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

发布时间:2019-10-15 16:50: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公共政策(同步练习册)

、简答题:

1、简述基本政策的特征。

答:基本政策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1)层次性:一般说来,制定和发布基本政策的国家机关规格和级别很高,通常是由国家最高权威机构或其授权机关制定和发布。
2)广泛性:从范围上讲,基本政策要么覆盖全国,要么覆盖整个领域。
3)稳定性:从时间上看基本政策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特征。
4)权威性:基本政策是具体政策的制定依据,具体政策必须符合基本政策的要求。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制定政策和组织实施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实现其职能的基本手段,而公共权力机关在使用这一手段时也就对它的功能做了设定,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四种:
1)管制功能:就是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
2)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3)调控功能:公共权力机关的治理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或者说,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实行治理的手段、工具和杠杆。
4)分配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3.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及其相互关系?

答:(1)元政策也称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
2)基本政策指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
3)部门政策指为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4)它们之间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

4、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

答: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客观的社会现实;
2)问题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4)团体与组织活动;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5、简述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答:(1)实事求是。依据该原则,政策目标的确定首先必须从实际的公共政策问题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意愿出发;其次该原则还要求我们在确定政策目标时一定要切实可行。
2)面向未来。政策目标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未来的预期性,该特征要求我们在确定政策目标时必须面向未来。
3)系统协调。公共政策的目标常常要在不同的群体利益和价值取向间寻求协调。
4)具体明确。一旦能确定有关政策目标,就要使目标具体明确。
5)伦理考量。

6、政策执行的手段有哪些?

答:(1)行政手段,它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及规章制度等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来实施政策的方法,其特点是权威性、强制性,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
(2)法律手段。它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其特点有: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和规范性。
(3)经济手段。它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实施的方法。其特点有:间接性、无偿性和关联性。
(4)思想引导手段。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的管理方法,它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做人的思想工作,引导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自觉自愿地去贯彻执行政策,而不从事与政策相违背的活动。

7、简述公共政策评估者包括哪几类。

答:(1)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处于政策活动的关键位置。他们直接组织和参与政策活动,能较全面地掌握政策过程的全貌,获取有关政策效果的第一手材料,评估结论也容易被直接采纳。
  (2)专业机构人员。一般说来,政策系统内部的机构和人员以及政策系统外部的受托者,其评估经费、评估条件由政策系统提供,评估对象由政策指定,他们的评估结论也容易引起重视。
  (3)政策对象。由于政策对象既是政策的受体,又可能是政策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政策的成败得失有切身的体会,因而有可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

8、简述政策持续的原因。

答:(1)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仍未解决。公共政策是用来解决公共问题的,一项政策的寿命原则上应该与所面临的问题相始终。
2)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既得利益者指那些因是受惠的个人和组织。这些大多数是该项政策的积极倡导者和拥护者,他们从政策中获取利益并满足于这种状态。对他们来说,除非政策朝着更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变动,否则他们就会强烈地要求保持原状,维护现有的政策。
3)目标具有长远性,有些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比较远大,实现目标的时间也较长,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明显的效果。
4)执政者的长期稳定。一项政策的持续与否往往与执政者的地位是否稳固密切有关,一项政策持续的时间一般跟政党或主要领导人的执政时间一致。

9、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类型。

答:政策研究组织是学术研究和实际决策有机结合的部门,其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服务对象各有不同。就其性质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它不仅提供咨询意见,还拥有部分决策权力,这一点使其在国家政策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2)半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3)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

二、论述题

1、试述我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
答:(1)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为: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
①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是它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规定的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各社会群体之间的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在当代中国的现行政治体制中,党的政策,以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成为公共政策。从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看,党的政策成为公共政策的间接形式应是其唯一的形式,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
②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不是处于平等的地位而是高于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其立法权限的行使不受任何制约。其立法决策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宪法;第二,基本法律;第三,法律;第四,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第五,人大决定。
③行政决策,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做出的决策。当代我国行政决策包括五种形式:第一,行政法规;第二,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第三,部门规章;第四,地方性规章;第五,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2)中国公共政策在纵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为: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
①根据现行宪法,当代中国基本政策的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的制定须在中央指导下进行,地方政策只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
②从形式上看,我国的地方政府有省、市、县、乡四级,鉴于乡政府不具有政策制定的功能,而基本上是执行政策,我们将乡政策从地方政府中划出称为"基层政策",其它三级政府制定的政策称为"地方政策"
③地方政策、基层政策仍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④中央政策具有明显的全局性,称之为宏观政策,地方政策具有明显的中观性,基层政策则是微观政策

