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诗句

发布时间:2016-06-20 18:12: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篇一:立冬诗句

立冬诗句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紫金霜《立冬》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宋·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明·王稚登《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唐·《立冬》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宋·苏辙《立冬闻雷》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宋·陆游《立冬日作》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行:运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 ——《论语·阳货》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左传·昭公四年》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篇二:诗说节气:立冬

诗说节气

立冬

作者:徐廷华《光明日报》( 20151106 16版)

立冬,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之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冬季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草木凋零,蛰虫伏藏,农作物已收割晾晒完毕收藏入库,人们开始酿酒、腌菜,准备过冬。明代诗人王稚登有一首《立冬》诗曰:“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古人十分重视季节转换,作为四季循环终点或起点的节气标志,立冬格外受到关注。在当时的农耕社会里,劳动了一年的先民,往往会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一下,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礼记·月令》记载说:“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朝大体相同。1937年立冬之日,正在抵御日寇的中国人民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募捐寒衣活动,唱着《流亡三部曲》《寒衣曲》,那苍凉悲壮的歌声,闻之无不动情。沿街民众热烈响应,纷纷捐物、捐款。时间过去了70多年,当年那豪情满怀的场景,经历过的人还历历在目。 古代吟咏立冬的诗很多,从诗中亦可窥见诗人各自不同的心境和情怀。

三国时的曹操写过一首《冬十日》,诗曰:“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鹍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写曹操北伐乌桓归途中所见到的北方十月初冬的景色,“繁霜霏霏”“鸿雁南飞”,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狗熊都入洞安眠了。农民放下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表达了诗人南征北伐倍感艰辛的感受。

宋代范成大的《立冬夜舟中作》诗云:“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这首诗写在立冬夜晚的船中,描写诗人所见到的夜景,山头有打柴的樵夫点起的篝火,水底映照出渔夫点燃的渔灯,灯影随着波浪晃动仿佛千重。在这寂静的立冬之夜,诗人感怀自己已步入老年。

同代诗人苏轼的《冬景》诗,写得别具一格,诗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写初冬之时,荷叶败尽,已无擎雨之盖;菊花残落,尚有傲霜之枝。在诗人看来,初冬的光景乃一年之中最佳。

值得一说的是,立冬也是腌菜时节,据说起源于周代。那时家家户户都有大菜缸,菘菜(大白菜)腌制一个月即可食用,“脆美绝伦”。唐人小说称,金陵士大夫家嚼齑菜,“响动十里人”。这多少有点夸张,但腌菜腌制得好,可口诱人,则是绝不虚谈的。篇三:立冬即事二首

立冬即事二首(一)

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秋蝇

戴望舒

木叶的红色,

木叶的黄色,

木叶的土灰色:

窗外的下午!

用一双无数的眼睛,

衰弱的苍蝇望得昏眩。

这样窒息的下午啊!

它无奈地搔着头搔着肚子。

木叶,木叶,木叶,

无边木叶萧萧下。

玻璃窗是寒冷的冰片了,

阳只有苍茫的色泽。

巡回地散一次步吧!

它觉得它的脚软。

红色,黄色,土灰色,

昏眩的万花筒的图案啊!

迢遥的声音,古旧的,

大伽蓝的钟磬?天末的风?

苍蝇有点僵木,

这样沉重的翼翅啊!

飘下地,飘上天的木叶旋转着,

红色,黄色,土灰色的错杂的回轮。

无数的眼睛渐渐模糊,昏黑,

什么东西压到轻绡的翅上,

身子象木叶一般地轻,

载在巨鸟的翎翮上吗?

文字画面里的悲伤 —浅析戴望舒诗歌《秋蝇》(2011-05-13 18:51:22)转载▼标签: 文化

《秋蝇》这首诗是诗人戴望舒所作的诗歌中很与众不同的一首,主要是从画面色调气氛还有感情的表达等方面上。

这首诗所勾勒的画面,主要是用悲伤萧瑟的冷色调。诗歌的主要色调是昏暗灰色的,但是又不止一次写红色、黄色的木叶这样鲜艳的颜色。这种画面构建法可以用几米的原理来解释。在几米悲伤忧郁的画中,不会全用暗淡灰暗的颜色,而选择在一些意象上用浮夸的鲜色来反衬整个画面。如在《月亮忘记了》这本画册中,一些图片的主色调是暗淡无光的灰色,但总有如半轮鲜黄月亮来反衬这一凄凉。《秋蝇》中主要色调是土灰色,昏暗的。寒冷的冰片,苍茫的太阳光,衰弱的苍蝇,昏眩的万花筒等意象表现凄凉、萧瑟的气氛。也用红色、黄色很强烈的暖色来反衬,使整个画面的悲剧色彩更浓,表现更沉重悲伤无奈感。

