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作品赏析及名家评价

发布时间:2020-11-19 02:52: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兰亭集序》作品赏析及名家评价

《兰亭集序》作品赏析及名家评价 【作品赏析】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 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 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 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 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 点明聚会的时问、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 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 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 ; 然后 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在写景的基 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 , “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 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 “天 朗气清” 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 ;“惠风和畅” 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 、“俯 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 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 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 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先用两个“或” 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 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一是“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 的。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 ,却“不知老 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 “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接着由“欣于其所遇”的 乐引出“情随事迁”的忧,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 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 子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 “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 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 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 ,可是又说不清 其中原因。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 ,“齐彭殇” 论调的批判,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 。东晋时代的文人 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土义的清谈,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方 生方死,方死方生” 《庄子·齐物论》 ,且把长寿的彭祖和夭 折的儿童等同看待,认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作者能与 时风为悖。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 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 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留于后 人去阅读。尽管将来“事殊事异” ,但“所以兴怀。其一致也” 。

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最后一句, 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 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 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 《兰亭 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 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 盛”,“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 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属于 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 彭殇”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 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 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名家评价】

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九: “此文一意反复生死之事甚 疾,现前好景可念,更不许顺口说有妙理妙语,真古今第一情种 也。”

李兆洛《骈体文钞》 卷二十一:“雅人深致, 玩其抑扬之趣。 ”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 “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 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 鲜实效。 一死生而齐彭疡, 无经济大略, 故触景兴怀, 俯仰若有余病。 但逸少旷达人, 故虽苍凉感叹之中, 自有无穷逸趣。”

浦起龙《古文眉诠》卷四十二:非止序禊事也,序诗意也。 修短死生, 皆一时诗意所感, 故其言如此。 笔情绝俗, 高出选体。

余诚《重汀古文释义新编》卷七:因游宴之乐,写人生死之 可悲,则兰亭一会,固未可等诸寻常小集。而排斤当日竟尚清谈 ; 倾惑朝廷者之意,亦寓言下。林西仲谓古人游览之文,亦不苟作 如此。信非诬也。至其文情之高旷,文致之轻松,更难备述

历代有关《兰亭序》评语集萃 宋黄庭坚:《兰亭序》草, 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摹写 或失之肥瘦,亦自成妍,要各存之于心,会其妙处耳。

宋米芾: 永和九年暮春月, 内史山阴幽兴发 ; 群贤吟咏无足称, 叙引抽毫纵奇札 ; 爱之重写终不如,神助留为万世法 ; 廿八行三百 字,之字最多无一似 ; 昭陵竟发不知归,摹写典型犹可秘 ; 彦远记 摹不记褚,要录斑斑纪名氏 ; 后生有得苦求奇,寻购褚摹惊一世 ; 寄言好事但赏佳,俗说纷纷那都有是。

元赵子昂:余北行三十四二日,秋冬之间,而多南风,船窗 晴暖,时对兰亭,信可乐也 ; 七日书。

《兰亭》与《丙舍帖》绝相似。

《兰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间者有数,有日减, 无日增,故博古之士以为至宝,然极难辨,有又未损五字者,五 字未损其本尤难得。 此盖已损者, 独孤长老送余北行, 携以自随, 至南浔北出以见示,因从独孤乞得,携入都。他日来归 ; 与独孤结 一重翰墨缘也。 至大三年九月五日, 孟府跋于舟中, 独孤名淳朋, 天台人。

《兰亭帖》当宋未度南时,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 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 无虑数十百本, 而真赝始难别矣 ! 王伯顺, 尤延之诸公,其精识之尤者,于墨色、纸色、肥瘦农纤之间分毫 不爽。故朱晦翁跋兰亭谓:不独议礼如聚讼,盖笑之也。然传刻 既多,实亦未易定其甲乙。 此卷乃致佳本, 五字免损, 肥瘦得中, 与王子庆所藏越子固无异。 石本中至宝也 ! 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舟 次宝应重题。子昂。

《兰亭》诚不可忽,世间墨本日亡日少,而识真者盖难,其 人既识而藏之,可不宝诸。十八日清河舟中。

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 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 ?顷闻吴中北禅主僧名正吾, 号东屏,有定武兰亭,是其师晦岩照法师所藏,从其借观不可。 一旦得此,喜不自胜,独孤之与东屏贤,不肖何如也。三日将过 吕梁泊舟题二十。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意。右军书 《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 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 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 古法终不可失也。