2、一项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和障碍有哪些?
答:社会中的政策问题往往很多,但真正能进入政策议程的并不多。一个政策问题要进入政策议程,应具备一定的条件,许多政策问题不能进入政策议程是因一定的障碍因素所致。
1)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主要有:A、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一些问题必须充分暴露且表现得非常严重才有可能引发社会公众和政府组织的高度关注,从而进入政策议程。B、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政治权威人物对问题的察觉往往较易于建立政策议程,而专家学者的察觉则不然,必须同时也得到有关权威人物的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策议程。
C、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上述两个条件都仅属一些特别的条件,他们并不能经常地发挥作用,即使能经常地发挥作用,也并不是经常单独发挥作用,而必须与正常、民主、开放的问题察觉机制、过程相配合才能奏效。只有如此,一些有可能变得严重的社会问题才能正常而顺利地进入政策议程,并不必非要等到特别严重时才引起人们的重视,也不必非得权威人物的认可、支持和提出才倍受关注。
2)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主要有:A与进入政策议程条件相反的条件可构成障碍因素。事件和问题并没有明显的严重化,仍处于潜在的轻微的程度,领导人和有关学者并未察觉其严重性;缺乏正常的、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B在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有双重关卡:一是社群的价值规范,二是制度和程序上的限制,凡不合乎社会既得利益者的价值规范或不合乎社会制度或程序要求的问题都很难进入政策议程。C一项政策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还有一定程度上与对该问题的表达方式和技巧等有一定的关系。

3、试论政策方案设计的原则。

答:政策方案的设计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要确保方案质量,必须注重以下原则:
1)紧扣政策目标,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时刻以有关政策目标为核心,与目标保持一致,真正全面贯彻目标的要求,设计方案所要紧扣的目标并非只是那些暂时的、直接的政策目标,还要注意符合一些长期的、间接的或更重要的目标。
2)规划多重方案。这一原则属理性决策模式的要求,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既可以让人们利用自己的理性能力去尽可能充分地考虑一切可能的解决方案,从而进行优中选优,同此也能为此后修正、调整和更新政策方案提供便利条件。
3)方案彼此独立。该项原则要求所设计的多重方案彼此要相互独立,互不隶属,当然,彼此可同属某一大类。
4)方案要有创新。创新是做任何事情的生命和灵魂,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中也是如此,尽管有些政策问题具有重复性、雷同性,方案的设计从内容到思路依靠已有的经验和模式也可以进行,但我们还应该看到每一个问题的特殊性及其未来的变化性,应该力求通过不同程度的创新性方案更好地解决问题。
5)方案切实可行。目标要可行,实现目标的方案也要可行。要充分考量现有和将来的条件,去设计实现目标的主体、手段、技术、步骤等,力争它们都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

4、试论政策执行过程的诸环节及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功能。

答:政策执行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等环节。
(1)政策宣传。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起始环节和一个重要的功能活动。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政策宣传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
(2)政策分解:政策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定计划,它是政策实施初期的另一项功能活动,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之途。应遵循客观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
(3)物质准备。物质准备是保证政策执行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4)组织准备。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方式。它主要包括确定政策执行机构,选人用人和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这三项内容。
(5)政策实验。它是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政策实验既可以验证政策,及时反馈信息,又可从中得到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东西,为政策的全面实施取得经验。政策实验一定要按照科学方法来进行,其步骤大致包括选择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方案和总结实验结果三个阶段。
(6)全面实施。政策的全国实施是政策实施过程中操作性、程序性最强、涉及面最具体、最广泛的一个环节。全面实施政策要求严格遵循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执行的功能要素,以保证政策目标的圆满实现。