《秋蝇》的主角是秋天的一只垂死、颓败的苍蝇,但为了表现它的孤寂与濒临死亡的悲剧感,勾勒了很多的意象来烘托气氛。有无数枯死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以秋天树叶必定要干枯遗落的命运来暗示苍蝇即将死亡的讯息。表达一种无奈与悲伤。而且反复提到木叶,增加苍蝇的危机感。透过万花筒看到的本来是一个绚烂多彩的世界,但此刻却都是昏眩的颜色。迢遥声音是古旧的,钟磬的风是天末的,飘上飘下的木叶错杂的回轮,苍蝇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更加的僵木,被压抑着,被吞噬着。这些极具秋季特征的自然景象,象一根无声的琴弦,碰撞在秋蝇的心上,弹响它体内的疲倦与衰老,提醒它孤独的死亡命运。

这首诗在画面动静的设计上了也是很巧妙,全诗共有八个小节有一种静动画面交错的艺术。以主观的视角来看周围的环境,是透过窗户静静地各色木叶。接着就写窒息的下午,秋蝇无奈地搔着头搔着肚子这一很富拟人性的动作。然后又是静静地木叶,然后无边地飘落。再从静止的冰片、苍茫的太阳光过渡到欲散步而脚发软的秋蝇。一组一组秋天凄冷、灰色的静止景色,和一只低迷的秋蝇形成动静的完美搭配,来突显无力的动作增强画面静止的悲伤压抑感。

而这只在秋天濒临死亡的苍蝇也代表和寄予着作者一些切实的感受。消沉、颓废和压抑感觉的共鸣。正如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雷蒙德·a·穆迪博士研究发现的人死前的一些特殊感受,其中有一个感觉就是像被拉入一个黑暗的空间,自己站在了体外的某一处观察自己的躯壳,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而秋蝇的最后一段感觉描述便是体现了这一感觉。视线变得模糊、昏黑,由被压得窒息到灵魂飞离似羽毛般轻,都很准确的论述出在死亡边界上挣扎的感觉与痛苦。这么真实、深刻的理解与诠释正是来自诗人自身的感情世界。表达他对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得不到自己想要结果的无奈与落寞。

而诗人选择秋蝇这一意象来写是很特别的,一般的诗歌都会选择一些美好的事物来使得诗歌的和画面意境更唯美。秋蝇是向来被人忽视被人讨厌的意象,但是在这首诗中却是不同于其以往形象的描述。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不会记起平常对苍蝇有多少厌恶,只会在诗人所描绘的画面中看到一只消沉、颓废、濒临死亡的可怜秋蝇。我们回去想象那幅画面、那种情感、那些无奈与深刻。这是一首很沉重也很深刻的诗歌。

参考文献:《望舒草》 戴望舒

《戴望舒诗歌的意象》 张建峰

《月亮忘记了》 几米

《忧郁的诗魂——戴望舒诗歌的美学特征》 谭德晶

赏析戴望舒《秋蝇》 (2010-10-22 23:00:59)转载▼

标签: 文化

《秋蝇》是戴望舒早期创作的诗歌。诗歌所揭示的是在二三十年代中国黑暗浓重的大环境里,诗人如大部分正直而善良的知识分子陷人了时代的梦魔。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使诗人只能在梦里泄露自己的潜意识,在诗作里泄露隐秘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地朦胧的。《秋蝇》这首诗歌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私人抒情性质风格。他倾听着自己生命的律动,向潜意识和梦里挖掘种种体会和感悟,并一一展示开来,这诗通过对一只“秋蝇”死亡前的细致描述,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感悟、对时代的叹息。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和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我对这首诗的看法。

一.解读和内容分析

在诗中“木叶”一共出现了四次,也发生了四次形象的变化。开头的“木叶的红色, 木叶的黄色, 木叶的土灰色, 窗外的下午!”从结构上看,它们是分开一段段的,一句为一段,这给人清晰明确的感觉,也就是说,在苍蝇的眼里,还是比较清晰地感知木叶和它的颜色的,而这时的苍蝇听到死亡渐进的噩耗,开始慢慢地“衰弱的苍蝇望得昏眩”,只能“无奈地搔着头搔着肚子”。接着猛烈的秋风吹打着苟而残喘的木叶,“木叶,木叶,木叶, 无边木叶萧萧下”。无数的木叶漫天纷飞,急速落下。日薄西山,剩下“太阳只有苍茫的色泽”,玻璃窗遇冷结成了冰片,这些意象营造了秋天灰冷,萧瑟的意境,也渲染了苍蝇死亡前的悲冷的气氛。死亡的脚步更近了,这时苍蝇只能“巡回地散一次步”,因为它已经四肢无力了,“它觉得它的脚软”。接着“红色,黄色,土灰色, 昏眩的万花筒的图案啊!”苍蝇已经分不清眼前的一切,只感知到木叶的颜色,眼睛昏眩看到的是“万花筒的图案”,一切重叠在一起,视觉越来越弱了。模糊的听觉依稀可分辨出是从远方传来的古旧的声音,但究竟是什么的声音呢?“大伽蓝的钟磬?天末的风?”这时苍蝇已经感觉到死亡的魔鬼已经抓住自己了,身体“有点僵木”,“沉重的翼翅”。最后木叶旋转纷飞,“红色,黄色,土灰色的错杂的回轮。” 成为了苍蝇记忆里的最后景象,也是诗人为这弱小生命的完美落幕。

