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读书心得:不忘历史,牢记使命_读后感_模板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红日》读书心得:不忘历史,牢记使命_读后感_模板

不忘历史,牢记使命——《红日》读书心得物流1402王毓寒
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被战火烧的已经残破不堪可看上去却依旧鲜艳的红旗高高地插上了孟良崮的峰顶。山下,一片欢声雷动,士兵们高举着枪杆,庆祝着战争的胜利。脑海中的画面最终定格在了那里,看完了《红日》,我的情绪久久不能恢复平静,心中仿佛有一团熊熊的火焰,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而燃烧,在为那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而燃烧!
《红日》取材于解放军战争初期,陈毅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粉碎做人重点进攻的历史事实,以我军军长沈振率领的一支英雄部队为主线,从1946年第二次涟水战役我军失利,到最后监国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展开了一副波澜壮阔的画卷,通过半年多的山东战场形势的变化,高屋建设地对解放军战争时期我军与国民党的涟水,三次战役做了艺术的描绘,真实地体现了解放军战争初期由弱到强,由战略进攻的历史转折,从全新和比较现代的角度来讲述那个孟良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处盾的解放军史上的转折之战。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作者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透过这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悬殊,又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比较,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文中,以莱芜大捷的胜利作为过渡,透过集中描述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王牌军”74师始文章打到高潮,三次战役有主有次,却又浑然一体。
虽然《红日》也有关于战斗场面的资料,也有年轻情侣们鲜为人知的战争感情,但真正吸引我的却是《红日》中的战斗英雄的精神之所在。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红日》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更重要的贡献还在于:在应和时代共名的同时,小说在战争观念和小说美学上体现出来的创新性和探索性。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于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不禁钦佩于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那是要多团结的军队才能做到啊!战士们,你们在枪林弹雨中坚守阵地,真不愧是惊天动地的英雄。五星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的,这句话不是小时侯说着玩的,那是历史证明的。你们在战争中逐步克服缺点,不断前进,这样一轮红日生起来的背后是无数的牺牲。你们为中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你们是人民的骄傲!
《红日》除了让我缅怀革命烈士们的崇高气节外,更教会我应对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就应全力以赴,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在生活和工作中,就应学会与人协作,重视团队精神。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我们这一代该做次好好地反省。如今如此幸福的生活,是伟大的共产党人出生入死换来的,流了那么多血,牺牲了那么多生命,我们难道不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吗?反观此刻我们大学生们,有些人上了大学之后,似乎只记得吃喝玩乐,完全没有高三时那种拼搏的精神。应对挫折,也少了份勇气。不是哭哭啼啼,就是选取自杀。革命先辈们那种坚强、拼搏的精神去了哪里?还有此刻弥漫全国的考公务员热,多少人挤破了脑袋要往里钻。为什么?正因公务员待遇好,工作又简单。这正好对上了此刻年轻人的胃口。此刻的年轻人怕吃苦,都期望过上好的日子。他们真就应好好学习学习共产党人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从新中国成立到此刻,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有过胜利,但也同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作为接班人的我们,我们怎能以这样的面貌去接过前辈手上的旗帜。我们就应好好珍惜,发奋学习,树立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同学们,

我们的肩膀上抗着的,是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使命,我们必须不能辜负了前辈们对我们的期望,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一)
洛新区寒鸦小学刘海霞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如果教师是跪着教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这些振聋发聩的话语来自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假期中,我有机会细细品读了这本书。读罢掩卷沉思,内心竟如灌铅样的沉重:芸芸众师之中,真正做到不跪着教书者能有几人?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书本的奴隶,考试的奴隶。我们曾经有过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透着些奴性,我们自己还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跪着生活。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看来只能先从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做起。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首先,教师要多读书。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了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其次,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人格独立了,才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思想独立了,才能教会学生用智慧去怀疑,去判断,去立论,去创新!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再次,教师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就像肖川老师说的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我们教育的智慧。的确如此,尽管不少的文章和著述都涉及到教育智慧的话题,我们从中所能得到的也仅仅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而已,更何况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否恰到好处的为我所用还要另当别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也就是说要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须从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入手,别无他径。
也就是说要想实现不跪着教书,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二)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我觉得,教师不应该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都在奉献的,都在实现自身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冶炼,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教师应该是一个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一辈子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从书中让自己越来越直。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位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教书!
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三)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不跪着教书》,我很惊诧,亦很迷惑,不知其意,但同时也被它深深吸引了。书一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的捧起书来打量它一番。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挑灯拜读完一遍后,深深为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所折服,也为他的理想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碰壁,为他的困惑和矛盾所打动。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中国人曾经有着千百年给封建权贵下跪的历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来顺受,从骨子里向外透着奴性。封建主义早已灭亡,可它给中国人带来的精神毒害还不可能说消失就消失。还有人可能还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跪着生活。为了不使我们的下一代继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站直了教书,得要有铁骨!
书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开篇第一则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这篇文章讲的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记下了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小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她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并深深地启迪了我。假如是我,会怎么做呢?
我想我可能会对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首先会没收了她的花,更不会再去摘花给她,而是苦口婆心的对小女孩进行一番传统的道德教育,教育小女孩不要损害公物。小女孩也一定会唯唯诺诺,并从此开始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慢慢根植积累着一条又一条的大道理,但可能会让她缺失了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了同情心和怜悯心。可能今后她知道别人有困难或生病等也会漠不关心了……
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所以教师要有”: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我们首先应该是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通过一些真实的事例,找回他们的同情心,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谢吴非老师,他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愿吴非老师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境界能给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带来深刻的反思和启迪,愿中国涌现出更多更多的铁骨教师”,教育出的学生都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读《不跪着教书》有感吴非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儿童爱之语》读后感

