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18-06-30 19:27: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陋室铭》课后反思

《陋室铭》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我觉得学生们是最可爱的。他们因为真实而可爱、因为思考而可爱、更因为富有激情而可爱。是的,他们批判的激情最为动人!

上课中,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能把《陋室铭》这一名文的韵美、景美、情美融于心怀。尤其是在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中,他们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及生活情趣谈看法的时候,我更是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和可爱在于他们的激情四溢,也真切地感到他们在文本中读出了自己的见解。

分析了刘禹锡之所以丝毫不谦虚地声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在于他觉得自己所居之陋室”“景雅、人雅、事雅,有学生感悟出刘禹锡虽然身居陋室,但却乐在其中的情怀,看出他是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而也有学生从文本中读出不同的声音,对刘禹锡之德馨的内容、的性质极其的程度进行了一番别样的剖析和批判。在争辩讨论中,最后课堂上形成了一股刻意批判刘禹锡的思维定向。虽然挑刺,但也精彩。

如对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一绘景句,其判断是:作者在自我陶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给人的感觉是苔藓爬满台阶,杂草丛生,那里该是地势低而潮湿的,有城春草木深之感,而室主人还悠然怡然,不肯动手扫除,这就脱不了生活疏懒、厌恶劳动的干系。与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的生活情趣相比,这位陋室主人要逊色得多!

又如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一写人句的谈论:这写出作者只欢迎鸿儒,不喜欢白丁。而事实上,并不是只有与鸿儒”“谈笑才能求得知识的,白丁的耕种技术、生产经验、社会阅历、带有生活气息的幽默笑话之类,也是宝贵的知识。劳动人民同样值得接近与学习。来此陋室谈笑鸿儒只能说是作者自己心目中的鸿儒,不见得有名有实,也不见得能为大众所承认。由此看来,作者难免有攀附所谓的名流以抬高自己身价之嫌。将鸿儒与不能来此室的白丁对举,只能表明作者的结交面太狭窄,只能显示出他性情的孤傲与对劳动人民的感情隔阂。

再如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一叙事句的剖析:陋室主人的生活确实是单调的。他日常所能做的只是闭门弹琴,自娱自乐,此外便是翻读佛经。在他看来,丝竹乱耳的,案牍劳形的,非但无乐趣,纯然是苦不堪言,无法忍受。推究起来,这只能说是作者无远大抱负、无进取斗志的表现。既不愿意又不能够广泛地参与社会、改造现实,就只会逃避现实,离群索居,孤芳自赏。

批判者从文章的绘景、写人、叙事中,认识到的陋室主人是厌恶劳动,鄙视劳动人民,有一种远离现实的清高与孤芳自赏,过着孤寂的疏懒生活。是不配与 诸葛亮、扬子云相提并论的。因为单说诸葛亮,乡里老少都能传唱他教的歌谣,都熟悉他的行踪,了解他的品性。在他出山辅佐刘皇叔之时,乡里百姓都依依送别。这是诸葛亮与乡里百姓朝夕相处,感情融洽的结果。诸葛亮辅佐刘皇叔兴复汉室之伟业,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刘禹锡的自比前贤却是自不量力。

这一节课上,学生激情四溢的犀利批判,有理有据,让我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上迸发的思想火花,使我感觉到了学生在课堂上最可爱的一面。

虽然,刘禹锡在文学史上的光环无庸质疑,值得学习,但是语文课上能让学生结合文本,以发展的眼光,辨证地看待和评价他,这无疑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可以说是一种富有激情的学习方式。毕竟,学会批判是学会创新的重要前提。而学会创造才是现代学习的根本。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b4ca4e167ec102de2bd89e0.html

《《陋室铭》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