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诗两首

发布时间:2020-02-29 00:21: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爱情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 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领会追求美好爱情的执着而纯洁的感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 领会诗中丰富的意蕴,解读不同爱情观

2. 通过对比手法领会诗歌的情境美。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领会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 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方式组织教学,结合听说读写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轻松学习。

2. 学生讨论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致橡树》

一. 导入(根据各班授课教师实际情况选择)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很多电视电影,肯定有很多爱情题材的对不对?(很多同学会说起某某电视谁谁谁,如“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射雕英雄传》李莫愁以及《西游记后传》中猪八戒多次转世,《红楼梦》中黛玉宝玉的爱情悲剧,最近《白发魔女传》主角为爱一夜白头等等。)

那么,诗人们眼中最美好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

女性和男性的爱情观又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男性和女性之间关于爱情的对话。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38页,我们先来看看女诗人所向往与呼唤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研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文体知识: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常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等。

(二)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读时要注意字词的发音

(三)正音正字(板书)

凌霄花líng xiāo 绿荫yīn

慰藉 wèi jiè 安慰,抚慰 红硕shuò

jǐ 一种古代的兵器,矛、戈合成一体 雾霭ǎi 雾气

流岚lán 流动的雾气 虹霓ní 大气中一种光的现象

(四)整体把握,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由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通过六个意象历数自己否定的爱情观。第二部分(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最后)表达出作者对心目中的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

二. 研读诗歌

解读第一层:

(1)集体朗读第一层。(或分组朗读)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拓展:所谓“意象”即“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包括景象、事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

(3)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板书)

明确凌霄花—— 一方攀附

选择拓展它有没有资格骄傲、炫耀?(没有,因为它的生存方式是“攀援”,它没有自己的主干,它是靠别人的力量上去的。)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或婚姻关系?(“夫贵妻荣”、“攀龙附凤”的依附关系。今天,“傍大款”者还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现代女性绝不做“以丈夫为职业”的女人,不做靠男人发光的女人。女人不能再是月亮。)】

鸟儿—— 单方痴恋

选择拓展:《诗经 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甘愿做男性的附庸、花瓶、家庭笼中的小鸟,在男性的阴影中麻木丧志,在男性的恩宠下迷失自我的女性,这是单方地痴恋。)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一味奉献

选择拓展:《牵手》中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所透露的:夏小雪和钟锐是大学同学,后夏为了支持钟的事业和照顾儿子,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成了很称职的“贤妻良母”,但这时,钟觉得与妻子缺少共同语言,于是感情不和,终至离婚。后小雪重新找回了自我,此时她又具有了吸引钟的魅力,使钟希望与她再次牵手。 所以现代女性应摒弃“男性中心”的世俗偏见和“女人支撑男人,男人支撑世界”的成就替代观,不能一味地牺牲自己而“为他人作嫁衣裳”。

(二)解读第二层,了解诗人所追求的爱情观

1)集体朗读第二层(或分组朗读)

2理解意象“木棉”。诗人在这一层里提出了“木棉”这一形象。象征女性阴柔之美的物象很多,如柳丝、蒲苇、水,比方有一首歌里这样唱道:“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从传统意象来看,好像水更能表现出女人的阴柔之美,作者为什么单单用木棉来象征女性?

明确:水虽然能表现出女人的柔美,但是水绕山走,给人的感觉总有点依赖之感,缺乏独立性;而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橡树站在一起,平等独立,又不失女性的温柔之美。

(3)诗人认为具有阳刚之气的橡树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木棉应该保持着怎样一种特殊的关系呢?

明确: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既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紧密结合,心心相印

“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同甘共苦,患难与共

“寒潮、风雨、霹雳”和“雾蔼、流岚、虹霓”各比喻什么?

—— “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独立相依

(4)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

明确①男性:“你有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女性:“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

(5)诗的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明确:在诗人看来,爱不仅只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业,他生活的土地,简言之,爱他所爱。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三、小结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观。本诗写于1977年,当时正好是在“文革”后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等级明显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女诗人回想几千年来中国妇女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生存状态下,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对爱情、婚姻关系的认真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

附: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讲解比喻排比、象征类比等。

附板书:

致橡树

象征

凌霄花 一方攀附

否定的爱情观 鸟儿 单方痴恋

泉源险峰 一味奉献

日光春雨

向往的爱情:木棉

独立,平等

默契,紧密结合,心心相印

同甘共苦,患难与共

独立相依

第二课时

一、由经典爱情诗导入:

二、作者介绍:(教师自由介绍)

三、朗读诗歌,正音正字

崎岖qí qū 稠密chóu 形容多而密 窠kē 鸟兽的巢穴 懊丧:因事情不如意而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常春藤téng

四、诗歌详解:

1.诗歌是用意象来说话的。这首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  

明确:诗中选择了十二种意象:急流、小河、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青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  

2.诗中意象可以概括为几类?(板书)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由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3.请注意形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应该把2、3、4、5组中的“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分别改为“茂林”、“苑囿”、“华堂”、“云霞、彩旗”,从而更能产生美的对应呢?为什么? (可板书)

明确:这五组意象运用对比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反差,流露出诗人的一腔赤诚。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山岩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象征着爱情之路上会有重重的艰难险阻。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 

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象征着爱情路上会遭受到的打击和磨难。但“只要”爱人生活得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 

第三段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象征着诗人愿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巨大的牺牲精神。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静默甚至“毁灭”。 

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温馨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但“只要”爱人能安全愉快,诗人甘愿承受打击。 

第五段中“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第五处对照。“珊瑚似的夕阳”显出了“鲜艳的辉煌”,这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飘来飘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的飘泊和苍凉。但“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绚烂美丽,诗人甘愿退守陪衬。 

4、五处对照可以看出诗人的爱情观是以什么为核心的? 

小结: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是诗情的倾诉,是画意的泼墨,是至美的追求,是真爱的憧憬。 

5、这种具有巨大反差性的形象和炽热的情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来表达的?这样的句式结构有什么作用? 

全诗各节以“我愿意是……”为开头,“只要我的爱人是……”为转折,用这样一种倒装的条件复句形式,展现了五幅激情洋溢的艺术画面。诗句回环反复,整齐而富有韵律。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默默奉献的炽热情感得到的不断深化和升华。

、比较两诗的异同 (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讲解)

1、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通过一连串鲜明生动的比喻,排比和象征,构筑一个抒情网络,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意象更有感染力,诗歌更有韵味。 

2、不同的爱情观: 《我愿意是急流》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为了爱情,为了长相厮守,“我”有可以献出一切的勇气和力量。《致橡树》则否定了小鸟依人似的爱情观,她所追求的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

3、艺术技巧不同:《致橡树》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以比肩而立、各自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歌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我愿意是急流》运用了多个意象,两两对比,反复吟咏,强化诗歌的主题。

六、讨论:同学们你们更赞成那种爱情观

(同学回答之后,总结)

七、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与思考,基础训练

寄语:

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我想他还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

我们中学生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首先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

附板书: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爱人 

急流、小河 -------小鱼 

荒林-------------小鸟 

废墟-----------常春藤 

草屋-------------火焰 

云朵、破旗 -------夕阳 

一切源于爱——-----歌德

推荐一颗开花的树》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1212c3e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a.html

《爱情诗两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