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片段

发布时间:2020-05-26 14:01: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版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同质异人群诗整合教学——最美西湖》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实录片段

【群诗分析】

《钱塘湖春行》是部编版新教材八(上)第三单元《唐诗五首》中的第五首,另外三首选自小学必背古诗八十首。四首诗整合成群诗,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突出本单元教学目标,即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二是聚焦杭州西湖,并重点聚焦两位与杭州西湖有历史渊源的文化名人白居易和苏轼,领悟西湖组诗风景美、人文美的文化内涵。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令后人敬仰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

白居易是历代写西湖诗歌最多之人。他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名篇,这首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

组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组诗五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两首都是诗人苏轼谪居杭州时写的。关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经历和心境的复杂微妙,在本单元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已经有所了解。而这两首诗是被贬黄州之后到黄州任通判期间的生活与心境折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共两首。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第二首既强调了送林子方经西湖内心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又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一湖碧莲红荷之壮美与秀美,将六月西湖迥异春秋冬三季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薛雪在《一瓢诗话》中将诗人胸襟与人品明确联系起来:“诗文与书法一理,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声一咳,一挥一洒,必有过人之处。” 杜濬在《与范仲淹》中说:“人即是诗,诗即是人。”

因此,我尝试将这四首同质异人的群诗,设计成主题型文本,期待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不仅领略到西湖美景,还能走进三位诗人有趣的灵魂和他们的诗意人生,引领孩子们精神成长:心中有美景,处处皆风景。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做一个灵魂有趣之人。

【教学目标】

1.课前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意,熟读成诵。并搜集资料,了解创作背景。

2.通过四首诗的学习,体会西湖风景美、人文美的内涵。

3.倾听诗人心声,深层体会他们融情于景,借吟咏西湖表达的志趣。

重难点

1.课前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意,熟读成诵。并搜集资料,了解创作背景。

2.通过四首诗的学习,体会西湖风景美、人文美的内涵。

3.倾听诗人心声,深层体会他们融情于景,借吟咏西湖表达的志趣。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欣赏《西湖四韵》配乐散文,情境导入

同学们,因为旅游,你会爱上一座城。暑假老师有十四天与女儿与朋友流连浙江山水的经历。从山海温岭到金华双龙洞,到鲁迅故里绍兴,到西施故里诸暨,再到配乐散文中欣赏到的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真是处处皆风景,时时都醉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选择三个人、四首诗,通过诵读与比较,走进一座城——最美西湖。

第二部分:西湖之事

朗读四首诗,说一说诗人在西湖发生的事。

(活动:四位学生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钱塘湖春行》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二这四首诗,并交流。)

【实录片段】

生(孙佳瑶):《钱塘湖春行》写的是白居易春季在钱塘湖游玩。

师:那你能说说白居易具体去了哪些地方吗?

生:(孙佳瑶)孤山寺、贾亭、湖东、白沙堤。

师:孙佳瑶同学在《钱塘湖春行》中看到了孤山寺、贾亭、湖东、白沙堤,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 别的诗中还写了哪些事呢?

生(李柠志):苏轼在西湖雨后初晴时喝酒。

生(王辰瀚):杨万里在西湖边赏花。

生(孙佳瑶):杨万里在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杨万里和林子方既是朋友又是上下级,他们之间的情谊不一般。

生:(辛家妍):苏轼夏季在西湖看雨。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是夏季呢?

生(羊晨):六月二十七日。

师:聪明,题目中的时间也点名季节。

师: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望湖楼上饮酒并观雨,由此写下了这首诗。好,了解西湖之事,或春游,或送友,或喝酒,或赏景,真美啊!我们都能抓住诗题,并结合诗歌内容,做到精准概括。请齐读——

【屏显小结】

早春,白居易在西湖游玩。

夏日,杨万里与林子方赏荷。

苏轼在望湖楼观雨赏湖。

清晨,杨万里在净慈寺送好友。

雨后初晴,苏轼在望湖楼饮酒作诗。

……

第三部分:西湖之景

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与概括品评。

你最喜欢西湖什么季节什么状态的景?

