)不营产业 () 4)欢守志弥固( 2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9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五、《爱莲说》对比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2莲,花之君子者也。 15.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
16【甲】文用、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
17.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 六、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1【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2)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
3)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
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1)本:根。2)体:体悟。3)虚受:虚心接受。4)实:充实,充满。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10


3)贞以立志(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19.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 、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 风,乙文由竹的本固、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20.甲乙两文都用了 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
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 4
一、答案:1.(4分①交错相通 ②通“邀”,邀请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1分)
2.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
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3.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各1分) 4.4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对即可) 二、1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
6.答案:①tiáo ②fǔ7.答案:①交错通达 ②全 ③正,正在 ④遗憾 8.答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答案: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10.答案: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 三、【附答案】(一)1.1)出名、著名(2)是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2. 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 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四、答案:8.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9.答
11


案: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10答案:托物言志倾听、思考、记忆 11.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五、答案;13(1沾染;污染(2(3听说(4等待;等 14.莲,是花中的君子。
1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6.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17.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六、参考答案17.1)多(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18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19.外形 香气性直 心空20.象征 描写 议论
篇三:文言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
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记……事、人: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376--396.2.武陵:古代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3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4缤纷:繁多而错杂的样子。5异:惊异,诧异。这里的意
思是“对……感到诧异”。6. 穷其林: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

12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xiá)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a)俨(yǎn)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ng作,男女衣着(zhu?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tiáo),并怡(yí)然自乐。
1.林尽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2.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3.豁然开
朗: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4.旷:空阔,宽阔。
5.俨然:整齐的样子。6.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7.鸡犬相闻:
(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8.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下同。9.黄发垂髫:指老人
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 孩。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
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i 外人道也。”
1要(yāo):通“邀”,邀请。2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间隔:隔绝,不通音信。4无论:

13


更不必说。5具言:详细地说出。6.延:邀请。7语云:告诉(他)说。8为:向、对。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
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便扶向路: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2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3诣:晋谒,拜见。4寻向所志:寻找先前做的标记。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规: 打算。2未果:没有实现。3寻:不久。4问津:探询渡口,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 思。津,渡口。 一、作品中心
? 1《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
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描绘了一个桃林。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
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本文借
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人生活美满的情景,虚构了一个人人劳作,没有
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
和对现实动乱、对黑暗的现实生活的不满。
? ? 2、写作顺序: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3.反映渔人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词语:缘溪行—逢桃林—穷其林—得一山—从口入 二、作者简介

14


陶渊明(352
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
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
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
问所从来。(“所从”是介宾短语“从所”的倒装) 3)省略句
林尽水源。(“尽”后省略了介词“于”) 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 要:通“邀”,邀请。 对比阅读 (一)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5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词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1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a20ffe094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34.html

《明日,宿旦子冈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