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

发布时间:2011-12-01 08:02: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平凡的世界》中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

庄浪县职业教育中心 魏岩军

“路遥去世十几年了,这十来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多大,众所周知,人们越来越讲究实际,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宣传和炒作,愿意为一个逝去的描写过去生活的似乎已经过去的这样的作家去花费精力了。但是我发现几年了,我惊奇的发现许多人,特别是许多年轻人他们仍然在默默地读路遥的书。有一家青年报作了调查,结果发现许多青年人仍然把《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与作者所精心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分解不开的关系。那一系列似乎活生生的站在读者面前的人物,他们一个个太真实、太自然、太朴实。他们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他们虽然平凡,但他们的形象在读者心里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影子。吸引了读者,感染了读者,更震撼了读者。

《平凡的世界》中成功塑造的人物很多,至少也有三十个,而且这些人物都极其真实又极具典型性。有农民,有城乡干部,有高层领导人,将他们通过一系列的事件串了起来,从而也展现了当时城乡生活的全貌。双水村,石圪节成了革命的未庄,而这一个个人物和阿Q一样都成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典型代表。而作为农民作家的路遥,作为对这种生活有着深刻体验和切肤感受的乡土作家,在他们眼里“故乡永远是他们心灵的家园,长大了,读书进城,城市文明使他们有了新的视角,在极大的文化和文明的反差中,回视曾经生长的乡土,亲切得让人心痛又愚昧得令人痛心,粗砺得令人骇怕又质朴得令人感动。乡土迫使他们逃离,乡土又令他们魂牵梦绕,在告别乡土的过程中徘徊反顾。乡愁——由对乡土的恋情而产生的忧患意识,与乡怨——由对乡土的逃离而产生的批判意识构成的乡土情绪,迫使他们的眼光笔墨时时离不开乡土,乡土对西北作家来说,是一方真实的土地,是一种沉甸甸的情感,是一种无法拒绝的生活方式和一种永远亲切的气息。” 2路遥基于这些,因此《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了真实感人的成分。孙玉厚忠厚老成,热爱子女、弟弟,但又能力有限,只有苦苦挣扎在贫穷的边缘。金俊武是农村中有头脑,办事冷静沉着而又圆通世故的中年人。田福堂是一种农村中的土政治家,既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又有庄稼人的机智、练达、精明以及作为一个务实庄稼人所奉行的非常圆通的人生哲学。田福军,高层领导人之一,代表民众利益,是敢做敢为的社会改革中的一面旗帜,是读者喜爱的领导人形象。还有田晓霞,风风火火、热情大方、开朗豁达、敢爱敢恨、视野开阔的女性形象,具有非凡的吸引力。还有金波,田润叶,孙兰香等一系列人物,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无不吸引读者,在这里将对孙少平和孙少安的人格魅力作一简述和评析。

一、核心人物——孙少平

一个平凡的开头,一个令人压抑的中午。在这样的场面中,出现了一个很令人尴尬的局面,一个农村穷学生难过的午餐。平凡的开头奠定了平凡的故事,孙少平的出场很自然,但却一次性的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一开头看到的是自卑和自尊的较量,一开头展现的是现实的困厄和忧愁。然而,主人公就生活在这里,这里是他一切的开始:饥饿、屈辱、贫穷、自卑和压抑。然而,读完小说,我们会被他的似乎真实的一切所吸引、所感染。他的生活,他的读书,他的意志,他的精神,他的爱情,他的工作,他的情操……一切都令读者掩卷而思,浮想联翩。而这一切都是作者精心营造的。“路遥作为一位具有强烈主观情绪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具体创作中,不自觉的把这种自卑,压抑到走向自我超越的精神变迁投射到他心爱的主人公身上。 无论是马健强,还是高加林和孙少平,这些出身贫苦的农家子弟,面对强大的世俗力量和来自城市物质文明的压迫,都有一种挥赶不去的自卑情绪,一种无法超越现实的无奈与苦涩,但是这种来自心底的自卑没有使他们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也没有使他们走向自暴自弃,而是他们对周围的现实,对自己的境遇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在摈弃了浮躁的沉稳的心态中,牢固地树立起要想解救自我,必须具有自尊、自立与自信的人生信念与态度,积极地寻找从困境中突围的路径,他们不仅是征服世界的强者,同时也是征服自我,不断走向精神更新的强者。”[3]路遥笔下的以孙少平为代表的农村青年几乎都是这样的强者,同时他们又具有十分真实的历史背景,因而更能给读者真切的感觉。另一方面,“从苦难中走过来的路遥深谙这一点,他在他的作品中从不回避苦难,而是用惊人的直率细腻地描画苦难;他也从不单纯地展现苦难,而是再现苦难中的人们各种顽强坚韧的奋斗精神美。”[4]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孙少安等人物正是这种精神美的体现者和代表者。其实从实质上说,他们是路遥精神理想和审美价值的实践者。

