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发布时间:2019-02-25 00:40: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 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 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 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 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课时安排 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 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 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内容? 二、进入新课 〔生甲〕什么叫温度? 〔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 〔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 〔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 〔生甲〕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生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 〔生丙〕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 暖和. 〔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想做做〕 〔生丙〕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 (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 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 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1.温度计 〔师〕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 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 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 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 〔生甲〕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 〔生乙〕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生丙〕这可能是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 〔师〕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 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现在我们看挂图和投影,来认识它们,(投影片课本图4.13,挂图温度计 的构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讨论. 〔生甲〕投影片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体温计,丙是寒暑表. 〔生乙〕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温度计的使 用、液体、刻度、符号. 〔生丙〕温度计上符号为c,表示摄氏温度 〔生乙〕甲图的量程是-20 —110 ,最高温度是110 .最低温度是-20 ,分度值1 〔生戊〕乙图的量程是35—42 ,最高温度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0.1 〔生己〕丙图的量程是-30—50 ,最高温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1 〔师〕怎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所测液体温度能否超过量程? 〔想想议议〕 〔生甲〕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生乙〕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 〔生丙〕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生丁〕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是 ,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 〔生戊〕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是0.1 ,是根据人体 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 〔生己〕实验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 ,最低温度为-20 ,分度值是 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师〕同学们回答的很精采,同学们也注意到在温度计上有 c(),它是表示摄氏温度,还想 了解什么?快提出来,让大家来解决! 〔生甲〕表示什么? 〔生乙〕温度的单位是什么? 〔生丙〕用什么符号表示温度? 〔生丁〕如何读温度? 〔生戊〕摄氏温度如何规定? 〔师〕请大家相互讨论来得出结论. 〔生甲〕是摄氏温度单位的符号,读做摄氏度. 〔生乙〕温度用符号t 表示. 〔生丙〕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摄氏度,在0 100 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份代表1 摄氏度(1 〔生丁〕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读做“37 摄氏度”. 〔生戊〕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4.7 ,读做负4.7 摄氏度或零下4.7 摄氏度.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 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板书) 〔师〕我们看p71 想想议议,能否把空白填上. 〔生甲〕沸水的温度是100 〔生丁〕我国最低气温为-52.3(漠河镇) 〔生戊〕鸽的体温为42 〔生己〕南极洲(1983年)最低气温为-89.2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鼓掌进行鼓励.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仔细看挂图、思考.提出问题. 〔生甲〕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 〔生乙〕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生丙〕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体温计不可以,为什么? 〔生丁〕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先要甩甩? 〔师〕问题出来了.大家观察讨论来得出结论. 〔生甲〕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 细的弯曲缩口. 〔生乙〕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 因而更精确. 〔生丙〕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 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 〔生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 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温度不准确. 3.体温计〔板书〕 〔师〕同学们对体温计了解很多,也会使用.那么一般温度计将如何正确使用?请大家看图想想 〔想想议议〕〔生甲〕第一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底部 〔生乙〕第二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侧壁. 〔生丙〕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生丁〕还有可能发生的错误是:没有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就读数. 〔生戊〕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 〔生己〕使用温度计时还可能发生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 〔师〕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哪又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 〔生甲〕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生乙〕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生丙〕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生丁〕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的方法. 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巩固和加 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阅读p 73 科学世界 74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1.找有关温度单位的错误说法,可以不局限于电视、报纸.各种书籍和大人们在各种公开场合的讲 话都可以例举.如:今天气温18 2.提示:关于地球表面的最低、最高温度和地点、时间问题,不一定局限于地理书中的答案,也可以是学生查到的最新资料,或者不同于地理书中上的其他说法. 3.科学家们提出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t 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 号是k.热力学温度t 和摄氏温度t 的关系是:t=t+273.15 五、板书设计1.温度计 2.摄氏温度 3.