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婚姻家庭的理解

发布时间:2019-03-18 16:32: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恋爱婚姻家庭的理解

篇一:对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反思

对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反思

爱情的来源:动物为了物种延续的交配,只是生理上的本能反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化,人拥有了精神世界,才诞生了爱情。爱情从开始简单的生理之爱,发展到现代复杂的精神之爱。

爱情包括生理之爱和精神之爱:先有生理上的喜欢,才有精神上的爱情。 爱情的产生有三种型式:主动型,被动型,互动型。主动型会是去追的人比较辛苦,被动型则是被追的人往往不珍惜,互动型的发展和结果最好。

人的初恋基本都是失败的:年轻时,思想的不成熟,带来的是行为的不成熟。但是,初恋是最纯洁的。

人为什么要结婚成家:爱情具有强烈的独占性和排他()性,婚姻是爱情占有的具体表现形式。

婚姻是对家庭责任的承诺:你得到了完整人生,但你失去了某些自由。要找对伴侣:为了结婚而去凑合,到头来只能是害了自己。志同道合是成功婚姻的重要基础。如果你找的伴侣本质上就对婚姻和家庭没有责任感,如喜新厌旧,水性杨花,那你得到的爱情只能是短暂的,你的婚姻和家庭迟早会出现问题。找对了伴侣,会给你带来一生的生活美满和事业帮助,反之,将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所以,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就是你人生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婚姻是赌博:从根本上讲,让两个有着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思想观念,不同脾气秉性,不同习惯爱好的人天天在一起,是危险的尝试。约会时恋爱双方都是把自己最美好的方面呈现给对方,因此他()们对婚后的生活一定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婚后必然呈现出的性格上和习惯上的差异,以及油盐酱醋柴家庭琐事和子女养育教育带来的烦恼,则需要夫妻双方长时间的痛苦磨合。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说: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要能够检讨自己:婚姻的失败往往就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别问对方为什么不爱我,要问对方为什么会爱我。这个问题想清楚了,你的婚姻就会成功一多半。

结婚证并不是婚姻的保证书:婚后夫妻双方对爱情婚姻家庭的理解和态度,会随着其在事业,经济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夫妻是可以一起吃苦创业,而不能一起过好日子享福。在人的思想普遍较乱的当今中国社会里基本上是:人有了钱就变坏。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本质好的人。

别让婚姻成为爱情的坟墓:夫妻长时间相处,难免会产生厌倦感,这就需要为夫妻关系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创造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消遣而带给对方不断的意外惊喜,会是最好的爱情加油站。

婚姻中的男女之情和夫妻之情:男女之情就是男女性生活的愉悦之情。如果婚姻是建立在男女之情之上,一旦一方难以得到性的满足,那婚姻也就会出问题了。夫妻之情是婚姻的完美表现,是两个人的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相互包容,是两个人在肉体和精神上的彻底结合。

处理好家庭关系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人并不只拥有爱情,还拥有亲情和友情。在婚姻中,如何处理好亲友的亲情和朋友的友情与自己家庭的关系,往往被人忽略。亲友的亲情和朋友的友情绝对不能凌驾于自己的家庭之上。这是因为,夫妻之间的关系是最脆弱的,爱你时可以为你献身,恨你时可以要你性命。亲友的亲情,由于有血脉的联系,是永远打不散的。朋友的友情,如果是真正的友情,则不应该对你的家庭造成伤害。所以,如何处理好亲友的亲情和朋友的友情与自己

家庭的关系,确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不幸的是,许多本来和谐的家庭在父母兄弟姐妹或朋友的干扰下而解体。

不能轻易要孩子:在要孩子之前,夫妻双方要认真想清楚对孩子的责任。因为如果离婚,孩子将受到巨大伤害。离婚:是双方的错误,起码你没找对人。与其在一起痛苦,不如离婚分开而解脱。离婚是人生的一次新生。

再婚:若有孩子,最好不要再婚,避免孩子受到第二次伤害的可能。再婚有可能会再重复第一次婚姻的悲剧。

关于现代爱情与婚姻模式的思考

摘要:《傲慢与偏见》一书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用行动告诉世人:不能为了金钱、地位、财产而结婚;但结婚不考虑这些因素也是不行的。她在任何时候都坚持自己的主张,坚持做自己,因而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收获美满的婚姻。她的婚姻观不仅引起了当时人们的注意,也足以警示现代人: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正确的婚姻观,什么是应该借鉴的?

