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随笔之以情朗读

发布时间:2018-07-02 10:38: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之以情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较高层次的要求,怎样使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得有感情,需要老师在感情朗读指导中,巧导妙引并在课堂上进行不断地指导和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综合运用了如下导引方法。

一、交流资料法

当今社会资训发达,有些课文适合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之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并进行交流,使学生对文章描述的内容更加了解,有利于在课堂上进行感情朗读。

如教学《卢沟桥的狮子》这一课时,文章对狮子大小和形状的描写很精彩,也是要进行感情朗读指导的段落。为了能让学生把狮子栩栩如生的特点读出来,我课前组织学生查阅收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有的学生上网查阅,有的去了图书馆看书,学完了这一段后,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带着欣喜的心情走近了卢沟桥,再有感情地朗读指定段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语言描述法

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型感情朗读指导的需要,精心设计,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要对这一句“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这本是表达人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不忍总理离去之情,可是到了学生的嘴里感情却变淡了。为此,我设计了下面的导入语言:“灵车缓缓地前进着,敬爱的总理静静地躺在灵车里,和我们永别了,总理啊,您再也不能迎送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您再也不能陪毛主席检阅人民群众,我们再也不能看到您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泪水在无声地流淌着、流淌着……总理啊,您知道吗?神州大地都在为您哀泣。”(学生接读:“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三、引导回忆法

学生不断成长是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生活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开发这笔财富,为教学服务。

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可启发学生重现脑中已有的表象:怎样的雨是“蒙蒙细雨”?怎样的风是“微风”?春天的柳、草、花、叶各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春天美吗?美在哪里?学生的生活经验再现了,把课文的描写,变成了清晰逼真、鲜灵活泼的形象,感情也就自然流露出来了。

四、利用音像法

直观的东西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打动学生,有些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的课文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可以用这种方法。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文章第二部分写了当年圆明园如何辉煌,到了第三部分笔锋一转,写到了这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毁灭,从而激起了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读好最后一段,要有一种爱国情感的酝酿,而这种情感,仅仅凭文字的叙述是不够的。学完这一段后,我组织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把学生带到那惨痛的场景之中,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观后感,最后再感情朗读,学生的情感就很容易调动起来了。

五、进行赏评法

教师充满感情的朗读,一部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或让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要求学生在听朗读时,不能只“学得像”,应该体会感情,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赏评:“哪些地方读得好?为什么?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你认为应该怎么读?下面请你读读试试。”

六、结合绘图法

教材中有一些古诗文,指导学生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根据诗意画成图画。学生在揣摩和构思中,一定能进入到诗句所表达的境界中,也就能准确地表达诗句的情感了。

七、观察插图法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也可以帮助学生体验课文所蕴含的情感,从而进行感情朗读。

在教学《峨眉道上》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后,我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图文对照,扣住“所谓”、“两尺见方”、“竖”等词语体会山道的“高、陡、狭窄”,再让学生对“所谓路,就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我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非常吃力。停步仰望,只见石阶像一架天梯,竖立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进行情感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实物、参与实验、进入角色等形式多样的导入方法,进行情感朗读指导。

总之,在指导情感朗读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导入技能,能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让他们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情感,缩短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朗读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ac73922915f804d2b16c115.html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之以情朗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