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则北冥有鱼

发布时间:2020-04-13 00:52: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

北冥①有鱼,其名为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④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⑥于南冥。南冥者,天池⑦也。《齐谐》者⑧,志怪⑨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⑩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作家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翻译: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注释: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上古传说中的大鱼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

  ⑤垂:垂挂

  ⑥海运:大海动荡。徙:迁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⑨志:记载。 怪:怪异的事情

  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苍苍:深蓝色。

极:尽。 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赏析: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这里入选的并非《逍遥游》全篇,只是节录了开头的一部分。

  “北冥”,指北海。“冥”同“溟”。北面的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从文字训诂讲,“鲲”在古代指鱼卵,可庄子在这篇文章中却把它借作为大鱼。它的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而且鲲会变化,变成一只鸟,叫做“鹏”。鹏也相当大,它的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大。应当说,这样的大鹏在现实中是没有的,也是人不曾见过的,但浪漫主义的庄子却似乎偏要使你深信不疑,还对它进行了一番形象描写:这只大鹏岂止是大,而且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游,由北海直飞到南海天边。这只其大无比的鹏鸟腾空而起时,“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而飞”,是说积满力气,怒张毛羽,一跃而起。“怒而飞”三字,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地写出了一个庞然大物在起飞时突飞迅猛的样子,非常传神。到凌空后,“其翼若垂天之云”。“垂天之云”,旧注解释为“若云垂天旁”,像一块云彩垂挂天边,现在的注释亦多沿袭旧说“像悬挂在天边的一大块云”。这并未表达出庄子的原意。笔者认为这一句是说巨鹏凌空,就好像云行中天一样,垂阴布影其下。天空是非常辽阔的,在漫漫无际的天幕上,可以说任何东西都不会显得大,只有垂下的云影,会给人一种遮天盖地的感觉。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常以虚构形象、描写幻想为特征,但虚构、幻想并不能完全脱离人们的实际经验,否则就会变成荒诞无稽,让人不可理解。因此,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往往在整个作品的构思上、形象的塑造上是虚构的、夸张的、幻想的,但却不排斥细节描写的真实,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们的想象,造成虽然不是事实但又不失一种真实的气氛。下面,庄子假借所谓“齐谐”的话,并加以发挥,对于鹏飞刺天的这种情景又做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十分生动的形容(“齐谐”是一本记载各种怪异事物的书)

说大鹏往南冥(天池)迁徙的时候,“水击三千里”,首先拍击水面斜着往上滑行有三千里地之遥。然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的意思。“扶摇”,指一种自下而上的狂风,即旋风。说经过三千里的滑行,然后盘旋而上,一直高到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飞去以后,半年才一止息。它飞起来不容易,飞的时间也长久。“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指天空中浮游的大气奔腾如野马。“尘埃”,细小的尘土。这句说,细小的尘埃微粒在空中游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是说,生物的气息把它们吹动,使它们不断的浮游,不断的奔腾。这几句都是形容大鹏飞在空中时大气层的景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意思是,天发出苍苍的颜色,深蓝深蓝的,“其正色邪”?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是不是因为太高远了,看不到它的尽头,而才把它看成这样的颜色的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己矣”。是因为天太高了,人们看不到天的真正的本色,可是大鹏在高空往下看时,也是这样,也看不到大地真正的本色,也会有这样的情况。这里对大鹏起飞南徙、凌摩霄汉的描写,真所谓是绘声绘色之极了。先写大鹏起飞,不能很快的飞起来,而是拍击水面,滑行三千里之远,然后再盘旋宛转,接着风气相扶,直冲高天之上,以至有九万里之远。而既已飞起来以后,要历时半年才能止息。那么,九万里高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先用高空中只见游气奔驰,尘埃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们仰视苍穹的一种经验加以比况,说鹏在碧远的高空俯视下界的时候,犹如下界的人仰视高空一样,只见茫茫苍苍,不辨正色。经过这样一番比况、形容,无形中联系了人的经验(因为古代人没有从高空往下看的经验,但从大地往天空看的经验每人都有),就调动了人的想象力,把似乎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也变得比较容易想象和理解了。读到这里,不能不为庄子文笔的巧妙所惊服。

巩固练习: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通假字:北冥有鱼 “冥”通“溟”

其正色邪 “邪”通“耶” 语气词 呢、吗

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 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水击三千里, 水:名作形,在水面上

南冥者,天池也。 天:名作形,天然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e8d96d7312b3169a451a4e1.html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