关键词:婚姻模式;现代爱情;傲慢与偏见;婚姻观;价值启示

伊丽莎白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活泼开朗、机智果断、自尊自信而又尊重他人,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小说出自于18世纪末19 世纪初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之手。这部小说再现了当时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姻问题。书中男女主人公因傲慢与偏见而分离,最后又不计前嫌而结合,他们的爱情耐人寻味。小说所引发的对爱情、对婚姻等问题的思考启迪着人们,特别是现代女性。

婚姻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作者的观念通过对主人公婚姻的描述清楚地展现:不能为了金钱、地位、财产而结合;但结婚不考虑这些因素也是不行的。

一、伊丽莎白婚姻观

伊丽莎白并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伟大壮举,她没有与家庭决裂,也同姐妹们一样参加家宴、舞会、走亲访友。她的视野不够开阔,没有想经济独立自谋职业,她也摆脱不了婚姻。但我们却要说,这样的她是聪明的。她不是战士,她无法摧毁不合理的一切。她只是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她的思想、行为和选择。她维护了自己的主张,把坏影响降到最低。伊丽莎白追求有爱的婚姻,要求婚姻双方互相尊重和理解,因此她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最后和达西化解了所有偏见与误会,成为幸福的一对。

如果伊丽莎白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同当时人一样的话,她是无法描画出她的美好前景的。对于自身婚姻的坚持与追求,让她得到最终幸福美满的婚姻。她让我们明白:婚姻不光需要金钱、地位、财产,更需要爱情。

二、伊丽莎白婚姻观的现代思考

现代人不相信爱情。现代人的思想观念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其中对婚姻看法的转变突然的令人不可置信。在现代男女的观念里,爱情几乎被排在了最后,首先考虑的是身份、地位、家境、学历、收入、性格、相貌……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行的,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

作者在《傲慢与偏见》中主要描写了四段婚姻,有现实婚姻(卢卡斯与柯林斯),有冲动婚姻(莉迪亚与威克姆),有完满婚姻(简与宾利),有理想的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冲动,直面一切反对力量,捍卫爱情,

坚持爱情是成就理想婚姻的基础,为了物质而结合的婚姻是无法天长地久的。 于丹曾说:“好婚姻没有固定模式。但进入一段好的婚姻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我。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而不是最好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二百多年过去了,伊丽莎白对自我幸福婚姻的见解与坚持并没有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除误会彼此欣赏,心灵相惜才最纯美。伊丽莎白教现代人认清自我、坚持自我,面对婚姻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

三、伊丽莎白婚姻观的价值启示

19 世纪的英国,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不懂得该如何掌握自己的人生。例如,丽迪雅,伊丽莎白的妹妹,漂亮、热情,却轻浮又虚荣,头脑简单,社交是她最热衷的,以与驻扎在麦里屯的军官往来为荣,并与之私奔。丽迪雅对威克汉姆是怀着爱情的,但这一见钟情的爱情,不足两个礼拜,没有深思熟虑。她不了解威克汉姆的为人,就草率地决定了自己的婚姻,以为自己深爱着对方而对方也一样。这样的婚姻当然是不“理智”的,是不能长久的。丽迪雅与威克汉姆的结合纯属“生理需要”层次的冲动,并不是掌握住了自己的命运。不理智的冲动行为带给自己的是不幸。“这个社会,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沃尔波尔)如上所说,丽迪雅是感情的代表,伊丽莎白是理智的代表。她用理智告诉自己也告诉我们:爱情不是冲动,而是需要理智。