()中学时期的孙少平

孙少平上学的时代正是文革后期,中国社会正处在极其不正常的时期,经济困难,政治不稳定,而此时的农村大搞合作化,农民在生活上十分困难,时常青黄不接,有些甚至衣不蔽体,而在这种情形下上学真的很难,孙少平也自知上学的不易。因此,他几乎接受他的处境窘迫和尴尬。然而作为一个自尊心渐渐长成的少年,正如作品中所说“而贫穷使他过分的自尊,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对一切家庭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变态的对立情绪。”具体体现在对班长顾养明的一次点名中,他没有理睬。然而“尽管上这学是如此的艰难,但孙少平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的滋味,他现在已经从山乡圪崂到了一个大世界,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这一切举动和表现对于每个农村青年来说是所能触及到的,也能深深地体味其中的意味。

首先面临的是饥饿,一个身体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少年,饥饿成了他最大的困扰,要生存就得吃饭,然而,主人公一天连三等菜,也就是最下等的菜也不能保证。在物质上的极度困乏使他无法融入集体,他只能在别人都打完之后才领走他的那两个黑家伙。来自物质的压力使他在中学初期过得很压抑。然而人最怕的是失去精神支柱。在物质无法满足的条件下,精神又谈何容易。然而,在路遥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精神饱满的青年,虽然他们在物质上很困乏,但他们之所以吸引了读者,是因为他们在这样的生活中一步步走向了成熟,走出了自卑,超越了物质而上升到精神领域,在精神生活中战胜了同时代的其他青年。

孙少平吃不饱,穿不暖,像他那样大的小伙子,一年四季就一套衣服,袜子仅有腰而没有底子,晚上睡觉时脱衣之后会一丝不挂,连一条裤头也没有,在一个假期结束时为了洗净由于干活时所留下的污垢,几乎用完了半袋蒸馍用的碱面。这一切辛酸的生活,在他的中学时代一直相伴。然而这些真实的描写外在的东西是主人公家庭很贫穷,但是这种贫穷在小说中就是为了衬托孙少平在物质贫乏时真正显示出的人格精神。他克服了这些,走出了自卑,超越了屈辱,从而让我们看到的是他和其他人一样的正常的生活和一件又一件令同龄人感动的事情。

