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植物与杜甫诗

发布时间:2018-10-23 22:21: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杜甫草堂植物与杜甫诗
作者:张驰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第03

        [摘要]杜甫一生坎坷,在唐肃宗乾元二年因避安史之乱入蜀,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营建茅屋居住三年零九个月,并亲自种植大量植物。后草堂依据杜甫诗重构园林,展现了杜甫在蜀期间闲适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杜甫;杜甫草堂;植物;诗歌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杜少陵。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一日,诗人举家出发,艰苦跋涉,终于在年尾抵达成都,同时写下《成都府》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后在浣花溪畔由亲友资助修筑了茅屋,这一住即近四年,也是杜甫除长安以外居住的最久的地方。正如杜甫在《春日江村五首》所说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又在《去蜀》道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杜甫在草堂居住期间闲适自若,悠然自得,黄庭坚在其《老杜浣花溪图引》中就说杜甫此公乐易真可人,园翁溪有肯卜邻。邻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鱼鸟来相亲。可见杜甫在草堂的生活是如此亲近自然。除此之外,杜甫还亲自栽种了花草等植物美化环境,使之呈现出一派生机。在杜甫离开成都后,茅屋逐渐消逝。后经韦庄、胡忠愈等人的努力修缮,再加上杜甫在其诗歌中的真实写照,而后才开始慢慢恢复茅屋及周围的植物,力图还原杜甫居住时期场所。杨廷和在《重修杜工部草堂记》记录其东骗为池,引桥下之水注其中,菱莲交加,鱼鸟上下相乐也。名花时果,杂植垣内,盆池楚楚,离立其间;其外则树以桤、柳,像子美之旧也。由此可见,重修后的杜甫草堂力图还原原貌。同时在杜甫诗歌中也可看到他对草堂植物的喜爱,得以形成现在草堂悠然、静谧的环境。

        一、沧波老树性所爱

        行走在杜甫草堂,随处可见的是参天楠树。楠树是产于南方的高大乔木,苍郁的身姿渗透出一种独特的苍朴气息。杜甫最爱楠木,曾专门就楠木写了一首诗,取名为《高楠》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近根开药圃,接叶制茅亭。落景阴犹合,微风韵可听。寻常绝醉困,卧此片时醒。楠木伫立于江边,茅屋修建于楠木之下,微风袭来,即使醉酒也会得到片刻清醒,这正是杜甫追求的生活。然而天公不作美,一场暴风雨粉碎了美好,楠木被暴雨拔起,为此杜甫写下了《楠树为风雨所扒叹》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沧波老树性所爱,浦上童童一青盖。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楠木的倒下,让杜甫悲痛不已,同时也感慨自己的命运也如楠木一般,怀才不遇,恨不逢时。随着楠木为风雨所拔,杜甫情感从喜爱田园生活转向感叹乱世,正如一首《枯楠》搬楠枯峥嵘,乡党皆莫记。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上枝摩皇天,下根蟠厚地。巨围雷霆坼,万孔虫蚁萃。冻雨落流胶,冲风夺佳气。白鹄遂不来,天鸡为愁思。犹含栋梁具,无复霄汉志。良工古昔少,识者出涕泪。种榆水中央,成长何容易。截承金露盘,袅袅不自畏。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都寄托着杜甫深沉的情感寄托,如歌如泣,借树喻人,痛惜楠木,更感叹自己的不幸命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fca4ea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1.html

《杜甫草堂植物与杜甫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