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0-01-26 13:53: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复习讲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背景:

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根本〕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发展资

本主义经济;

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辛亥革命传播的民主共和思想

深入人心;

政治状况——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

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

二、运动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4、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5、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

三、主要内容:

四:总评

1、性质:

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2、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积极性: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是中国现代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1)政治上: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

2)思想文化上:①沉痛打击了传统礼教;②启发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民主主义觉悟;③推动了文化平民化;④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局限性:(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3、意义:

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⑵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⑶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岳麓版认为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一场伟大的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人民版认为: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总结:全面准确地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内涵

【点析】

1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的,反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其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

2)前期内容是倡导民主和科学(核心),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

3)其积极影响是:①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②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③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④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政治思想伦理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开始使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比较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不同

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①领导不同: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后期是马克思主义者。

②指导思想不同:前期指导思想是民权、平等和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主要内容不同:前期以“科学”“民主”,反对专制迷信与封建道德、旧文学为主要内容;后期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④性质不同:前期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后期是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⑤作用不同:前期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后期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为中共的成立作了思想准备。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

1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4、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专题总结:

1.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1)三大特征:

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

③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接受(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2)四个阶段:

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②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③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④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角度变化

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

1.一个概念

中国的近代化是指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也有人称这一过程为现代化。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即经济领域由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政治领域由资本主义整体代替封建专制政体;思想文化领域里逐渐西学东渐;中国外交上的现代化。

2.两大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的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民族、国家独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繁荣富强是一代代中国人追求的目标。没有民族、国家独立这个前提,繁荣富强只能是一句空话。

3.三个层次

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层次,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第一层次: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器物层次)

第二层次: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国近代化由器物阶段上升到制度阶段)

第三层次: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道的兴起,中国近代化上到观念层面)

word/media/image4.gif

word/media/image8_1.png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ed1994c75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4.html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