你认为哪一首诗中的西湖景最美?

哪一首诗中描写西湖景的手法最独特?

【实录片段】

生:我喜欢晴朗的春天,因为在《钱塘湖春行》中,诗人寓情于景,颔联描写偶尔会有几只早春的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不知是谁家的燕子,正在为筑新巢衔来春泥,由此透露出了早春钱塘湖的生机勃勃。

师:真好,从动物的变化看早春西湖生机与活力。

生:我也喜欢春天的《钱塘湖春行》,因为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出了花的繁多和草的柔嫩。

师:那怎么体现出来的呢?

生:颈联运用了景物描写,描写了“乱花”和“浅草”。“乱花”是五彩缤纷、繁多的花,“浅草”是说明草刚刚探出头能够遮住马蹄,因此凸显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和春天的妩媚动人。

师:请你将白居易骑马游西湖的状态描述一下。

生:我坐在马背上,看到了花的繁多缤纷,草的柔嫩,看到花迷住人眼,草遮没了马蹄。早莺争相飞向暖树、新燕啄泥筑巢,湖面上涨,白云低垂,云水相连,真是满心喜悦!

师:你是由近到远描述诗人看到的景物,而诗人写诗则按照由远景到近景的顺序的。是啊,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系列的美,才有了后来的直抒胸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师:可关于白居易轶事中记录,尾联原本是“我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后来,他在老婆婆的建议下将“我”改为“最”。试想象老婆婆怎么建议的?

生:白大人啊,这个西湖是我们共同的西湖,我们都爱,并不是你一人独爱。还是“最”字好吧。

师:嗯,不错。不仅白居易爱,杭州人民爱,我们都爱。一个“最”字,体现了诗的大格局。的确,“我”字远远不如。那你们觉得西湖还有什么景最美呢?

生:《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湖比作西施,并且在最后一句的“淡”字中更可以体现出西湖的美。

师:是啊,美在修辞巧妙运用。“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其实是讲,晴也好,雨也好,可对西湖来说都如西施一样,是美的。没去过西湖,我们无法想象西湖的美。可是,读过文学书籍的人,都能想象西施之美。能展开联想吗?

生:西施美啊,闭月羞花。

生:沉鱼落雁

生:貌若天仙

生:需要屏气凝神观赏。

师:那这首诗的前两句关于西湖水的描写又美在什么地方呢?

生(蒋傅怡): “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 诗人写了晴空万里的湖面之上,波光粼粼。而“山色空蒙雨亦奇”足以给人一种想象之景,朦胧之美。

师:那雨中的湖面上空蒙的景色,谁能来描绘一下呢?

生:在春天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师:嗯,不错。那再继续来想象,如果我是苏轼,我在春天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雨?

生:空蒙。

生:绵柔。

生:淅淅沥沥

生:似真似幻

师:这时的春雨笼罩在西湖之上,像梦境的雨,分不清哪里是我,哪里是雨,哪里是湖。

师:亭台、游船、断桥,在雨中,都是绝美之景啊。静谧的、朦胧的、梦幻的西湖雨景真令人向往啊!

生:我还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奇”字看出了夏雨的奇特美。

师:我说过,“美”是最无能的词,请结合具体词语体会夏雨的“奇特美”。

生:我喜欢夏日的雨,因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云比作打翻的墨水,把白雨比作跳出来的珠子。从中可以看出夏雨的大,凶,急,并且云的色彩同墨一样。诗的后两句,动景写出了风大,静景写出了水面平静,由此也可看出西湖夏雨变化之大,有动静交错之美。白雨和黑云,还有色彩对比之美。

师:是啊,一旦雨停了,风止了,水便如天一样明净辽阔了。西湖夏天的雨,瞬息万变,来得快去得也快。同学们继续。

那没有人喜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荷花难道不美吗?谁能用成语概括一下?