没有什么是比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更重要的事情,人必须对自己负责。伊丽莎白不是盲目的按照自己的脾气想法随意的行动,而是用理智作为前提,然后坚持主见、以自己的聪慧、机敏来使事情达到最圆满的结果。作为现代女性,有更多的机会与权力来掌握自己的人生,从这一方面来说是幸运的。但太多人容易在现实面前低头,家庭、工作、地位、金钱等,伊丽莎白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似乎离人们越来越遥远。

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在这个方面伟大的英雄和渺小的平民都是平等的,单从一个人自身的角度来衡量,是不论长相、不论门第的。伊丽莎白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最终使她获得了幸福。她的家庭地位远远比不上达西,但这并不能使她感到自卑,也不妄自菲薄,而这更不能使她在达西面前胆怯,她可以毫不掩饰的用俏皮话讥讽达西表示对达西的不满。伊丽莎白对于自身是自信与尊重的。她虽然有时不齿于母亲、妹妹的某些做法,但是她对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出身却从没有抱怨过。达西的姨妈咖苔琳夫人来到班府,要求她不能答应达西的求婚时,她大胆地向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没有被贵夫人的气势和社会地位吓倒:“只是我已打定主意,我觉得怎么样能给我带来幸福,我就怎么办,我才不理会您呢,任何与我毫无关系的人我都一概不予理会。”这就是伊丽莎白,坚持主见、聪慧、机敏、漂亮的女孩儿,在她面前,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伊丽莎白不仅善于观察,精于判断,她还是一个思想独立的女性。她并不美貌出众,却征服了傲慢的贵族青年达西。“我一直在默默深思,玩味着一个漂亮女人脸上的一双美丽眼睛所给予的巨大快乐。”这是达西对她的评价。令达西折服的正是伊丽莎白那独特的人格魅力。

那个时代的妇女以伊丽莎白为榜样,现代女性也可以。曾经火透大江南北的《蜗居》,让不少男男女女不相信爱情,让许多女性以金钱为重。面对婚姻与爱情,人们应如何去做?伊丽莎白给了最好的回答:“只是我已打定主意,我觉得怎么样能给我带来幸福,我就怎么办,我才不理会您呢,任何与我毫无关系的人我都一概不予理会。”

中国古代婚姻与现代婚姻的比较

中国人说起婚姻总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常冠之以婚姻大事的名号。我不以为然。我与朋友谈及婚姻时,保守者说我太西化,西化者又说我太保守。看来我是界于两者之间的。我对婚姻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1婚姻大事的说法不对。婚姻者,只能为小事。2我力主男女平等,男女平等首先必须体现为婚姻上的平等。3我原则上不反对一夫一妻制,但我反对将一夫一妻制作为唯一的婚姻制度,禁止了婚姻多元的道路。我还反对将一夫一妻制作为婚姻制度发展的终点,以为除此外,人类的婚姻无可进步。4 爱情可能是一时冲动的产物,但婚姻却是精确计算的结果。

为什么我对婚姻会有这四种看法呢?在传统中国社会,婚姻确实是大事,因为他不仅关乎两个人,而且关系到两个家族。难怪是大事了。而在我的眼中,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而非两个家族。婚姻如果是两个人的事,那么两个人的乐哀与国家的兴衰相比,怎么能算是大事?即使婚姻为两个家族的事,也不算大事。许多会反驳说,我的婚姻对别人来说,固然不算大事,但对自己而言,却是最大的事。有人视其为一生幸福之所系。持这种观点的人我对他只有一个评价,那就是缺乏国家意识。眼睛只看到自己的幸福。在一个国家里,这种人越多就越糟糕,国家就越容易分裂。

中国传统社会实施的一夫一妻制就是为了男女平等。不但如此,中国讲究门当户对,这就从技术上保证了男女平等的可能。中国的婚姻是两个家族的婚姻。如果男方出现欺负女方的可能,那么他必要考虑到对方家族的势力。结婚的时候,男方需要开出聘礼,女方需回应嫁妆,完全对等。不像现在这样,男女平等不过一句口号,在文化上没有相应配套的保障机制。在中国传统社会,女人一般是不出来赚钱的,也就是经济上都依靠男人。作为补偿,女人一般都算男人家的人。也就是说,女方嫁过来之后就成为男人家的人。这是古代买卖婚姻的一种蜕变,女人有义务在男人在世时保持性忠诚。