性格的开朗、豁达在中学时代初现端倪,独立的思考和冷静的办事态度给人一种成熟男人的风度。姐夫出事时他回家第一次处理一件较大的事,安排得井然有序,在家里男人都不在时,他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的安排和决定无疑是行之有效的。从中看出少年时他的沉稳和冷静。营救侯玉英,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侯玉英曾经伤害过他,在他自尊心很弱的环节中。但当她面临被洪水卷走的危境时,他奋不顾身,从中可见他的豁达和心胸宽大。对于郝红梅偷手帕事件的处理,更体现了他的人品,不公报私仇,不落井下石。当时他想到的只是怎样从火坑中将其营救,而一点儿也不污损她的声名,这有些理想成分,但是作者当时让所有的人都成全了他。因而他给人的感觉中,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学生,而是一个成熟的少年。和田晓霞的交往是他人生的关健,是田晓霞把他引向了人生的另一条轨道,在知识的海洋中漫游,在信息的天地间徜徉,让他的大脑和灵魂超越世俗,关注更深远的地方和人间,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双水村,石圪节,原西县,还有很多很多很遥远的地方,那里有更广阔的人生天地。也正是和田晓霞的交往让他走出了自卑,走向了自我奋斗自我超越的历程。他不再是一个仅仅想着双水村的农村青年,他的脑海中有了更多更深远的东西。以至在他临毕业时有一种茫然的感觉。他不想回去,不是他怕劳动,而他怕的是被另一个世界隔绝。没有书籍报纸等精神生活,而作为“导师”的田晓霞则帮助了他。在他农村的两年中不断的寄书报和《参考消息》,并且和他海阔天空地交谈。他们在精神上走向了一种契合,一种交融。也从而使他身上具有了一种不安分的成分,有了一种希望闯一闯世界的心理。

另外,还有一层至始至终的原因,那就是他那个苦难深重的家庭、弱不禁风的家庭,这是他一切的根源。但他却从来没有看不起自己的家庭和出身 ,也从来没有失去对家庭成员的深切的爱。“他不鄙视自己的家庭出身,却渴望挣脱农民的狭隘意识,追求具有人生价值的精神生活。”[5]他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家庭和出身,而恰恰相反,他对家庭的热爱和关心是至深的,他曾经给妹妹的信中这样写到:“我们出身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的出身和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地理解苦难,困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这一席话说得十分深刻,这简直是一位哲人的话。但不管怎样,它是主人公说的。作者在极力地用理想去塑造孙少平这个人物,作者要让他至善至美,也正因此,这个人物具有了非凡的人格魅力。“事实上从孙少平瘦弱的身躯里和褴褛的衣衫中透出的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勃勃生机。贫穷的感觉是他必须付出的代价。但这远远抵消不了他走进新生活的那种巨大的精神欢乐。对于这样一个内心独立丰富好奇好学的青年人来讲,他在贫穷面前是无辜的,贫穷尽管也会刺伤他的自尊心,但他的心底始终是坦白纯洁的。所以正是如此,在小说中,那种贫穷寒酸的细节无论写的怎样仔细都无损于这个人物。而且相反外在的困窘和内心的高傲,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6]国际关系学教授郭小聪对其给予的高度评价是符合作者创作动机的,也是符合读者心理的。

(二)村中劳动及黄原打工时期的孙少平

和同时期的所有的高中毕业生一样,他必须回农村劳动。而没有任何其他出路。作为农民的儿子,孙少平不是怕苦,怕脏,怕累,而是怕与外界隔绝。那样他的精神将变成一片废墟。尽管他能从村小学那里看到报纸,也能收到田晓霞给他寄来的《参考消息》和一些书籍,但是随着知识的增加和年龄的增大,他的心里想得更多了。而此时的社会正处于变革的前期,农村合作社的打破,作为民办教师的他面临回到土地上去,他的困扰也相应增加了,他希望到外面去闯一闯,哪怕会碰得头破血流,伤得体无完肤。因为他脑子里已经不再仅仅是黄土圪崂,而是有更加开阔和深远的天地。这里已不再是对物质的单纯地追求,而更多的是上升到精神领域。“一种强烈的愿望就不断从内心升起,他不甘心在双水村静静的生活一辈子,他老感觉远方有一种物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一个远行的梦。”他渴望走出去,渴望在外面的世界中去拼搏一番,奋斗一番。因为他和朋友金波一样有一种感觉:“人就得闯世事,安安稳稳一辈子还不如痛痛快快地甩打几下子就死了!即使受尽磨难,只要能经历一些世事,死了也不后悔!”他们都是不安心平庸生活的,因为他们年轻,他们读过书,更因为他们对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他们一直都想到外面闯世事,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的:那就是人不应该只知安稳的生活,而应该多闯一闯,多历练一下。