生(毛祺瑞):一望无际。

生(王朝阳):一碧万洗。

师:对啊,“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刚柔相济,每一朵秀美的荷花连成一大片一大片,这又是多么壮观的西湖啊!碧莲和红荷,色彩鲜明。

【屏显小结】

西湖之景,美在晴天:

春有早莺新燕,活泼灵动;

春有繁花嫩草,生机勃勃;

夏有碧莲红荷,一望无际……

西湖之景,美在雨天:

春雨有细密空濛之奇;

夏雨有瞬息万变之奇……

最美西湖,还美在诗人手法运用,娴熟自如:

最美西湖,美在远景近景的层次;

最美西湖,美在色彩鲜明的对照;

最美西湖,美在刚柔相济的和谐;

最美西湖,美在动静相衬;

最美西湖,美在比喻拟人;

最美西湖,美在季节更替里的变幻莫测

……

第四部分:西湖之人

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三位诗人,你认为谁的灵魂最有趣?

【屏显】

白居易与西湖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即州最高长官)。任期三年。《钱塘湖春行》写于任职期间。

一生作诗3600多首,其中写西湖山水的诗就有200余首,为历代写西湖诗歌最多之人。

他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

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修堤蓄积湖水,以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

离任前,他还将自己俸禄的大部分留存官库,作为疏浚西湖的固定基金。用去多少,由继任者补足原数。嗣后沿袭成为一种制度,持续50年之久。

苏轼与西湖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谪居杭州,任通判。两首诗都是在这期间写的。

西湖边两条繁华的街道——“东坡路”、“学士路”的命名都与他有关。

他两度在杭州为官。1089年,任杭州知州期间,开始疏浚湖水,创造性地将葑草淤泥善加利用,筑成一道横贯南北的长堤,堤上建六桥九亭,遍种桃柳芙蓉,因这长堤、这桥与亭,变得层次丰富、美不胜收。“苏堤春晓”是名扬天下的“西湖十景”之一。

杨万里与林子方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

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实录片段】

师:可是,同学们,最美的还不是西湖的美景,还美在欣赏西湖的人啊!借助三位诗人与西湖的背景,你们能用什么成语或是句子描述这三位诗人吗?

生(叶思彤):苏轼乐观向上。

生(陈楚):苏轼有乐观豁达的胸襟,被贬毅然关心百姓疾苦。

生(卞家豪):苏轼富有想象力。

生(陈思源):杨万里,关心朋友的前途。

生(林鑫):苏轼能随遇而安。

生(王译晗):白居易热爱西湖,勤政爱民。

……

师:同学们,的确,西湖的美,还包括欣赏西湖、疏浚西湖、为杭州百姓造福的有趣之人。

【屏显小结】

西湖之人,杨万里关心朋友命运;

西湖之人,白居易勤政爱民;

西湖之人,苏东坡虽遭贬谪却随遇而安、豁达乐观。

西湖之人,他们有闲情逸致;

他们都热爱生活;

他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

都勤政爱民,造福百姓……

课堂总结:

白居易在杭州做官,眼中有西湖,心中有百姓。苏轼虽谪居杭州,但在游览时偶遇晴、雨西湖两个面貌,发现西湖无论是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有一番情调: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应该像苏轼他们——

淡妆浓抹总相宜

也无风雨也无晴

同学们,其实最美西湖,不是在西湖经历的事,也不是在西湖欣赏到的美景,而是欣赏美景的那个有趣之人。

最后,摘录几句话送给你们: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做一个爱生活的人

做一个有志趣的人

做一个灵魂更有趣的人……

【课堂观察】

射阳初级中学 八(11)班 倪萌

《最美西湖》这节课是全校公开课,许多老师都注视着我们,可谓是心跳不已。但在课堂上我们很快就忘记了紧张,周老师带领着我们走进西湖。

课前准备时,周老师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板书,将四首西湖诗默写在黑板上,分别叫了我和颜语。我们将自己写的最好的字都一笔一画地写出来。当所有的同学入座后,听课老师们也相继到来,我们不由地心跳加快,坐立不安。