――大四班陈静老师
我们都知道,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关爱,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发觉我们是爱他的?《儿童爱之语》这本书非常清晰向我们讲述了可以通过爱的五种语言,去发觉每位孩子的爱之语,并通过他们喜欢的方式填满孩子的爱箱!当孩子的爱箱被充满时,管教起来也就会更容易!作者用非常详细且具体的事例介绍了这五种爱之语:即肯定的言辞,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精心的时刻、身体的接触及其带来的益处。我对书中所讲的如何管教孩子比较关注,因此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读后心得,希望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会有更大的帮助!管教是爱的一种行动,当孩子越觉得被爱的时候,管教也就更容易!这对于不管是作为父母还是孩子的老师都必须要学会的功课。书中在这方面写的也非常具体,作者采用的教导方式:首先是请求,让孩子觉得很愉悦且被尊重;第二是命令,这是在请求失败的时候必须要采取的措施,当然这种方式也只能是在正常情形下使用愉快的请求,偶尔使用一下,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三是温和的身体操纵,主要是针对用了请求和命令之后仍无效果时,可以通过此种方式和善地把孩子推向适当的方向,且又不伤害孩子;第四是惩罚,可能是最难的管理方法。首先孩子的公平意识逐渐增强,惩罚太宽或太严,他们很容易发觉。再者就是每个孩子不可能都适合同种惩罚。还有就是惩罚的轻重也不能根据个人的心情好坏而定,要有特定的原则,这样的惩罚才会起到效果。当然惩罚也不能作为主要的管教方式,这样可能会压抑孩子的怒气,会起到反作用。第五行为纠正,偶尔的使用可能会起到作用,只能对于孩子了无悔意且特定、习以为常的行为。它是有条件的,传达不了无条件的爱,且会让孩子产生凡事都以这对我有什么好处?为衡量的倾向。但这种方式有助于解决叛逆性很强的孩子特定的重复发生的行为问题,使用这种方式需要时间、致、努力和坚持。
另外是使用孩子的主要爱语来进行惩罚,比如一位孩子的主要爱语是肯定的言辞,我们在惩罚的时候就一定要用到肯定的话语,才能起到惩罚的效果还可能让孩子感到被爱。最后是要尊重孩子的爱之语,比如一位孩子的主要爱语是精心的时刻,就不能用隔离来管教他。如果另一位孩子的主要爱语是身体的接触就不能用停止拥抱作为管教。管教的目的在于矫正错误的行为,并帮助孩子建立自律,所以在改正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爱之语的观念,才不会破坏孩子被爱的感觉!
作者最后又教会我们如何用这五种爱之语,帮助焦虑的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让孩子学会负责任,另外好好表达孩子的爱之语,引导孩子管理怒气。以上简单和大家分享了一些读书心得,希望可以帮助我们跟孩子们建立融洽的关系,每位孩子都能体会到我们满满的关爱!《让心自由》读后感--可悲的驯兽式教化媛媛
最初接触到托尔特克的《让心自由》是在园长林老师的读书会上。林老师的精彩讲解和文章本身所具备的深刻内涵让我甫一翻开此书,便一发不可收拾,不由自主地想要去字斟句酌的慢慢品读、慢慢体会。个中滋味如同品尝陈年佳酿,惟有浅斟慢饮,才能深刻的去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渗透出来的觉醒的自我意识和有深度的人性的探索。
诚如作者所言,孩提时代的我们从来没有任何机会去进行选择:作为孩子,我们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没有机会选择自己内心想要坚持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以及价值观;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母语,自己的父母,甚至是自己的形态。我们的学习方式便是对大人所说的每句话,都深信不疑。而我们的笃信,使信条系统轻易地取得