来自苦难家庭和身份的自卑感已不复存在,其实早在中学时,他就慢慢地克服了它,从其中走了出来,摆脱了它的困扰。从农村开始走向城市,从小村庄走向都市,有了一年轻人的自信和成熟。他之所以有这种信念和感觉,离不开家庭,也离不开中学生活,更离不开田晓霞的帮助。这一些将其引到了人生的另一天地。使他更优秀、更完美,更具有人格魅力,更具有吸引力。

孙少平离开了土地,背负简单破旧的行李,流入了黄原东头的劳动力市场,等待工头的招工,这种感觉在书中写得很自然,然而,此时主人公的心里却翻滚着不可遏制的浪涛。他明白他在这里的使命和任务,他清楚他出来就不能空手而回,如果真是那样,他就不是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大量的民工,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劳动场面。诸如王满银、金富之流,也是涌入城市的民工,但他们的行动和目的与孙少平是不同的,他们不是安份守已的民工,是靠投机取巧的一类;萝卜花这样的民工是没有牵挂,没有责任的一类;后来的煤矿协议工,也是民工中的一类,他们基本上和孙少平是一类的,他们有家有室,有老有小,他们要挣钱,要为生存而奋斗。但孙少平比他们多了一些就是他有文化,他比其他人想得更多一些,做得更好一些。

孙少平的打工经历是富有传奇性和戏剧性的,因为在这里,他生活在物质虽不富裕,但精神满足的环境里,和田晓霞在黄原的相逢,成为他生活中最美丽的一段。再次的重逢使他们都有一种不同的感觉,特别是对田晓霞来说,几年不见,他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是说他在物质上还是外貌上,而是孙少平的独到见解和认识,使田晓霞认识到,他不再是以前的他,而是具有了一种独特的人格和精神的他。“她兴奋的是,孙少平为她的生活环境树立了一个对应物;或者说给她的世界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坐标。”而这样一种感觉的出现,使他们的交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不断的交往中,他们慢慢的相爱了。其实给人的感觉上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之间的互相了解一直存在,而且,从心灵上他们早就融合在一起了。在田晓霞面前,他们什么都谈,孙少平从来没有感到过自卑和压抑,而相反地渴望与她相对而谈,甚至任意而谈,海阔天空。而这样美丽的爱情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小说中田晓霞所讲的苏联鲁勉采娃的故事实质上给他们美丽浪漫的爱情下了一个很准确但很令人不满的结局。而他们似乎也只能有那种结局。这其实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一种构思,也是他笔下人物情感发展的一种难以收拾和无法控制。他在极度理想化他笔下的人物。孙少平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在代替作者实施他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然而,到了最后,他无法冲破现实的这种俗命论,他也只能安排他们走向一种既定的结局。正如宗元所说:“然而,在作家情感的深处,依然笼罩着挥赶不去的自卑,一方面,作家希望笔下这些精神高贵的人物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另一方面,这些人物却顽强地抵抗住作家的理性驱赶,严格遵循自身发展的逻辑方向,决不逾越现实命运的安排。”[7]因此,孙少平和田晓霞爱情的悲剧是一种现实命运,是无法摆脱的 ,这种宿命论式的爱情悲剧其实正反映出路遥作为乡土作家的一种局限。其实,无论怎样设想,如何构思,他都似乎难逃这种局限。他的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最终只能以这样的悲剧实现和完结。“作者也清楚的意识到田晓霞这个晶莹透彻的城市姑娘,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作家的一个心造的幻影与诗意的象征。”[8]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农村青年孙少平和城市姑娘田晓霞的悲剧式的爱情结局从某种意义上正体现了一种客观上的真实,艺术上的真实,也反映出作者审美价值取向上的真实。其实,当我们看到孙少平的人生轨迹时,我们就会看到路遥的人生轨迹,也就看到路遥的一种理念,一种心态。他试图用小说的人物形象的行动去完成自己理想中的一种生活,因而在这里,我认为路遥是用全部的身心在塑造人物,让他们替自己去完成一个理想的结局,但是他却怎么也逃离不了宿命。他把孙少平的生活、爱情、情操……一切写得完美,而实际上是在潜意识中为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奋斗而努力。他渴望得到的也正是作品中人物完美的一面,但是现实让他无法实现这种理想,他终归回到了现实,让现实完成了现实,一个悲情的结局

