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发布时间:2017-03-11 14:24: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题 6.古诗三首

教学内容

望天门山

教学时间

主备人:吴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累计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预设

调整与反思

一、质疑激趣,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

2.我们曾经学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背诵一遍吧。今天,我们将随着李白去天门山看一看,高兴吗?

3.板书课题。

1.播放长江翻滚的视频,教师范读古诗。

2.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古诗,并画一画诗句中描绘的景象。

师:读过了这首诗,我们又在天门山中找到

生:.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齐背《望庐山瀑布》。

生:齐读课题。

生:边看视频边认真听老师范读,交流看、听后的感受。

二、品读《望天门山》。

了这么多景物,那同学们是不是对天门山很好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天门山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们看过图片之后有什么感觉呢?

师: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看看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气势?

师:组织展示学生的画,并解说自己的画。

师:评议学生的画,并小结。

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前两句古诗。

师:引导学生交流:在后两句诗中,诗人李白又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师:引导学生配乐吟诵古诗。

生:自由读古诗,结合视频画一画诗中描绘的景象。

生:全班展示自己的画,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说。

生:全班交流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生:用多种方式朗读前两句诗。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并背诵

2.基训

课题 6.古诗三首

教学内容

山行

教学时间

主备人:吴丹

教学目标

1.学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写诗的情感。 

3.引领学生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感悟“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蕴。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累计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预设

调整与反思

一、质疑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师: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是啊,就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身着一袭青衫的诗人正悠闲地坐在车上。山道两旁古木参天,黄叶翻飞。林间不时传来啾啾的鸟语,唧唧的虫鸣。山中的美景激起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便有了这首《山行》 

生:回答春、夏、秋、冬

生: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

生:(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

生: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品读《山行》。

师:范读《山行》。

2.课件出示《山行》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3.图文结合,引导学生体会诗意。

1)“远上”“斜”“寒山”告诉我们山的什么特点?请画一画吧。

2)引导学生串讲这句诗的意思:远远望去,一条石头小路盘曲而上,伸向远处。

3)总结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对二、三、四句诗的理解。

过渡: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景,你一定被深深陶醉了吧?下面,请你带着赞美的语气练习朗读这两首古诗吧。

生:1.认真听老师的范读,自己练习朗读。

生:观察图片,全班交流。

生:图文结合,采用画一画的方法体会诗意。

生:交流诗意。深秋时节,远远望去,一条石头小路盘曲而上,伸向远处。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约可以看见人们居住的房屋。最令人欣喜的莫过于似火的枫林了,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盛开的鲜花还要红艳。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至背诵。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并背诵

2.基训

课题 6.古诗三首

教学内容

暮江吟

教学时间

主备人:吴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吟、瑟”两个字

2.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暮江吟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累计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预设

调整与反思

一、质疑激趣,揭示课题。

1.组织学生背诵《望天门山》和《山行》。

2.导入: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今天,我们再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板书:暮江吟。

3.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交流诗人的资料。

4.解题意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 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

生:自由背诵《望天门山》和《山行》。

生:齐读诗题《暮江吟》。

;交流对课题的理解和诗人的资料。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生:(傍晚)(地点:江边。吟:吟诗)(白居易)

二、品读《暮江吟》

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

2.启发学生思考:诗中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吗?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1.组织学生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疑惑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书上作好记号。

2.课件出示夕阳西下的江面景色图,结合诗句,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教师适当点拨。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4.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这首诗,启发学生思考:诗中描绘的景色多美啊!从中你体会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生:自由朗读古诗。

生:交流读书感悟。

生:自主学习这首诗。

生:交流学习效果。

1)前两句:夕阳渐渐落下去了,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被分成两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2)后两句:更让人爱怜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的月夜;滴滴清亮的露水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生: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生:交流作者表达的情感。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并背诵

2.基训

3.预习第七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eb2b7c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f.html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