在传统婚姻里,真正不平等的是丈夫与妾的关系。但丈夫与妾的不平等并不是男女不平等。一般来说,纳妾的人与做小妾者家族势力远不对等。卖身为妾者,不排除与丈夫可能会有感情,但妾与妻的地位终究是不同的。这种不平等关系是两个家族势力不对等所造成的,而不是男女不平等。如同现在的二奶与包养二奶者经济力量完全不对等一样。古代的男人纳妾,许多人归之于男人好色与男尊女卑所致。但无法解释,在中国古代,许多男人是在女人的逼迫下纳妾的。古代上了年纪的人纳妾多为现实所迫。一是古代没有护士。上了年纪的男人生病许多护士照顾,如擦拭身体等。但自己的妻子同样上了年纪,无法服侍。其他女人因为习俗也无法介入,如果纳妾就没有了这个避讳了。苏东坡的纳妾就属于这个类型。另外一种是妻子不育者,如果妻子无法怀孕,通常都会逼迫丈夫纳妾,以做传宗接代使用,这种现象在古代非常普遍。

也许许多人认为,自从一夫一妻制实施以来,中国的婚姻制度算是进步了。在婚姻法里还搞了个什么重婚罪。而现实里中国人现在的婚姻远不如以前那么优越,在传统社会里,女人经济上依靠男人,作为补偿,女人必须是男方的人,而且有生育的义务,男人则可以纳妾。不像现在许多女人,结婚时向男人要房子、

要车子,到头来还可以享受一夫一妻制的待遇。对于这种结构的婚姻,我建议国家可以试行纳妾制度。对于经济上完全对等的夫妻结合则实行一夫一妻制。

在现代社会中,男女双方如有一方性功能出现问题,而双方又不想离婚的话,那简直无可解决。古代的纳妾制度可以轻易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里的妾也包括男宠。妾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经济结构不平衡的产物。经济力量强大的一方可以纳不强大的一方为妾。不论男女。

以上说法就是为什么我持有多元婚姻的观点的看法,因为一夫一妻制本是种理想的状态,非所有人能达到。古代的婚姻为利益计算下的结果自不必说。因为结婚的双方乃是由于父母所约定,这种约定常为利益博奕下的结果。而现在流行自由恋爱,许多人以为恋爱结婚并不是利益的结合,而是感情的结合。是又不然。

许多对利益有误解,以为金钱才是利益。不知感情也是利益。结婚本质上来说乃是一种交换,这种交换是市场上买鸡买鸭并无本质的区别。其本质都是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不同的是婚姻而言,乃在于感情利益的交换,只能用感情换感情,以真诚对真诚。金钱买不到感情。但金钱与感情都属利益。许多人为了婚姻放弃事业,许多人为了事业放弃婚姻。前者并非道德高尚,后者也非见利忘义。也就是说,婚姻并非道德行为,而是利益行为。当感情利益大于物质利益,人们会选择前者,当物质利益大于感情利益,人们选择后者,再正常不过了。

一位朋友谈到她的感动,她的丈夫为了与她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放弃大好的前途。我对她说,她为了你放弃了那么多利益,是因为你在他心中比那些大好前程的吸引力更大。这是一种利益行为,而非道德行为。但是现实中,金钱利益具有感情利益所无法具备的优势,那就是金钱利益可以计算,感情利益却不能。一个人在婚姻里投入了多少感情,全在乎他的心理状态,外人无法探知。因此,当你买了假冒产品,你可以拨打315,你的感情遭受损失却无法有效维护。一位妓女曾把自己的初夜交给一个嫖客,她因此而获得8000元。这8000元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但许多少女将自己的初夜交给自己的心爱的情人。但交了之后才发现对方并没有付出感情,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得到。许多绝望的女人只能以身体换金钱,许多绝望的男人也只能以金钱换身体。