可以说,孙少平的这一部分生活在小说中占有绝对的地位,而且也是吸引读者最深的东西和最明显的一部分,因而成为了核心。孙少平的人格魅力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展现,他的爱情感染了读者,他的行动也震撼了读者。其中他为了小翠的事而打了对他挺不错的工头。在他的身上体现了男子汉的的正义和正气。他不愿看到弱者被欺凌,他不能忍受这种霸道的做法,他用劳动来耕耘自己的生活,劳动在他的生活中不仅仅是获得物质保障的单一的事情,而更重要的是劳动对他来讲已成为一种需求,一种精神上的需求,一种治愈精神创伤的的良药,“他感到精神上的某种危机,只能靠强度的体力劳动来解脱。劳动,永远是他医治精神创伤的良药。”因为只有投入劳动,在强度的体力劳动中,他才能忘记一切的不痛快,全身心地投入劳动,让体力在极度紧张中而让精神处于麻醉状态,由此来医治精神上的创伤,这种观念有人也许不同意,但当你深刻体验到之后,这确实是真的。而路遥正是用他的这种观念让孙少平变得更加丰富。同时,也使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了更加非凡的人格魅力。

(三)煤矿工人时期的主人公

从时间的跨度看,此时的孙少平正是青年时期,煤矿的生活对他来说是能吃消的,但在煤矿,危险对每一个人都是不可避免的威胁。井下生活日日正常进行,虽然苦、危险,但是比较稳定,为了挣钱他不误一个班,从刚到时什么也没有到后来什么都有了,他用他的实际劳动在宿舍中战胜了其他人,也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人要生存就得劳动,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得应得的一切。从总体上看,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在劳动,都在平凡的劳动中平凡的生活,如一窝蜂一样,辛勤的劳动着,然后享受自己用汗水换来的果实。孙少平用劳动证明了这一点。平凡的人只能靠平凡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这一点滴的小事中透出的是人生的一种生存哲学。

和以前相比,此时的孙少平更加成熟和沉稳,遇事冷静、沉着,对事业的执着和义无反顾,对于人世的豁达和开阔,行动的主动和进取,在作品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家人的关心自始自终,和他的大哥一样,爱家和家中的每一个成员。但从行动上看,他的主动性更强一些。社会改革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家庭开始走向了正常化,不再为吃穿而发愁,且家中也有了大学生,工人,还有小砖厂主,此时的孙少平在物质上应该是比较充足了,然而,从小说中我们看到,他任何时候都有忧愁和困扰,这也许是作为文化工人的一种独特的感受。煤矿工的生活是单调的,但他不担心这样的生活,相反,他对这样的生活充满了激情,他为自己这样的劳动而自豪,然而有时候,他的这种感觉会被无形的感受破坏。当他以大亚湾煤矿工人的制服自豪地坐在车上时,遭到的却是单独就检查他一个人的票,使他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极其厌恶的情绪,这其实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对一个人的心里会留下一定的阴影。

