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桃花源诗》看陶渊明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从《桃花源诗》看陶渊明
作者:张
来源:《丝绸之路》2009年第16
[摘要]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在《桃花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当他归耕田园以后,和劳动人民接触频繁,因而在他的思想中很自然地反映出劳动人民的观点和要求。在仕途挫折、家境衰败的背景下,他无奈地投身大自然找寻慰藉,寄托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关键词]陶渊明;人道主义;《桃花源诗》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6-0082-02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南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些文人墨客断章取义地摘取了诗人的某些作品,把他形容成一个飘飘然的游逸诗人。在这些人的眼中,诗人是一个没有一点人间烟火气、浑身静穆的仙人,使一般老百姓无法接近、无法理解他。还有一部分人将诗人形容为晋世遗老”,对司马氏的五朝抱着赤诚孤忠,一副伯夷在世、叔齐重生的姿态。这些人对诗人的看法和理解,也许是他们不能真正懂得诗人的伟大,或许免不了一些有意的歪曲。后来,大部分人逐渐认识到陶渊明不仅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逍遥自在的隐士,而且是一位很关心政治的文人,《桃花源诗》中体现出的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空想主义思想,《形影神》诗中蕴涵的关于神灭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就是其具体体现。
《桃花源诗》中,寄托了诗人对心中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原诗如下: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谆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一幅既淳朴又安乐的乌托邦式图景。在那里,人人劳动,人人享受,有剥削者和统治者,也没有受苦受难的奴隶。人们在劳动之后,可以日入从所憩”,得到充分的休息。老人和孩子的生活,也得到充分的保障,可以纵行歌欢游诣。农业生产的收获也很丰,不但菽稷、桑竹、蚕丝能保证生产和生活需要,而且根本没有人世间苛重的赋税。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机诈,甚至连智慧也用不到,至于外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更是隔绝的。由于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因此,与外人隔绝,连改朝换代也不知道。这样的理想社会,显然不是一般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能想象得出来的,也不是过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生活的封建士大夫阶级所能具有的。
陶渊明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社会理想来,正是由于他不光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和不满现实的知识分子,而且是一个多少参加了一定农业生产活动,并且深刻了解和同情农民的文人。如果我们把这种理想放在当时的条件下来考察,就不难发现,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思想和要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生于四五世纪的农民身受严重的封建压迫,生活异常艰难,“生儿不复举养,鳏寡不敢妻娶农民痛恨这种现实,力求改变自己的现状,但是,他们却找不到出路,没有办法来摆脱自己身上的重,只好在幻想中找寻慰藉。他们幻想中的美好社会,也就是像桃花源这样,人人劳动,人人享受,五谷丰登,又不交租税的社会。由于这样的理想只是一种民众心中美好的幻想,不论是陶渊明或者当时的农民群众,都没有能力去提出实现自己理想的办法。他们也没有可能去认识自己的力,因此也根本没有想到通过什么样的道路去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他们甚至没有可能像19世纪初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具有实施自己理想的办法。
诗人最后只能用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办法,幻想自己离开现实,逃向理想中的乐土。这种想法正好就是封建重压之下的知识分子和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所共同具有的软弱性的表现,他们找不到出路,只能将自己的理想和要求付之于幻想,而幻想本身,也正如列宁所说,“是弱者的命运。对于诗人的这种软弱性,我们不应该过分苛责,而必须充分看到它的积极性和进步性的一面。
陶渊明归耕以后,本质上还不纯粹是一个农夫,然而在他的思想中反映出来若干农民的思想意识却都很容易理解。中小地主阶层出身的知识分子在失败之时,创作出的诗文作品之所以能反映出劳动人民的东西来,往往是由于和劳动人民接触频繁,受劳动人民思想熏陶的原因。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知识分子,从社会地位上说,也属于中小地主阶层,然而他们一方面和统治者有深刻矛盾,另一方面又远离劳动人民。因此,他们的思想和陶渊明的理想是大异其趣的。陶渊明的这种理想本身,与其说是中小地主阶层的理想,还不如说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要求。正是由于陶渊明在政治上遭到了打击,在生活上受到了挫折,以及他亲自参加了一些跟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密切关系的农业生产劳动,所以,诗文中就很自然地反映出劳动人民的观点和要求来。尤其是人人必须参加劳动的看法,体现了陶渊明身上宝贵的民主思想。如:“相彼贤达,犹勤陇亩。矧兹众庶,曳裾拱手!”(《劝农》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这种思想认识,显然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有着密切关系。中小地主阶层失败者的思想中可以有民主的色彩,可以有人道主义的成分,然而像这样坚持人人必须参加劳动的看法,却不是远离劳动人民的人所能具有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fb9e37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11.html

《从《桃花源诗》看陶渊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