5、试述影响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答:一个完整的政策评估系统包含了五个要素,即评估者、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根据系统的观点政策评估的结果便是政策评估系统的输出结果,那么政策系统的输入情况,政策评估系统的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的外部环境,都要对其评估结果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具体地讲,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有下面几个: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涉及面广,要使其得到理解和支持,顺利地通过并付诸实施,就必须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要求,而且这些利益往往互相矛盾,因此,政策目标就会很不确定。
  (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一项政策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的、共时的和历时的、象征性和实质性的等等。政策影响的如此广泛和多样,常使有责任感的评估者感到评估困难,尤其感到要对深层的影响和长远的影响做出评估是力不从心的。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这使评估者不易确定某项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因果关系。
  (4)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制。政策评估不但是对政策的价值判断,而且还是对政策主体的行为及其客体化的价值判断。这是政策评估常常遭到有关人员抵制的根本原因。
  (5)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有些政策评估者为达到某种不良目的,可能有潜意识地夸大或缩小、掩盖或曲解有关政策的某些事实,或试图由看似科学的评估形式将评估引向自己期望的方向。
  (6)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评估有赖于充分的信息。但是,在我国政策信息工作刚起步,信息系统尚不完备,在这种情况政策评估的科学性、可靠性就会有不少问题。
  (7)政策评估所需经费获取不易。政策评估者在不接受委托的情况下独立地进行政策评估,经常面临的窘境是所需经费不易获取。
  (8)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会受到一定意识形态的约束,而这种意识形态有可能使政策主体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于不顾,在这种情况下,政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是与政策评估的科学追求完全对立的,因此政策主体会坚决地拒绝和阻挠真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

6、试述绝大部分政策变通都要遵循渐进调整路线的原因。

答:绝大部分的政策变动都要遵循渐进调整路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刚性的限制。引起极大损益的政策决定,往往容易导致严重的社会紧张状态,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分裂乃至造成冲突,而那些只是部分增减或修正的政策,则容易在决策层达成协议。
  (2)现行政策的制约。没有一个决策者是在一种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原初状态下工作的,从本质上看任何政策包括重大创新政策都是对现行政策某种形式的延续。
  (3)公共意志的趋中。一般说来,民意也是一种正态分布,总是中间大,两头小。中间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公共利益,它的变化通常不会太大。
  (4)变革成本的约束。现行政策可能已投入巨额的资源,因而排除了任何根本上的变革,现行政策越完善,调节能力越强的国家,变革的能力就越小。
  (5)人类理性的局限。全面的政策变革是对决策的理性能力的严峻挑战,决策者并没有时间、经费和智慧,用以调整所有的政策方案。
  (6)社会稳定的需要。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获取社会支持,通常希望保持现行的计划,而不愿从事全面性的政策变革。

7、试论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和宗旨。

答:(1)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主要有:
  ①从组织功用看,研究组织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包括对政策制定系统的功能与组织机构进行改进,从而为产出高质量的政策方案服务,这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首要特征。
  ②从人员及其知识结构看,政策研究组织是由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学者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前政治活动家、前高级公务员组成的智囊型的群体。
  ③从体制机构看,政策研究组织实行学科分类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④从组织运行看,政策研究组织坚持研究、教学、开发三位一体;坚持基础研究与应有研究并重,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并重。
  ⑤从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看,政策研究组织尤其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
  ⑥从组织环境看,政策研究组织必须尽可能地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改进政策制定、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终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政策研究的宗旨为:
  ①帮助决策者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②为决策者拟制、评估备选政策方案。决策就是决策者根据个人的价值偏好和谋略思想,针对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判断客观情势,权衡利弊,在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择优是决策过程的一个最重要的步骤,如果没有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案,决策将失去实质性意义。
  ③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测和反馈。
  ④构建分析模型和相关理论,发现公共决策过程中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或相关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bc3de2d453610661ed9f4e0.html

《公共政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