了对我们生活梦境的控制权。因此,我们一直都在无意识地接受着这种驯兽式的人的教,甚至于这种教化在当今的教育界里变本加厉,将学业生们驯化成教育产品,而我们不自知,甚至甘之如饴。含有中国特色的应试教育便是在这种驯兽式的教化模式下所衍生出来的产物。
教育本质上担当着让人心净化,让人性进化的任务,是一个民族希望的所在;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所在。教育的发展可以促进民族的昌盛;教育的失败将导致国家的落后。中国的应试教育让学生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升学考试,把取得高学历视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教师优劣、学校优劣的第一标准,这种由国家机制保障、全体国民都趋之若鹜的应试教育,深深误导了中国家长的教子观念,误导着广大学生的成才观念。大家盲目的遵从应试教育对人生价值的片面评断,以及极度地推崇此种驯兽式的教。殊不知,这种盲从已逐渐地在降低着我们生命的高度,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驯兽式的教化,施予者可以是我们周边每一个与我们的生命有联结的其他生命个体。也许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也许是我们的老师、同学、朋友;也许是我们的领导、下属;甚至有些时候是擦身而过、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他们都在充当着施予者的角色。他们肆无忌惮地对我们妄加评断,不加思索的发表他们对我们的意见,非要我们吸取他们的二手经验,甚至有时是第三手、第四手的不知道从哪来的固化的经验。当我们取得高分,乖乖地完成老师或者家长布置的作业时,他们会说:嗯,真是个乖孩子。当我们不眠不休,最终完成了领导所制定的指标时,他们会说:嗯,不错,挺有能力的。当我们赚取了很多金钱,给自己的妻子买齐了各种她心爱的化妆品和珍贵华服时,她们会说:老公,你好棒啊,我最最爱你了。是的,得到赞美,得到奖赏的滋味太过美好,美好到我们不敢去打破这种虚假的梦境。于是我们继续做别人要我们做的事。由于害怕受到惩罚害怕得不到奖赏,我们开始扮另外一个人,而这只是为了取悦别人。只是为了让别人满意。
是的,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接受教化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赞赏,我会给自己制定所谓的完美标准。这个标准会指导我究竟‘该如何表现才能被大家接纳’。可是事与愿违,在我勾画一副完美的图景之后,经常会发现它是那样的愚妄。最后,我慢慢的会总结我不完美我无法被大家接纳。是的,我是这样的不完美!每到此时,我童年的化生活就会像播放怀旧电影般在我眼前一一掠过。
我是个女孩,出身在一个普通而特殊的五口之家。普通自不用解释,特殊的原因是: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的祖父曾经是当时国民党时期的一个小小军官。他的身上有些十分鲜明的旧式官僚主义作风,尽管在后期,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家遭受到灭顶之灾”——抄家之祸,祖父依然那样唯吾独尊但内心高贵的活着。由于阶级成分的原因,我的父亲直到将近五十才被政府允许可以与无产阶级”——农民出身的母亲结婚。而我就在父亲知天命的高龄才来到这个世界。我的出生是除了母亲之外,不被任何家人所接纳的。祖父祖母自不必说,一直怀抱着封建传统观念的他们在入土为安的那一刻仍在埋怨我的出现使萧家无后。父亲又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孝子,愚孝一生,直到现在可能还在抱持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信条。母亲对我的安慰自不必说,但是她的委屈、她的苦楚尽管已经百般掩饰,却仍然让我每时每刻都在深刻的体会——我的出生是如此的不合时宜。在这种环境下,也许是对生存下去的本能渴望,也许是对母亲的愧疚,我经常彩衣娱亲,做着很多看似滑稽,实则是为了减少祖父母对我只是个女孩的愤恨和遗憾的诸多行为。为了我的乖乖女形象,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和小伙伴们肆意地玩耍过。现在的我偶尔仍会梦到,七岁的我在老家的大堂,

坐在祖父为我特制的高椅上,手上捧着艰涩难懂的古文,两眼怯懦而羡慕地看着外面嬉戏的同龄人。而当时强迫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祖父曾经说过他希望孙女可以是个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www.fwsir.Com从小到大,我从未在外面的马路上打过赤脚,原因也仅仅是祖母讨厌脏兮兮的小孩。从小到大,上学时,我从来没有让父亲接送过我,原因也仅仅是父亲曾经说过他希望有个坚强的儿子。我无法成为儿子所以我逼迫自己至少要做到坚强……
是的,我就是这样一个驯兽式教化下的所谓的成功作品,但我已不再是我。也许我从未正视过我心里的这些伤疤,但是并不表示它不曾存在。可我该如何释怀?当看到文中提到不要认定什么事都跟你有关系,它只跟说话的人有关系,所有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梦境、自己的心灵里;他们所在的世界和我们所在的世界完全不同,我顿时有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是的,祖父母的遗憾,父亲的罪恶感,母亲的委屈其实都跟我无关。祖父母会遗憾是因为他们对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生了男孩才是传宗接代)的盲从,父亲的罪恶感源于他的愚孝观,母亲会委屈是因为祖父母将自己的遗憾,父亲将自己的罪恶感强加在了她的身上。是的,这些和我都没有关系。无所谓好坏,无所谓对错,我都会看到它,接纳它,但是那跟我没有关系。我是我自己的个体,我只需对我自己的梦境负责。我不用害怕,无需猜疑,更不会忧伤。
也许中国当今社会就目前来说很难去停止这种驯兽式的教化究其原因是更多的人应该还没看到这种教化背后的可悲性。也许在这条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不被世人所理解的。而这本书我个人觉得是可以带给我们这种自我意识在逐渐觉醒和人性复苏者强大的内心支持的。十分感谢林老师在读书会上对此书的推荐和全新解读。希望我们都能向文中所提出的四约那样去活出自己生命的高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f7fea0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2.html

《《红日》读书心得:不忘历史,牢记使命_读后感_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