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0-21 17:57: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富裕生活的意义许多民族的历史都表明,一个在贫穷中尚能保持顽强的生命活力、自强不息的民族,却常常会倒在富裕的锦榻上。对于家庭和个人而言也是如此。中国古人对于财富带来的道德和精神败坏,以及其对家业和子孙的致命打击和毒害,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传之后世的各种家训中充斥着这种警示。也正因此,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格言才会被代代传诵。古人的这种担忧其实是有道理的,在今天也同样如此,如果不是更为严重的话。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许多中国人从赤贫走向了巨富,面对骤然光临的难以想象的巨大财富,他们迅速从手足无措滑向了肆意挥霍。许多聪敏的商人已经紧紧地盯住了这些人的钱包,想方设法用浅薄的奢侈感、上流感来掏空他们的钱包,并让他们幸福地以为这是一个填充头脑和丰富心灵的过程。比如,在上一篇专栏《苍白的企业文化和焦虑的企业家》中,我们曾经提到的那个令企业家匍匐膜拜的思八达教育集团。这些企业家希望用奢侈感、上流感、成就感来缓解的真正问题是:如何面对财富充沛之后的生活,如何让财富变得有价值、有意义。这是我们这个物质主义时代的世界性难题。对于中国而言,富人们对待财富的方式还与政治秩序、公共道德密切相关。当代中国人的财富伦理究竟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我们将在接下来的专栏中讨论梳理这个问题,或许这个基于历史的回顾能使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并使我们更为坦率也更为自信地对待财富带给个人和社会的问题。古代的中国人对商人及其伦理充满戒惧和警惕,这是抑商政策的部分起因。不过,从南宋以后,对于财富的这种恐惧得到了缓解。宋明理学通常被认为提倡一种极端严酷的道
德戒律,“存天理,灭人欲”,极端敌视利益的商人。令人惊奇地是,这种望文生义,并且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误解,竟然会流传那么长时间。事实上,朱熹本人就曾经刻书求利。夫子晚年定居当时全国刻书业中心的福建建阳,为了赚一点“文字钱”,在讲学之余,也常常刻书求售。如同严蕊、尼姑、儿媳等情色事件一样,刻书也被粗暴地当作道学家朱熹虚伪猥琐的精神世界的象征。但事实要比这个简单的误解复杂得多。理学并不敌视商人的经营行为,而且还为其提供了正当性辩护。理学家所言的“天理”,并非某种先验的道德律令,而是立足于人的“性”或者“心”,是百姓日用的归纳和抽象。因此朱子说“人欲中自有天理”,“罕言利者,盖凡做事只循这道理做去,利自在其中矣”,正所谓“正其义则利自在,明其道则功自在”。商人们从两个方面发展了朱子的论说:一方面,他们有些刻薄地指出“儒为名高,贾为厚利”,二者都是为了很世俗的目标,无所谓高下;另一方面,在他们看来,贾道中自然蕴含着仁义与政道,他们自言经商时:“时或值大利害事,每引经义自断,受益于圣贤心法甚多”。浙东大儒叶适甚至认为没有功利的道义是空言,“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后世儒者行仲舒之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耳。”或许我们可以做个简单地类比,韦伯曾经指出新教伦理所哺育的资本主义精神,认为赚钱是人的天职,是取悦上帝的方式。在理学家的眼里,经商逐利是人欲的合理部分,甚至在明清商人眼里,经商逐利是才能的展现,乃至是道德完善、修身知至、荣耀先人的工具。所以,我们其实应该说,理学舒缓了,而不是加剧了道德与商业、价值与财富之间的冲突。并且使得财富和欲望不再那么恣肆和放纵。因为这些论证,不仅改善了商人的地位,而且改造了商人的伦理世界,赚钱对他们而言,不仅是为了满足欲望,而且是自我完善的正当手段。这与儒生们通过学习经典、修身齐家完善自己的道德达到口圣是异曲同工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c1e9d3667ec102de2bd8943.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