二.艺术特色

1.象征的表现手法

纵观 《秋蝇》一诗虽然糅合了许多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无边木叶萧萧下”、“大伽蓝的钟磬”、“天末的风”、“巨鸟的翎翮”,但是我们读这首诗仍然可以感觉其浓郁的现代诗歌气息,原因在于这整首诗的情绪是现代的,其表现手法也是现代的。以象征化的意境和氛围传达感情,是戴望舒对中国现代派诗歌建设的一个重要贡献。秋蝇是诗人的象征,也象征着每个人,正如秋蝇一样,每个人都必然会面对死亡或者困境,诗人以秋蝇的视角细致描述了秋蝇在死亡逼近的挣扎心态,在象征层面上表现人在死亡前的孤独无助,痛苦绝望,麻木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另一方面,秋蝇的死亡也象征了诗人在那个繁乱,冷酷的时代,自我感觉趋向死亡的感觉。同时,将苍蝇安排在秋天这个季节来描述,其实这象征了作者的某种思想状态。秋蝇眼里的整幅秋景图是现实世界的象征,“这样窒息的下午”、“无边木叶萧萧下”、“玻璃窗是寒冷的冰片了,太阳只有苍茫的色泽。”“昏眩的万花筒的图案”这正象征了现代社会的复杂、繁乱。秋天是很多大自然生命走向死亡的时期,正如作者当下的时代,现实摧毁了许多单纯的理想,阻碍新希望的萌芽。秋蝇的死亡挣扎过程则是现代人生活困境,“衰弱的苍蝇望得昏眩”、“它觉得它的脚软”、“苍蝇有点僵木,这样沉重的翼翅”,这些都象征着现代人在那杂乱冷酷的世界里无奈地挣扎而最终只得屈从死亡,服从命运的悲剧。

2.意象美

《秋蝇》这首诗蕴涵了丰富的意象,营造了空灵幽远的意境,使诗歌洋溢着一种忧郁感伤的情调,同时,这首诗还糅合了许多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使其具有一种复古、迷梦的美。诗歌以“木叶”和“苍蝇”两个意象交互呈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艰难苦恨繁霜鬓,百年多病独登台。”中“落木”是诗人艰难苦恨的苍凉人生的寄托物。《秋蝇》中的“木叶”不仅是诗人情感的体现而且它是与秋蝇的生命融合在一起的。将两个不同生命的离逝紧密联系在一起,木叶与秋蝇两个意象的重合,目的在于揭示了生存的痛苦与生命的衰落。整首诗的意象朦胧,相互迭映贯穿,构成一个独特的悲秋意境,是诗歌透出阵阵萧瑟悲凉的气息。

3.独特的语言结构

诗人能在平淡的生活里发掘诗情,显示复杂微妙的情思颤动与飘然意绪,写出多元素、多层次的心理内容。诗人通过描述秋蝇的形象变化,表现了自己内心流动变化的心理过程,即对现实世界感到厌恶和无奈至慢慢走向屈从甚至死亡的心理。其语调是无奈又冷漠。使用重叠复沓的词语引起了读者的幻觉、联想与情感活动,情感细腻真切,丝丝情绪的描摹深入人心。这极具秋季特征的自然景象,衬托了苍蝇在死亡挣扎过程中的痛苦。虽然这只是秋天里的蝇,诗人却用了这样生动的笔墨,令人心里有微微的痛。

三.我的感受

戴望舒在《我的记忆》中说过“我的记忆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它到处存在着,象我在这世界一样。”他在获得普遍生活规律的同时,还拥有自己特殊的精神追求,但是复杂而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难于实现,对生存的处境和理性的追求的悖论,使他常常迫使自己处于生活和精神的边缘,走向极端。

读了这首诗,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诗歌悲伤的情感。诗人以生活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揭示了他对生命的感受和思考,使我们无不为这只秋蝇的离逝感到淡淡的悲伤,这是我最欣赏这首诗歌的独特之处。我们常说:现实总是残酷的。当我们追求理想不可得,对现实不满又无可奈何时,我们也只能委屈去接受,顺从命运的安排。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活的困境,正如秋蝇要接受死亡一样,在所难免,但我们也应该相信逆境和困难终会过去,只要顺应社会和科学规律,希望和机遇总是存在的。

立冬诗句

感谢 souphp3l3 的投递 时间:2011-11-08 来源:

立冬诗句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紫金霜《立冬》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宋·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明·王稚登《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唐·李白《立冬》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宋·苏辙《立冬闻雷》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宋·陆游《立冬日作》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行:运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 ——《论语·阳货》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左传·昭公四年》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

自古立冬多诗情

作者:周广玲 点击数:3170 更新时间:2011/11/21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立冬”在在纷乱的落叶声中,悄然登场。元朝的陆文圭《立冬》的诗说:“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立冬时,一般还不太冷,黄花红叶尤在,有十月小阳春之感。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宋人周南《十月十日立冬》有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dbc940bb9f3f90f77c61b9f.html

《立冬的诗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