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学习要点(第五节) - 就业与失业

发布时间:2020-06-11 15:04: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劳动经济学学习要点(五)

—— 第五节就业与失业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出稳就业、保就业以及控制失业率那么什么是就业?什么是失业?什么是失业率?下面讲解就业与失业。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理论

(一)就业的含义

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凡是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者,即为就业者。

就业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能够参加某种劳动。劳动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必须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未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的人,一般可以视为无劳动能力,不能以自己的行为行使劳动权利,承担劳动给付的义务。

第二,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第三,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既可以是劳动报酬,也可以是经营收入。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可以称为就业。

(二)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1、总供给概念。所谓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看,它取决于用于生产的各类生产要素投入的总规模;从收入分配看,它是一定时期内要素投入而获得的收入总和。所以,总供给等同于一定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

生产要素的报酬收入中,一部分用于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部分用于储蓄。因此,总供给也等于消费与储蓄的总和。用公示表达:

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

=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总和 =消费十储蓄

2、总需求概念。所谓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总需求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的需求。消费品的需求是指居民户对各类消费品的支出、住房租金以及其他服务支出的总和。投资品的需求是指企业用于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用于原材料、半成品和存货增量的支出等。 公示表达为:

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

3、均衡国民收入概念。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人称为均衡国民收入

如果总供给(也就是从生产角度看国民收入)在价值形态上能全部得到实现,那么,必然在价值上与总需求相等。用公示表达为: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十储蓄=消费十投资

设均衡国民收入为Y,消费为C,储蓄为S,投资为J,则有:

Y=C+S=C+I

(三)就业总量决定

1、总供给价格的确定。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最大利润为决策准则。企业对提供的每一就业量都有与其相对应的最低预期收益,从而使企业能够收回成本和取得最低盈利。这个最低预期收益,就是该就业量所生产产品的总供给价格。因为总供给价格依企业所提供的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故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函数关系。

Z为总供给价格,N为就业量,总供给价格与就业量的关系为:

Z=f(N)

此函数称为总供给价格函数。

2、总需求价格的确定。企业预期出售这一就业量所生产的商品所能得到的收益,即社会为该就业量所生产的商品愿支付的价格。该收益即为总需求价格。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函数关系。设D为总需求价格,总需求价格与就业量的关系可写作:

D=∮(N)

这个函数称为总需求价格函数。

3有效需求。经济社会的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一般称为有效需求,亦称均衡国民收入。因而,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或者更准确地说,取决于总需求水平。如果总需求水平很高,当N取某特定值时,总需求价格D总是大于总供给价格Z,那么,企业界全体就会竞相购买生产要素,扩大就业,直到D=Z时为止。由此可见,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就业量是同时被决定的。

二、失业及其类型

(一)失业的含义

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考察,所谓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从统计学的角度可对失业者做出若干具体的规定,如劳动年龄的规定、就业要求的规定等。通常情况下,在劳动年龄之内,有就业要求并在职业介绍部门或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尚未工作的人,均为失业者。

(二)失业的类型

在形成失业现象的直接原因方面,将具有共同性质和特点的失业现象进行归类,主要有以下失业类型:

1、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因而,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劳动力供求均衡状态时也会存在这种类型的失业。其基本特征是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数量上是平衡的。它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

2、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称为技术性失业。

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观察,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从长期看,劳动力需求的总水平并不因技术进步而受到影响。从短期看,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生产方法和完善的经营管理,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会取代一部分劳动力,从而造成失业。这类失业是效率提高的必然结果。

解决技术性失业最有效的办法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地实施职业技能开发。

3、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在全部正常失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缓解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对策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包括超前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预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以及低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等。

4、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的失业称为季节性失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气候状况对某些行业的生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劳动力需求;其二是气候状况对某些消费需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劳动力需求。此外,人们的消费习惯、流传久远的习俗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而对劳动力需求的连锁反应所形成的失业,亦属于季节性失业的范畴。

三、需求不足性失业

(一)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两种具体形式

1、含义。需求不足性失业由总需求不足造成的,接受市场现行工资率,有就业要求的人不能满足其就业需要而引起的失业,就是需求不足性失业。

2、表现形式。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为增长差距性失业;其二为周期性失业。

——所谓增长差距性失业,是指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因此造成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导致的失业。

——所谓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因为经济周期不能科学预测,持续期限、影响深度与广度等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它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

(二)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

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两点对策:

其一,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

其二,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既然市场自身没有自行恢复均衡的能力,因而只能依赖市场以外的力量使失衡的市场恢复均衡,即只能依靠政府的宏观调节,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干预,才能使国民经济实现均衡。政府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将两者和产业政策紧密结合,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才能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进而实现充分就业。

失业率问题涉及的是失业率度量,我们下节再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eae419d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6.html

《劳动经济学学习要点(第五节) - 就业与失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