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01-18 21:57: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是一种分析教学技能的技术。以下是小篇为大家整理的古诗
  
  登鹳雀楼
  
  教学反思。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1
  
  《登鹳雀楼》这首诗简短,浅显。孩子们已经熟读成诵了,但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古诗,对诗意并不了解。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理解诗意,习得能力上。通过两步,落实了教学重点。教学中,我分三个层次进行:弄清字意读懂句意明白诗意,逐步深入。弄清字意是理解诗意的基础,也是古诗学习的难点。
  教学中,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用现在的字义组词,然后朗读感悟,比较选择正确的解释,进而读懂句意。在明白诗意方面,我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观察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通过精美的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读文时,文中有画,画中有文,这样感悟内化,理解诗意便水到渠成了。
  《登鹳雀楼》
  教学反思2
  
  三年级下册的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的名篇,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要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三年级学生对《登鹳雀楼》已经能背的滚瓜烂熟了,但古诗是语言材料的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他们只是机械的背诵,有很多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词还不认识,对诗中蕴含的道理更不明白,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在理解字意和诗句
  
  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初步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1 交给孩子识字的主动权
  
  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读读《登鹳雀楼》这四个字,我问他们诗人是在什么地方准备做什么?哪个字可以看出来?接着我又问:他登上鹳雀楼之后都看到了什么?哪个字可以看出来?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阶段。马上我又进入阅读。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本课教学中激发他们的想像力,让孩子在想像中感受美。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想像,学生的说话练习我仿佛看到了 夕阳在山边腾起大片余辉,浩浩荡荡的黄河涌动万点碎金流向苍茫无际的远方就在学生脑中清晰地展现出来。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了解黄河,句式练习说 的黄河,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波涛汹涌、大浪淘天的磅礴气势,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情悟道。
  
  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在文章的结尾处,通过采访、知识的延伸,使学生更深刻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
  4、想象作画,看图写话。
  
  要求学生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然后把想象的事物画下来。要提醒学生不要照作者插图画,要尽量画得与众不同。要启发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在哪里?鹤雀楼应画在什么地方?夕阳高山黄河应画在什么地方?想好再画。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画再写话,图文相应,让学生更深一步的理解古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acb79a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8.html

《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