周老师看到我们这样就打开电脑,播放《西湖四韵》配乐散文给我们欣赏。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西湖的美景与美文中,心中不禁感叹:怪不得有那么多著名的诗人写西湖,原来西湖这么美啊!当影片放完时,我们都依依不舍地将目光移开了电脑,看着自己的语文课本,但是我们也不再像原来那般紧张了。

上课铃响后,周老师让我们中的四位同学分别读自己最想读的一首诗,可没有人举手,过了一小会儿,我鼓起勇气举手打头阵,随后同学又推荐了三位同学朗读,分別是陈靖、李妙、戴家朝。当我们四人有感情地朗读了四首诗后,同学们分别做了点评。随后,老师问我们:“你们觉得哪一首诗中的西湖最美?为什么?”

我们接二连三的回答:

我觉得是《饮西湖上初睛后雨》中的西湖最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将西湖比作美丽的西施来写西湖,不管是“淡汝”还是“浓抹”总是最美的。

我觉得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西湖最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写雨明明下得很大、很急,却在转眼之间,水天一色,那么明净,那么湛蓝,就好像不曾发生过一样。一个“奇”字最能概括出西湖的雨,那么有趣。

我觉得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西湖最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別样红”集中笔墨写西湖的荷花之美,莲叶碧绿,花瓣粉红,运用色彩来衬托出荷花之美,从而表现西湖之美。

我觉得是《钱塘湖春行》中的西湖最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早莺”“新燕”来写初春的早,几种动物争先恐后地寻找安居之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乱花”和“浅草”已经重新生长,生命力极强、旺盛,表现出早春的生机勃勃,西湖的美……

之后,老师总结了这四首诗的写法之妙笔:

远景近景的层次

色彩鲜明的对照

刚柔相济的和谐

动静相衬

比喻拟人

季节更替里的变化莫测

接着,老师又问我们:“三位诗人,你认为谁的灵魂最有趣?”我们一头雾水,因为我们根本就不了解他们呀,周老师似乎看明白我们的心思,便打开后面的投影,为我们介绍了诗人与西湖的故事。

白居易:一生作诗3600多首,写西湖美景的就有200余首,可见作者对西湖的喜爱非同一般。作者是杭州的刺吏,他主持疏浚六井,作《钱塘湖石记》,造福百姓,还将自己的俸禄留存官库,作为疏浚西湖的固定基金。

苏轼:谪居杭州做通判,西湖的街道——东坡路、学士路;西湖十景之二——苏提春晓、三潭映日;西湖的林荫大堤——苏提都与他有关。

杨万里:作者与林子方是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的人。一次,皇帝将林子方派到福州任职,自以为是升迁,很是高兴,可是作者却不这么想,于是写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了解了这三位诗人,同学纷纷地举起了手,周老师都不知道该叫谁了,站起来的同学们说:

“杨万里劝告林子方,还写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表现出她对朋友的关心。”

“白居易疏浚六井,写下《钱塘湖石记》,还将自己的俸禄留在西湖,表现出它造福百姓,勤政爱民的特点。”

“苏轼虽然被贬在杭州,但是她不为此感到悲伤,却有一种闲情、乐观、开朗的情趣蕴含其中。”

最后老师总结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老师希望我们做一个爱生活的人,做一个有志趣的人,做一个灵魂更有趣的人。

下课铃响了,我们心中不免叹息,真想再多上一会儿,多一会儿沉醉在诗人笔下的西湖之中!多一会儿沉浸在周老师为我们精心设计的课堂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b0c392303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f.html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钱塘湖春行》教学实录片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