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古诗十九首》

发布时间:2013-03-08 22:33: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诗十九首

内容介绍

一、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概况

二、 《古诗十九首》作品赏析

一、概述

1.《古诗十九首》题解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古诗十九首》的作者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年~190年之间。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绝大多数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们身在他乡,胸怀故土,心系家园,每个人都有无法消释的思乡情结。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数是宦游子弟,他们为的是能够建功立业,步入仕途,而仕途的不如意便在诗歌中找到慰藉。

  3.《古诗十九首》的内容

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时代主题,所写的是生活上的牢骚和不平,时代的哀愁和苦闷,以游子和思妇为主要内容。

《古诗十九首》可以根据内容分为:

离愁别绪诗;人生惆怅失意,需及时行乐诗。

在古代农业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夫妻朋友的关系,由于战争、徭役或仕宦,这种亲密的关系往往长期地被截断。又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这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因此,中国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tián)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进退出处、

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如:表现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表现思妇对游子深切思念和真挚爱恋的《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和《迢迢牵牛星》;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回车驾言迈》《明月皎夜光》。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因而,这些诗歌能够永久地感动人,千古常新。同时,它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士子的社会境遇、精神生活与人格气质,并由此透视出汉末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有相当重要的认识意义。

二、品读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阻路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

1.相去:相距,相离。 2.涯:方。 3.阻:艰险。4. 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5.越鸟:南方所产的鸟。“胡马倚北风,越鸟朝南枝”,是当时习用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 6.顾反:想着还返,回家。顾,念。反,同“返”。 7.“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青春易逝。 8.弃捐:抛弃。

译作: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 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 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 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 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离别。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

时间。

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阻路且长,会面安可知!

万余里——路途遥远

——路途坎坷曲折

因此,“会面安可知”!加之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思妇说: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这句诗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柳永的《蝶恋花》中的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徨之中。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

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思路梳理

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诗创作于东汉桓帝、灵帝时,是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

《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涉江采芙蓉①,兰泽②多芳草。”

(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注释:①芙蓉:荷花的别名。②兰泽:生有兰花的沼泽。

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荡一叶小舟,在江中泽边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她采呀摘呀,心里喜滋滋甜蜜蜜,她要将鲜花送给心上的人哪!诗就在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得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①谁?所思在远道②。”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夜想的心上人呀远在天边。)

注释:①遗:wèi,给予,赠送。②远道:犹言“远方”。

三四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而转为悲哀。抒情女主人公怅立船头,突然一声浩叹:我手中的鲜花送给谁呀?心爱的人儿远在天涯!一腔热忱遭到一盆凉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此中有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它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也是一声无奈的叹息。

  这是诗的第一幅画面,女主人公思夫心切,涉江采莲,但是想到丈夫远在天涯,悲从中来,不禁发出“采之欲遗谁?”的浩叹。脑海中同时也浮现出丈夫对自己的思念,于是有了下面第二幅画面。

“还顾①望旧乡②,长路漫浩浩③。”

(回过头眺望我的故乡,长路漫漫看不到尽头。)

注释:①还顾:回顾,回转头向后看。②旧乡:故乡。③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五六两句承“远道”“所思”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天涯海角。“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的人在哪儿?诗中的另一个主人公,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感情痛苦到极点。

这是诗第二幅画面,在妻子出门采莲的同时,远在天涯的丈夫也伫立在路边,他极目远

眺,望着漫漫无尽头的不归路,脑海中浮现出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于是有了上述第一幅画面。

“同心①而离居,忧伤以终老②!”

(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呀,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孤苦忧伤陪伴他们终老。)

注释:①同心:指夫妻。古代婚礼的一个仪式。新郎新娘用彩缎结同心,并相挽而行。②终老:终生,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最后两句写一对“同心而离居”的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于是各在相隔万里的异地,面对天地发出了同一声呼喊:“忧伤以终老!”两个相爱的人竟然一辈子都不能相聚厮守,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这是诗的第三幅画面,它是前两幅画面的组合,一对终生不能团聚的夫妻,各在天涯海角,同时发出撼人心魄的呼喊。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jiǎo)河汉女。

纤纤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机杼(zhù)。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jiàn),脉脉(mò)不得语。

【重点字词解析】
  ①迢迢:遥远。皎皎:光明。②擢:摆动。扎扎:机织声;机杼:织布的梭子。③章:布帛上的绞理;零:落。此句意:织女因相思而无心织布只是哭泣。④此二句意:银河水清又不深,牛女二星相距也不远。⑤盈盈:水清浅的样子;脉脉:古情相视的样子。此二句意:牛郎织女只一水之隔却相望不得语。

写作技巧:

   大量使用叠字,对人物进行刻画,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和音乐性。“皎皎”突出织女星的光辉,使人联想到织女娇艳的容颜;“纤纤”楹言手的细长秀美,使人联想到她温柔的体态和气质;“札札”织布的声音,使人联想到织女娴熟的织技;“盈盈”写银河水的清澈;“脉脉”蕴涵织女情感的丰富与专一。这些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既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又自然贴切地传达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质朴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它的写境用语好像信手拈来,没有错彩镂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清新自然。本诗描绘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主要得力于比兴手法的运用。垒诗通篇使用了比兴手法。全诗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进去。每一句都不涉及自己的情事,其实处处都是写自己的感受。本诗正是由于思想内容与写作技巧的有机统一,才使得它产生了恒久的艺术魅力。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参考译文】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著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这声音是多么的让人悲伤啊!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散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里!

欣赏指要

  这是一首写知音难觅的诗。从诗意看,诗中主人公是一位在生活中因失意而彷徨的人。凄凉的弦歌声从重门紧锁的高楼上隐隐传来,其声调的悲凉深深地感染了楼下听歌的人。

从那清婉悠扬、感慨哀伤而又一唱三叹的歌声中,诗人清晰地感受到了歌者经历的惨痛和被压抑的内心痛苦。这令人不禁要推想,歌者是谁?莫非是杞梁妻那样的忧伤女子?可是,

最值得忧伤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个中的伤感,知音难觅可能才是她感伤叹息的真正原因。诗人借高楼上的歌者之悲抒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但伤知音稀”

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苦闷、悲伤和期待。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这样一首以放浪之语抒写“及时行乐”的奇思奇情之作,似乎确可将许多人们的人生迷梦“唤醒”。有些研究者因此将这类诗作,视为汉代“人性觉醒”的标志。但仔细想来,“常怀千岁忧”的“惜费”者固然愚蠢;但要说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及时满足一己的纵

情享乐,恐怕也未必是一种清醒的人生态度。实际上,这种态度,大抵是对于汉末社会动荡不安、人命危浅的苦闷生活的无力抗议。对于毫无出路的下层人来说,又不过是从许多迷梦(诸如“功业”“名利”之类)中醒来后,所做的又一个迷梦而已——他们不

可能真能过上“被服纨与素”“何不秉烛游”的享乐生活。所以,与其说这类诗表现了“人性之觉醒”,不如说是以旷达狂放之思,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时代,这种及时行乐的吟叹,很快又为悯伤民生疾苦、及时建功立业的慷慨之音

所取代,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古诗十九首》情真、景真、事真、意真, 澄而清,发至情。

——[]陈绛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b388d14650e52ea55189887.html

《a《古诗十九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