田晓霞的归去,他当然是极其悲痛的,然而作者让我们看到的一直是顽强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中坚强的他。他没有因失去热恋的爱人而去投河或以其他方式自杀,而是仍然坚强地投入劳动。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顽强而执著的心,是一种从苦难中走来,能经受任何苦难打击的心态。他应该好好地活着,在心中永远记着她的同时,永远正常地活下去。“田晓霞的不幸遇难,使他的担心和预感终于变成了残酷的现实,再一次经受了远比初恋更为致命的打击。这位坚强的男子汉从情感的暴风雨中挺起了身躯,在撕心裂胆般的痛苦中却没有走向绝望和颓废,只渴求用沉重的劳动治愈精神的创伤,恢复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念。”[9]孙少平是一个生活的强者,是一个极具艺术震撼力的人物,他的人格具有无穷的精神魅力。

总之,孙少平的故事是《平凡的世界》中故事的主线,通过他的一系列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可以愤世嫉俗,却不会玩世不恭;可以绝望,却不会沉沦;可以被侮辱,被损害,却不会被扭曲;可以出污泥而不染,却不觉虚假和苍白。那么这种对于苦难的追求,他从苦难中追求心灵的高贵,那么这种追求呢,正是少平像保尔又像唐吉诃德之处。”[10]这就是孙少平,作家理想化的一个人物,通过几乎真实的故事给现实人一种启示。他生活的大前提和大背景给人们一个极大的思考空间和想象余地。他平凡而又不平庸,他的故事吸引了读者,他的情绪感染了读者,他的行为和举动震撼了读者,他具有艺术的真实性,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

二、令人钦佩的农村青年——孙少安

“如果说孙少平像一棵挺拔的白杨,总是把人生的理想指向广袤的天空,那么,孙少安则是一株结着沉甸甸果穗的黄谷,执意地把人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家乡的泥土上。孙少安,这是作家怀着尊敬与爱怜的心情,为当代读者塑造出的一位新时期农民企业者的形象。在他身上既沉淀着厚重的乡土文化,同时也具有新时代的风采与魅力。” 11读过小说后,他给读者留下的是刚毅沉着,心地善良,情操高洁,善于思考,勇于奋斗,责任心极强的农村青年。在他的一生中也充满了对于苦难的奋斗精神美,向苦难挑战,向幸福和理想迈进,他很平凡,一个高小毕业的农民,但是他的奋斗史却是令读者大为钦佩,他的精神给人极大的启示和鼓舞。因而,他和孙少平一样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具有无穷的精神魅力,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读这部作品时,给人的感觉首先是太真实,无论从他们生活大环境社会,还是小环境家庭都让读者能深刻地体会到极大的真实。改革开放前后的一段时期,中国的社会面貌和具体情形我们都有所了解,他们生活在正直艰难时期,因而那种生活的苦难压力和艰辛是他们能深刻体会的。可以说这一切对他都是切肤的感触。而他而临的是,怎样改变他那个弱不禁风的家庭,建立牢固稳定的家庭;怎样缓解父母的压力让弟弟妹妹更好地上学;怎样去创业,创立一番自己的事业。在改革之前,这一切都是那样不切实际和茫然。高小毕业回家劳动,十八岁就挑起了一队队长的重担,而且是做事很有分寸和把握,有能力,能让队员放心的好队长。他也是一个能与金俊武齐名而令田福堂这个老政治家头疼的少年后生,他不仅是一个带头人,而且也是一个劳动好手,对队里人的关心以至他对队里的牲口的爱也是那么深切,都无不体现出了他的责任心。对家庭更不用说。他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这一些行动在一个高小文化的人来讲,不是理论所能左右的,而实质是人物内在修养的体现,而这种修养并不是知识所能够给予的,是一种天赋的高尚的人格,而他又是真真实实地存在于这个平凡的世界中的一个人物。