任何情况下的交换,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都只能完全分开,无法兑换。这

是上帝赐给人类婚姻中最公平、最平等的一项福利。

篇二:恋爱婚姻与家庭期末论文

论婚姻自由

我们都向往自由,犹如笼中之鸟向往蓝天,池中之鱼向往大海。二十多岁的我们,即将面临自己的终身大事——婚姻。事实上,我们都希望自己决定跟谁结婚,然而,很多因素左右着我们的选择。在现实中,即便两个人情投意合,也不一定会走到一起。

一个学期的“恋爱婚姻与家庭”课程,对于婚姻的感悟还是比较多的。下面就联系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谈谈婚姻自由的问题。

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从法律上讲,婚姻自由是相对的自由,因为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条件,并且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行使自己的婚姻自由权。否则,婚姻自由就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封建社会,基本上没有婚姻自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的包办婚姻是那时的主流。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人们追求爱情,向往婚姻自由的美好愿望,于是有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婚姻更多的是以利害关系为基础的,结婚作为一种政治行为,被统治阶级用来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无论是汉代的昭君出塞。还是唐代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为了扩大的自己势力范围,不惜牺牲某些人的婚姻自由。佳人传千古,青冢伴黄昏。人们颂扬她们为了国家大局所做出的牺牲,但是,可想过,她们也有自己爱的人,她们也希望跟自己爱的人永远在一起,即便日子苦点,即便青史无名。事实上,像文成公主那样做出巨大贡献的并没有几个,绝大多数人最终都淹没于历史的滚滚黄沙之中。

封建时代的女性,抱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遵守着三从四德的古训,即便丈夫在外沾花惹草,也大多是容忍。甚至于年轻守寡的妇女,碍于封建礼教的束缚,终身不再嫁,最后除了一个毫无用处的贞节牌坊,别无其他。也许她们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人,也许她们希望摆脱现在悲惨的婚姻生活,但是安于现状是那个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有少数人勇于追求爱情,但最后大多是以悲剧收场。

当今时代,婚姻自由已被法律化,任何人都不得干涉他人的婚姻。然而,这并不能说明现在的婚姻就是自由的。在某些地方,由于封建婚姻制度残余和资产阶级婚姻观点的影响,还不时发生干涉婚姻自由的现象。比如,包办、买卖、强制婚姻,非法阻挠子女的婚事,干涉寡妇再婚,子女干涉父母再婚或复婚,强制

或阻挠当事人离婚等等。甚至还出现采取暴力手段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情况。这些都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

我认为,婚姻的基础是爱情。只要不违背法律,婚姻即是爱情的终点。我因为已经恋爱了两年多,对婚姻更是有种莫名的期待。能够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是每个人的愿望。然而,多少对曾经被誉为“金童玉女”的明星夫妇,最终分道扬镳;多少嫁入豪门的女星,本以为从此无忧,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抑或是歌曲,爱情永远是不变的主题。建立在爱情之上的婚姻才能够维系长久,这种婚姻对于人类文明的继承与发扬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爱情是自由的,就像大学里的一对对情侣,他们没有什么顾忌。爱情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爱情没有城墙,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出,在爱情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没有歧视,没有包办,没有买卖,没有强制,两个人觉得合得来就可以。所以,人们竞相歌颂爱情。然而,爱情终究是爱情,它并不能代替婚姻。婚姻是“围城”,它是有城墙的,城外的人和城里的人处于两个完全不同世界。有些人,即便相爱,但是无法逾越婚姻这座城池的城墙,最终遗憾的分开。同样,想要逃离婚姻的人们,也需要逾越“围城”的城墙。那么,现实生活中,进入“围城”的城墙到底是什么?走出“围城”的城墙又是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翻过这些城墙?