体温计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 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 课时安排 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 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 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 〔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 〔生乙〕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 〔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 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 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 〔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 〔生乙〕冰熔化成水属熔化过程 〔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生丁〕水结成冰属凝固过程.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1.熔化和凝固(板书)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师〕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生甲〕应该不相同. 〔生乙〕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 〔生丙〕不管在很高温度还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成液体,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 〔生丁〕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生戊〕熔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 〔师〕现在提出了固体熔化时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利用桌子上的仪器通过探 究实验来解决.先制订计划和方案. 〔方案一〕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 地加热,并搅拌.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 .填入表中. 〔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 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 min记录 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 .填入表中. 〔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且可行.我们可按照这两个方案来做实验.我们先看挂图.注意酒精灯的 使用方法. 学生看完后,宣布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 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 〔生甲〕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 ,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 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 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生乙〕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 上升 〔生丙〕从我们组对海波熔化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生丁〕我们组对石蜡熔化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 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实验观察很仔细,每组同学都团结协作,讨论也很激烈.我很高兴, 看来大家对学物理很感兴趣.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看图4.2—2 和图4.2—3;方格纸上纵轴表示温度, 温度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自己写上,根据你们的实验数据,在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 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学生们画图,教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 阶段的温度特点. 〔生甲〕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 〔生乙〕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 〔师〕现在我们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相互讨论你们进行论证的根据 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 果不同,怎样解释?写出实验报告. 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我们还能总结出什么? 〔生甲〕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叫做晶体(crystal. 〔生乙〕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noncrystal. 〔生丙〕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melting point 〔生丁〕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师〕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 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2.熔点和凝固点(板书) 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生甲〕晶体的熔点一般是不同的 知道熔点和凝固点有什么用? 〔师〕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灯泡内的灯丝要用钨丝?”“水银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吗?〔生甲〕钨的熔点为3410 ,用来做灯丝,不容易烧断. 〔生乙〕水银不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它的凝固点为-39 ,太低. 〔师〕看来大家已知道它们的用途,看投影课本图4.2—4 和图4.2—5.思考想想议议 〔想想议议〕 〔生甲〕ab 段为固态,温度不断升高. 时刻为固态,c时刻全部变为液态,bc 段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生丁〕cd 段为液态,温度升高 〔生戊〕ef 段为液态,温度下降 时刻晶体开始凝固,到g时刻全部变为固态,fg 之间是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 〔生庚〕gh 为固态,温度随时间下降. 〔生辛〕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到过-52.3 ,这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可用酒精温度计 〔师〕回忆海波的熔化实验过程和温度变化,看看还能找到什么规律〔生甲〕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石蜡熔化实验中,无论温度变否都需要加热. 〔生乙〕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 〔生丙〕这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生丁〕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师〕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板书) 二、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晶体有熔点 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三、布置作业 阅读p 79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雪熔化时要吸收空中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降低.所以说融雪的天气有时 比下雪时还冷. 2.利用冰能致冷可以防止饭菜变馊,但是要注意,由于冰块吸热,使冰周围的空气变冷,冷空气 比热空气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块应该放在饭菜的上面. 3.晶体.熔点是80 ,持续16 min. 四、板书设计 1.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 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 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 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纸、扇子、投 影仪、毛玻璃片 课时安排 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 〔生甲〕毛玻璃片变干了.〔生乙〕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生丙〕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 〔师〕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 二、进行新课 〔师〕看课本4.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 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 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拿 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 〔生甲〕塑料袋鼓起来了. 〔生乙〕酒精到哪里去了? 〔生丙〕凉一会儿又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 〔师〕现在根据观察和所提出问题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启发、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辩论.〔生甲〕滴进的酒精是液体,放入热水中变成气体,所以看不见了. 〔生乙〕擦入皮肤上或放在盘子里的酒精,慢慢变干了,我们也没看见酒精的气态,所以气态酒 精无色、透明、是看不见得. 