改革开放前由于政策的束缚,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无法实现和满足他的生活目标和要求,但是作为在农村第一线参加生产劳动的他,对于当时存在的问题却早已深刻地认识到了。怎样求得发展和活路,在开始和田福军的一次短谈中已经窥见一斑了。可以说,首先从思想上,他具有了一定的眼光,具有一种主动思考的意识,具有一种超前的意识。然而,政策不灵活和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他的发展,他也只能在既定的圈子里耕种。曾为扩大猪饲料地,而受到批判,但是在他心里,仍然希望着改革,改变这种局面,他时刻准备着与困难做斗争,在多次打击中他没有倒下去,而是坚强地继续奋斗着,并从困难中挣脱出来。他在困难或者其他不顺利的事面前,总是以家庭为重,以他人为重,总是在提醒自己,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存在而且是关涉到他人。因此他总是这样想着:“不,他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与神经,吆喝着,继续走上前去,如果他垮了,说不定人仰马翻,一切都完了……”正因为这样想着,他才一直坚持下来,直到……。也许他今生不会垮下去,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这也正显示出他面对压迫决不屈服,决不懦弱,决不妥协这一强悍的内在的人格力量。这也正是他人格魅力的体现,他是一个铁骨铮铮、打不垮的庄稼硬汉。

对家庭的责任是他永远的牵挂,即使任何时候都不想也不可能摆脱这种关系。他的家庭虽然贫困,但依然是他的家,永远的家。他要爱家庭中的所有成员,他尽力去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义务。他尊重父亲,虽然有些事情他可能早已决定,但是他还是去和父亲商量,因为父亲总是父亲,儿子有义务尊重父亲的建议。尽管父亲从来都不干涉他,但是从心理上,他日趋完成了孝这一传统美德。他热爱家里的每一个人,他几乎成了他们的保护伞。对于他的爱情和婚姻,他不是没有激情,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块长大的润叶向他示爱时,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放弃。因为他明白作为一个农民的他不能连累润叶,从心理上他爱她,因为他们相互太了解了,如果可能,润叶将是他最合适的选择,然而,现实却不允许他做出这样的行动选择,因而在润叶焦急的等待与期盼他时,他却逃到了山西,为自己选择了另一粒种子。可以说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润叶来说,他的选择是残酷的,因为他几乎让润叶失去了整个青春,失去了真正的爱情。但是,如果他选择了润叶,他的悲剧也许会像孙少平一样,让人感到万分的遗憾和压抑的沉痛。他和秀莲的爱情是现实的,也是完美的,和谐的,从小说中可以看出,这是符合他们的生活规律的。他们从中表现出的一种爱情是农村青年所追求的,是一种淳朴的爱情,他们的生活很典型,他们没有花前月下,没有灯红酒绿,但是他们那种互相关爱和体贴入微的表现,谁又能否认那不是爱情呢?而这种爱情却又显得那样的感人。她爱他爱得那样真切,曾经为了他拿一块白面馍,曾经为他盛一碗较稠的饭。这是她对他的爱,一种无言的爱,孙少安也不是不明白,只不过在这个家庭中,他心理上无法容忍她这样的做法。所以为此他还跟秀莲闹别扭。因为在这个家里,上有老祖母、父母、下有外甥,因而他不希望懂事的秀莲这一点也不明白。但是他心里对他的爱也是那样的真切。他们也从来没有提及一句我爱你,但实际上,一举一动中完全的体现出他们的爱是那样的真切与和谐,而这样现实的爱情同样令人回味,吸引人。而这样的婚姻,这样和谐的爱情也为孙少安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从小说后面我们可以看到,秀莲对于丈夫事业的支持和帮助,以至于连性命也搭了进去。安定的家庭是他创业的先决条件,他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创业。