法律对于结婚的明文规定是堵不可逾越的城墙。比如我国法律对于结婚的限制条件有:不能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双方不能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等。每一部法律的制定都是有其指导思想和现实意义的。比如说,如果两个人是直系血亲或者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将来的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这对于人类的繁衍和发展,民族的昌盛,个人的家庭幸福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我们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才能选择未来的终身伴侣。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成家后过得好点,所以会对孩子的终身伴侣有一些条件,比如学历、经济条件、长相等方面的要求。从父母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百行孝为先,在选择终身伴侣时,在即将走入婚姻殿堂时,还是得多听听父母的建议,只要权衡好爱情与父母的期望,相信这堵城墙是可以翻过去的。以我个人来说,我父母就对我说过关于找对象的标准问题,但是,他们的原则是我

喜欢就行,但在喜欢的基础上尽量找条件好一点的。也就是说,婚姻的前提是喜欢,是两个人之间存在爱情。

现实条件也会对基于爱情的婚姻有一定的影响。很多情侣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并且工作调动的几率比较小,如果两个人能够忍受的了异地的痛苦,那么这堵墙当然可以不攻自破。但是现实中,即便海誓山盟,异地的痛苦也往往会成为婚姻解体的罪魁祸首。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说80年代的大学情侣往往都是在火车站分手的,因为那个时候工作要服从分配,而且调动的机会少,这导致了很多人在爱情的世界里转了好几年后,却依然被挡在了婚姻这座城池之外。

国家利益也是一种影响因素。比如我国法律规定的,结婚必须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即男22周岁,女20周岁。这样的年龄在世界各国中时比较大的。规定这样的年龄,我认为,一方面是出于对男女生理发育水平的考虑,而更多的是出于对我国人口过多的担忧。我国是人口大国,有限的资源需要供养庞大的人口,这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但是诸如这类的城墙,也只是形式上而已,根本不是限制的因素。这跟封建社会的国家利益有着天壤之别。封建社会的国家利益大多只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利益却是大多数的人的利益。

对于想要逃离婚姻的人们来说,必须考虑到家庭和社会的因素。离婚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子女的幸福。作为一种个人自由,离婚必须与家庭和社会利益联系起来,权衡利弊得失。这种自由是建立在他人利益之上的,这些人通常包括子女、配偶、乃至整个社会。离婚意味着婚姻关系的解体,对双方家庭及社会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想要逃出“围城”的人们,必须综合考虑,对离婚问题一定要慎重对待。

任何一种自由都是有条件的。小鸟向往蓝天,但是离不开空气;鱼儿向往大海,但是离不开水。我认为,婚姻并不是遵守法律就可以为所欲为。爱情是自由的、浪漫的。婚姻不同于爱情,婚姻必须考虑社会和家庭的因素,强调的更多的是责任。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婚姻都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大家都认为谈恋爱时炙热的感觉可以使婚后的生活更加甜蜜,但事实证明这种观点往往是错的。结婚是过日子,是要考虑柴米油盐的。很多情侣在结婚两三年后就离婚了,导致了现在的离婚率居高不下。如果两个人在结婚之前没有考虑太多,只是被爱情甜蜜的表象

所蒙蔽,婚后又不能及时的适应,那么这样婚姻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同时,自己也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我们应该更加清醒、理智的对待婚姻自由问题。

篇三:家庭道德恋爱婚姻家庭的道德思考

第六讲家庭道德——恋爱婚姻家庭的道德思考

【导入】

婚姻家庭生活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有句古语,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做好两件大事,“立业成家”。所谓“立业”,就是事业有成;所谓“成家”,就是爱情甜蜜、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可见,正确处理好恋爱婚姻家庭方面的各种问题,是一个人生重要问题。

本讲内容:

一、爱情与人生

二、婚姻与家庭

三、家庭美德

一、爱情与人生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话题。许多人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把爱情比喻为比生命还更重要,。这种观点的代表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也有人由于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经历过不幸,对爱情持悲观的态度,认为美好的爱情只是戏剧中的演绎,而生活中的爱情带给人的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欢愉。这种观点的代表就是“爱情是苦酒”。可见,爱情带给人们的感受是差异巨大的。

