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通论2形成性练习(二)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0-09-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文学通论2——形成性练习(二)参考答案

上海电大 陈林群

20050325日) 形成性练习(二)参考答案
(本练习涉及教材章节:第六至第十二章)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说明: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1. 19274月,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后不到半个月,蒋光慈就完成了中篇小说《短裤党》。 2. 为奴隶的母亲》文字简练,风格朴素,人物生动,内容深刻,是柔石最为优秀的小说。
3.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以郁达夫式的大胆和坦率,表现了一个时代新女性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4. 《包氏父子》逼真地描绘了可悲的父亲老包和可笑的儿子小包,而且还通过这对父子的矛盾,表现了社会的变化,张天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5. 沙汀的《兽道》与《在祠堂里》、《凶手》等集中描写了地方军阀令人发指的罪行。 6. 山峡中》充满浪漫色彩,是《南行记》八篇作品中最吸引人也最有特色的一篇。 7. 老舍在英国期间连续发表了三个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 8.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 9. 七月派得名于由胡风主编的《七月》周刊。
10. 袁可嘉对冯至的《十四行集》和卞之琳的《距离的组织》推崇备至。 11. 张爱玲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
12. 1938年,萧红应李公朴之邀,从武汉到临汾,去民族革命大学教书,开始了《呼兰河传》的创作。 13. 四世同堂》是老舍继《骆驼祥子》之后又一部表现北京市民生活的长篇巨制。 14. 李季的民歌体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是解放区诗歌的代表性作品。
15. 1943年,几乎同时升起了两颗代表着新文学发展新趋势的明星:一是沦陷区上海的张爱玲;一是解放区延安的赵树
浏览人次1938
16. 田汉是我国话剧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关汉卿》是为配合世界和平理事会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创作七百周年而创作的。
17. 闻捷的《天山牧歌》以牧歌的形式表现了颂歌的主题。
18. 《红日》选取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战役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山东战场上人民解放军从战略撤退到战略反攻的全貌。
19. 1953年,青年作家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 20. 茹志鹃的《百合花》取材于战争生活而不写战争场面,涉及重大题材而不写重大事件。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 “革命样板戏中的交响音乐 A A《沙家浜》 B《红灯记》 C《智取威虎山》 D《白毛女》 2. 讲述江玫与齐虹悲剧故事的小说是 B A《百合花》 B《红豆》 C《美丽》 D《在悬涯上》
3. 小说《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的作者是 C A赵树理 B C周立波 D
4. 杨朔国际题材的优秀散文作品是 A A《樱花雨》 B《荔枝蜜》 C《雪浪花》 D《茶花赋》
5. 抗战爆发后,奔赴延安的著名作家,除丁玲、萧军、艾青、田间外,还有 B A孙犁 B何其芳 C曹禺 D赵树理
6. 赵树理为配合我国第一部婚姻法赶写的评书体短篇小说是 A A《登记》 B《小二黑结婚》 C《罗汉钱》 D《金锁》 7. 老舍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 D A《骆驼祥子》 B《四世同堂》 C《龙须沟》 D《正红旗下》 8. 诗歌《纤夫》的作者是 B