作为一个精明而有能力的人,一旦社会有转机,一旦有发展的机会,他就会抓住机会,努力奋斗,为自己开创美好的明天。孙少安就是如此。在改革的春风吹进来后,他抓住机会,开始了创业。创业虽然是艰难的,但是因为有了希望,所以再艰辛也无所畏惧。当然,创业过程中有顺境也有逆境,但是在任何时候,孙少安都是以强者的身份出现的,最终他是创业的胜利者。当然,他不是一个完人,他也有许多苦恼,由于地位身份的差距,他依然决然地放弃了他深爱的润叶,他知道他这是狠心的,但是他不忍心让自己的不顺去连累润叶而让她失去幸福。他怕润叶和他的结合会使润叶不幸福,所以他忍痛做出了决定。他的这个决定对于他们也许是不幸的 ,但也许是最好的。他的决定虽然很果断,但是小说中同时又安排了孙少安多次的流泪,而且时常是在他一个人的时候,他有时总是泪流满面,因为他心中积聚了太多的压抑和不平,但是在家人面前,他永远活得正常而有勇气 ,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不能垮,他垮了一切也许就都完了。因此他只能是在一个人的时候去发泄,去流泪。也正因为这样才显得孙少安是一个丰富的具有立体感的人,也才使他更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具有真实的人格魅力。

孙少安不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他具有宽广的胸襟,他顾全大局,关心别人。他从苦难中走来,他深刻地理解苦难在物质上和心理上给人们造成的艰辛、屈辱和压力。因此在改革中,在他开始发财致富时,在他一天天走向富裕时,他没有忘记村里那些仍然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当村中人没有钱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借钱给他们。为了缓解他们的经济困难,他曾想扩大砖厂,加入部分的劳动力给他们发几个工资,一方面可以解决他们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展自己的事业。然而他的第一步计划在河南师傅的不正确的技术指引下破产了。这次计划的破产可以说是他生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打击,因为他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创业者,更是一个平凡的农民。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好人有好报,他最终还是重新振作起来了,也最终成功了。他成了农民企业家。这似乎是作者有意的安排,这让读者的心理得到了某方面的安慰和平衡。他最后有了钱,最终成功了。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世事最终也难以控制,就在他有了金钱和声誉,创业获得了成功的同时,他却失去了给他巨大支持的、相濡以沫的妻子。这个结局是悲惨的,让读者透不过气来的,小说作家安排了人物这样的悲剧结局,特别是孙氏兄弟,他们最终有了钱,物质上他们变得富有了,然而最后他们又都失去了美满的婚姻,美丽的爱情。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又都是悲剧式的人物,最终留下了无法完满的缺憾。但这似乎才显得更加真实,也才更具有艺术的吸引力和震撼力。

三、结语

孙少安、孙少平都是老实而忠厚、聪明而能干的农村青年,无论在农村的天地间还是在城市的空间中,他们都能够自由的驰骋(只要有机会的话),他们就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去拼搏。而小说人格魅力之所在也正是他们顽强的生存奋斗意识、他们的拼搏精神、他们的精神人格。给人们深刻影响的也就是他们的精神。尽管他们都那样平凡,但他们的精神和人格的魅力远远超越了平凡,而走向了崇高,走向了伟大。这正是他们吸引读者,感动读者,震撼读者的原因所在。

“总之,路遥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善于以当代意识看历史,或者以历史的眼光看现实,总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他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正处于‘城乡交叉地带’‘主体交叉桥’的认识,正表现了他‘历史的活动家’的气度和特点,有了这种俯瞰历史于现实的胸襟,才有对高家林和孙少平这样的青年的理解与宽容,使他们当之无愧地属于历史,属于现实,同时也属于未来。” 12孙少平、孙少安,不仅是历史的,而更是现实的和未来的。

参考文献

郭小聪《路遥的诗意》央视国际,20031112

许文郁《西北乡土小说的精神内涵》,《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J],1994年第5期。

宗元《魂断人生——路遥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3月版

韩玉珠《尽情映现普通人的奋斗精神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J1993年第2期。

李星《在现实的道路上——路遥论》,《文学评论》[J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ecc9e0b76c66137ee061946.html

《《平凡的世界》中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