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发布时间:2020-02-18 13:27: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说起鲁迅,最先想到的是他写的《狂人日记》,它以狂人的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达对以封建制度、礼教为主体的封建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抗,更是揭示了封建礼制“吃人”的本质。“从来如此,便对吗”是狂人对吃人这一行为的提问,也是鲁迅对中国封建传统礼制的提问,他一直在思考着、探索着封建文化存在的意义,它还有继承下来的价值吗?在这国家处于水深火热的情况下,那些受封建礼制教育的国民却是腐朽愚昧的、麻木不仁的,对于国家的存亡好似不关他们的事,面对同胞被残害的场景,他们不会流露出半分同情。鲁迅尖锐地批判封建传统礼制是有理由的,与之有共同想法的陈独秀、胡适也同样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中去,在这场运动中直接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的理论。“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仁义道德成为一种假象,覆盖在它下面的是“吃人”的本质,这在鲁迅看来是何其的悲哀。国民受封建专制毒害之深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的妄图遵孔复古就可以看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他希望国民能从那“吃人”的礼制枷锁中走出来。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鲁迅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他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支持者,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他就有救国的一腔热血,于是他选择去学医以望学成之后上战场救死扶伤,可这一梦想被现实打破,在日求学期间亲眼看到身体健壮的国人麻木不仁,思想腐朽,精神颓败,这一目令他气愤,激起了他弃医从文的决心,想要以文艺运动来拯救国民。1907年夏,鲁迅酝酿了一场文艺运动,他和二弟联合许寿裳等人试图创办《新生》文艺杂志,但却因种种原因最终没有成功。这并没有浇灭他的热情,后来他在《河南》刊物上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文章,而他的《摩罗诗力说》标志着中国古典文论的终结与现代文论的开端。十年后,从一开始只是关注《新青年》杂志的发展到后来加入到《新青年》的编辑中去以及在杂志上发表文章,都体现了鲁迅还保持着以文艺救国的想法。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这都与新文化运动中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相一致,对于中国文学文化发展具有时代意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提倡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学习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而鲁迅早年在日本求学,与其说他比那些知识分子更早地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倒不如说西方的先进文化思想已经深入他的心中。他积极地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和启蒙思想,来启蒙人们摆脱旧思想的束缚。鲁迅对于民主有自己的思考,他在《灯下漫笔》中写到“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由此可见,他倡导的民主是国民地位的平等,强调个人的价值,只有“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转为人国”是为达到真正的民主与国家的兴起。五四知识分子同样在宣扬民主精神,一篇篇文章走进国民的眼中,以深刻的见解来促进国民对民主的理解。鲁迅对于学习科学也是极为赞同的,从一开始他就有科学救国的想法,他在留学的时候认真学习各种自然科学,在后面任教的时候教授学生生物、化学等学科,亦是在传播科学之文化与精神。“盖科学者,以其知识,历探自然现象之深微,久而得效,改革遂及于社会。”提倡科学就是要用科学推动社会的进步,破除国民迷信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e0152e7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d.html

《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