〔生丙〕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 〔生丁〕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生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师〕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 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 1.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vaporization.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liguefaction 沸腾(boiling)〔探究〕水的沸腾 〔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 出想了解什么? 〔生甲〕水开了为什么要冒气? 〔生乙〕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 〔生丙〕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生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生戊〕水熬干了,水去哪里了? 〔师〕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 〔生甲〕水熬干了,水变成了水蒸气.〔生乙〕我们组的方案是:如课本图 4.3—2 按装器材.把冷水倒在烧杯里,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 的石棉网上,杯上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把温度计穿过纸板孔并使玻璃泡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给盛 了冷水的烧杯加热,当水温至90 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 为止. 〔生丙〕我们组的方案和上一组基本相同,只是我们把热水倒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热水加热. 〔师〕两种方案都很好,也可行,我们现在分两大组.一大组用冷水做,另一大组用热水做.仔细 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并说出这两种方案的缺点. (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切完成后.查看记录, 也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 〔生甲〕我们组是用冷水做实验的.开始给水加热时,在烧杯的器壁出现了许多小气泡,随着水 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变大,并脱离烧杯器壁开始上升,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还没有到达 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后来发生了变化,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 升到水面破裂,这时水就沸腾了,在沸腾前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是不改变的,把酒精 灯撤掉以后,沸腾停止. 〔生乙〕我们组是用热水做实验的.开始给水加热时,水温上升.水沸腾时,内部出现大量的气泡, 气泡越来越大,上升到水面破裂,汽泡里的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水的温度不变,把酒精灯撤去,沸 腾停止. 〔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 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 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这里边关 于压强和浮力我们以后要学到.现在根据观察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 〔生甲〕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生乙〕根据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 烈的汽化现象. 〔生丁〕根据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生戊〕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boiling point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师〕根据记录数据,在图4.3—3 中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象.然后看课本80 页小数据. 〔生甲〕为什么表上标在标准大气压下 〔师〕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 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 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 100 要记住酒精的沸点78、水银的沸点357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师〕我们现在用桌子上那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 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观察到什么. 学生们做,教师巡回指导 〔生甲〕给纸锅加热一会儿 水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师〕这是为什么? 〔生甲〕水100 就沸腾,而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 ,所以水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师〕湿衣服无论是在温度高的夏天,还是在温度低的秋天,都能变干,这说明什么?为什么晾 晒衣服要把衣服展开并放在通风处 〔生甲〕说明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生乙〕蒸发是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生丙〕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快慢有关.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生丁〕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温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师〕如果温度计玻璃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 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 〔生甲〕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不变. 〔生乙〕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先下降后上升. 〔生丙〕这是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使周围和它接触的物体温度降低,所以,温度计示数 先下降后上升 3.蒸发(evapration)(板书) 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想想做做〕 〔师〕把酒精滴在手背上,擦在手背上,或用手扇,有什么感觉? 〔生甲〕滴上、擦上酒精的地方有凉的感觉,用手扇感到更凉. 〔生乙〕这说明蒸发过程需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 〔生丙〕滴在手背上的酒精,比擦在手背上蒸发的慢. 〔生丁〕用手扇酒精蒸发更快.说明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生戊〕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师〕同学们回答地非常好.影响蒸发快慢有三个因素,并且蒸发有致冷作用.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板书)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师〕看课本图4.3—5,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启发诱导 〔生甲〕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人身体上有水,皮肤上的水分蒸发,水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 就要从人的皮肤吸收热量,使体温下降,所以感觉特别冷. 〔生乙〕天热时,由于狗没有汗腺,不能靠出汗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喘气,靠加快呼吸, 增加蒸发量来散热. 〔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前面我们看到,把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凉一会儿,塑料袋变瘪,并 且有酒精液滴,这过程说明了什么?大家思考,并相互讨论. 〔生甲〕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10 〔生乙〕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酒精被液化. 〔师〕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 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这我们也不陌生.我们家中用的液化气罐,就是在常温下 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石油气变成液体后装入钢罐的.还有我国长城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的燃料,用 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装在火箭里的氢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既然液化是汽化逆过程. 那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例子解释吗?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板书〕 〔生甲〕液化过程要放热. 〔生乙〕100 水蒸气的烫伤比 100 开水烫伤更严重.100 水蒸气要液化就要放热 这样烫 伤更严重.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 四、布置作业 8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 1.倒一盆冷水,将一只盛有饭菜的篮子搁在离水面稍高处,将一块白纱布缝成圆筒型,下面浸入 盒里的水中,上端用夹子夹在篮子柄上,放在通风处效果更好.因为纱布能沿着自身的纤维结构将盒 内的水吸

