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上课用)

发布时间:2017-12-24 14:46: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祝福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情节,学习插叙的作用。

2、赏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分析人物的形象,学习文中写人的手法。(重点)

3、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社会环境描写,把握小说主旨。 (难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学生质疑。

1.生展示在自读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或者是自己的一些思考。

2.梳理问题,生生解决。如不能解决的,放在过程中。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1、明线:祝福。

(1)什么是祝福?

指的是鲁镇年终的大典,为的是¡°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 那么鲁迅的这篇小说为什么要命名为《祝福》呢?

2)齐读小说第2自然段中有关¡°祝福¡±景象描写的句子。

A、请同学们找一找在¡°祝福¡±中男人在做什么,女人在做什么?

——男人祭祀、祈福,女人劳作

B、在¡°祝福¡±中男人和女人分工的不同,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鲁镇是个男尊女卑,等级森严,封建守旧的地方。(学生能答出男尊女卑即可。若学生答不出来,则教师说)(幻灯片显示)

我们的主人公祥林嫂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祥林嫂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么祥林嫂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

3)祝福的初衷和本文主角的经历、结局大相径庭,为何要以此为题?

以乐写哀,更哀耶。

2.暗线:祥林嫂的遭遇(逐渐走向灭亡)

3.双线结构,有何好处?

更能全面地展现小说的情节,揭露人物的性格。

3、理清小说情节

1、结合小说三要素理清情节:请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情节 内容 顺序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2

结局祥林嫂突然死去(3-33)倒叙

开端初到鲁镇 34-53 三个半月

发展被卖改嫁 54-65 两年

高潮再到鲁镇 66-111 约两年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112

2、思考:《祝福》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a、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b、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3、倒叙、顺序、插叙、补叙各自的作用。

第二课时

通过分析三次人物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一、比较几次描写,分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

1、准确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描写的句子,自由朗读。

鲁迅先生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2 ¢Ù三次有何变化

②是什么导致这些变化

③由此可以看出其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通过描写、情节,分析人物的形象。

(一)初到鲁镇: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的部分

1、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科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了在婆婆家的遭

遇)

2、祥林嫂日日忙碌,为什么脸上却¡°白胖¡±了?

明确:封建社会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灯下漫笔》)此时的祥林嫂正是¡°坐稳了的奴隶¡±,不计酬劳,心满意足。她希望凭借亲亲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然而,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想通过加倍的劳动来摆脱悲惨命运的愿望,很快破灭了。

3、这部分的描写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肖像

(二)再到鲁镇:

1、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2、为何有了这些变化?——孩子被狼叼走,丈夫死去

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了刺激,极度悲伤。

3、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此时的内心和形象的?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4、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样?

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物的安慰和同情。

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这些,说明在寻个封建礼教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祥林嫂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5、再次回到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都变了,(祥林嫂有没有觉察到人们对她的不一样?)祥林嫂深觉沉重,那么她如何面对的?其结果如果?

明确:为求得做人的权利,求得一线生存的希望,她默默地辛苦工作了一年,用钱去捐门槛,但反抗的结果是她仍不被接受。这血淋淋的事实深刻地说明了:她是无法赎罪的,她陷入了求生不得、欲死不能的境地。

(3)死前:

1 描写¡°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也总是惴惴的,?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不让祝福——失神 —— (再受打击)

2、我回乡时看到的祥林嫂:

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结局中描写她的肖像,表明她在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下与折磨下,已陷入本年度的悲伤,内心的痛苦忆无法表达,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

而当她向我发问时,¡°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一¡°发光¡±是在长期痛苦的思索中所产生的对灵魂的怀疑给她带来的希望。当她连这一点点希望都无法实现的时候,就只有在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告别人间了。

3、祥林嫂的疑问反映了什么?应该怎样认识?

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和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3、人物形象:

1、总结:祥林嫂的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温顺,安分的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2、鲁镇中人的形象。(看客)

a.鲁四老爷的态度:

鲁四老爷站在顽固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立场上,从精神上残酷地虐杀她。他暗暗地告诫四婶的那段话,就是置祥林嫂于死地而又不露一丝血痕的软刀子。(通过四婶先后喊出三句¡°你放着罢¡±,杀人不见血地葬送了祥林嫂的性命。) b.人们的态度:

人们叫她的¡°声调和先前很不同¡±

鲁迅用他那犀利的笔锋,从广阔的领域里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程度。

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使她感到痛苦与迷惑。她不时地向人们诉说着自己不幸的遭遇,她的精神却惨遭蹂躏。而柳妈的说鬼又给祥林嫂新的打击。 c.柳妈说鬼:

四、 1¡°五张账单¡±

简析:是指小说中零星流露出的关于钱的表述。概括起来有如下五处:

①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

②初到鲁家的工钱:每月五百文;

③婆婆从鲁家支走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

④卖祥林嫂的钱:八十千;娶亲费用:五十千;剩余:十多千;

⑤捐门槛的价钱:十二千(十二元鹰洋)。

点拨:分析这五张帐单能够以小见大剖析封建制度下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无情压榨: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个半月,还买不下两盘¡°价廉物美¡±的清炖鱼翅,可见封建卫道士代表鲁四老爷对她经济上的盘剥;婆婆能从鲁家支走钱并把祥林嫂一抓一捆一塞就把她给卖了八十元,花了五十元给小儿子娶媳妇,除其它花销外,还净赚十多元, 这是族权和夫权在替其婆婆撑腰;祥林嫂把自己两年做工挣得的工钱干干净净捐了门槛,¡°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这也是神权思想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深毒害。

第三课时

活动课:

谁是刽子手?(核心问题)

1、引入问题:祥林嫂是如何死的?饿死?病死?自杀?

2、支撑问题:(1)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

2)她身边的人是如何对待她的?

3、引申问题:为什么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09874d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1.html

《祝福(上课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