【图片】古希腊思想家阿里斯托芬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据说,人本来是一个圆球状的物体。有四条腿,四只手,一颗脑袋上长着相反的两张脸。人的胆大妄为使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惊恐不安,万物之神宙斯便使用一根头发,将那“人”从中间剖为两半。被剖开的两半都痛苦极了,每一半都急切地扑向另一半,他们纠缠在一起,拥抱在一起,强烈地希望重新融为一体。根据阿里斯托芬爱情起源的故事,马克思在谈到人类婚恋时,●曾形象地比喻:半个球是无法滚动的。

【资料】某学生自述。

我的胆子一向不大,只敢在夜里偷偷想她;说错话是否会挨骂,我的心里一

个劲地害怕;我多希望自己也能画画,把她的倩影画了一打又一打;不仅欣赏她美丽的双眸,更陶醉于她那飘逸的长发;谁知与她谈话结结巴巴,脸上的汗水滴滴哒哒;我的胆子仍然不大,只好在梦里追她。

【总结】生动地反映了大学生对待异性的心态和追求爱情的强烈愿望。 每一个人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都不一样,爱情究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认为:

(一) 爱情的本质

所谓爱情,是指男女之间基于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真正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1、性爱是爱情的生理基础,是指相爱的人之间的性的结合。

2、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

3、责任是对性爱和理想的升华,责任也因此成为爱情得以长久的重要保障,是坚贞爱情的“试金石”。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爱情有机的统一整体,它们的完美结合也就成就了人世间美好的爱情。

(二)恋爱中的道德

恋爱是爱情的起点,是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相互交往过程。

恋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在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中,也有一定的道德准则,这些道德准则是许多年来对许多爱情事例的正反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恋爱中的道德准则)

1、尊重平等人格。

2、恋情必须专一。

3、文明相亲相爱。

4、自觉承担责任。

(三)大学生的恋爱

1、大学是不是恋爱的黄金季节?

1)心理上的不成熟

2)人生观的不确定

3)大学只是人生的“驿站”

4)大学是人生求学的最佳时期

2、大学生恋爱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误把友谊当爱情

2)不能错置爱情的位置

3)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爱情

4)不能只重过程不重后果

3、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

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

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

二、婚姻与家庭

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庭则是恋爱的结果。婚姻和家庭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

婚姻和家庭是两个既密切相关又具有明显区别的概念。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婚姻的成功就体现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满又彰显出婚姻的意义。

(一)婚姻与家庭的关系

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

家庭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

婚姻的成功体现为家庭的幸福, 家庭的美满彰显出婚姻的意义。

(二)婚姻与家庭的的本质

三、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功能。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

尊老爱幼。【二十四孝】家庭美德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美德“孝”为先,“孝”字是指:“孝敬”、“孝顺”父母。家庭美德“孝”为先,是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家庭责任的具体表现,是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是人生的大道理。

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指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女子和男子人格独立、地位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力,负有同等的义务。要摒弃“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使家庭中的男女享有教育、就业及财产等方面的同等权利。

夫妻和睦。夫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夫妻关系应以平等互爱为基础。夫妻之间不存在谁侍候谁、谁主宰谁的问题,“大男子主义”、“妻管严”等倾向,都是要不得的。

勤俭持家。勤俭持家,是我国家庭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市绝大多数家庭生活已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但是我们仍应该珍惜劳动果实,继承和发扬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邻里团结。良好的邻里关系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大有益处。我国劳动人民一贯重视邻里关系,民间流传着许多名言,如“邻里好,赛元宝”、“远亲不如近邻”等。“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然而,近年来,人们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与世界各地人民的联系越来越近,相反,与自己对门而居的邻里关系似乎越来越远了。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城市,住在同一小区、同一幢楼,相互之间不了解、不熟悉的人并不少,有的甚至对门对住了好几年,也不知邻居姓甚名谁、在哪里工作,真可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教儿经》:

莫把邻居看轻了,许多好处说你听。夜来盗贼凭谁赶,必须喊叫左右邻。万

一不幸遭火灾,左右邻舍求纷纷。或是走脚或报信,左右邻居亦可行。或是耕田并作地,左右邻居好请人。或是家中不和顺,左右邻居善调停。

【总结】家和万事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cd659a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7.html

《恋爱婚姻家庭的理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