上来,随着水的蒸发,周围的温度就会降低,饭菜就不容易变 2.以一般家庭用液化气罐为例,罐内的液化气重15kg,容积35.5 l,汽化后体积增加16 3.把一块金属放在冰箱中冷冻一会儿,取出后发现变湿了.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擦不干.这是因为从冰箱中取出的物体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凝结,由于液化附着金属的表面 .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发生液化.所以擦不干. 4.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然继续对水加 热,但它的温度不变. 五、板书设计 1.汽化(vaporization)和液化(liquefaction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vaporization.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liquefaction. 2.沸腾(boiling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液体在沸腾过程要吸热. 3.蒸发(evapration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11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 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茶丸、挂图、烧杯、热水 课时安排 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 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在思考、讨论 二、进入新课 〔想想做做〕 〔师〕现在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到什么? 〔生甲〕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的气. 〔生乙〕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变成气态. 〔师〕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观察 〔生甲〕紫色的气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态. 〔生乙〕这说明气态碘遇冷变成了固态. 〔生丙〕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生丁〕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回答的也很好. 1.升华和凝华 升华(sublimation——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师〕生活中有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吗? 〔生甲〕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生乙〕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 冰粒. 〔生丙〕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 现象. 〔生丁〕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 形成冰花. 〔生戊〕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 12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我们鼓掌进行鼓励.我们知道熔化和汽化需要吸热,凝固和液化要 放热,那么升华和凝华呢? 〔生甲〕升华需要吸热,因为做实验时我们加热了. 〔生乙〕凝华是放热,因为放入凉水中了. 〔师〕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板书) 〔师〕阅读科学世界,能否用我们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对此现象做出解释. 〔生甲〕是雪升华了,变成水蒸气. 〔生乙〕是雪熔化后渗下去的.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升华和凝华两个概念.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四、布置作业 85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1.调查得出答案,或经长期观察得出答案. 2.由于空气的凝华,冻肉出冷库后有一部分水附在肉上,所以出库后会使重量稍有增加,只要是 在一个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如0.5%)是允许的.这与一些非法商贩将肉注水是不同的. 五、板书设计 升华和凝华升华(sublimation——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第五节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一、教材分析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实际,探讨水资源的现状。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利用及被污染的状况。

2、过程与方法:了解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及当代水资源危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学会将物理与化学、生物等学科联系的整合思想和科学研究意 识与方法,正确使用相关的研究器材与资料等,提高实验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学科渗透,培 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手写) 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观看多媒体、交流讨论。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如何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2.难点:如何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六、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习题设计) (一)、学习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地球面积中70%是水,水够我们人类使用吗?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争论总结人类水资源短缺现状。

3、教师提问:有人说:我国经常闹水灾,我国不缺水,对吗? 13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我国水资源短缺状。

组织学生讨论:造成水资源严重缺 乏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主要原因是水的污染等,并介绍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稍作片刻,让学生充分体会后并引发思考:面对这些,我们该怎么做呢? 教师总结节水、护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介绍世界水日,同时让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如何 去节水、护水? (二)、活动: 识水的循环 本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水循环示意图,认识水的循环系统,在观察中可按下列顺序进行观察和思 1、云的组成和形成过程是怎样的?2、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3、江河、湖泊中的水是怎样形成的? 4、空气中水蒸汽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5、水的循环系统是怎样的? 6、在水的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 5、.疑难点拨 1)、水资源 水是地球上人和一切生命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作为资源,是其他任何物质不能代替的。地球 上的水资源主要分为:海洋水,约占地球总储水量的 96.54%,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储藏了大 量的热。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食盐和许多别的盐类物质,海水又咸又苦,目前还不能大规模采用。

陆地水,陆地水分为陆地咸水和淡水两大类,占地球总储量的3.46%。陆地咸水主要包括地下咸水 和湖泊咸水。陆地淡水包括冰川、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 指来自自然界用于生产、生活的水,主要指的是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仅占水体总 量的2.53%

2)、水循环x 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它们构成水的循环,如图。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大部分以降水的形式落在海洋里,构成海洋水循环(water cycle)。另一部分被 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表。地表水通过径流的方式流归 大海,构成海陆水循环。地表水有三种出路:一部分顺着地面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泊里,最后流进海 洋,成为海陆水循环的一部分。一部分通过土壤和岩石的孔隙、裂隙和溶洞,渗透到地下而形成地下 水,在表层土壤中和地下流动;贮于地下的水,有些上升至地表被蒸发,有些向深层渗透,在一定的 条件下溢出成为不同形式的泉水。返回地面的地下水,最终会注入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也成为海 陆水循环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则从地面、水面或植物蒸腾作用重新蒸发,回到人中,在空中遇冷凝 结成为降水,构成陆地水循环。这就是海洋水、大气水与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和相互依赖的关系,正 是这各相互转化和相互依赖的不停运动,完成了地球上水的循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aef16c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7.html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