A鲁藜 B阿垅 C冀汸 D彭燕郊
9. “文革中因中国远征军问题再次被历史反革命的诗人是 D A杜运燮 B郑敏 C袁可嘉 D穆旦
10. 19383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成立于 D A昆明 B重庆 C上海 D汉口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说明:内容切题,要点完整,表达流畅。错别字扣1分。
1. 简要说明丁玲小说从《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韦护》到《水》的变化过程。 [评分标准]
《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更多受五四文学影响,前者表现女性在冲出没落的封建家庭,进入社会后与周围现实的格格不入和幻灭感,后者更以郁达夫式的大胆和坦率,表现了一个时代新女性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但又比郁达夫更深入细腻地描写了一个女性在追求灵与肉相统一的爱情过程中的复杂心理。(3分)
《韦护》与《水》受革命文学影响,前者以革命知识分子为题材,落入了革命加恋爱的俗套,后者以当年发生在全国16省的大水灾为背景,表现了农民的觉醒和反抗,标志着丁玲创作从革命知识分子题材向工农题材的转变,但仍然残留着命的浪漫谛克的痕迹。(2分)
2. 简述1942年前后解放区文学的变化。 [评分标准]
1942年后,解放区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家们在《讲话》指导下,深入农村,奔赴前线,自觉改造世界观,产生了一大批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优秀作品。小说方面,以赵树理和孙犁为代表,主要形成了农村和战争两大题材。诗歌方面,以李季为代表的民歌体叙事诗创作风行一时。(3分)
散文方面,在抒情性散文几乎销声匿迹的情况下,报告文学则一枝独秀。在戏剧方面,群众性的演剧活动蓬蓬勃勃,传统旧戏的改革和利用也有所收获,而《白毛女》更在融合中西戏剧艺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被看作是中国民族新歌的成功尝试。(2分)
3. 五六十年代历史剧有哪三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评分标准]
一是政治型,主要有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曹禺等的《胆剑篇》等。这类作品是当时时代大合唱中的一个声部,颂歌潮流中的一个支流。(2分)
二是个人型,主要有田汉的《关汉卿》等。这类作品更多地体现出五四新文学的传统,表现的是一种当时绝对不允许
表现的知识分子的情怀。(2分)
三是民间型,主要有老舍的《茶馆》和田汉的《谢瑶环》等。(1分)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说明:概括准确,举例恰当,论述完备,逻辑明晰。错别字酌情扣分,不超过2分。 1. 举例说明京派小说京味小说的主要区别。 [评分标准]
虽然从老舍作品所表现出的风格特点看,与京派有许多接近之处,如老舍和京派作家都格外重视为现代文明探索病源,习惯于用文化来分割不同阶层的人,但作者在批判的同时,又试图从道德审视的角度对现代文明病的病源进行探讨;(举例分析略,4分)
又如老舍和京派作家描写的都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命运和在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写得最好的人物也都是老中国儿女乡土中国的子民。但是,老舍走的却是俗文学的路子,正因为老舍的由于他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语言,使他远离当时的新文艺腔,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成为了把乡土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心理用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巨大成功的第一人。(举例略,5分)
从老舍的创作经历可以看到,他最有特色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擅于运用俗白而富有生活情趣的北京地方语言写作,敏于描绘北京的风光、习俗及人物个性,敢于以喜剧风格来演示悲剧故事,等等,都教文坛感受到了缕缕新气息。但京派作家的作品与北京无关,也没有京味。(举例略,4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分)
2. 为什么说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评分标准]
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不仅有着丰富多彩而又激动人心的生活素材,而且同时继承着五四新文学和解放区文学两个传统。(2分)
一方面,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史上,乡土题材的创作成果最为丰富和发达,形成了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以知识分子探索与改造国民性为特征的启蒙主义,和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以崇尚原始生态、歌颂民间生活、美化自然风光为特征的田园浪漫主义两大流派。这些传统的影响使当代作家的创作增添了历史厚重感。在柳青对农民传统私有制观念鞭辟入里的痛切分析中,不仅可以看到鲁迅批判国民性的精神,而且,从他笔下的梁三老汉等形象中,很容易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闰土、阿Q和茅盾笔下的老通宝。而周立波对湖南山乡美好人性和绿水青山的由衷赞美,则与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有着内在的血肉联系,他笔下的盛佑亭(亭面糊)、王菊生(菊咬筋)、盛淑君等,仿佛是从古老边城走入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的老船夫、天保、傩送、翠翠。(6分)
另一方面,赵树理、柳青、孙犁、马烽等作家都是在解放区文学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代表,他们50年代的创作正是解放区文学的继续和延伸。赵树理的《登记》是《小二黑结婚》的姊妹篇。周立波从国统区来到延安,特别是在文艺整风运动之后,创作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的《暴风骤雨》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起被视为解放区小说的主要收获。
5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分) 五、作品赏析(25分)
说明:紧扣题旨,论述合理,举例恰当,文从字顺,有个人见解。错别字酌情扣分,不超过2分。无个人见解酌情扣5-10分。
以《寒夜》为例,分析巴金生活小说的基本特点。 [评分标准]
所谓生活小说,其基本特点是侧重于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此来表达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巴金擅长写激情小说,即通过正面人物来表现心中激情,对现实黑暗进行强烈控诉。而《寒夜》则将生活小说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3分)
《寒夜》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举例分析略,7分) 《寒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举例分析略,10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文从字顺(5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0529f18964bcf84b9d57b1a.html

《中国文学通论2形成性练习(二)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