廿九日至济州,遇周景远新除行台监察御史,自都下来,酌 酒于驿亭。人以纸素求书于景远者甚众,而乞余书者纷集,殊不 可当,急登舟解缆, 乃得休。 是晚,至济州北三十里, 重展此卷, 因题。

东坡诗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骨 ?”学《兰亭》 者亦然。黄太史亦云:“世人但学 《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此意非学书者不知也。

大凡石刻虽一石,而墨本辄不同,盖纸有厚薄、粗细燥湿, 墨有浓淡, 用墨有轻重, 而刻之肥瘦明暗随之, 故《兰亭》 难辨。 然真知书法者,一见便当了然,正不在肥瘦明暗之间也。

右军人品甚高, 故书入神品。 奴隶小夫乳臭之子, 朝学执笔, 暮已自夸,其能 ! 薄俗可鄙 !可鄙!

明董其昌:赵文敏得独孤长老《定武禊帖》做十三跋,宋时 尤延之诸公聚讼争辩,只为此一片右耳。况唐人真迹墨本乎 ?此卷

似永兴所临,曾入元文宗御府,假令文敏见之,不知当若何欣赏 也! 久藏余斋中,今为此生所有,可谓所得归矣 ! 戊午正月董其昌 题。

明文徵明:世传《兰亭》刻石,唯《定武本》为妙,然古今 议者不一,故有聚讼之说。

清乾隆帝 弘历 :米记韩冯惜未见。米黻跋《兰亭》帖云: 唐太宗即获此书,使冯承素、韩道政之流摹赐王公云云。其说本 之张彦远《法书要录》 。而元章惟于诸遂良摹卷,跋咏及之,其余 皆不置,题品自系未能悉见,余己已夏题褚卷,曾有韩冯摹本反 无真之句,今冯承素此卷及画禅室所弃虞世南摹本,并昔所题褚 卷,皆唐时名迹,并入《石渠宝笈》 ,又足傲海岳所不足矣 ! 今看 承素卷存真,虽欣无翼朕珍羽。叹致,却惭似褚人用旧题褚摹卷 韵。壬辰暮春月瀚御题。

清王澍:兰亭是右军醉墨缘,醉后兴到趣溢于书,故书入神 品。此卷为何南郡公摹,笔墨之外,别有一种超诣变灭之趣。当 时醉态仿佛可见。往见褚摹刻本多矣,皆用我法,此本信天下第 一迹也 !昔赵承旨得《定武石刻》 ,犹爱玩不去手,况真迹乎 ! 汪氏 子子孙孙其永守之。丁亥夏六月朔有六日曲阿箬林王澍书。

清孙星衍: 嘉庆戊辰岁, 在历下见钱学史樾所藏 《唐摹兰亭》 墨迹,因刊于石。今见此本亦是褚临,而笔法飞动过之,自非一 时所临,真稀世之宝。 癸酋岁长至前三日月轩六兄属题。 孙星衍。

清何绍基:余学书从篆分入手,故于北碑无不习,而南人简 札一派,不甚留意。惟于《定武兰亭》 置案枕间将十日,

至为心醉。

清李瑞清:《兰亭》茧纸已入昭陵,今世所传皆当时欧、虞、 褚诸公所模拓者也。评书者谓欧得其浑古,褚得其超逸,未可轩 轾,诚笃论也。

清周星莲: 古人作书落笔一圆便圆到底, 落笔一方便方到底, 各成一种章法。 《兰亭》用圆, 《圣教》用方,二帖为百代书法楷 模,所谓规矩方圆之至也。

清朱和羹:正锋取劲,侧笔取妍。王羲之书《兰亭》 ,取妍处 时带侧笔。

清朱履贞:然世之言《兰亭》 ,必推《定武》 。《定武》为欧阳 临本,飘扬俊逸,旷绝千古,岂其真书遽尔若此哉 !

兰亭序的文章赏析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 、《禊

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等。晋穆帝永和九年 公元 353) 三月三 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 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 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 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 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 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 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 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 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 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 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 意境清丽淡雅, 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有聚合必有别离, 所谓“兴尽悲来” 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 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 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语 、“老 冉冉其将至兮” 屈原语 、“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 《古诗 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 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 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 是叙事写景, 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 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 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 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 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 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 浮文妨要” 《世说新语· 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 、“齐彭殇”是一种 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 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 “俪采百字之偶, 争价一句之奇”

《文心雕龙·明诗篇》 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 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总之,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 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f126fa27b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03.html

《《兰亭集序》作品赏析及名家评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